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文献1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4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5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6 汪海鸿.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供电企业管理, 2006, (03) . 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
2、理信息化, 2009, (06) . 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 1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11 黄文武.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 . 12 王荣,于露.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审计效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07,(01) . 13 施岩.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09) . 14 余
3、超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27) . 15 黄劲,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16) . 16 刘军.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科技风, 2009,(09) . 17 张娇,田坤. 关于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 2008,(30) . 18 卢轶乔 晏晨晖.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J.当代财经,2007.819 王光远.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7.420 戚振东 段兴民 吴清华. 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
4、721 陈美华.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22 吴秋生.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企审计职责的重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23 马玉申 姚清云 高厚礼.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724 李海东 莫鸿芳.基于风险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监控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7.825 余玉苗 田娟 朱业明.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7.826 傅黎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927 王炳华.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开题报告
5、中的参考文献1吴文娟,高俊杰,赵珂内部控制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2):239-240 2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70-743万全,隋玉明,姜春碧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N,2008,(3):33-354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1505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5-506刘继红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N,2007,(29):1707张小英先带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中国总会计师,2005,3:32-378汤谷良,刘晓嫱,任晨
6、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构建与运行的启示,对外经贸财会J,2005,5:9-109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05,3:72-7510杨士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J,2005,1:60-6211白丹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N,经济师,2009,(3):18012董庆平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05):333513刘小慧.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构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8):3214曹红.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174-17515刘小
7、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机制建设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72-7316王秀霞.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问题探讨J.财会天地,2009,(8):7117刘军.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科技风J, 2009,(09):10-1318宋为民.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5,(1):3519张东辉.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财经界,2006,(10):148-149 20崔志华.加强内部管理审计 提升内部审计职能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6):56相似文献:1. 期刊论文 白丹 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经济师 200
8、9,(3) 我国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薄弱,限制了内部审计只能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文章首先阐述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油田企业工作实际针对地提出了改进建议。2. 期刊论文 张万全,隋玉明,姜春碧 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 2008,(3) 内部审计作为社会各类组织自身的“免疫系统”,是组织的一道重要防线,但在我国的许多组织中,内部审计机构却是“精简的对象”和“摆设”,其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质量低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许多问题,应加强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注重控制环节的连接和控制功能的延伸,以
9、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3. 学位论文 陈宁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200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使人们意识到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审计程序、方法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内部审计质量良莠不齐,与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相比仍存在着差距,内部审计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拟对我国企业如何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讨,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更大发挥内部
10、审计作用提供可行方案。本文以内部审计及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基本原理,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从系统论与控制论观点出发,构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包括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子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子系统、内部审计质量人员控制机制子系统、内部审计质量业务过程控制子系统以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子系统。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内部审计作业质量标准和内部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制定具体的审计作业质量标准和通过借鉴国外内部审计质量改进方法,如平衡计分卡模型构建内部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对内部
11、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外部环境角度,提出内部审计协会外部监管力量不足,要求内部审计协会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并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委员会,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管;从内部环境角度,内部组织保障机制不健全,提出运用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与权威性。对内部审计质量人员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的业务开展情况及运用的技术方法进行全方位剖析,提出关键控制点控制法,首先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并针对每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对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业务过程的质量控制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最后是对内部审计质
12、量控制方法的分析,包括审前的质量控制制度约束、审中及审后的督导、复核,。以及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与评价、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督导具体职责内容不明确、考评制度执行力薄弱、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未能有效开展。通过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督导过程中的具体程序、方法和主要职责分工,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使其落到实践,以上措施为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供借鉴。4. 期刊论文 刘继红 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 2007,(29) 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将导致人为造假得不到揭
13、露,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累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5. 期刊论文 吴文娟,高俊杰,赵珂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探讨-经济师 2006,(2)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内部审计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得关注,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决定内部审计发挥好坏的一把尺子,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然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控制制度,最后“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体系。6. 学位论
