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 年高考复习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专题一、高考考点: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二、自主探究 1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 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什么是真理?怎样认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4 怎样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和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问题提示1、 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2、辩一辩: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相互区别
2、: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A 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就会变谬误B 真理是全面的,片面理解也会变谬误 C 真理是一个过程,按原来一套也会变谬误谬误向真理转化:A 回到原来范围,谬误就会变真理B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C 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3、 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受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认识
3、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三、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
4、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物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
5、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 体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 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
6、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7、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物具有耳闻 B.对事物要亲自眼见 C.要认识 事物的本质、规律 D.要亲自实践2.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 ”这句话所表明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3.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A科学研究活动 B阶级斗争
8、 C精神生产活动 D物质资料生产活动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A. 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5.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理论可以决定一切A. B. C. D.6.“人的智力
9、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7.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唯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 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 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 导实践 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生产实践中 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 B C D8.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 的现象与此不符
10、,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9.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10.(07 全国文综 1)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
11、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A. B. C. D.11.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A. B. C. D. 12.“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祸首。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烟者对香烟造成依赖的化学物质,因吸烟
12、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亚硝胺、苯荓芘引发的肺癌。这说明A.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B.人的认识是有限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二、非选择题1.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内需不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 “好”
13、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 分)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专题答案一、选择题1-5:DCDDC 6-10:BABCC 11-12:AA 二、非选择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体现了这一点。 (2 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 (2 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 分) (若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