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5.50KB ,
资源ID:152151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5215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制药分离工程复习题.doc)为本站会员(cjc220253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制药分离工程复习题.doc

1、第一章 绪论1、制药工业分类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2、分离过程的本质3、制药分离工程特点第二章 萃取分离1、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2、液固萃取3、液固萃取的萃取过程4、液固萃取浸取溶剂选择原则 5、按萃取级数及萃取剂与原料接触方式分萃取操作的三种基本形式单级浸取;多级错流浸取;多级逆流浸取。6、液液萃取7、乳化、形成乳化条件、乳状液形式水包油型乳状液;油包水型乳状液。8、物理液液萃取、化学液液萃取的传质过程9、反胶团、反胶团萃取10、反胶团萃取蛋白质“水壳模型”的传质过程11、双水相的形成、双水相萃取及其基本原理12、双水相萃取过程13、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14、超临界流体基本特性1

2、5、超临界 CO2 作萃取剂优点16、依分离条件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操作基本模式 (1)恒温变压法:(2)恒压变温法:(3)恒温恒压吸附法。17、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质量传递过程 18、超声波在萃取中的作用19、微波在萃取中的作用第三章 膜分离1、膜分离2、膜分离物质传递方式(1)被动传递;(2)促进传递;(3)主动传递。3、膜分离物质分离机理(1)筛分模型。 (2)溶解扩散模型。4、分离膜两个基本特性5、实用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膜分离的膜组件形式7、膜分离操作的死端操作和错流操作8、膜分离过程的浓差极化9、浓差极化的改善除工艺设计充分注意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0、纳滤、

3、超滤、微滤、反渗透相比膜孔径大小顺序11、微滤膜分离的截留机理(1)膜表面截留:(2)膜内部截留。第四章 蒸馏分离1、蒸馏、精馏2、精馏式间歇精馏、提馏式间歇精馏3、间歇共沸精馏、间歇萃取精馏:4、水蒸气蒸馏5、水蒸气蒸馏操作方式(1)过热水蒸气蒸馏;(2)过饱和水蒸气蒸馏。6、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7、分子蒸馏机理8、分子蒸馏过程第五章 液相非匀相物系分离1、过滤分离及其推动力2、过滤分离类型(1)滤饼过滤;(2)深层过滤。3、沉降分离及其类型(1)重力沉降;(2)离心沉降。第六章 色谱分离1、色谱分离2、色谱峰、保留时间、保留体积3、按流动相状态、分离机理进行划分色谱的类型(1)气相色谱

4、;(2)液相色谱;(3)超临界液体色谱。(1)尺寸排阻色谱;(2)离子交换色谱;(3)吸附色谱;(4)分配色谱。第七章 电泳分离1、电泳、电泳分离2、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3、等电聚焦电泳第八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分离1、吸附、吸附分离2、吸附质、吸附剂3、物理吸附、化学吸附4、变温吸附、变压吸附5、吸附分离的吸附过程6、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分离7、离子交换分离的离子交换过程8、按可交换的反离子电荷性质进行划分离子交换树脂的类型第一章 绪论1、制药工业分类(1)生物制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等原理与方法进行生物反应加工制造而

5、成的原料药。 (2)化学合成制药(化学制药):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半合成)的原料药。 (3)中药制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体内提取,分离制得的原料药。2、分离过程的本质混合物中不同物质间或目标物与杂质间存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3、制药分离工程特点(1)化学合成物、生物反应产物或中药粗提物中目标药物成分含量低,需从庞大体积原料液中分离纯化目标物,即对原料液进行高度浓缩,分离成本高。 (2)有些目标药物成分的稳定性较差,使得分离方法的选择受到限制。特别是生

6、物活性物质对温度、PH 值很敏感,易分解或失活。 (3)原料药的产品质量(纯度、卫生、生物活性)要求严格,特别是对杂质的种类和含量要求十分严格。清除有害物质同时还要防止有害物质在分离操作过程中混入。第二章 萃取分离1、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1)物理萃取: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溶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子结构相似或极性相似)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从而实现溶质向萃取相的转移。 (2)化学萃取:溶质与萃取剂间发生化学反应(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等)生成复合分子,从而实现溶质向萃取相的转移。2、液固萃取用液体溶剂(萃取剂)提取固体原料中的目标成分,又叫固液萃取、浸取等。3、液固萃取的萃取过程(1)浸润