14、文 刘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2007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障措施,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程序,正是内部审计定义对审计方法和审计质量提出的要求,即“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此,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而要有满意的内部审计质量,就必须对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宗旨就是通过评价内审工作,取得他人的信赖,为了达到此目标,内部机构必须制定一个质量控制的程序或标准,并坚持执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
15、估又分为日常监督和定期评估。内部评估应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指定的质控小组或单独的质控部门来执行。外部评估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独立于被评估单位;而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三是没有利益冲突。衡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分别是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公司内部审计章程及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审计手册、组织内部适用于内审机构的政策和程序,政府的法律和法规,行业的准则,适用的审计方法,组织和内审机构的发展计划,等等。巴塞尔委员会作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者,要求银行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药坚持国际内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标准。作为公认在审计质量控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注册会计
16、师协会(AICPA),在审计质量控制上是相当完善的,如AICPA的会计事务所事业部制和同业复核制度。因此,了解IIA和AICPA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有助于构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理解。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进展情况不尽相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尚未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美国花旗银行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较具有先进性,符合国际内审实物标准(IIA)和美国独立会计师协会(AICPA)的相关标准。浦发银行正是借鉴花旗的经验,建立起一套旨在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质量控制机制建设向国际先进银行审计标准看齐,坚持高起点;
17、(二)审计规范体系的建设要符合国际内审实务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三)制定严格的审计报告审核程序,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从浦发银行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和专业化程度来看,在全面审计管理和规范化水平已有较大改善,但与IIA和AICPA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还要在促进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及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充分发挥作用。本论文希望能体现内部审计理论动态发展与变化的特征,并能够为建立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7. 期刊论文 高东辉 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中国经贸 2009,(16) 加强
18、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过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全面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内部审计研究动态: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公司治理模式与审计模式会互相影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 审计的目标、组织形式、信息传递都大不相同。国际上两种常见的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都有影响, 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并对审计模式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对我国公司治理模式与审计模式进行改进。本文首先通过引用科克伦(Cochran)和沃提克(Wartic
19、k)在1988 年发表的公司治理文献回顾一文中关于公司治理基本问题的观点,引出了审计模式的概念。接着文章分四部分对问题展开了论述。第一部分:公司治理模式与审计模式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分析了公司治理模式与审计模式的关系,指出: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与效能。同时作者还认为公司治理模式主要被概括为两种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和以日德为代表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第二部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审计模式。在这一本部分中,作者从审计目标审计组织形式审计信息传递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审计模式问题。首先是外部监控公司治理模式下审计模
20、式的特点;其次是内部监控公司治理模式下审计模式的特点。第三部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中,作者认为,我国在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董事会与监事会之间的协调与职能划分、审计的监督作用的真正落实等方面, 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诸如:独立董事监督功能较弱、监事会制度形同虚设、董事会下设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重叠和冲突等。最后,作者给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与审计模式的发展建议:董事会下设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的重新划分;强化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联合治理”。(整理自当代财经2007(8),作者:卢轶乔 晏晨晖)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 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本文首先谈了我
21、国政府机关现行内部审计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大多政府机关未建立起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形式重于实质;内部审计工作分散独立运作,事权不一,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效果;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七大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功能的整体发挥。接下来作者指出,我们应顺应政府组织再造的潮流,引进内部审计新概念、新技术,并使之法定化、规范化,以强化政府机关的竞争能力:设置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整合各政府机关现行内部平行控制机制;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改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困境,推行真正意义的政府机关内部财务审计;建设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融
22、为一体的内部综合审计。(整理自中国内部审计,作者:王光远)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归纳和评介国际上人力资源审计的发展轨迹、概念框架和应用模式,结合我国的特殊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背景,提出了有关我国未来人力资源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思路。文章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审计的发展历程与概念框架。关于人力资源审计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评价工具观和管理工具观。作者还指出,人力资源审计大致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早期形式的人事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着重审查人力资源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其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人力资源审计朝着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拓展。关于人力资源审
23、计的概念框架如下图所示:接下来作者按照按照人力资源审计的概念框架所界定的受托责任主体和审计评判标准将国外现有的人力资源审计大致划分为了合法性审计、制度审计、价值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四种。并在分别阐述这四种审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国外人力资源审计方面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开展人力资源审计提供以下启示:确立以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绩效审计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审计模式;人力资源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设计;审计指标的确定;人力资源审计的制度创新。(整理自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作者:戚振东 段兴民 吴清华)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在我国
24、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 国有企业不仅要接受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内部多种形式的监督, 而且还要同时接受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监督。由于各种审计主体职责重复、各自为政, 在导致审计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 还造成许多国有企业长期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本文从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现行架构出发, 对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及其他多种审计主体的分工与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及结构存在局限性;政府审计缺乏足够力量对国有企业实施全方位的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无法代替政府的管理监督;国有企业资产监控体系不合理。紧接着,作者又对国有企业审计监
25、督的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审计是基于公共资源管理者的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基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审计监督;外派监事或监事会的审计监督基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审计监督。最后,作者将服务对象和监督重点各不相同审计主体, 通过审计目标的相互协调、职责范围的合理调整, 审计方式的相互配合, 以及审计成果的相互利用, 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审计监督体系, 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整理自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作者:陈美华)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企审计职责的重组政府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和国资委牵头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对国企进
