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7 ,大小:193.50KB ,
资源ID:161919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6191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动态(200904) - 中国海洋信息网.doc)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动态(200904) - 中国海洋信息网.doc

1、内部资料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 究 动 态(2009 年 第 4 期 总第 16 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2009 年 5 月 6 日本期要点气候变化南极冰架再现裂缝适应气候变化 各国纷纷出招海平面上升及影响2050 年海平面将上升 25 厘米 海水可能入侵上海珊瑚礁化石预言海平面将急速上升生态系统高温酸化将珊瑚推向死亡气候变化致使波罗的海海豹无冰可依综合信息 北大西洋重现深层对流责任编辑:陈满春 编校:袁文亚出版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 93 号 邮编:300171电话:02224010845 传真:02224010926目 录气候变化奥巴马说美国准备“带头”应对气候变化

2、1南极冰架再现裂缝1美环保局拟将温室气体列为危险污染物 2气候变暖可能令非洲旱灾火上浇油2丁一汇:现代气候变化比过去快 1 万倍2全球变暖中国最受害 珠三角或会部分被淹没3北冰洋冰层越来越薄将引发全球性问题4研究表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可减缓全球变暖5研究称全球变暖致部分河流流量下降5亚行说气候变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或甚于经济危机6全球气候变暖致西藏气温升高7研究表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可减缓全球变暖7冰岛科学家提出固碳新方法8人工改造气候 助地球“ 降温”9最新研究指出减排煤烟或可延缓北极消融11适应气候变化 各国纷纷出招12海平面上升及影响格陵兰岛积冰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152050 年海平面将上升 2

3、5 厘米 海水可能入侵上海16珊瑚礁化石预言海平面将急速上升17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中国布谷鸟啼鸣期18高温酸化将珊瑚推向死亡18气候变化致使波罗的海海豹无冰可依19综合信息北大西洋重现深层对流21世界卫生日: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人类健康21深圳市海水入侵现状22气象局组织召开气候预测业务技术发展高层研讨会22干旱“化解 ”苍山终年积雪 全球变暖加剧云南干旱 23黄河三角洲呈现整体蚀退之势26科学家发现气候变化导致各地区臭氧复原速度各异26气象部门将利用风云卫星动态监测青藏高原大冰川272009 年 4 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292009 年 4 月我国气候特点及主要天气事件29气候变

4、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2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1奥巴马说美国准备“带头”应对气候变化美国总统奥巴马 5 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说,美国已做好准备“带头” 应对气候变化。奥巴马当天在布拉格市中心广场对上万民众发表公开演讲时说,为保护地球环境,现在是改变能源消费方式的时候了,人们应通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其他能源结束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奥巴马强调,全世界必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他将敦促所有其他国家作出自己的努力,为此,奥巴马承诺,美国已准备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中发挥“ 带头” 作用。奥巴马是在捷克出席美欧峰会前发表公开演讲的。欧盟先前一直批评美国政府在应

5、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冷淡,因为身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的美国是目前唯一未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美国至今不肯接受强制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 年到期,人们希望在今年 12 月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能够就 2012 年后的国际减排新安排达成协议。达成这一协议的关键在于美国改变其消极立场,拿出切实行动。新华网2009.4.7南极冰架再现裂缝2009 年 4 月 7 日:全球变暖的警报再次拉响,最新科学考察表明:连接南极洲与其最大的威尔金斯冰架(Wilkins ice shelf)之间最后一条冰桥出现新的断裂,成为全球暖化加剧的最新证据。国际环保组织

6、绿色和平警告各国领导人,正在加速的南极冰架崩塌与全球气候行动的迟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全球领导必须加快气候拯救行动的步伐。英国南极调查报告还指出,经过多年持续消融后,维尔斯金冰架“冰桥”的断裂终将加速整个冰架的不稳定性,直至最后全面消失。虽然这些断裂不会马上引起海平面的上升,不过,因冰架持续减少而导致南极内陆冰川漂移增加,会最终促使消融加速,从而进一步引起海平面上升。中华网2009.4.8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2美环保局拟将温室气体列为危险污染物美国环保局计划把温室气体列为危险污染物,这将是美国目前为止在环保法规制定上提出的最为重大的变革。它将对经济各领域起到深远的影响,

