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5 ,大小:511.18KB ,
资源ID:160752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6075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1、 1 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50302 学科门类 :文学 一、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着眼于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 培养拥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 学基础与科学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具备广播电视、数字化媒体的专业知识、技 术和制作能力, 能够在广播电视、 网络、 新媒体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 采写、 摄像、剪辑、制作、宣传以及营销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传

2、播思想,熟悉党的新闻宣传与舆论传播政策,具有政治敏 锐性与新闻敏感性。 2.形成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本认知,熟练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传 播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了解广告学基本原理。 3.具备从事广播电视学专业业务岗位所需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以及广播电视媒介 知识基础,掌握适应本专业职业发展所需的英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并善于 在本专业工作中加以运用。 4.掌握市场调查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具有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呈现 的技能。 5.熟悉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业务运作的具体流程,具备从事全媒体新闻采访、 写作、编辑与评论等各项核心业务能力。 6.具

3、备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现代技术,具备较强的摄影、摄像、非线性剪辑、电脑排 版、影像后期制作、网络编辑以及新媒体开发、设计与制作能力。 7.掌握广播电视策划原理和方法,具备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专题 策划,栏目制作、编导、主持,电视纪录片创作以及微电影制作能力。 8.具有广播电视媒介、网络与新媒体的经营、营销以及管理的基本能力。 2 9.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了解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能够从事广播电视学专 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他领域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0.具备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良好的人 际交往能力,能够和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1.具有

4、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宽广的国际视野,拥有良 好的自学和自我提升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为 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文学 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二)核心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摄像 基础、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栏目制作、编辑与排版 五、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项目 周 数 学期 教育、 教学 和实 践活 动 教育 周数 小 计 课堂 教学 复习 考试 专业实 习与实 践 毕业 论文 (设计 ) 入学 教育 国防 教育 社会 实践 毕业就

5、 业教育 1 13 1.5 0.5 2 * 17 39 2 16 2 * 18 3 4 * 4 4 16 2 * 18 40 5 16 2 * 18 6 4 * 4 7 16 2 * 18 40 8 16 2 * 18 9 4 * 4 10 8 2 8 18 36 3 11 4 12 2 18 合 计 101 13.5 24 12 0.5 2 2 155 六、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 别 学分数 学分比 例 学时数 学时比 例 通识通修平台 必修 38 23.8% 576 24.4% 指定选修 6 3.8% 96 4.1% 任意选修 6 3.8% 96

6、4.1%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必修 20.5 12.8% 360 15.3% 选修 10 6.3% 160 6.8% 专业模块 必修 31 19.4% 624 26.4% 选修 18 11.3% 384 16.3% 交叉与自主学习 模块 选修 4 2.5% 64 2.7%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18.5 11.6% 素质拓展计划 必修 8 5% 合计 160 100% 2360 100%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别 学分 学分比 例 学时 周数 实践课时 20.5 12.8% 656 社会调查、学年论文 0.5+1 0.9% 短学期综合实践 3 1.9% 12 专业技能训练 1 0.6% 专业见

7、习、实习实训 0.5+6 4.1% 2+12 毕业论文(设计) 6 3.8% 12 素质拓展计划 8 5.0% 合计 46.5 29.1% 656 38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考试课程(门) 4 5 4 5 4 3 2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周学时 17 24 23 23 21 21 16 4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一)通识通修平台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一 二 三 四 1 2 3

8、4 5 6 7 8 9 10 11 公共 基础 课程 必修 303B0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32 16 S 3 303B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C 2 303B000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48 48 S 3 303B0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C 2 302B6086 大学英语(1) 3 48 32 16 S 2+1 302B6087 大学英语(2) 3 48 32 16 S 2+1 302B6088 大学英语(3) 2 32 32 S 2 302B6089 大学英语(4) 2 32 32