7、、渗透阶段:中药材被粉碎但大部分细胞仍是保持完整状态,溶剂附着粉粒表面使其湿润称为浸润,同时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渗透至细胞组织内称为渗透。 (2)解吸、溶解阶段:细胞内成分间有一定的亲和力,溶剂克服这种亲和力,使待浸取成分易于转入溶剂中,称为解吸。溶剂进入细胞组织后与被解吸的成分接触,使目标成分转入溶剂,称为溶解。 (3)扩散阶段: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浓溶液具有较高渗透压,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其溶解的成分。 (分子扩散:完全由于分子浓度不同而形成的扩散。对流扩散:由于有流体的运动而加速扩散。实际浸取过程两种扩散方式均有,而对流扩散对浸取效率影响更大) 。 4、液固萃取浸取溶剂选择原则

8、对有效成分溶解度足够大,对杂质溶解度小,节省溶剂用量。与有效成分有足够大沸点差,便于回收利用。有效成分在溶剂中扩散系数大且黏度小,便于扩散。价廉易得,无毒或毒性小,无腐蚀或腐蚀性小。 5、按萃取级数及萃取剂与原料接触方式进行划分萃取操作的三种基本形式单级萃取 ;原料与萃取剂一次性加入萃取器内,浸取完一次性收获萃取液中的目标产物。多级错流萃取;多个单级萃取串联,原料一次性加入第一级萃取器内,萃取相收集,萃余相进入下一级继续萃取。新鲜萃取剂分别加入各级,合并各级萃取相回收产物。多级逆流萃取:多级萃取器相连,原料液与萃取剂分别从两端加入,萃取相与萃余相逆流流动进行接触传质,最后萃取相从加料端排出,萃

9、余相从加入萃取剂一端排出。6、液液萃取用一种液体(萃取剂)从另一种液体(原料液)中分离纯化所需的目标产物(被萃物) 。常用有机溶剂作萃取剂,又叫溶剂萃取。7、乳化、形成乳化条件、乳状液形式水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有机相中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相中的现象叫乳化。形成乳化条件:互不相溶两相溶剂;表面活性物质(皂苷、蛋白质、固体颗粒等) 。乳状液形式: 水包油型;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相中形成非极性基团向内、极性基团向外的乳状液。油包水型。水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有机相中形成的非极性基团向外、极性基团向内乳状液。8、液液萃取传质过程(1)物理液液萃取传质过程:水相中被萃物游离出并到达两

10、相界面边缘; 游离的被萃物穿过两相界面进入有机相;进入有机相的游离被萃物溶入有机相(2)化学液液萃取传质过程:萃取剂穿过两相界面进入水相;水相中萃取剂与被萃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萃合物;萃合物穿过两相界面进入有机相。9、反胶团、反胶团萃取表面活性剂加入有机溶剂中,超过临界胶团浓度时会聚集在一起,形成非极性基团向外、极性基团向内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反胶团内核极性。反胶团也叫反微团、反胶束。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反胶团,反胶团在有机相中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使一些水溶性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肽、氨基酸、酶、核酸等溶于其中,这种萃取方法叫反胶团萃取。10、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水壳模型”的过程(

11、1)蛋白质到达界面层,宏观两相(有机相、水相)界面间的表面活性剂层同邻近的蛋白质发生静电作用而变形。 (2)蛋白质分子进入反胶团内,两相界面形成包含蛋白质的反胶团。 (3)包含有蛋白质的反胶团进入有机相。11、双水相的形成、双水相萃取及其基本原理两有机物(一般是亲水性高聚物)或有机物与无机盐在水中以适当浓度溶解后,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体系,每相中均含有大量的水(8595% ) ,此体系叫双水相体系。双水相体系形成后,利用双水相体系进行物质分离的操作叫双水相萃取。被分离物质是蛋白质、酶、核酸、颗粒、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器等。双水相萃取基本原理:物质在双水相体系的两相(上相和下相)间选择性分配,从而