7、并同时涉及交通、发电、炼油、水泥制造和其他加工制造产业。人民网2009.4.14气候变暖可能令非洲旱灾火上浇油路透华盛顿 4 月 16 日电 科研人员周四报告,最近非洲萨赫勒(Sahel)地区持续几十年、造成 10 万人死亡的干旱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预警,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恶化,可怕的“ 特大干旱” 天气可能会袭击该地区。干旱天气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正常的气候现象,有些干旱会持续几个世纪。但科研人员们表示,全球不断变暖将加重当地的干旱气候,让那里的人们生活更加艰难。报告作者之一、亚利桑那大学的气候学家 Jonathan Overpeck 说:“很明显,西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难以持续发展的边缘,

8、且随着全球的不断变暖,将来的情况将更加严重。 ”该报告发表在 科学 杂志上。Overpeck 与同事们研究了博苏姆推湖(Bosumtwi)底的沉淀物。这些沉积物记录了过去 3,000 年中几乎每年的旱情。直到现在,该地区用仪器记录气候状况的历史只有100 年左右。研究人员发现了持续几十年的干旱和长达几世纪的“ 特大干旱 ”的规律。他们发现萨赫勒最近发生干旱期间,湖水水位可能下降了约五米,而在特大干旱发生期间,湖水水位会下降约 30 米。路透社2009.4.21丁一汇:现代气候变化比过去快 1 万倍“地球的气候在不断地变化着,但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总体上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是快速的,它比地质年

9、代的气候变化速率要快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30.1 万1 万倍。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日前,在中国气象报举办的“ 气象大讲堂 ”系列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作为首讲嘉宾以气候变化的挑战过去、现在、未来为题,讲述了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报告中,丁一汇讲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原因、人类活动影响现代全球气候的证据和原因、未来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重大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的应对问题 5 个方面的内容。在探究现代气候变化原因时,丁一汇指出,近百年的现代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而近 50 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

10、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种科学共识导致了国际上政治层面的重大决策,即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 。他说,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产生了明显影响,正负面影响皆有,但负面影响会加剧。丁一汇说,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发展观在国家、部门与企业、个人三个层面上是一致的。我国政府面临发展和减排的双重任务,社会经济部门与企业面临着解决水资源、农业、海平面、重大工程建设等安全问题,也面临着高新技术发展、新能源研究的重大任务。个人要尽一切努力节约能源,改变消费模式和习惯,树立牢固保护气候和环境的意识。科学时报2009.4.27全球变暖中国最受害 珠三角或会部分被淹没昨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约翰

11、 贝丁顿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气温变化已成为当前全球最严峻环境挑战,若全球气温再上升 2 摄氏度,将有 10 亿20 亿人面临水危机。“若不减少碳排放, 20 年后,孟加拉国 40%的土地将被淹没。 ”贝丁顿表示,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仍在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必须要面对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他表示,2007 年和 2008年,北极夏季海冰的厚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按此推算,到 2030年,北极地区夏季将没有冰存留下来。贝丁顿认为,气温上升将直接导致世界粮食生产危机以及水危机,全球气温升高超过 2 摄氏度,全球粮食生产将面临减产风险,10 亿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

12、009.04)420 亿人将会面临水资源匮乏危机,中国将是气温升高的最大受害者。“今年中国北方小麦产区发生大面积旱灾,这可以说是征兆之一。 ”他分析说,中国将会比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更快,若全球不采取措施,任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 年中国的气温就将上升 2 摄氏度,到本世纪末将上升 4 摄氏度,届时主要河流将严重断流,到本世纪末将有 10 亿人面临水资源危机,而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唐三大三角洲地区,也将面临部分地区被淹没的风险。金羊网2009.4.2北冰洋冰层越来越薄将引发全球性问题科学研究发现,北冰洋大面积冰层越来越薄,年代也越来越短,恐怕会成为接下来引发全球性担忧的问题。加拿大