9、S 2 321BP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64 32 32 S 3 323B9100 大学体育(1) 1 32 32 4* C 2 323B9200 大学体育(2) 1 32 32 4* C 2 323B9300 大学体育(3) 1 32 32 4* C 2 323B9400 大学体育(4) 1 32 32 4* C 2 303B0006 形势与政策(1) 0.5 16* 8* 8* C * 303B0007 形势与政策(2) 0.5 16* 8* 8* C * 303B0008 形势与政策(3) 0.5 16* 8* 8* C * 303B0009 形势与政策(4) 0.5 16* 8*

10、 8* C * 249B0001 大学生创业基础 1 16* 8* 8* C * 249B0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6* 8* 8* C * 215B0001 心理健康教育 1 16* C * 215B0002 军事理论 2 32* 16* 16* C * 应修小计 38 576 432 144 5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一 二 三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通识 课程 选修 指定 选修 3门 306B0001 管理学概论 2 32 C 2 305B0001 经济学概论

11、2 32 C 2 301B3051 中国文化概论 2 32 C 2 应修小计 6 96 任意 选修 3门 人文素质类 2 32 C 于 2、4、 5、7、8 学期按要 求选修 6 学分 科学素养类 2 32 C 艺术审美类 2 32 C 创新创业类 2 32 C 应修小计 6 96 注:1.标*学时不计入总课时;2.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体育等课程,具体参照对应的改革方案执行;3.大学体育实践课时供学生体质测试用。 6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一 二 三 四 1 2 3 4

12、 5 6 7 8 9 10 11 必修 322B1001 广播电视学专业导论 0.5 8 8 C 2 322B1002 新闻学概论 3 48 48 S 3 301B2015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 2 32 32 C 2 322B3037 数字摄影基础 2 48 16 32 S 3 322B2004 传播学概论 3 48 48 S 3 301B302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2 32 32 C 2 322B1003 新媒体概论 3 48 48 S 3 322B1004 社会调查与 SPSS应用 2 48 16 32 C 3 322B2039 广告学概论 2 32 32 S 2 227B0001

13、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1 16 16 C 2 应修小计 20.5 360 296 64 选修 322B2007 创新创意方法基础 2 32 32 C 2 任选 5 门课程 共计 10 学分, 至少一 门慕课 304B5005 社交与礼仪 2 32 32 C 2 301B7047 演讲与口才 2 32 32 C 2 322B3006 播音与主持 2 32 32 C 2 322B3034 经典影视赏析 2 32 32 C 2 322B2040 市场营销学 2 32 32 C 2 322B2041 公共关系学 2 32 32 C 2 322B2045 慕课(文史类) 2 32* 32* C 322B

14、1037 慕课(实务类) 2 32* 32* C 应修小计 10 160 160 7 (三)专业模块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一 二 三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必修 322B1006 广播电视概论 3 48 48 S 3 308B4051 数字图像处理 2 48 16 32 S 3 322B1007 中外新闻传播史 3 48 48 S 3 322B3038 摄像基础 2 48 16 32 S 3 322B3040 非线性编辑技术 2 48 16 32 C 3 322B1008

15、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1) 2 48 16 32 S 3 322B1009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2) 2 48 16 32 S 3 322B1010 电视栏目制作 2 48 16 32 S 3 322B1011 编辑与排版 3 64 32 32 C 4 322B1012 国外优秀电视作品分析(双语) 2 32 32 C 2 322B1013 新闻评论 2 48 16 32 S 3 322B101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 32 32 S 2 322B1015 媒介伦理与法规 2 32 32 S 2 322B1016 媒介经营与管理 2 32 32 S 4 应修小计 31 624 368 25

16、6 选修 新媒 体模 块 322B1017 新媒体传播前沿 2.5 48 32 16 S 3 根据专 业方向 完成某 一模块 9学分, 同时在 其它模 块任选 9学分, 共 18学 分 322B1018 新媒体策划与营销 2.5 48 32 16 C 3 322B2019 新媒体开发 2 48 16 32 S 3 322B1019 可视化新闻 2 48 16 32 C 6 电视 制作 模块 322B1020 电视节目策划 2.5 48 32 16 S 3 322B1021 电视新闻制播 2.5 48 32 16 C 3 322B3012 电视解说词创作 2 32 32 S 2 322B3016