12、实现物质的分离。12、双水相萃取过程(1)双水相的形成:两有机物(一般是亲水性高聚物)或有机物与无机盐在水中以适当浓度溶解后,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体系,每相中均含有大量的水(8595%) ,此体系叫双水相体系。 (2)溶质在双水相间的分配:物质在双水相体系的两相(上相和下相)间选择性分配,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3)双水相的分离:双水相相间密度差小,重力沉降分离相较困难,用离心分离法效果较好。13、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一种流体(气体或液体) ,当其温度和压力都超过其相应临界点值,则该状态下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以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进行物质萃取分离的操作叫超临界流体萃取。14、超临界流体基本

13、特性超临界流体性质体现在密度、粘度 、扩散系数三方面。 (1)超临界流体密度接近于液体。这样萃取能力与液体接近。 (2)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介于气体、液体之间,粘度接近于气体。这样总体传质性质类似于气体。 (3)在临界点附近进行分离操作比在气液平衡区进行分离操作更有利于传热和节能。 (4)流体在其超临界点附近压力或温度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密度相当大的变化。这样溶质在流体中溶解度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变化。15、超临界 CO2 萃取剂的优点(1)CO 2 临界温度(31.1)近于室温,按通常对比温度区域(1.01.4 )适于热敏性物质;(2)CO 2 临界压力处于中等压力,按通常对比压力区域(16) ,目

14、前工业水平易于达到;(3)超临界 CO2 具有无毒、无味、天然、不腐蚀、价格低、易于精制、易于回收等优点,无溶剂残留,无环境污染。常用于食品、药品等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研究方面;(4)超临界 CO2 还具有抗氧化、灭菌作用,有利于提高天然产物产品质量。16、依分离条件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操作基本模式 (1)恒温变压法:萃取器、分离器温度不变,升压后萃取,降压后分离。 (2)恒压变温法:萃取器、分离器压力不变,升温或降温。 (3)恒温恒压吸附法:在分离器中放置适当的吸附剂,利用吸附剂吸附萃取相中的溶质,从而将溶质与萃取剂分离开来。17、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质量传递过程 (1)超临界流体扩散进入天然

15、母体的微孔结构。 (2)被萃取物在母体内与超临界流体发生溶剂化作用。 (3)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的被萃取物随超临界流体经多孔的母体扩散至流动着的超临界流体主体。 (4)被萃物与超临界流体主体在萃取区进行质量传递。18、超声波在超声波强化萃取中的作用超声波的热效应:介质吸收超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导致介质温度瞬间升高,可加速有效成分的溶解。超声波的机械效应:超声波的辐射压强和超声压强产生机械振动,在液体中形成搅动和流动,可破坏介质结构、粉碎液体中颗粒。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液体里形成很多小的空穴,这些空穴瞬间又闭合,闭合时产生几千度高温和几千大气压高压,使细胞壁瞬间破碎。空化效应可使细胞壁瞬间破碎,热效

16、应使介质温度瞬间升高,机械效应加速溶剂流动和相接触面积,这些都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扩散,从而提高萃取效率。19、微波在微波强化萃取中的作用微波瞬间加热: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生产。微波内外同时加热:通过分子极化和离子导电两效应加热,穿透力强,形成体热源状态,内外均匀加热。微波遇金属等良导体产生反射,如同光投向镜子;遇玻璃塑料等绝缘体产生透射现象,如同光投向玻璃。第三章 膜分离1、膜分离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为分离介质,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时,原料侧液体或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一或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纯化或富集的目的。这种物质分

17、离的操作叫膜分离。2、膜分离物质传递方式(1)被动传递。物质由高化学位相侧向低化学位相侧传递。化学位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是物质传递的推动力。被动传递最常见。 (2)促进传递。膜内有载体,在高化学位侧载体同被传递物质发生反应,在低化学位一侧被传递物与载体释放开。促进传递有很高选择性。 (3)主动传递。膜中载体与被传物在低化学位一侧反应并释放能量。被传物由低化学位侧传到高化学位侧,逆化学位梯度方向传递。3、膜分离物质分离机理(1)筛分模型。假定膜表面有无数微孔,微孔孔径分布均匀,大于孔径的物质被截留,小于膜孔径的穿过膜介质而达到分离目的。筛分机理依据分子大小差异分离,常用于微滤、