13、媒体四月六日援引美国宇航局和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当天公布的研究数据称,延续过去十年来的趋势,北极冰帽正在持续消融中。而且,目前已没有象过去那么多的沉年厚冰块漂浮在北冰洋上。科学家们认为,北冰洋上七成冬季冰层都是短时间形成的薄冰,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冰层只占百分之五十。 “我们发现,冰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瓦格纳表示, “尤其夏天,缩水更为严重。而即便冬季由于寒冷冰雪重新积聚,也无法达到过去的厚度。 ”科学研究表明,冰层融化对北极以致全球都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冰层对于保护地球非常重要。首先,冰就像是地球的空调,自然为空气和水降温。同时,它也像一面镜子,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

14、中去。但如果冰雪融化,深色的海水浮出表面,就会吸收更多的光并开始升温,全球暖化势不可挡。另一方面,生活在北极的野生动物包括北极熊和海豹,以及在这里靠打猎和运输生活的人类都会受到极大冲击。但科学家们也表示,冰帽面积缩小也为开发更多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新的航行通道和商业机会。目前,北极已经成为包括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和部分北欧国家争夺主权的重中之重,这里未经开发的自然资源控制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有报道称,北冰洋拥有地球上百分之二十五的未开发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新闻网2009.4.8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5研究表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可减缓全球变暖美国全国大气

15、研究中心 14 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假如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本世纪末能控制在 45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 ,届时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势头将大大减弱。该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能在本世纪末将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450ppm,届时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只升高 0.6 摄氏度。相反,如果对温室气体排放不加限制,到本世纪末,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 750ppm,全球平均气温将至少比现在升高 2.2摄氏度。人类活动向地球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甲

16、烷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不断变暖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以前的约 284ppm 增加到今天的 380ppm以上,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近 1 摄氏度。模拟试验还显示,到本世纪末如果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450ppm,全球海平面平均将比现在升高 14 厘米,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将比目前缩减四分之一,但到2100 年前后就可以稳定并不再缩减。然而,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升高 22 厘米,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将缩减至少四分之三,而且会继续缩减。新华网2009.4.16研究称全球变暖致部分河流流量下降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17、 4 月 21 日公布研究报告称,受全球变暖影响,地球上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的江河近几十年来出现流量下降的情况,如果长此以往,这些地区的食物和水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实地测量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球上 925 条河流的流量变化,这些河流的流量约占地球河流总流量的 73%。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6结果发现,1948 年至 2004 年间,全球三分之一的主要河流流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流量减少的河流数目是增多者的 25 倍。中国北部的黄河、印度的恒河、西非的尼日尔河以及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等流经人口稠密地区的河流流量都有所减少。以流入大洋的年度淡水流量计算

18、,2004 年流入太平洋的淡水比1948 年减少了 6%,约 526 立方公里;流入印度洋的淡水减少了 3%,约 140 立方公里。南亚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和中国的长江,流量比较稳定。不过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全球变暖可能引发喜马拉雅冰川逐渐后退,二者的流量可能也会减少。喜马拉雅冰川是亚洲七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 、湄公河(中国境内称澜沧江) 、长江和黄河的水源,为印度次大陆和中国数以亿计的人口提供常年水源。研究人员表示,全球变暖可通过影响降水以及增加河水蒸发量等方式减少河流流量,今后数十年内,全球变暖可能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产生更多

19、影响。新华网2009.4.24亚行说气候变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或甚于经济危机新华网马尼拉 4 月 27 日电(记者刘华) 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 27 日发布报告说,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可能比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为严重。亚行在这份题为东南亚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全球变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将遭受极为严重的影响。亚行预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每年给相关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6%,远大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报告说,气候变化不仅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20、威胁相关国家粮食安全,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迫使沿海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居民逃离家园。此外,死于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的人数也将增多。亚行建议,东南亚国家应将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结合起来解决,制订“绿色经济刺激方案 ”,在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和减少贫困的同时,做好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工作。亚行还建议,相关国家应加强水利资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7源管理,改善农业灌溉系统,保护森林资源,建设高效发电厂,使用更为清洁节能的电力设备等。新华网2009.4.27全球气候变暖致西藏气温升高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961 年至 2008年,48 年内西藏年平均气温大约每10 年升

