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汉 货币 秦汉 货币演变及特点 一、秦代货币 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 336年)“初行钱”,是为秦国发行货币之始。秦发行的钱币为“半两”钱。半两钱的钱型以圆形方孔为样式,面值则以铭文记重的方式来标记。从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来看,半两钱早在秦统一之前巳经发行,其形制、大小、重量因时而有不同。 (一)秦代初期的半两 (二)秦代晚期的半两钱 (三)秦代半两钱范的发现 (四)秦代的货币制度 秦之货币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意义在于: 第一, 在钱型方面确立了圆形方孔钱的形制,而这一钱型从此也成为中国历代金属货币的通制。 第二, 在币值方面采用铭文记重的方式,“识曰半两,重如其文”,这种方式
2、为以后的五铢钱所沿用。 ( 3) 以黄金和“半两”铜钱作为货币之二等,确立了不同币值货币的等级,表明秦货币制度的完善。 ( 4) 从出土文献来看,秦代货币的流通与管理有严格的政策措施,强调国家对铸币的垄断,反对私铸,这在货币发展史上无疑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 二、汉代货币 汉代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按照纪年墓出土钱币和纪年钱范的情况,参考史籍所载两汉时期钱币铸行的标志性事件,可以将两汉时期的钱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半两”钱(包括八铢半两、四铢半两)、“三铢”钱、西汉五铢(分三期)、新莽货币和东汉五铢(分二期)。 (一)西汉初年之半两钱(汉高祖至景帝) (二)汉武帝铸行的“三铢”钱 (三
3、)西汉“五铢钱” (四)新莽货币 (五)东汉“五铢钱” 三、 两汉时期的货币制度 两汉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首先,这一时期颁行的五铢钱钱型美观大方,且轻重适宜、携带方便,成为中国历史上通行时间最久的金属货币。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按汉书 食货志的记载,到平帝元始年间,西汉政府铸行钱币已高达 280亿万枚,可见货币已成为市场流通不可或缺的媒介。 第三,虽然两汉时期私铸、盗铸钱币之风一直未能禁绝,初期甚至得到国家的许可,但从总体上看,以武帝元鼎四年五铢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事件为标志,钱币由中央专控统铸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第四,从币值来看,两汉时期开始尝试发行不同面值的货币,如汉武帝发行的赤仄五铢 ( 与普通五铢钱的比值为“一当五”)和王莽发行的错刀(面值五千钱)、契刀(面值 五百钱 ) 、 “大泉五十”(值小钱五十枚 ) 、“货布”(面值当“货泉”二十五枚)等,都属于大面值的货币,它们的铸行,有利于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与换算,在币制上是有进步意义的。 需要说明的是,秦汉时期盗铸、私铸之风盛行,秦末汉初之所谓“荚钱”,以及两汉时期的磨郭钱、剪郭钱、綖环钱都是其证。从墓葬发现的情况来看,币制之乱,以两汉之际和东汉晚期为最甚,这与当时的政治动荡、经济混乱的史实是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