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医患关系问题的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通过对医患关系紧张现象的数量、范围、影响对象与后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提出解决医患关系问题的对策。结果: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有收受药品回扣、收受患者钱物、开单提成等问题,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识偏见,医改搬弄是后患者自己掏腰包看病,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媒体失实报道,医生付出与报酬不相符,诚信缺失。结论:只有积极面对,认真处理;讲诚信,重医德;加快医疗改革,确保医患双方经济利益,才能治标治本,解决问题。 关键词 医患关系;现状;原因;思路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
2、73-7210(2008)02(c)-105-02 “医患关系”这个词,本是指医生、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等与疾病患者和其家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中性词。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很简明地说清楚了医与患的关系。 可是,尽管近年来医院总体服务质量上升,就医环境、设备及医技水平等不断在改善与提高,但医患间的“信任度”却越来越低。服务态度欠佳缺少沟通理解等被诸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列为影响医患关系的负面因素。以致现在当人们提到“医患关系”这个词,都会将其划为略带贬义的词。 随着社会主
3、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就医观念巳发生变革,医患之间的矛盾也随之突出。正确认识当前医患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医务人员为主导、患者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以改善医患关系,是当前医疗界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1医患关系的现状 1.1医患纠纷触目惊心 据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对114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20002003年,每家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事件5.42件,打伤医师5人,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0.81万元。尽管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医务人员的医学水平和学历也都越来越高,但医患纠纷事故依然存在,并且逐年升级,以致上演了一场场医
4、患之间的“武打剧”。 1.2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从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被患者家属围攻殴打,到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凯被患者用菜刀砍伤致残,以及湖南中医学院著名血液病专家王万林教授被其所救治的患者连捅46刀,不幸身亡,各地医生所受的人身侵害事件愈演愈烈。 1.3医疗风险危及医院生存 医疗风险已成为医院头号危机。现在医院院长们普遍有“三怕”:一怕要命、二怕闹事、三怕赔钱。医院和医生普遍感到的压力,使得他们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时畏首畏尾,严重影响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2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
5、中国人看病经历了从“求医”到“就医”观念的转变,也正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医患关系开始从“平和”到“紧张”,以致发展到目前“恶化”的程度。患者还是患者,医院还是医院,医生还是医生,这关系怎么就越处越僵、越处越坏了呢? 2.1“投入减少、技术贬值”扼住了医疗机构的脖子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依靠国家财政支持,保持着福利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承担着区域性医疗保健任务,主要以社会效益为重,医患之间利益冲突比较鲜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实行差额补贴政策,医院必须依靠增加医疗收入来弥补国家财政对医院经济补偿的不足。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强调经济效益,这必然带来医患间的利
6、益矛盾和冲突。目前国家对医院的投入平均只占医院需要的,还有要靠医院自己来挣,医院和医务人员不得不接受在医疗市场竞争中自己养活自己的事实。民营医疗机构则100%靠自己养活自己。在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总投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成为无奈的选择,付费就医的压力降临到患者头上,导致医疗费用明显上涨。当前,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并要求主体利益和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突出表现在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从自身利益考虑,比较多地关心花钱与得到的医疗服务是否等值,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服务,就会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从而引发医患双方的矛盾和冲突。 2.2三大顽症激化了医患矛盾 中