21、高 0.32 摄氏度,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率。据介绍,全国年平均气温大约每 10 年升高 0.05 至 0.08 摄氏度,全球年平均气温大约每 10 年升高0.20 摄氏度。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杜军介绍说,区域增温最明显的地区是西藏的西部,其次是雅鲁藏布沿江一线和西藏的东南部,东北部地区增温幅度最小,冬季和秋季变暖趋势尤其突出,夏季较小。杜军说,西藏大部分台站记录的年平均最高气温普遍增高,其中雅鲁藏布江上中游、阿里地区、波密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在每 10年升温 0.10 至 0.36 摄氏度之间,拉萨、泽当、日喀增温最大,在每 10年升温 0.3 摄氏度以上。此外,年平均最

22、低气温在西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呈升高趋势,高原中西部升幅较大,东部较小。目前,西藏已经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明显影响,其表现包括雪线上升,冰川退缩;积雪融水加快,导致湖泊水面上涨;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等。专家预测,在只考虑温室气体影响的情况下,2050 年西藏平均气温将升高 2.4 至 3.2 摄氏度,2100年将升高 4 至 7 摄氏度;如果考虑温室气体与气溶胶的共同增加的作用,2050 年将升高 1.6 至 2.2 摄氏度,2100 年将升高 2 至 3.5 摄氏度。科学时报2009.4.29研究表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可减缓全球变暖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 14 日公 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23、,假如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8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本世纪末能控制在 45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届时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势头将大大减弱。该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能在本世纪末将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450ppm,届时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只升高 0.6 摄氏度。相反,如果对温室气体排放不加限制,到本世纪末,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 750ppm,全球平均气温将至少比现在升高 2.2摄氏度。人类活动向地球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

24、甲烷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不断变暖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以前的约 284ppm 增加到今天的 380ppm以上,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近 1 摄氏度。模拟试验还显示,到本世纪末如果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450ppm,全球海平面平均将比现在升高 14 厘米,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将比目前缩减四分之一,但到2100 年前后就可以稳定并不再缩减。然而,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升高 22 厘米,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将缩减至少四分之三,而且会继续缩减。新华网2009.4.16冰岛科学家提出固碳新方法据英国每日邮报4 月 16 日报道

25、,冰岛工程师们希望模拟自然过程,让二氧化碳气体与钙发生反应,变成固体碳酸钙存储于地下深处。他们希望用这种方法每年处理掉 3 万吨二氧化碳,为解决全球变暖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冰岛大学赫尔姆弗瑞德辛格达瑞多特瑞领导的团队对冰岛的火山起源进行了探索,他们计划让二氧化碳同火山岩石层发生反应,以形成岩石,这种方法可以把二氧化碳牢牢地“锁”住几百万年。该方案名叫 Carb-fix,工程师们将使用冰岛一个地热能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高压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然后将溶液泵入位于地下约 400 米到 700 米的玄武岩层,并观察发生的反应。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表明,溶解的二氧化碳将同玄武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

26、升研究动态(2009.04)9石中的钙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碳酸钙。研究人员将在维也纳举办的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年度会议上公布该研究项目。辛格达瑞多特瑞表示,他们的团队会在 8 月份将溶解的二氧化碳泵入地下,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能够如愿变成矿物质还需要一年的时间以待观察。科技日报2009.3.29人工改造气候 助地球“降温”4 月 22 日是第 40 个“ 世界地球日”,如何保护地球环境、遏制全球变暖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20日,有美国媒体对科学界越来越看重的遏制全球变暖计划地球工程进行专题报道。许多科学家认为,在温室气体减排努力不奏效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人类坐以待毙,可以考虑主动出击,启动紧急气候计划“地

27、球工程”,采取人工反射阳光或者人工捕捉和存储温室气体的方式令地球“降温”。前不久,奥巴马的科学顾问、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霍尔德伦在接受上任后首次采访时也透露,白宫正在讨论将地球工程纳入解决气候问题的紧急方案。许多科学家指出,人工改造气候看起来似乎是个激进的方案,但或许是人类难以避免的方案。专题文字1991 年 6 月 15 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喷发,大量火山灰喷发到空中,遮蔽了太阳。这是 20 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300 多人因此丧生,但是这次火山喷发也给科学家提供了将人类从气候灾难拯救出来的巨大启示。1、发射二氧化硫上天当时,有 2000 万吨二氧化硫逸出,进入大气层