17、 电视专题与纪录片创作 2 48 16 32 S 6 任选 课程 模块 322B3014 微电影创作 2 48 16 32 S 3 322B1022 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 2.5 48 32 16 C 3 322B1023 新闻传播理论专题 2 32 32 S 2 322B1024 新闻传播实务专题 2.5 48 32 16 S 6 应修小计 18 384 192 192 8 (四)交叉与自主学习模块 课程 性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授课 实践 实验 一 二 三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修 跨学院、跨专业选修课程

18、 应修小计 4 64 (五)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 学时) 形式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数分配 备注 集中 分散 一 二 三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必修 322B1025 专业见习 0.5 2周 C * * 322B1026 摄影实践 1 4周 C * 322B1027 融媒实践 1 4周 C * 322B1028 媒体实战 1 4周 C * 322B1029 实习实训 6 12周 C 12 322B1030 社会调查 0.5 C * 322B1031 专业必读书 0.5 C * * * * * * 227B0010 学年论文

19、1 C * 227B0020 毕业论文(设计) 6 12周 C 12 322B1033 专业技能训练 1 C * * * * * 应修小计 18.5 9 附:专业技能训练项 目安 排表 项目名称 学分 学期安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全媒体项目运营训练 0.5 * * * * * 创新创意创业项目训练 0.5 * * * * * 注:参加一次专业技能训练可获得0.5 学分。 (六)素质拓展计划 课程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 学时) 形式 考核 类型 各学期周数分配 备注 集中 分散 一 二 三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必修

20、 215B0003 军训 1 2 周 C 2 220B0001 社会实践 1 C * * * * * * * * * 220B0002 社团活动 1 C * * * * * * * * * * 227B0002 文化素质讲座 0.5 C * * * * * * * * * * 227B0004 基础必读书 0.5 C * * * * * * * * * 227B0003 创新创业实践 4 C * * * * * * * * * 应修小计 8 10 八、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要求 1 要求 2 要求 3 要求 4 要求 5 要求 6 要求 7 要求 8 要求 9

21、 要求 10 要求 11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体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创业基础 形势与政策 心理健康教育 军事理论 管理学概论 经济学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广播电视学专业导论 新闻学概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 数字摄影基础 传播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广告学概论 社会调查与 SPSS应用 新媒体概论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创新创意方法基础 11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要求 1 要求

22、 2 要求 3 要求 4 要求 5 要求 6 要求 7 要求 8 要求 9 要求 10 要求 11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社交与礼仪 演讲与口才 播音与主持 经典影视赏析 市场营销学 公共关系学 慕课(文史类) 慕课(实务类) 广播电视概论 数字图像处理 中外新闻传播史 摄像基础 非线性编辑技术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1) 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2) 电视栏目制作 编辑与排版 国外优秀电视作品分析(双语) 新闻评论 媒介伦理与法规 媒介经营与管理 新媒体传播前沿 新媒体策划与营销 新媒体开发 可视化新闻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制

23、播 电视解说词创作 电视专题与纪录片创作 12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要求 1 要求 2 要求 3 要求 4 要求 5 要求 6 要求 7 要求 8 要求 9 要求 10 要求 11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微电影创作 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 新闻传播理论专题 新闻传播实务专题 专业见习 摄影实践 融媒实践 媒体实战 实习实训 社会调查 专业必读书 专业技能训练 学年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军训 社会实践 社团活动 文化素质讲座 基础必读书 创新创业实践 说明:T表示该门课程偏重理论基础、P表示该门课程偏重应用; “”或“”表

24、示某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某个目标的达成, “”表示对达成此要 求非常重要; “”表示有帮助,但不起主要作用。 13 九、行业、企业合作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淮 阴师范学院关于修订2016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培养拥 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我国新闻法规与宣传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 学文化基础与科学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具备从事广播电视、数字化新媒体的专 业知识、技术和制作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机构承担策划、采访、制作、 摄像、剪辑以及营销等工作,或在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宣

