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自我校对内力作用断层向斜交通运输侵蚀作用三角洲平原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 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 12 题。2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
2、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第 1 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选项 C 正确。第 2 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该地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选项 B 正确。【答案】 1.C 2.B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 34 题。3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
3、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 ,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砂岩B花岗岩 流纹岩C大理岩 石英岩D安山岩 玄武岩【解析】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第 3 题,首先根据图示岩3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 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 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 D 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 C 选项正确。第 4 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
4、岩浆出露,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故 B、D 选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也是变质岩,而此处没有高温高压而发生变质作用的条件,也就不能形成变质岩,故 C 选项错误。 “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 A 选项正确。【答案】 3.C 4.A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57 题。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
5、反复进退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4【解析】 第 5 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
6、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 6 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 7 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答案】 5.C 6.B 7.D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
7、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89 题。8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9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 【导学号:23010222】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 第 8 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
8、在 1979 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 年至2004 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 D。第 9 题,读图可知,1992 年至 1997 年间,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5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
9、,故 A 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 B 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 C 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 D 错。【答案】 8.D 9.B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 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 B C D【解析】 题干中提到,皇陵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题组材料中说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两地土层薄,地地下水位浅,只有地
10、符合上述条件。【答案】 B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 1112 题。1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1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导学号:23010223】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解析】 第 11 题,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均不适合聚落的
11、分布;黄土6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第12 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黄土高原川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利于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成为聚落的主要分布区。【答案】 11.D 12.C1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3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1 内力作用阅读教材 P69P 70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
12、题: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3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基本形式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垂直于地表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2)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正误判断:(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提示】 (1)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2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
13、)褶皱山脉的形成是地壳垂直运动的体现。()【提示】 褶皱山系主要是因地壳水平运动引起了岩层的弯曲变形而形成的。教材整理 2 外力作用阅读教材 P70下部至 P72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3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的崩解和破碎。(2)侵蚀作用:是指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3)搬运作用:是指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4)堆积作用:是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
14、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的作用。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正误判断:(1)太阳辐射能是所有外力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提示】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中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2)许多山地的“身高”降低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的。()【提示】 许多山地的高度降低原因有两种,一种原因可能是因地壳下沉运动导致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外力中的侵蚀作用导致的。教材整理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阅读教材 P72下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变化过
15、程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过程,其实质就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2主要过程(1)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3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2)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最后固结形成沉积岩。(3)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4)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正误判断:(1)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提示】 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2)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提示】 三大类岩石中