18、超滤中。 (2)溶解扩散模型。溶质和溶剂在膜相中溶解度和扩散性的差异。适用于致密膜的纳滤过程。溶质和溶剂在料液侧表面外吸附和溶解。它们在各自化学位差推动下仅以分子扩散方式(不存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膜。溶质和溶剂在膜透过液侧表面解吸。4、分离膜两个基本特性无论多薄必须具备两个界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5、实用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分离性;透过性;物理化学稳定性;经济性。6、膜分离的膜组件形式板框式;螺旋卷式;管式;中空纤维式。7、膜分离操作的死端操作和错流操作死端操作:所有原料液被强制通过膜,原料液流向与膜面垂直。膜面被截流组分不断增加,使得渗透通量不断减少。死端操作目标物回收率高,但渗透通

19、量衰减严重。微滤常采用。错流操作:原料进入膜组件平行流过膜表面。沿膜组件不同位置,原料组成逐渐变化。错流操作有利控制膜污染,但回收率低。8、膜分离的浓差极化(浓度极化)膜分离操作过程中被截留的溶质在膜上游一侧表面积累,造成膜表面到主体流之间的浓度梯度。当溶质在膜表面浓度超过主体溶液中浓度时,引起溶质从膜表面通过边界层向主体流扩散,此现象叫浓差极化(浓度极化) 。9、浓差极化的改善除工艺设计充分注意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增大流速。设法增大流体流过膜表面的线速度。填料法:将 29 100 m 的小球(玻璃或甲基丙烯酸甲酯)放入被处理的原料中,以减少膜边界层的厚度,增大透过速度。填料法对板

20、框式和螺旋卷式组件不适合,因有堵塞流道的危险。脉冲法:使液流在脉冲条件下通过膜分离装置。搅拌法。增设湍流促进器:可用强化流态的多种障碍物,如对管式、中空纤维式组件可装螺旋档板,对板式、螺旋卷式组件可内衬网栅。10、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相比膜孔径大小顺序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11、微滤膜分离的截留机理(1)膜表面截留:机械截留作用:微粒粒径大于孔径或与孔径相当,利用筛分机理使微粒留在膜表面。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作用:吸附及电性能的影响使微粒留在膜表面。架桥作用:颗粒直径与孔径相近或小于孔径,颗粒发生桥梁作用后被截留在介质表面。(2)膜内部截留:网络内部截留使微粒留在膜内部。颗粒直径

21、小于孔口径、大于孔内径,被截留在孔内。颗粒直径小于孔内径,但靠附着力或已附着颗粒的堵截作用而被截留在孔内。第四章 蒸馏分离1、蒸馏、精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实现物质分离的操作称蒸馏。经多次气化和多次冷凝的蒸馏过程称精馏(多级蒸馏) 。2、精馏式间歇精馏、提馏式间歇精馏(1)精馏式间歇精馏:原料一次性投入塔釜,再沸器加热汽化,进行精馏操作。适当控制回流比,各组分产品按沸点从低到高顺序,逐一从塔顶采出,收入相应的产品罐。每个塔顶产品切换之前需采出中间馏分(过渡馏分)收入中间馏分罐,沸点最高组分(重的组分)作为残液留在塔釜内最后排放。 (2)提馏式间歇精馏:原料贮存于塔顶储料罐,由塔顶加

22、入。塔顶冷凝液直接流入储料罐,产品从塔底采出。各组分产品按沸点从高到低顺序排出。提馏式间歇精馏类似于连续精馏的提馏段。3、间歇共沸精馏、间歇萃取精馏:(1)间歇共沸精馏:将足够量共沸剂(又称夹带剂)随原料一次性加入塔釜,在精馏过程中共沸剂与待分离共沸物中的一个组分(一般是非目标物)形成新的、一般是最低共沸点的共沸物,此新共沸物首先从塔顶蒸出,原共沸物中另一组分(一般是目标产物)最后从塔顶蒸出,此分离操作称间歇共沸精馏。 (2)间歇萃取精馏:在精馏过程中,从塔上部向塔内持续加入适当选择的溶剂,以增大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从而实现物质分离,此分离操作称间歇萃取精馏。4、水蒸气蒸馏在被分离混合物中直接

