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61.50KB ,
资源ID:1420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42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状况的调查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1、关 于 皖 西 北地 区 农 村 教师 流 动 状 况的 调 查报告 张梦凡 叶进 吴缘缘 阜 阳 师范 学 院 摘 要: 本文针对农村教师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而这种流动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事 业的发展这一现状, 以皖西北农村教师的流动为重点内容,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出现了 不合理、单向失衡、无序、混乱的现状;且教师流动具有单一向上流动、盲目性 流动、趋利性流动等特点。对此, 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是:在政府方面, 应加大对 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扶持偏远农村学校的发展;在学校方面, 要为教师提 供更多的 外出培 训机会, 建立奖

2、 金激励 机制, 改善教师 的工作 环境; 在教师方 面, 要转变思想认知观念, 用新的思想观念对待农村教学工作。 关键词 : 皖西北地区; 农村教师流动; 教师流失; 现状调查; 作 者简 介: 张梦凡, 阜 阳师范学院学生. 一、调查背景 “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 是十三五 计划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 可是近年来, 农村教师主观性流动已成为了不可忽视 的现象, 影响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 对皖西北 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的状况进行探讨与思考是践行安徽省 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 30 条的重要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我国教育体

3、制改革也在探索中逐步前进。 近年来, 在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的推动下农村教师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农村教师的流动导 致了农村师资短缺, 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制约着中国教育事业的 发展。 在国外, 许多的研究者也发现, 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正在慢慢的摧毁着教育 的发展成果。2因此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改善 农村教师不合理的流动现象, 展开对农村教师流动的现象进行调查与研究显得 极其重要。 二、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目的:通过对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对当前农村教 师流动原因作进一步探讨。 一方面, 通过我们的调研数据呼吁有关教育主管部门

4、 关注教师从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向城市和优质学校的流动仍十分严重的现象;另一 方面, 为改善农村教师不合理的流动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促进农村地 区教师流动良性发展, 从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覆盖皖西北地区 (阜阳和亳州两个地级市) , 从阜阳和亳州 两大地区抽样调查了五十个学 校, 它们分别是:城关九小、大庙黑虎小学、坟台 中心校、 大新镇中心小学、 郭庙中心校梅庙小学、 苗集中心小学、 马集乡港集小 学、 洪山小学、 倪邱镇倪邱中心小学、 三堂镇中心小学、 桑营镇桑营小学、 双浮 小学、 税镇中心校、 太和县三中附小、 五星镇中心小学、 肖口镇陈庙小学、 原墙 中心

5、校、 韦寨镇实验小学、 庙岔镇第一小学、 鲖城镇第三小学、 谢集乡陈新小学、 长官镇第一小学、 谭棚镇王龙小学、 陈集镇中心小学、 艾亭镇甘庄小学、 土陂乡 杨方小学、杨小街镇中心小学、陶老乡小寨孜小学、田桥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黄岭谷集小学、 城东小学、 临泉老集中心小学、 城 南小学、 中石化希望小学、 姜 寨一小、 高塘乡吴桥小学、 泉阳中心学校、 王集中心学校、 阜阳一中、 阜阳三中、 红旗中学、 阜师院附属中学、 阜南县光明小学、 柳沟乡中心小学、 许堂乡中心小 学、 夏侯小学、 汤庄小 学、 西城小学、 青云中 心小学、 亳州五中。 问 卷调查教师 共130 人。 调查方法:抽样调

6、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询问、上网查阅文献资料与数 据。 三、调查数据统计 1 、调 查问卷 人数 统计表 表格1 下载原表 2 、调 查问卷 人数 所占比 例 (%) 表格2 下载原表 3 、不 同阶段 的职 业生涯 对不 同内容 的满 意度及 岗位 调整最 关注 的因素 (如下 图) 图2 下载原图 图3 下载原图 4 、影 响教师 流动 的关键 因素 (饼 状图%) 图4 下载原图 四、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对随机抽样的皖西北地区50 所中小学校的130 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 由表1、表 2 可看出:在年龄结构上, 当前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 主, 年龄在 38 岁以上的

7、教师在农村教师群体中占了 61.5%的比例, 农村教师流 动以青年教师为主, 大多工作34 年后会选择到城镇学校发展, 而城镇教师流 动则以中年教师为主, 多数选择晋升空间较大或薪酬较高的学校。 许多的青年教 师将农村学校作为自己的一个临时落脚点, 当时机成熟, 大部分青年教师会选 择跳槽, 流向城 镇或更 好的学校, 因此 具有单 一向上流 动的特 点;在 能力结构 上, 拥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流动较多, 其中调查 的流动教师中有64.6% 拥有高 学历, 76.9% 的教师具有中高职称, 体现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流失实质上是农村优 秀骨干教师的流失, 这种农村教师流动的现象是不合理、单向失衡