16、,岩浆岩、变质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合 作 探 讨 阅读下列材料,探讨下列问题。材料一 喜马拉雅山有“世界屋脊”的美称,那儿是地球最高的地方。鱼龙是古代海洋中成功进化的一种脊椎动物,是海洋鱼类的劲敌。在 19641968 年,我国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上考察时发现了许多鱼龙化石。材料二 当地时间 2016 年 10 月 7 日,印尼东爪哇省,婆罗摩火山喷发,火山灰绵延空中场面壮观。探讨 : 根据化石特征,可推知喜马拉
17、雅山地区曾经是怎样的环境?喜马拉雅山的形1成属于内力作用的哪种表现?4【提示】 温暖的海洋环境。地壳运动。探讨 : 该火山频繁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哪种表现形式?2【提示】 岩浆活动。核 心 点 击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类型概念运动方向对地表的影响运动形态举例相互关系水平挤压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地壳抬升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地壳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意大
18、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体 验 评 价 1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 20 000 多米,但中国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 8 844.43 米。据此回答(1)(2)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 (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 )5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C内力作用先形成
19、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解析】 第(1)题,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而形成。第(2)题,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答案】 (1)B (2)B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合 作 探 讨 阅读以下材料,探讨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6 年 9 月 17 日,云南省元谋县强降雨引发两处泥石流,并在金沙江支流龙川江上形成一个堰塞湖,威胁下游 8000 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还造成成昆铁路受损中断。材料二 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
20、已有约 4 000 年历史的“女王头”的“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 10 年后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探讨 :引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1【提示】 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探讨 :导致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的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提示】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核 心 点 击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内容列表总结如下:外力作用形成地貌 作用地区6侵蚀 搬运(纽带)
21、 堆积(沉积)上游 中游 下游流水作用高山峡谷(“V”型)、瀑布、千沟万壑、地表崎岖泥沙堆积、河道变宽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湿润地区大风区 过渡区 减弱区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等“飞沙走石”沙丘、沙垄、堆积黄土(黄土高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干旱地区冰川作用冰斗、角峰、 “U”型谷物质迁移沉积物大小颗粒不分、杂乱堆积而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波浪作用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物质迁移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原地,形成风化壳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体 验 评 价 2埃及费拉菲拉沙漠
22、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导学号:23010192】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7【解析】 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第(2)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答案】 (1)A (2)D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合 作 探 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小岩浆的奇妙旅程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
23、浆之家” 。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就停了下来。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往前运动了。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样到地表上来的?”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休息。不久,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
24、来,并且重重地压在自己身上。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一位“长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两次大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行。 ”依照“长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终于回到了可爱的“岩浆之家” 。探讨 :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旅行吗?1理由是什么?【提示】 岩浆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碎,并在风、流水等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探讨 :亮亮和晶晶在“低地”休息,伙伴们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这样会形成哪一类2岩石?亮亮和晶晶在一般
25、情况下还要经历两次重大变化才能回到“岩浆之家” ,这两次重大变化是什么?【提示】 沉积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再经历重熔再生作用,就可以成为岩浆,回到“岩浆之家” 。核 心 点 击 1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8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岩浆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砾石、砂石、石灰岩、页岩变
26、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构成地壳的岩石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任何一种岩石都有诞生和消亡的过程,并且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物质 号码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体 验 评 价 93读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
27、部C地壳下部 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导学号:23010193】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 第(1)题,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第(2)题,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因此 A、B、D 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
28、 (1)D (2)C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探讨 :岩浆活动能形成什么岩石?它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1【提示】 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探讨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哪些外力作用?哪些岩石可以形成沉积岩?2【提示】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裸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已生成的沉积岩都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探讨 :三大类岩石能不能直接相互转化? 310【提示】 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转化而来。读 图 指 导 判读