28、的最上层,像灰霾般遮盖了地球,将太阳光折射回太空。此后几年,气象学家惊讶地发现,这次火山喷发导致地球的温度降低了 0.5 摄氏度,大大遏制了全球变暖的脚步。在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前的一个世纪中,人类工业生产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令地球的温度上升了 1 摄氏度。尽管这一作用是暂时的一两年后地球的气温又开始上升了,但是科学家们开始思考,这次火山爆发是否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对抗气候变化的强力武器。如果通过火箭将二氧化硫推至大气层上层,是否也会马上产生降温效应呢?而且,这样做跟即便最乐观的减排方案相比都可以省上千倍的成本。一些科学家由此开始探究如何令这一地球工程更加有效,并将副作用减少到最低。气候变化与海平

29、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102、储存二氧化碳下地还有一种广为接受的地球工程是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移除,然后储存在地下。这一方式目前已经开始在煤电厂进行试验。但是,它只能降低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科学家担心,这个问题始终存在:无论如何减少排放量,二氧化碳将会继续在空气中存在 1000 年,继续令地球变暖。所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感受到遏制全球变暖的紧迫性,并开始严肃对待地球工程。他们主张必须用人工方式改造气候,采取将现有二氧化碳吸出大气或者使用反射太阳光的方法令大气迅速降温。2006 年,英国出台的一份权威报告显示,使用减排方式来稳定地球气温,花费只占全球年度总 G

30、DP的 14。而使用反射太阳光的方式给地球降温更加便宜,只需要全球 GDP 的 1的千分之一。坐等气候改变,不如改变气候地球工程是指为稳定地球气候而实施的人工气候改造计划。过去 20 年间,科学界涌现出多种地球工程计划。除了在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硫或其他化学物质将太阳光反射至外太空之外,还有科学家提议将镜子送入地球轨道,为地球挡住太阳光。上世纪 90 年代,氢弹的发明者爱德华兹泰勒还提议将反射性金属微粒推入大气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是人工改造气候计划的主要推动者。而奥巴马的科学顾问、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霍尔德伦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白宫已经开始对地球工程进行论证

31、。此外,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将地球工程列入其对付气候挑战项目的首个工作坊内容,并定于今年 6 月份敲定细则。英国议会也在讨论这一观念。而英国皇家协会已经先行一步,开始着手研究选择哪种地球工程最为有效。3 月份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气候科学家会议上,有 15 个演讲是跟地球工程有关的。有专家将地球工程视为疯狂的科学,避之唯恐不及。他们担心,鼓吹地球工程会损害多年来在减排方面的努力。人们一旦知道还存在其他抑制气候变化的捷径,那么就不会为抗击全球变暖作出真正的牺牲。而且,人工改造气候这一观念本身就惊世骇俗:如果科学家连天气预报都无法准确预测,又如何改造全球的气候呢?有科学家批评,采用反射太阳光的地球工程

32、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其一就是二氧化硫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令生活在南半球的人们暴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11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一些科学家担忧的最大的破坏性副作用是政治上的。如果各国发现能够通过其他途径为地球降温,努力减排的政治动力就会变弱。如果利用地球工程使地球降温,但是人类活动继续毫无节制地排放二氧化碳,那么降温的效果也不会明显。而且一旦这一降温工程出于各种原因突然被人为中止,那么全球变暖的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反倒会加剧。同时,也有科学家担心,由于人工降温的地球工程的成本较低,一些国家在不仔细考虑其副作用等后果的情况下会像军备竞赛般贸然使用,从而造成更多的国际紧张局势以及

33、带来其他不能预见的问题。此外,目前最受推重的地球工程捕捉和存储二氧化碳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昂贵的工程。通过人工改造气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 1965 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办公桌上就放着一个研究操纵气候防止地球变暖的报告。这一概念在未来几十年内一直存在于科学圈中,但是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忽然从讨论领域消失,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政策制订者正在竭力达成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共识。200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 克鲁岑打破了这一僵局。他在论文中提出,可以模拟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效应,用气象气球将二氧化硫喷射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反射太阳热量、对地球降温的目的。现代快报2009.4.22最新研究指出减排煤