23、通入水蒸气后,当混合物各组分的蒸汽分压和水蒸气分压之和等于操作压力时,系统开始沸腾。水蒸气和被分离组分蒸汽一起被蒸出。由于产品和水不互溶,馏出液经冷凝后分层,去除水层即得产品,此分离操作称水蒸气蒸馏。5、水蒸气蒸馏操作方式(1)过热水蒸气蒸馏(载气蒸馏):在被分离混合物中通入过热的水蒸气进行蒸馏操作,水蒸气未冷凝,釜内无水层出现,此过程称过热水蒸气蒸馏。 (2)过饱和水蒸气蒸馏:在被分离混合物中通入过饱和的水蒸气进行蒸馏操作,部分水蒸气在釜内冷凝成水,釜内有水层出现,此过程称过饱和水蒸气蒸馏。6、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1)分子在两次连续碰撞之间所走的路程的平均值叫分子平均自由程。 (2)分

24、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条件下,根据被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进行的非平衡蒸馏分离操作。7、分子蒸馏机理分子蒸馏机理是根据被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差异。蒸发表面与冷凝表面之间距离小于轻相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重相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时,轻相分子在碰撞之前便冷凝、不会被返回,而重相分子在冷凝之前便相互碰撞而返回、不发生冷凝,这样轻相重相便被分离开。8、分子蒸馏过程(1)分子从液相主体到蒸发表面。尽量减薄液层厚度并强化液层流动。 (2)分子在液层表面自由蒸发。温度高蒸发速度快。 (3)分子从蒸发表面向冷凝表面飞射。提高真空度,使蒸发分子平均自由程大于或等于蒸发面与冷凝面之间距离。 (

25、4)分子在冷凝面上冷凝。保证蒸发面冷凝面足够温差(一般大于 60) ,冷凝面形状合理且光滑。第五章 液相非匀相物系分离1、过滤分离及其推动力固液混合物在推动力作用下,通过多孔介质的分离操作过程称为过滤分离。过滤分离推动力:重力;离心力;压力(加压、减压) 。2、过滤分离类型(1)滤饼过滤:固体颗粒在过滤介质表面积累形成滤饼,起初介质过滤为主,后期沉积的滤饼过滤为主。过滤在介质的表面进行,所以又称表面过滤。 (2)深层过滤:固体粒子在过滤介质的孔隙内被截留,分离过程发生在整个过滤介质内部。用深层粒状介质(砂、活性炭等)进行澄清过滤,也属深层过滤。3、沉降分离及其类型利用固体颗粒与液体成分之间密度

26、差,依靠重力或离心力,使固体颗粒与液体分离的操作称沉降。 (1)重力沉降:在质量力作用下,将悬浮液分离为含固量较高的底流和清净的溢流的过程称为重力沉降。 (2)离心沉降:在离心力作用下,将悬浮液中固体颗粒沉入容器底部,使液体部分在容器上部的过程称离心沉降。第六章 色谱分离1、色谱分离色谱分离是根据混合物中溶质与互不相溶的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差异,在流动相流动过程中,混合物中溶质因移动速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谱带,从而实行不同组分的分离。色谱分离又叫层析分离。 2、色谱峰、保留时间、保留体积组分通过色谱柱分离后,在柱的出口处,浓度与时间关系一般出现一个峰形,此峰称为色谱峰。保留值

27、反映溶质组分与固定相、流动相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保留值是色谱分离的基础。从进样开始到出现组分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相应消耗的流动相体积为保留体积。纯流动相(不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保留时间称为死时间,相应消耗的流动相体积为死体积。保留时间与死时间的差值为调整保留时间,保留体积与死体积的差值为调整保留体积。3、按流动相状态、分离机理进行划分色谱的类型按流动相状态划分:(1)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如气-固色谱、气- 液色谱。 (2)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如液-固色谱、液- 液色谱。液相色谱最常用。 (3)超临界液体色谱: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按分离机理划分:(1)尺寸排