26、行财务报表审计都是合理的,但两者对国企监督的目的是不相同的,因此,两者对国企的监督应当进行分工负责。文章首先对实行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后,政府审计机关是否应当以及如何对国企进行审计监督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这一部分,作者谈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不同认识:抓大放小论、限制性受托审计论、转为间接审计论、完全退出论,并且对每一种认识进行了评价。其次,作者分析了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资委应当分工负责的国企审计监督职责,认为由于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赋予国资委代行国有企业主要或惟一出资人的职责,使国资委具有管资产、管人与管事的全权,因此,由国资委牵头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对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监督是国资委作
27、为国有企业主要或惟一出资人应有的职责,也是符合现代公司治理要求的。在这一部分,作者还阐述并评价了这样一种观点:国企审计权应当由政府审计机关独占,反对由国资委委托社会审计组织来执行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最后,作者阐述了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分工负责的国企审计监督职责: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开展对国资委的全面审计、对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投资进行绩效审计、对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重大国有资产所有权交易进行审计。(整理自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作者:吴秋生)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文章在引言部分定义了“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这一概念,并给出:其三种表现模式
28、外包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或其他企业内审人员合作内审、与其他企业内审机构合作实施交叉审计等。作者在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与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对外部审计协同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关于外部审计协同内部审计的可能性,作者给出了三个理由:按照受托责任学说,内、外部受托责任是一致的,这就使得使外部审计取代内部审计成为可能;内部审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与外部审计是相同的,因而可以通过外部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供求已经形成。关于外部审计协同内部审计的合理性,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成本费用是制约内部审计的重要因素,而就外部审计
29、而言,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有很强的成本效益意识,故注册会计师进军内部审计领域是十分合理的;内部审计是面向控制和面向未来的,非常强调信息的及时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定期进行,而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定期财务审计的职业特征正好符合内部审计的定期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是公司内部的一个部门,缺乏独立性,不能公允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务,因此,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取代内部审计部门,由注册会计师充任内部审计主体是十分合理的;注册会计师作为熟练的审计专家,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考试合格,所以在专业能力上优于内部审计人员,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进军内部审计领域的先决条件。然后,作者又对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优势与劣
30、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既有理论上的支撑,又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因此,在企业治理过程中,应当着重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利于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顺利实施;二是对内部审计是否选择外部协同进行评估,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方案的决策。(整理自山东社会科学2007.7,作者:马玉申 姚清云 高厚礼)基于风险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监控模式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内部审计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的效果。作者首先对公司内部审计环境、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公司内部审计的成效、公司的财务监管等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描
31、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公司应该改变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建立一个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内部审计监控模式,依靠内部审计机构熟悉本企业情况,在对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诸多信息内容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围绕公司管理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为高层管理者提供风险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从而,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立体化的审计监督体系、确定公司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监控模式设计。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的一项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再监督;公司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
32、高,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的配备与培养,使其能适应经济工作的复杂性,保证审计结论客观、真实、准确,并能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内部审计人员的最终目标和所有者一致都希望公司利润最大化,他们和公司没有利益冲突,对公司有着很高的忠诚度,从公司层面来讲,利用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咨询服务的成本比利用外部审计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内部审计更能帮助公司改进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整理自经济问题2007.8,作者:李海东 莫鸿芳)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本文是一篇实证分析论文。文章引言部分给出了是审计合谋的定义,指出当前审计环境中,审计合谋现象普遍存在,双重审计制度可以看作是阻止审计合谋的一种制度设
33、计。接下来,作者在分析审计合谋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括引入第二个审计师的概率因子、融合外部监督惩罚与激励机制的博弈模型,对阻止审计合谋的条件进行了均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外部监督惩罚力度强化后与适当的激励机制存在时,双重审计制度有利于降低对审计师的监督成本,从而为其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多期博弈角度看,这一制度还有利于削弱审计师的“合谋偏好”,最终使双重审计回归到单一审计路线上来,节约对审计师的社会监督成本;在目前环境下, 阻止审计合谋需要强化对审计师的监督力度与广度, 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以及完善对审计师的激励机制。整理自管理科学学报2007.8,作者:余玉苗 田娟 朱业明我
34、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与对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国企业内、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作出了统计分析,得出现实中两类审计职业的相互依赖非常有限,进而提出内、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实务建议与操作指引。文章首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总体情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尚未形成良好的相互依赖关系;内部审计师利用并评价外部审计质量的工作非常欠缺;CPA在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和人力资源方面比较差。(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从CPA看来,是否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
35、审计机构及其人员方面的情况;内部审计师方面认为,决定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工作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相对比较高,二是利用外部审计能够更加引起领导对内审工作及其结果的重视。(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范围与程度。调查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相互依赖情况非常不理想,与他们相互依赖的潜在可能性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给出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实务建议:审计职业界应树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执业理念;企业内部应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有效机制;行业组织应尽快出台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实务指南。(整理自财会
36、研究2007.9,作者:傅黎瑛)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内部审计关注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过程, 致力于提高组织的价值。本文通过建立一套体系和指标, 对内部审计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计量, 改进内部审计自身管理水平, 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的必要性: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业绩评价对内部审计行为具有激励作用。其次,作者从评价的主体和原则、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等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构建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指出应针对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 围绕评价内容, 以内部审计为主体, 从审计成本、审计覆盖范围、审计计划、审计报告、建议提供、人际关系、其他机构的评价、人员和培训等8 个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业绩进行计量, 每一个总指标下又分为不同的指标。为方便实际操作, 作者列表描述了每个评价指标包括的建议使用频率、指标的简要说明等。最后,作者认为,在实践中还应注意如下问题:做好基础性工作、合理使用评价指标、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和客观。(整理自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作者: 王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