34、烟或可延缓北极消融连接北极威尔金斯冰架和两座冰山之间的冰桥坍塌的消息刚传出不久,就又有最新研究指出,北极冰盖不仅覆盖面积大幅缩减,而且厚度也在急剧下降。科学家表示,其实有一个因素可能帮助延缓北极消融,但国际上尚未认真考虑过,那就是遏制“黑碳”、即煤烟的排放。 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冰面被落下的黑碳覆盖后颜色变暗,从而会吸收更多热量,北极暖化效应有一半的原因可能要归结于黑碳。减排煤烟不仅能够清除大量空气污染,有些科学家还认为它比减排二氧化碳更快更容易。研究数据表明,从 1880 年到20 世纪 20 年代,生物燃料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黑碳排放增加了 50%,到 20 世纪 70

35、年代的时候又增加了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1225%,直至 2000 年又在 70 年代的基础上再增加了 30%。自 1890 年以来,北极地区温度升高了 0.51.4摄氏度,加强对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管理可以使这一升温幅度减少 85%,意味着温度可能降低 0.80.4 摄氏度。但照目前形势来看,要国际社会就减排煤烟达成一致,机会同样渺茫。人民网2009.4.22适应气候变化 各国纷纷出招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不可避免,一些国家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以趋利避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主要介绍了欧盟、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组织

36、)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并根据各国的适应行动对主要的气候变化适应选择进行概括和汇总。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下,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采取积极举措,以减缓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不可避免,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的效果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成为另一项重要选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在 20 世纪 90 年代即提出了适应机制的阶段目标。2001 年,UNFCCC 确立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基金。2005 年,通过内罗毕工作方案 ,以促进所有国家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帮助各国决策者就适应气候变化作出正确的、实际的决定。2007 年 12 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

37、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厘岛行动计划 ,也明确把适应作为气候变化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气候变化应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期、艰巨的挑战,适应气候变化是更为现实、紧迫的任务。目前,国际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气候变化适应合作机制也不断发展完善,一些国家也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以趋利避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国家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欧盟2007 年 6 月 29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性绿皮书欧洲适应气候变化欧盟行动选择 ,确立了欧盟适应行动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

38、04)13的四大支柱:在欧盟开展的早期行动,包括将适应纳入欧盟法律和资助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将适应纳入欧盟的外部行动中,特别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集成气候研究扩大知识基础,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准备协调、全面的适应战略的过程,涉及欧洲社会、商务和公共部门。2009 年 4 月 1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适应气候变化白皮书:面向一个欧洲的行动框架 ,以提高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变能力。英国2008 年 7 月,英国政府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框架适应英国的气候变化 ,将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和更广泛的公共部门的适应行动联合起来,阐明了政府适应计划的协调工作,促进未来政府适应工作向前发展。苏格兰

39、2008 年 6 月,苏格兰政府发布适应我们的方式:管理苏格兰的气候风险 ,为苏格兰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框架计划提供咨询。芬兰2005 年 1 月,芬兰农业与林业部发布了芬兰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旨在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利用各种条件提高社会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德国2008 年 12 月 17 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构建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行动框架。这是德国联邦政府第一次从全局出发,考虑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将已经取得进展的各部门工作整合成一个共同的战略框架。法国2005 年,法国发布法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将气候变化风险的科学评估与实施适应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40、。 法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 4 个总体目标为:优先考虑公共安全与健康,保护人员和物品;考虑社会各方面问题,在风险到来之前缓和不平等现象;降低成本并使收益最大化;保护自然环境。澳大利亚2007 年 4 月 13 日,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发布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框架 ,阐明了澳大利亚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立场,在中期内(57 年时间) ,加强关键部门和地区处理气候变化影响与减少脆弱性的能力建设。美国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14美国在 2001 年宣布退出以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为目标的京都议定书 ,主张在不妨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减缓气候变化,而且,美国气候变化及其潜在的环境威胁对社会经济体系的