7、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医疗卫生行业同样无法幸免,特别是近年来医疗服务中滋生的收受药品回扣、收受患者钱物、开单提成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收受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一些医生开大处方,乱开药、乱检查进而乱收费。这些案例三天两头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如今,打个喷嚏患个感冒开一百元的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典型的乱开药。收受患者钱物,即所谓的收红包问题,一般发生在手术前。很多医务人员明确表示:的确不应该收,但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办什么事不需要送个礼?更何况做手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送了红包患者心里也会踏实一点儿。 2.3医患纠纷或“事故
8、”是个火药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发一年多来,我国各大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上升了,事故率增加约。医疗纠纷数量和事故率的上升,说明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另外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范围,把原来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缺陷、医疗差错纳入其中,也导致纠纷数量和事故率的上升。除了官方的公开数据外,还有很多患者认为是事故而鉴定机构不承认是事故的“事故”,而一旦遇到事故或“事故”,医患双方或“刀兵相见”,最后医院“私了”了事;或医疗鉴定,但鉴定不利于患者的,多数患者仍会采取“闹”的形式,少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总而言之,不管是事故还是“事故”,多是患者“伤人”,医者(医院和医生)“伤钱”,很难和平
9、解决。 2.4服务态度是患者评判最多、也是最易引起冲突的“火星” “你这是什么态度?”这是很多患者就诊时最容易向医生抛出来的一句话,火药味十足。很多医生感慨:“现在患者真挑剔,当医生真不容易!”说实在的,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号甚至上百号患者,的确也是挺累、挺烦人的。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当,本职工作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既然一个医生无法改善就医硬环境,在服务态度上多多改善,也并不勉为其难。很多医院管理者承认:医生应该把患者当成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人生病后心态多少有点儿扭曲,患者的这些要求其实并不算过分。 2.5怎一个“钱”字了得 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人看病不用花钱或者花少量的钱。以前即使治疗手段
10、有限、服务水平不高,患者对医生也是绝对服从和信任。那时候的医生就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白衣天使”,就是“神”啊!最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提升很快,与国外的差距从年缩短到年,但医患矛盾却日趋激烈。计划经济体制下,患者跟医生没有经济利益冲突,反正公家埋单,很多患者希望医生能给他们多检查、多开药,根本不存在什么乱检查、大处方的说法。医改后就不一样了,很多钱甚至全部的钱都要患者自己掏腰包,患者当然开始与医生和医院计较起来,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 2.6技术贬值让医院不得不“以药养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的医生认为待遇太低。而一项
11、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多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大多数医疗技术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较低,无法补偿医疗服务中的成本消耗,医疗机构只能从药品销售、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开展新特项目中得到补偿,致使医疗行为扭曲。医务人员的劳务不值钱,收费结构扭曲后就引发了一些不正之风。现状就是“以药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提高服务收费,但很难。还是一个“钱”的问题! 2.7诚信缺失是对医患关系的致命一击 出现医患纠纷后,往往是患者责怪医者,医者埋怨患者,医患关系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一些医生反映,现在不少患者就诊时,不愿意提供以前的病历。一些患者说就是要考考这些医生,看看医生懂不懂,有没有水平
12、,诊断得对不对。更有甚者,一些患者看病时随身携带录音机,就诊过程中还带着录像机,防范医生的心态可见一斑。医生又何尝敢信任患者呢?很多医生表示,“举证倒置”的做法逼迫医生要给患者做更多的检查,以免出现纠纷后医生陷入困境,这也是为什么患者的检查项目越来越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医生对一些有点风险的手术,宁可不做,就怕万一手术失败带来的纠纷。更何况不少医生认为,即使手术成功的,一些并发症也会成为患者闹纠纷的借口。 2.8媒体失实报道加剧了双方的猜疑 现在不少媒体和记者,普遍存在“打尽天下抱不平”的所谓“侠气”。发挥舆论监督、揭示社会阴暗面,本无可厚非,只是在对待医患纠纷、医患矛盾的报道处理上,的确有待
13、商榷。目前社会上对医院工作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高科技、高风险),而仅当一般的服务来理解,这样一来,所有走进医院的人只能康复,不能死亡,这是做不到的。正是这样的大环境,舆论也是“一边倒”,矛头全部指向医院。很多失实的报道放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舆论导向很不好。近几年来,少部分人的心理发生严重扭曲,感觉医院是块“唐僧肉”,所以有“想要富,告大夫”说法的出现。而医院和医生长期委曲求全,“私了”之风盛行,不管有无过错,都想花钱买平安、买安稳,更助长了这股风气的流行。近几年来,媒体关于医院、医生的负面报道连篇累牍,长期积累下来,已经把医生等同于贪官恶吏,把医生丑化成“披着白大褂的狼”。