29、此图,应主要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1)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岩浆是“岩石之本” ,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2)读准图中箭头的指向:由岩浆出发的箭头只指向岩浆岩,一般情况下,岩浆岩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由岩浆岩出发三个箭头分别指向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由变质岩出发两个箭头分别指向沉积岩和岩浆;由沉积岩出发三个箭头分别指向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3)把握三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各类岩石都可以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但都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三类岩石都可以直接形成岩浆。(4)把握图中每个箭头代表的地质含义:岩浆
30、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凝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都表示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5)熟悉常见变式图:变式一 变式二变式三 变式四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体 验 评 价 4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1(1)沉积岩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导学号:23010194】A BC D【解析】 第(1)题,沉积岩对应图中的甲;图中的乙为岩浆岩。第(2)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知,表示冷凝作用、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
31、成的,对应。【答案】 (1)A (2)B课堂小结对点训练 1 内力作用阿富汗当地时间 2015 年 10 月 26 号下午发生里氏 7.8 级地震。此次强震波及多个国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 12 题。1有关该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次地震是由滑坡引起的B该次地震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12C地震的发生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变质作用D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导学号:23010195】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约旦地沟的形成 【解析】 第 1 题,地震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其能量来源于地
32、球内部。第 2题,约旦地沟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答案】 1.D 2.D对点训练 2 外力作用读图,回答 35 题。漓江山水 黄土塬 新月形沙丘 风蚀蘑菇3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BC D4图所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导学号:23010196】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5地的景观在我国哪些地区较为典型( )A西南石灰岩广布地区B华南湿润、半湿润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为漓江山水,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为黄土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为沙丘地貌,主要是风
33、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为风蚀蘑菇,主要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 4 题,图为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黄土表面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 5 题,为新月形沙丘,主要是受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13【答案】 3.D 4.A 5.D对点训练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6图中 B、D 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导学号:23010197】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7图中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解析】 读图,图中的“
34、地幔” 、 “喷出”和“沉积物”都是很重要的提示语。第 6题,地幔是岩浆的源地,所以 A 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 E 喷出型岩浆岩,B 则为侵入地表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D 沉积岩;C 是变质岩。第 7 题,是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代表变质作用。【答案】 6.A 7.B我还有这些不足:(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 (2) 1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1识记向斜、背斜、断层的概念及特点。2理解向斜、背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难点)3应用地质构造找矿、找水和进行工程建设。(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阅读教材 P73P
35、7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2)基本形态背 斜 : 岩 层 一 般 向 上 拱 起 , 地 貌 一 般 发 育 为 山 岭 , 但 常 被侵 蚀 成 谷 地向 斜 : 岩 层 一 般 向 下 弯 曲 , 地 貌 一 般 发 育 为 谷 地 , 但 因 槽部 不 易 被 侵 蚀 反 而 形 成 山 岭 )(3)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板块运动 背 离 运 动 : 地 壳 张 裂 而 形 成 裂 谷 或 发 育 为 海 洋相 对 运 动 : 相 互 碰 撞 、 褶 皱 隆 起 而 形
36、成 高 大 的 褶 皱 山 系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2)形成地貌: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位移 岩 体 相 对 下 降 : 形 成 谷 地 或 低 地岩 体 相 对 上 升 : 成 为 山 岭 或 高 地 )3火山(1)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2)火山构造 火 山 口 : 中 央 低 凹 的 封 闭 洼 地火 山 锥 : 上 部 坡 度 较 大 , 下 部 坡 度 较 缓 )2正误判断:(1)
37、褶皱山的形成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垂直运动。()【提示】 褶皱是在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岩层弯曲,因此褶皱山体现的主要是水平运动。(2)华山是典型的褶皱山。()【提示】 华山是因断层活动而形成的断块山。(3)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中的岩浆活动的具体体现。()【提示】 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教材整理 2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阅读教材 P76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正误判断:(1)山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成本比平原高。()【提示】 山区因地表崎岖不平,施工困难,建设成本比平原地区高。(2)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选择,而地质构造对交通线路选择无影
38、响。()【提示】 地质构造会影响一些交通线路的选址。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3解惑: 疑问 3: 解惑: 地质构造及其研究的实践意义合 作 探 讨 阅读材料,探讨下列问题。材料一 人们常说:“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人们还说:“恒山如行,华山如立,泰山如坐,衡山如飞,嵩山如卧” 。 材料二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巨大的褶皱山脉,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海拔 7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 40 座,8 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 11 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米,为世界
39、第一高峰。材料三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探讨 : 你知道雄伟的泰山, “险” “立”的华山是怎么形成的吗?按成因它们属于哪1一类山地呢?【提示】 泰山、华山都属于断层一侧岩块上升而形成的;属于断块山。探讨 :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的运动而形成的?2【提示】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的。探讨 :喜马拉雅山按成因属于什么地质构造的山脉?3【提示】 褶皱山。核 心 点 击 1.向斜和背斜的比较褶皱地质构造背斜 向斜4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老,两翼新 中心新,两翼老判读方法 图示未侵蚀地貌山岭 谷地谷地 山岭侵蚀