28、阻色谱,又叫凝胶过滤色谱:据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孔内,先流出,小分子进入凝胶孔内,后流出。 (2)离子交换色谱:以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据各组分离子对离子交换树脂相对亲和力的不同进行分离。 (3)吸附色谱:在固定相表面偶联吸附剂,依混合物中各物质吸附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离。固定相常用吸附剂是硅胶(弱极性)和氧化铝(极性) ,其次是活性炭(非极性) 、氧化镁和碳酸盐等。 (4)分配色谱:据溶质在固定相流动相分配系数的差异,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固定相为液体或固体载体上的液体薄层。第七章 电泳分离1、电泳、电泳分离带电荷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处于惰性支持介质(固态

29、或液态)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相反电极方向泳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带电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因其电荷性质、电荷数量及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而产生的泳动方向、泳动速度的不同,最终使混合物组分得以分离的操作单元称为电泳分离。2、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1)电荷性质不同产生电泳泳动方向不同;(2)电荷数量不同产生电泳泳动速度不同;(3)分子量大小不同产生电泳泳动速度不同。电荷性质、电荷数量随环境(PH 值、离子强度等)变化而变化。电场和分子筛共同起作用。3、等电聚焦电泳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当 PH 值等于等电点时呈现出电中性,此时在电场中不发生泳动现象。采取此措施,依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等电

30、点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操作称等电聚焦电泳。第八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分离1、吸附、吸附分离吸附是指流体(气体、液体)与固体多孔物质接触时,流体中一种或多种组分传递到固体多孔物质外表面或微孔内表面并附着在这些表面的过程。与吸附相对应的逆向过程称为解吸,即被吸附的溶质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依靠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物质分离的操作称吸附分离。2、吸附质、吸附剂吸附分离过程中被吸附的流体称吸附质;能够吸附流体的多孔固体物质称吸附剂(吸附介质) 。3、物理吸附、化学吸附(1)物理吸附:吸附质、吸附剂通过分子间力(也称“范德华力”)相互吸引,形成吸附现象。物理吸附吸附过程可逆,通过改变温度、PH 值、盐浓度等物理条件可

31、以使被吸附的组分脱附;吸附热小;活化能低,几乎不需活化能;吸附和解吸过程都很快。 (2)化学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原子发生化学作用,即发生了电子转移、原子重排或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现象。化学吸附被吸附溶质不易脱附,一般需用化学试剂(洗脱剂)破坏化学键合才能脱附;吸附热大;活化能高;选择性强;吸附和解吸过程速度慢。4、变温吸附、变压吸附(1)变温吸附:在较低温度(常温或更低温度)下进行吸附,在较高温度下使吸附组分解吸出来。此吸附分离操作称变温吸附(2)变压吸附: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吸附,较低压力(甚至真空状态)下使被吸附的组分解吸下来。这种分离操作称变压吸附。5、吸附分离的吸附过程(1)外扩散。

32、分子通过吸附剂颗粒表面的气(液)膜扩散至颗粒表面。 (2)内扩散。分子在吸附剂孔内扩散和沿孔壁表面的扩散,方向都指向颗粒中心。孔扩散和表面扩散是平行发生的。 (3)表面吸附。分子被吸附剂表面所吸附。6、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分离能够解离的不溶性固体物质在与溶液接触时,其解离的离子可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此过程称为离子交换,又叫离子交换吸附。带有可交换离子的不溶性固体物质称离子交换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利用离子交换剂与不同离子结合力的强弱,对溶液中离子进行分离的操作称离子交换分离。7、离子交换分离的离子交换过程(1)反离子从溶液主体扩散到树脂颗粒外表面(膜扩散、外扩散) 。 (2)反离子经微孔扩散到树脂内表面的活性基团上(颗粒分散、内扩散) 。 (3)反离子在活性基团上进行离子交换反应。 (4)被置换下来的离子从树脂微孔扩散到颗粒外表面。 (5)被置换下来的离子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溶液主体。8、按可交换的反离子电荷性质进行划分离子交换树脂的类型含酸性基团的阳离子树脂(强酸型、弱酸型) ; 含碱性基团的阴离子树脂(强碱型、弱碱型) 。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