14、3解决医患关系紧张问题的几点思路 3.1积极面对,认真处理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和基础,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和社会。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今天,如何以系统论方法从医生和医院的角度分析制约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症结,是每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是医生和医院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的前提。 患者主动找医院麻烦与我国的法制建设、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增强有很大的关系。以前看病出现纠纷和矛盾,患者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找谁申诉,现在大多数患者已经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的进步。但仍有很多
15、患者不愿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认为官官相护,患者讨不到公平,于是就“闹”。目前很多纠纷是通过“闹”来解决的,有的患者闹起来没完没了,甚至发生危害医护人员安全的事情。这不是个别现象,几乎各家医院都有。因此,应积极面对,设立投诉电话、监督信箱,及时接待与处理,将医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负责接待投诉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要懂得医学知识,又要深谙心理学知识,能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耐心细致地说服患者。 3.2医院要讲诚信,重医德,先从自身找原因 医患矛盾激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并不可怕。因为只有矛盾的产生才能促使社会、医院更加重视医患关系的问题。完全消除医患矛盾并不现实,当前情况下,
16、只有加强诚信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弱化”医患矛盾还是可行的。希望弱化医患矛盾,医疗机构首先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改善就诊环境,适当降低费用等。这些医疗机构都很明白,也都多多少少在做着,关键是落实,说到就要做到,这是个诚信问题。 3.3合理宣传,取得社会的理解 医疗服务是个“特殊”的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务。买商品消费者只参与最后的购买,买到的都是成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多少废品,消费者并不知道;即使如此,也有消费者会买到次品、伪劣产品。服务业中,消费者可能看到一部分加工过程,如餐饮业,消费者想吃鱼,服务员将活鱼给消费者看过之后,加工过程消费者是看不到的,吃的是否就是
17、看到的,没多少人追究。医疗服务具有特殊性,医学至今仍是令人遗憾的科学,有许多疾病目前是难以诊治的,更不是进了医院就是进了生命的保险箱,钱能买到所需的医疗服务,但不能让人彻底摆脱死亡威胁。医疗机构在做一些广告宣传的时候,特别对一些手术,不要只说自己成功的案例,还要留有一定余地,否则患者认为手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落得“人财两空”时,患者常常会失去理智,迁怒于医务人员。 3.4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现在不少卫生法律法规总体质量并不高,前后不衔接、左右不均衡,地方主管部门也难操作。尤其是当前的执业医师法,“讲得那么高,弄起来乱糟糟”,到今天也无法贯彻下去;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实行医疗侵权纠纷举证倒置
18、,更是让医务人员无所适从,无形中也加大了患者的负担,增加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要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卫生立法和执法体制,全面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并以此更好地平衡和调整医患利益关系。 3.5加快医疗改革,确保医患双方经济利益 国家要认真研究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生存现状及人民群众的就医能力,在一味降低药品价格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同时,也要给医院增加财政补贴,突显医疗事业的福利性,尤其是要根据社会物价水平,合理调整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同时建立良好的医疗保险体系,实现全民医疗,人人少花钱就能治大病。如此一来,医生就不会开大处方,乱
19、检查,冷脸对患者,患者也不用担心钱包会被掏空,一味责怪医生让自己多花了钱,从而安心治病,开心就医。 总而言之,只有国家、医生、患者共同努力,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引起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罗刚,张灿灿.医患关系怎样和谐EB/OL.人民网,2005-03-14. 2柳经纬,李茂年.医患关系不是消费关系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2003-02-10. 3医患关系调查:医生、患者各有各的痛EB/OL.三九健康网,2006-11-21. 4医患关系调查报告EB/OL. 中国第一医疗网,2007-07-20. 5信息时报医患关系紧张根在媒体渲染EB/OL. 新浪网,2007-12-03. (收稿日期:2007-12-03)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