1、 脑血管疾病 80 例临床与病因分析 2700 字摘 要:分析与总结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以减少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 80 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占 44%,缺血性脑卒中占 56%,临床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血压异常为多见。有高血压病史者 68 例,高血脂 30 例,糖尿病 12例,脑肿瘤 4 例,冠心病 3 例,风心病并房颤 12 例,肺心病 6 例。结论:脑血管疾病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有关,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对防止和减少脑血管病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思想汇报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2、脂;糖尿病;高血压 近来来脑血管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对我院脑血管疾病 80 例临床与病因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收集 2002 年 1 月2005 年 12 月的住院患者。通过临床及头颅 CT 证实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80 例中男 52 例,女 30 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 35 例(44%),缺血性脑卒中 45 例(56%),年龄 2576 岁,平均 50.5。既往有高血压 68例,糖尿病 12 例,冠心病 3 例,风心病并房颤 12 例,肺心病 6 例。1.3 临床症状及体征:头痛、呕吐
3、 38 例,眩晕、头昏 42 例,意识障碍 22 例,精神障碍 8 例,二便失禁 6 例,高热 5 例,抽搐10 例,感觉障碍 60 例,偏瘫 70 例,失语 58 例,血压150/100 mmkg48 例,脑膜刺激征 22 例,病理征 36 例,瞳孔异常 12 例,呼吸心率异常 10 例,智能障碍 6 例。、 1.4 头颅 CT 扫描显示:首次头颅 CT 扫描 8 例(10%)未见异常,缺血性脑卒中 45 例,其中基底节区梗死 32 例,脑叶梗死 8 例,脑干梗死 1 例,小脑梗死 4例;出血性脑卒中 35 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 20 例,脑叶出血 8 例,脑干出血 5 例,小脑出血 2 例
4、。 2 结果 按 1993 年全国脑病协作组第二次会议制订的疗效标准,痊愈 25 例(31.2%),好转 43 例(53.75%),无效 4 例(5%),死亡 8 例(10%),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并呼吸循环衰竭,脑疝,上消化道出血。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对此疾病认识的加深,急性脑血管病的有效防治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家属的重视。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关键是预防,一级预防是发病前阻断疾病发生的病因预防,控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凝状态、颈动脉狭
5、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症,戒烟少酒、合理饮食、体重适度、加强体育活动、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诱发因素。二级预防是控制脑梗死复发,首次发病应对病因和发病机制评估,治疗可逆性病因,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1。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动脉病变,此外,尚有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外伤及各种脑动脉炎等。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多见,又可称为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包括出血性的脑出血及蛛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慢性脑血管病发病隐袭,逐渐进展,如脑动脉硬化症,血
6、管性痴呆等。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从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性、血压异常为多见。病变部位: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均以基底节多见。患者致死原因多为肺部感染并呼吸循环衰竭,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其诊断主要依据是头颅 CT,脑出血准确率为 100%,而脑梗死由于受其梗死时间的影响,约有 10%的病例,首次 CT 扫描未见异常,这主要受检查时间及病灶大小的影响。一般脑梗死在发病 12 小时内 CT 难以发现缺血性低密度灶,通常在发病 24 小时才能清楚显示。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是神经元的代谢需求与局部血循环提供的氧及其它营养物(主要是葡萄糖)缺乏
7、所致。局部血循环紊乱可能来自供应血管的破裂而出血,更为常见的则是血管狭窄,闭塞使血流中断。脑部小动脉坏死及由此所致的微动脉瘤破裂,才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真正原因。微动脉瘤与脑出血最常发生于外侧豆纹动脉,因动脉壁薄,管腔大,管道短,承受的压力高,所以壳核最易发生脑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归纳为血管、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三个方面因素。脑梗塞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各种栓子与管腔狭窄,闭塞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血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而言。高血压是脑梗死和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各种原因的心脏损害是公认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2。高血压患者较正常血压人群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 6
8、倍,因此积极治疗和控制临界高血压和轻型高血压,对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将发挥巨大作用。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症均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病率较血糖正常者高 24 倍。临床上积极治疗糖尿病可减少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摄入加速动脉硬化,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高纳低钾低钙饮食可使血压升高和动脉硬化形成,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使动脉硬化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呈对数线性关系,即在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 10 mm Hg 脑卒中发病增高 46%,血压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尤为重要,脑血管意外除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年龄因素相关外,生活事件,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发病时间昼夜差异,均与发病有关。因此,预防脑卒中应采取社会综合性措施,包括一级预防,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戒除不良嗜好,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调整心理状态,参与文体活动等二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如控制高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对高危人群重点监测等。通过以上措施以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