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2KB ,
资源ID:156914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5691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doc)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doc

1、1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13)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D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不一答案 C解析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是国内矛盾的反映,故A项错误;头发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保辫会”反映的是当时一种复辟倒退思潮,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辫

2、发之争”的出现,与当时出现的清朝统治全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政治斗争相关,故C项正确;头发服饰与人们思想相关,与文明程度不能绝对等同,故D项错误。2(2017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28)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这反映了( )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答案 C解析 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反映出她们思想的解放,但不能推断出是“最先”,故A项错误;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她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不能推断出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故B项错误;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反映出她

3、们要求冲破传统思想,接受了新思潮,故C项正确;知识妇女对新思潮的接受,不能推断出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故D项错误。3(2017赣州二模,28)上海洋场竹枝词称:“欲将生意扩充谋,任职人员选女流。自古招牌宜用活,尽将蜂蝶共追求。”这说明当时( )A男女平等深入人心B崇洋媚外渐成风尚C新旧观念出现冲突D儒家伦理遭到否定答案 C2解析 材料提及近代以来商业雇佣女职员的新现象,并未提及男女平等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外来事物的态度,故B项错误;传统商业宣传靠招牌与近代的靠女性工作人员宣传有所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家伦理,故D项错误。4(2017合肥二模,29)清人杨勋的别琴竹枝词写道:茶

4、馆开张帝叔铺(tea shop),特零克帝(drink 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答案 D解析 材料中仅仅涉及中国社会习俗的部分西化,并未体现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放松,不是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当时国人的观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说明当时人们对社会习俗变化的排斥,说明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故D项正确。5(2018甘肃一模,30)民国建立后,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

5、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中国社会从此进入自由穿着的时代。从中可以看出( )A衣冠之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B服饰洋化成为各阶层追逐的新时尚C服饰成为展现个性自由的窗口D中山装是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答案 A解析 “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中国社会从此进入自由穿着的时代”,由此可见国家法令对人们的服饰有很大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社会各阶层追逐时尚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个性的服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中山装及其特色,故D项错误。6(2017长沙高三期末,19)从晚清到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均试图厉行禁止鸦片,都未能完全肃清鸦片烟毒。

6、而1952年新中国开展的全国禁毒运动则取得了成功。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经济取得恢复和发展B国际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C新中国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鸦片成为中央主要收入源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1952年”,国民经济还处在恢复之中,故A项错误;从近代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一直处于帝国主3义的包围之中,故B项错误;禁毒是一个全民性的工作,它取决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鸦片不可能成为中央的主要收入源,故D项错误。7(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10)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价甚昂。”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 )A部分

7、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可知,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用一套器具,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各种特色菜肴,故B项错误;题目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的广州,并非普遍接受,故C项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洋的饮食风尚并未普遍传入中国,“取代”无从谈起,故D项错误。8(2018漳州高三质检,13)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

8、设,这得益于( )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D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答案 B解析 从材料“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可以看出,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与台湾民情有关,即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选择B项符合题意。9(2017滨州二模,28)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

9、B解析 “婚礼铁路”的出现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故A项错误;“婚礼铁路”引起民国人们度蜜月方式的变化,故B项正确;“蜜月旅行”在民国时期受到效仿,不能得出盲目肯定的特点,故C项错误;效仿推广西式“蜜月旅行”不能得出交通的殖民地特征,故D项错误。410(2018海口一模,12)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答案 A解析 黄包车仍然

10、是人力车,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而且直到20世纪20至30年代仍大量存在,不利于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主权的部分丧失,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黄包车对市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故D项错误。11(2017湖南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五,28)“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 )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C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D申报内容通俗易懂答案 D解析 材料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国内销量的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的结论,故A

11、项错误;材料仅体现申报的销售情况,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无关,故B项错误;申报的发行是面对整个社会,不会特别面对下层民众,故C项错误;材料“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下层民众能阅读申报,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D项正确。12(2017德阳三模,28)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 )A实现与洋商的平起平坐B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C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答案 C解析 材料“盛宣怀的电报总局”只是个例,不能代表中国近代电报业实现了与洋商同等地位,故A项错误;材

12、料“齐价合同”没有体现出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可知,中国近代电报业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故C项正确;材料“盛宣怀的电报总局”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状况,没有反映出政府的态度,故D项错误。5二、非选择题13(2017烟台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8)“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

13、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材料二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

14、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答案 (1)理由:剪辫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2)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也可回答改良长袍

15、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社会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3)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14(2018惠州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时间情况 18901920年 19501970年 1978年至今代表刊物、创办人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新青年(陈独秀);革命派在国内人

16、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文汇报(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6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创办起来主要内容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 参考示例:(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论题一: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阐述:

17、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后,为启蒙民众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解析 根据题目的设问“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可知其意在让考生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归纳出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然后用史实进行阐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