8、的流动现象; 在学科结构上, 教师流动主要以语文、 数学、 外 语等专业和主课教师为主, 语文、 数学两门授课教师的流动占了 87.7%的比例;在工作强度上, 流动教师工作强度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每周课时数在 10 节以下的教师, 另一方面是每周 课时在21 节以上的教师, 共占流动教师66.2% 的比例, 其原因是这些农村教师 感觉自己在学校不受重用、 没有 晋升的机会或是农村课时压力大、 工作强度大与 现实收入之间形成的落差感;在教师的认识观念上, 在调查中发现男性教师表露 出更强的流动意愿。据调查数据显示, 女教师流动人数明显少于男教师, 90%的 教师有流动的意愿, 其中只有

9、10%的女性教师流动意愿不强。75.4% 的教师认为 城乡教师流动会优化城乡教师资源分配, 但由图 1、图2、图3 可看出, 促使农 村教师流动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对职位晋升和薪酬的看重, 因此农村教师的流 动具有盲目性和趋利性等特点。 再由图 1、图 2、图 3 数据得出:流出教师所在学 校往往位于落后的村镇地区, 教师待遇与收入相对较差, 教学设施比较落后。 3 偶有个例, 也是由于该校名气较大, 拥有较高的工资福利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 等条件。 多数教师对教师薪酬、 教师晋升、 教学条件比较看重。 其中认为教师晋升是影响教师流动关键因素占 49.2%的比例, 教师薪酬所占的比例是 24.6%

10、, 教 学条件所占比例是 9.2%。 五、调查结论 由本次针对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状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 皖西北地区 农村教师流动处于流动混乱、 无序、 不合理的 状态, 且农村教师流动具有以下特 点: 一是农村教师流动以农村青年教师的流失为主, 流失的主体是青年教师、 学校骨 干老师。 二是农村教师流动具有方向的单一性、 向上流动的特点, 从乡村学校流向城镇学 校或比之前所在学校更好的学校。 三是农村教师流动具有盲目性, 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将乡村学校作为自己教学的 一个临时落脚点, 不愿意长时间的留在乡村教学, 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念, 在乡村任教几年后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就想摆脱乡村

11、学校, 去县城等学校任 教。 四是农村教师流动具有趋利性, 大多数教师由于福利、 薪资等问题会选择离开农 村的教学岗 位。 五是农村教师流动的隐形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缺乏, 教学条件有限 等缺陷, 许多学校老师都存在离开乡村教学岗位的想法, 这种想法的存在是不 容忽视的。 六、对策与建议 针对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 我们分别从政府、 学校、 教师 三个方面探 讨了以下对策与建议。 1 、政 府方面 (1)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坚持教育政策导向, 扶持偏远农 村学校的发展。 皖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 教学条件差, 这是许多农村教 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政

12、府应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 重视农村学校的发展, 完善 农 村学校的基础设施, 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 使其青年教师能留在农村任教, 促进农村教师的合理流动。 (2) 进一步深化农村的教育改革, 健全农村的教育体制,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 中小学编制标准, 解决好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标准带来的不公平性。4皖西北 地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缺乏, 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应把乡村教师放在突出位置, 予以高度重视, 对皖西北地区偏远学校实行倾斜政策, 鼓励青年优秀骨干 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改善乡村师资结构性短缺及 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 (3) 依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健全农村教师的福利制度, 加大对农村教

13、 师的生活补助力度。 皖西北地区城乡之间的教师工资、 福利差别较大, 导致许多 优秀教师向城镇流动。 (4) 政府应创新管理机制, 引导农村教师合理的流动, 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外 出交流深造的机会。 在皖西北地区, 农村青年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 外出培 训的机会一般留给了教龄较大的教师, 导致许多青年教师失去了外出培训深造 的机会, 从而导致了教师流失, 为了改善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 应该强调国 培计划、省培计划向更多的农 村教师倾斜。 2 、学 校方面 (1) 学校要转变教育发展思路,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机会, 多把机会留 给青年教师。 (2) 学校应优化办学条件, 创新教师教育

14、培养模式, 建立奖金激励机制, 改善 教师的住宿环境, 免费提供教师子女学习的优质教育机会。 3 、教 师方面 教师要转变思想认知观念。 立足于农村基础教育, 着眼于世界和未来, 多学习新 的理论知识, 用新的思想观念对待农村教学工作, 努力开创农村基础教育新格 局。 参考文献 1 张世旗.农村教师流 动状况调查报告J. 现代交际, 2015 (6) 111-112. 2 周钧.农村学校教师 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 2015 (1) 60-67. 3 赵卓文.农村中小学 教师流失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6 (10) 126. 4 倪嘉敏.西北贫困地 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成因及对策 以甘肃省庆阳市 华池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6 (2) 32-36.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