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7.50KB ,
资源ID:1588997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588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财政供养人员.doc)为本站会员(lufeng1001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财政供养人员.doc

1、岱山县财政供养人员分析 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段话科学地论述了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的辩证关系。所谓“食之者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财政供养人员(或同吃财政饭的人)要少,不能过多。否则,财政压力增大,难以承受。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结合岱山县财政供养人员的实际情况作些探讨一、我县财政供养人员现状2007年底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在职4978人,离休59人,退休1703人合计6740人。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较大。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事业人员比例大。2007年底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中属于事业编制的在职的有3610人,在全县

2、财政供养人员在职总人数的72.52%。这其中教育系统在职1675人,属于事业编制的有1662,占全县事业人员的46.03%。(二)、乡镇人员多。2007年底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中乡镇人员在职528人,离退休197人合计725人,占全县财政供养总人数的14.56%。考虑到我县是个人口小县且只有7个乡镇,因此我县的乡镇人员还是偏多的。(三)、离、退休人数也可观。2007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6740人中,在职人员占73.86%,离退休人员占26.14%。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社会普遍进入老龄化,所以离退休人员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大,这我我县的财政供养人员中也可以看出,2006年我县离退休人员总数为1677,而07年

3、则是1762,增长了5.1%。二、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的原因 (一)、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助长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现行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要求不相匹配,叠床架屋、机构重叠,分工过细,机构设置不以工作职能而是以资金甚至安排人员的需要来设置。有些人员,则是安置政策性增加的。这当中,既有国家政策性安置任务(如军转干部安置、前些年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也有各级自定政策的安置任务(如驻地部队领导干部家属安置、特殊人员转正等)。(二)、经济发展滞后,就业门路狭窄。近几年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发展也很不均衡,产业层次低、经济结构调整慢,经济基础薄弱,生产

4、率低,经济效益差,就业门路狭窄。于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就成为接收就业人员的主渠道。(三)、编制、人员管理不规范,机构编制、人员、财政管理不协调。机构编制是决定财政供养队伍规模的“总控阀”。对于各类机构人员编制的核定,中央和省基本上都有明确的政策和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核编制,超编、超财政承受能力进人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在核定机构编制时,突破政策规定和原则或根据政策加以变通,多核机构编制。比如,中央对行政编制实施总量控制后,地方各级政府就通过核批具有自主权限的事业编制(包括依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安排超编人员及新接收人员。二是人事与编制管理机构分设,对进人环节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形成实有人员超编。

5、三是编制、人员管理与财政管理存在脱节。不管是机构编制的核定,还是增入计划的确定,许多时候并未充分考虑县级财政的承受能力。三、遏制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的建议 (一)、控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就是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核定,引入“定量分析”。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需要,以及推进全县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域面积、区划设置、财政供养能力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的数学计量方法,合理确定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作为机关事业单位配备人员的基本依据。各级各单位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配备人员,不得突破。实施这一办法主要出于机构编制是配备

6、职工、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的“阀门”的考虑,对其实施总量控制,属于精减机构、压减人员的源头之举。机构编制总量核定好,再辅之以人员进口、经费安排等方面配套措施,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合理确定财政供养人员的总量。确定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控制目标,理论上讲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作需要,即所确定的人员要能够满足正常开展工作、实施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需要;二是财力允许,即所确定的人员财政要有钱养得起。根据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际,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应分类采取不同方法:1、行政政法编制数。1998年机构改革后,中央对地方行政政法编制实施总量控制并已经核定下达浙江省行政政法编制。由于上级部

7、门对行政政法编制掌握较紧,为满足工作需要,我县核增了部分地方行政编制及地方政法编制。鉴于行政政法编制已经固化,因此核定机构编制总量中,行政机构编制按现有各级行政政法编制数核定。 2、教育部门机构编制。要按照省里和县人劳局制定的核编办法加以核定。 3、其他事业机构编制,综合考虑人口数、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地域面积、行政区划数等指标,采取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科学核定。三类编制合计,以总量控制目标加以控制,以不突破总量目标为限。考虑到财政供养人员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艰巨性,总量控制目标应分步实施,逐步到位。(三)、配套措施:1、严格控制财政供养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实施总量控制过程中,

8、除上级政府部门批准外,各级严禁增加新的机构编制,也不得批准机构升格,个别确因工作需要,在现有机构编制内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各级要严格执行核定的行政编制数和现有事业编制数,不得突破,不准变相扩大行政编制。机关、事业单位一律不得超编进人,缺编单位进人原则上在同级同类单位调剂,满编单位进人必须坚持“减一增一”,杜绝无编进人。 2、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1)强化机构编制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其对人员的源头控制作用。将机构编制作为人员调配录用、政策性人员分配、核拨经费的依据。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只有在机构编内的人员,组织、人事部门才予调配录用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予核拨经费。对违反

9、机构编制纪律和有关规定,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的,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不予办理调配、社保、户籍等手续。(2)实行“用预算管编制,用资金管人头”的办法,强化人员的经费约束。相关人事部门核定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确定新增人员计划,要与财政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坚持“有钱才有编,无钱就无编;有钱才进人,无钱不进人”的原则,使机构编制、增人计划与财政预算管理有机衔接起来,改变目前机构编制核定和人员进出与财政脱节问题,从经费环节源头杜绝编制、人员的无序状态。(3)新增人员实行财政、编制、人事三部门联合审批制,构筑进人环节的“三道防线”。坚持“有钱有编有计划才允许进人,无钱无

10、编无计划不准进人”,做到经费供应计划、编制使用计划、增人计划“三计划联防”。所有财政预算内未满编的单位进人,必须取得编制部门的编制使用计划、人事部门的“增人计划”和工资审批表、“财政部门的经费供应计划”。凡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通过非正当途径挤进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财政一律不安排工资和公用经费。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理顺各部门的权责关系,重新界定财政供养人员的职能和寻找新的定位。(1)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合理调整部门之间的职能,撤并重复设置及不必要的机构;(2)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11、规范行政审批权力,凡违反法律法规的审批事项,要坚决取缔,能精简的一定要精简,能下放的坚决要下放。 4、加快事业机构改革步伐。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够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的目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从总体上收缩事业单位的规模。(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凡是具有企业化经营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推向市场的事业机构,积极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独立的经济或服务实体,财政不再供养。(2)对于职能萎缩、名存实亡和长期不开展业务的事业单位,坚决予以撤销。(3)对于职能相同或相近,业务相似的事

12、业单位,积极进行合并,交由一个部门承担,从而把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减少到最必要的程度。 5、强化财源建设,广辟就业门路。(1)采取倾斜政策,鼓励行政队伍中分流出来的人员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吸纳、消化“用税”队伍中分流人员或新成长的劳动人口。(2)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一些深加工企业,为新成长的劳动人口创造必要的就业机构。(3)根据市县的实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对就业的吸引力和容纳力,防止新成长的劳动力因就业门路狭窄再度拥向机关、事业单位。 总之财政供养人员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只有合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才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才能使财政更好的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