25、传、广告、公关、 影像制作等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制订淮阴师范学院广播 电视学专业校地合作培养计划,实现校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培养原则 1.深入传媒业内部原则 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包含广电媒体、报纸杂 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网络新媒体等)作为合作方,通过细致调研,了解业界对于传媒业人 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另一方面,作为合作方的传媒业应该敞开大门,通过提供具体实习 与实训岗位,联合培养学生,以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统一管理原则 校地合作是双向活动,校地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 管理、统一规划

26、、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3.校地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到媒体实务部门现场培训, 同时邀请媒体实务部 门的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或者讲授具体课程。通过校地互动,学校教师在媒体实务部门 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媒体实务部门人员提升了理论素养,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以及 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传媒学院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以广电系主任、相关骨干专业 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地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地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地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 14 4.及时总结经验,对校地合作工

27、作持续加以改进。 (四)基本任务 广播电视学专业根据学校要求建立若干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媒 体、文化传媒部门(包括淮安广播电视台、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淮安有代表性的文化传 媒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学生生源地所在媒体等)作为校外合作基地。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见习、暑期专业实践、集中实习等教学活动; 2.接受教师调研、挂职锻炼,协助广播电视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与传媒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与培训; 4.共同参与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5.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1.联合进行实务类课程建设 聘请媒体实务部门专家共同参与

28、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的制定。对实 践性较强的实务类课程,实行本校教师与媒体实务部门专家双教师授课制。 2.专家开设选修课或讲座 利用“传媒大讲堂”以及传媒文化节等平台,邀请媒体实务专家来校开设选修课或 讲座,为学生讲授新闻采写、新闻实践操作规则,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专业见习和实习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在第3、 6、 10学期分三次进入媒体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见习 (了 解媒体运作的基本流程、业务范围等基础知识) 、媒体实习(进入各类型媒体进行实务 能力训练) 。见习、实习期结束后,学生书写自我实习鉴定,并主动向实习导师及单位 有关人员征求意见, 实习单位为学生作鉴定。 学生返校

29、后, 须提交实习报告、 实习成果、 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及其他实习书面材料。 4.学生就业工作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向合作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 业界根据自身人才招聘实 际需求,可以优先录用我校推荐的学生。 (六)保障措施 1.合作单位实行挂牌,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合作方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合作方保证 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 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合作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15 2.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地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地合作考核指标 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地合

30、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 校地合作工作。 十、其他有关说明 1.表格中标注*学时不计入总学时,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 2.本专业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一年级通过国家英语四级 考试者可进入大学英语进阶课程学习,未通过者继续学习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本专业学 生进校通过学校计算机考试者,免修计算机应用基础1级课程,可自愿选择修读计算机 office课程,通过课程考试所获学分可充抵通识任意选修课程学分。 3.本次培养方案设立交叉与自主学习模块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跨 学院、跨专业选修 4 学分课程,也可多选课程,多选课程学分可充抵专业选修

31、课学分。 跨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不能超过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 4.每生在校期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并取得相应成果, 可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 分。其中,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讲座或沙龙8次、参加学院创业工作室活动两年以上(或 主持创业工作室活动1年以上)、主持或参加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并 结题、 在校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 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并获奖、 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举办个人专业作品展等,经审核合格后每项可分别获得1学分,超出部分的创新创业实 践学分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最多可置换6学分。 5.短学期实践周课程根据专业所制定具体实践方案执行。 6.文化素质讲座每学期举行, 要求每生在校期间至少选听15次, 可获得0.5学分。 7.每生至少参加社团1个,可获得1学分。 8.方案中的“专业必读书”实践环节,要求每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完成“533人文素 养提升工程”,即完成专业必读书 50本,观摩经典影视30部,自学中国大学视频公开 课30门,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 修订人: 姜卫玲 审核人: 史 晖 陈文华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