40、后地貌及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脆弱,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构造地貌图示岩层由老到新;P 处向斜成山;M 处背斜成谷2.断层及其地貌组合形式 岩层运动方向 地表形态 例证 图解地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常形成块状山地华山、庐山、泰山等地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5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41、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断层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体 验 评 价 1读下图,回答(1)(2)题。(1)图示地质构造为( ) 【导学号:23010202】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 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Q 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 P 地向下钻探可找到岩层所含资源DP 地地下水丰富【解析】 第
42、(1)题,图中 Q 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 Q 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P 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 P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图中岩层无明显的断裂。 因而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第(2)题,P 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但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由图可知,P 地顶部岩石被侵蚀,岩层缺失,故在 P 地钻探不可能找到岩层所含的资源。Q 地为向斜,6不利于油、气的贮藏。但在其地下有岩浆岩的侵入,使靠近岩浆岩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其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的分布。【答案】 (1)D (2)B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合 作 探 讨 阅读下面的
43、材料,探究下列问题。“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歌曲山路十八弯形象地描写了山地的地貌特征,在山区有许多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直冲云霄,这样的景观在平原地区很难见到。山地的地貌特征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下面是“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对比表格”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公路 7%9%铁路 3%探讨 :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上山区为何优先选择公路?1【提示】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探讨 :“山路十八弯”反映的是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其目的是什么?2【提示】 将山区公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核 心 点 击
44、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状或“8”字状(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7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线网密度一般
45、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体 验 评 价 2读某盘山公路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的原因。(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3)图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之”字形,分析该交通线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这是因为修建公路难度小,成本低。第(2)题,山区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这样可以减小地势起伏的影响,降低建设难度,减少投资。第(3)题,
46、盘山公路选择迂回前进的线路,是为了减小施工难度和车辆行进的坡度。【答案】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因为山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修筑难度,优先选择建造成本相对低、难度相对小的公路。(2)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褶皱示意、被侵蚀缺失的褶皱8图 a 褶曲示意图图 b 被侵蚀缺失的褶皱探讨 :背斜和向斜在岩层弯曲状态上有何区别?1【提示】 背斜部位岩层向上弯曲,向斜部位岩层向下弯曲。探讨 :背斜顶部易遭受外力侵蚀的原因是什么?2【提示】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遭
47、受外力侵蚀。探讨 :图 b 中乙处岩层的分布特征是什么?3【提示】 中间部位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读 图 指 导 分图 图中的信息 知识链接地层的新老关系是下面较老,上面较新地层是沉积岩层,先沉积形成的岩层往往被埋在地层中的下部,其上是新形成的岩层图 a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是背斜,向下弯曲的部位是向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成层分布的水平岩层发生塑性变形,有的部位岩层上拱形成背斜,常发育成山岭;有的部位岩层下弯形成向斜,常发育成谷地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表形态表现为谷地,虚线表示已经缺失的岩层乙处岩层上拱属于背斜,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图 b甲处岩层向下弯曲
48、,地表形态表现为山岭甲处岩层下弯属于向斜,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9图中的箭头指示北方说明图中的山谷和山岭的走向是东西走向,如需修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乙处,此处岩层上拱,比较稳固且不易积存地下水体 验 评 价 3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1)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位置是( ) 【导学号:23010203】A甲 B乙C丙 D丁(2)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A顶部岩层受挤压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B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C岩浆活动导致了岩层熔化D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断(3)图示区域有一处著名的泉水,最可能位于( )A甲处 B
49、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 第(1)题,由于水、石油、天然气密度依次减小,所以在岩层中分布时应天然气在最上、其次为石油、最底层为水,所以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第(2)题,背斜岩层上拱,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第(3)题,丁处为断层部位,是泉水出露的最好位置。【答案】 (1)A (2)B (3)D课堂小结10对点训练 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当地时间 2016 年 9 月 2 日 4 时 37 分(北京时间 0 时 37 分),新西兰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7.1 级地震,震源深度 55 公里。结合全球板块构造局部图,完成 12 题。1此次地震的位置位于图中( ) 【导学号:23010204】
50、A BC D2有关其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解析】 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图中的板块名称。新西兰地震发生在处,该处为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答案】 1.A 2.A读“地质剖面图” ,完成 34 题。113图中处山地的成因是( )A断层上升成山 B褶皱隆起成山C向斜成山 D背斜成山4造成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A张力影响 B挤压力大C岩石坚硬 D侵蚀作用【解析】 第 3 题,读图,根据图中岩层向下凹可知,该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51、而形成山岭,故图中为向斜山。第 4 题,读图可知,图中处岩层向上凸,应该为背斜,但是却形成了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答案】 3.C 4.A对点训练 2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大或小),原因是_。(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条件为保证。【导学号:23010205】(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解析】 第(1)题,由图知,甲地平坦开阔,丙地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第(2)题,若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首先需要解决甲、丙之间的交通问题,甲、丙之间需要跨越河流,穿越山区,工程难度大,这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保证。第(3)题,乙、丙之间的直达线路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12【答案】 (1)小 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甲丙 科学技术(3)乙、丙间的直达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安全性差我还有这些不足:(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