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园共育, 让我们共同成长 王爱娣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心幼儿园 众所周知, 在幼儿园, 家长工作很重要, 做好了家长工作, 幼儿园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理解教育, 都能支持学校工作, 有的家长开学不到一个月, 就来学校四次, 第一次说孩子吃不饱;第二次说孩子撑坏了, 干脆不让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第三次又说她家没少交钱, 为什么坐在最后;第四次说孩子感冒了, 要幼儿园给个说法。遇到这样的家长, 怎么办?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 也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牢骚抱怨没有用, 这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信任是家长支持学校工作的感情基础信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要让家长放
2、心地把孩子交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人的手中, 必须要让他们先信任幼儿园、信任教师。首次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孩子的第一次见面, 第一印象、先入为主, 所以第一次家访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把自己文明优雅、亲切和蔼、大方得体的教师形象、正确的育儿观念等展现在家长面前。由于每位孩子生活的环境与个性特征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在家访时就需要认真倾听家长对孩子的介绍, 抓关键与要点做好笔记。取得家长的好感与信任, 这样不仅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也体现了教师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过于细致, 甚至包办代替。针对这样的个体, 教师应给与更多的关注, 与这类家长交流, 要更加耐心、细致, 在
3、处理问题上更加讲究方法和策略, 这样, 家园双方才能更好的配合。每天在孩子离园时, 教师把孩子在园的饮食起居情况向家长细致交待, 有没有不舒服等一一汇报给家长, 这样坚持做下去, 家长自然放宽心, 放开手, 孩子也自然“断奶”了。素质是教师应对家长工作的基本条件我园年轻教师居多, 家庭指导工作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 存在形式单一、指导活动低频化等问题。为此我们针对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地培训, 成立了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班, 学习家庭学、家庭心理学、家庭教育学, 让教师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理论, 学习了解幼教发展与改革现状, 把握幼儿年龄特点, 做到熟悉业务、成竹在胸。我们还鼓励教师阅读成长 1
4、+1谁决定孩子的命运家教成功学相关书籍。同时我们还开展学习大讨论、成功经验交流等活动, 具体问题, 共同分析, 集思广益, 合理解决, 有效提升了教师们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质量。活动是拉近学校与家长距离的有效手段除了成立专门的家教指导领导小组;组建家教工作教师队伍;常规性的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开放日活动外, 还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如组织家教知识竞赛、开展家园亲子活动和家长论坛, 开设园长接待日、家长热线电话等一系列融合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使教师有更多机会与家长接触, 摸清家长的所思所想, 又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家长沟通, 懂得尊重家长, 善于倾听, 从而真
5、正达到互相理解、密切沟通、换位思考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对于支持我们工作的家长我们不仅在全体家长会上给予表扬, 还以奖励孩子的方式激励家长更多的支持。实践证明, 后来这类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家园配合越来越好, 事实告诉我们:孩子需要教师的表扬, 家长也同样需要教师的赏识。沟通是学校和家长关系升华的感情要素1、对积极参与家园活动的家长, 要热情的回应。2、对被动参与家园工作的家长给与鼓励。3、对忽视家园共育的家长给与引领。主动伸出合作之手拉他们到家园共育的队伍中来。教师在和他们沟通时首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要等发生问题了才想起和家长沟通, 以免引起家长
6、的反感, 应利用接送等时间, 对孩子最近细微的进步表示欣赏和肯定, 在谈孩子问题时, 一定要提出可行性强的建议和意见, 便于家长操作和实施。在家园活动时, 教师对他们要进行特别的提醒和嘱咐, 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总之教师不能反感家长提意见, 更不能消极对待、一避了之, 而应将其作为沟通的好机会。其次教师要自觉地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家长的朋友、伙伴。同时教师还应拥有敏锐的眼力, 了解和分析不同家长的特点, 及时发现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平视的眼光, 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关注每一个孩子及孩子身后的家长, 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新时期幼教家长工作的探索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没有登高望远, 无以确立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与自信, 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与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 不会有瞬间的顿悟。我们探索, 我们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