41、影响较小,因此减缓和适应的愿望较弱。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在国际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与其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相对应的作用。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强调以市场为基础寻求现实的解决方案,在适应行动上,美国也针对相对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和比较敏感的部门采取了旨在提高适应能力的行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适应性选择人类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适应能力与社会发展的性质及其水平密切相关。适应的挑战影响到许多关键的经济部门以及广泛的政策领域,包括水资源、农业与粮食安全、人类健康、陆地生态系统等。因此,针对不断增加的气候变化风险,其战略响应必须涉及经济、贸易、农业和资源政策等诸多方面。极端气候事件与自然灾害的适应性选择气候变

42、化可能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和风险。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与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自然灾害减灾管理、应急服务规划和恢复重建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山火、洪水、飓风、风暴潮等。建立极端天气事件与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系统,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防灾减灾。改进对有关应急服务信息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及其适应对策的认识。安全的淡水供应和管理措施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涉及流量、补给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需要加强有关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的评估,在国家层面上,可以对水价进行调节,建立健全法律框架,保护和恢复清洁的淡水资源,确保淡水的长期可持续使用。应该加强与给水工业的合作,确

43、保将气候变化影响及其风险纳入水资源与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关键的适应措施包括:保护地下水资源;改进现有供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流域保护和改进供水系统;地下水和雨水的收集与脱盐;更好地利用循环水;开展洪水控制与干旱监测。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挑战的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作用强度和发生频率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受到影响,保护现有的和未来的基础设施不受气候变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15化的影响是各国适应战略的重要方向。关键的适应措施包括:识别并处理气候变化影响可能对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分析电力、交通、通讯、水利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关键

44、的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战略,减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与金融业和保险业合作,共享有关气候变化风险及其影响的统一数据,确定降低风险的适应行动,并找出保持社会繁荣发展的途径。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供应安全的措施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农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也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冲击。可以利用农业气象工具及其产品,改进土地利用、虫灾控制和改变耕种方法,从而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应该使作物选择多样化,培育和引进抗旱、防洪、耐盐碱地和适应新气候条件的作物,提高畜牧业、渔业养殖和耕作技术,增加粮食储备。通过控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

45、,更好地管理土地及其使用情况。避免气候变化影响健康的保护措施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加剧、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相关事件,如海平面上升)发生概率的增加,气候变化将会使世界许多地区的疾病演化与传播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威胁。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脆弱性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提高社区和机构适应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风险的能力,从而减少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疾病、遭受痛苦和面临死亡的风险及其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建立环境疾病监测系统,控制和消除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纳入公共健康宣传活动中,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46、科学时报2009.4.24格陵兰岛积冰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美国和丹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积冰融化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比原先预测要快得多。据丹麦通讯社 15 日报道,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研究人员与丹麦同行近期通过测算发现,格陵兰岛的积冰融化速度在过去 10 多年里明显加快,其融化的水量使全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04)16球海平面自 1995 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 0.7 毫米,这相当于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幅度的约四分之一。来自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的塞巴斯蒂安 默尼尔德说,格陵兰岛上积冰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是人们原先普遍认为的 3 倍,这

47、出人意料,并给世人进一步敲响了警钟。北京日报2009.4.16海平面上升超预期 沿海城市面临危机英国自然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说,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比早先设想得要快。气候科学家担心海平面的升高,因为这可能会直接影响数亿人的生活。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007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表示,目前全球变暖的形势预计在本世纪末上升 59 厘米。最近的研究显示,上升幅度可能会加一倍。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历史纪录来看,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可能比以前预计的要快得多。科学家对 12 万年前间冰期的大洋和珊瑚礁的分析显示,由于冰层融化,海平面在 50 年里上升了大约3 米。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今天,那么对加尔各答和迈阿密这样靠海的城市将有毁灭性的后果。在这个间冰期内,地球的温度比如今的温度还要高。很多科学家担心,目前在南极和格陵兰继续快速融化的冰山可能在 2100 年前造成灾难性的海平面上升。中国新闻网2009.4.182050 年海平面将上升 25 厘米 海水可能入侵上海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再过 41年,申城可能被海水侵入。近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主办的“ 河口综合管理国际研讨会” 上,有专家表示,综合国内外各方专家预测,到 2030 年,上海相对海平面将比2010 年上升 12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