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雨花台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南京市雨花台中学2015年 12月2雨花台中学 “十三五 ”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背景分析“十二五”期间,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学校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的全方位注重内涵品质的发展,使学校进入了南京市名校行列,在全省、全国亦有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持续高位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新常态。1 五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发展路径,引领推动学校发展。2 创新德育途径,丰富学生成长渠道;关注德育活动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团委获得江苏省“十佳团委”称号。3 开展教
2、学行为改进研究和基于课标的深度研课活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连续 11 年获得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连续 2 年获得南京市教学质量突出奖。4 构建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成功申报“江苏省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 ,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 校园足球在全国已形成影响。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精神生长和专业发展,初步形成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有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学校已拥有特级教师 6 人,市学科带头人 6 人,市优秀青年教师 28 人,区学科带头人、区优青 87 人。7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更加优美。新建成一幢教学综合大楼。8 推进教育国际化,成立国际部,开
3、展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部办学规模与质量逐年提升。“十二五”期间,学校管理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学校文化符号的内涵更加丰富,形成了师生认同的文化愿景,办学品质得到提升。100 多个教育代表团来校交流访问,袁贵仁部长、刘延东副总理先后来校视察,人民教育等国家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情况。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然而,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在高位平台上持续快速发展,在“十三五”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面对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及职业倦怠,面对招生政策和生源结构的变化,面对教育发展
4、外部环境和一些政策调整,面对社会、政府、家长的更高期待,面对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考3核评价、学生成长等一系列学校发展要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唯有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学校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谋划新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愿景,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的跨越。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结合新形势下学校发展需求,特制定雨花台中学 “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第一部分:目标愿景第一章:办学思想坚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和雅文化的引领下,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实施现代公民人格教育,着力
5、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见附页图),办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办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第二章:总体思路围绕创建“全国一流名校”的战略目标,立足学校发展的现状,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分段要求,分步实施,突出科学管理、德育创新、质量提升、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特色彰显等六大主题,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推进学校品质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总体目标:创建高质量、有特色、开放型、现代化的全国一流名校。让学校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学校、人人怀念的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健康人格,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教师发展目标
6、:建设一支具有健康生命、师德高尚、理性包容、专业精湛、追求卓越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一支有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名师团队。建成省级有影响的学科名师工作室,成为全省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基地,建成南京市和全省高中校长培训基地。4质量提升目标:处理好“知识”和“素养”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追求可持续的、整体的、和谐的、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确保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文化建设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学校“和雅”文化,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形成师生认同的文化愿景,并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让文化润泽师生的心灵,用文化影响师生的行为和信念,并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智慧和力量。项目建设目标:着力“
7、雨花石文化课程”省级优质课程基地建设。打造南京市书香校园、智慧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成为“校园足球”全国示范校。建成校史馆。举办 “建校六十周年”庆典活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四章 德育创新:选择尊重学生成长的教育策略践行“欣赏型德育”理念。以“欣赏型德育”研究为路径,实施德育创新。德育是高度情境化的教育,真正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大量的亲身体验中形成的。践行德育审美化原则,让道德内容和道德教育审美化、可欣赏,通过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审美化过程,让学生在欣赏德育“美”的过程中自然接受价值引导,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促进道德生长。构建“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学校以“健康力” 、 “学习力” 、 “学科力”
8、 、 “发展力” 、 “成长力”来表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发展校园足球特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力;在专家指导和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分类、分层、分群的跨学科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力;在能力拓展系列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发展力,在八礼四仪、生涯规划、理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成长力。在深刻理解和不断进行实践改进的基础上,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实施和当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评价体系进行深度整合,科学建构初、高中生核心素养实施评价体系。系统规划德育课程。多维整合各类德育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学校的“尊重、责5任、正直、关爱、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强化三种教育:责任教育、习惯
9、教育、人格教育,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形式。 (德育课程体系见附页图 1、2。 )创建德育特色活动。缔造完美教室。让教室里的每个学生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能审美的目标而一天天丰盈与成长。将课程、愿景、文化融合于一室,通过班名、班训、班歌、班级宣言等,形成具有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让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里的成长故事。利用雨花石文化校本课程,深入发掘雨花石中蕴含的诸多教育元素,如形美质坚、朴实自然、君子风范、革命精神等,通过开展雨花石命名、征文、摄影、绘画、雕刻等活动,赏雨花石之美,品雨花石之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完善“六个一”特色活动,突出生活育德,提升生活技能,培育生
10、活情趣。注重家校有效沟通。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通过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讲堂等形式,创新途径并整合资源, 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育人合力。改进学生评价手段。做好学生成长记录, 深入探究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记录与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以校本化多维度评价路径,完善补充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尝试用网络电子信息平台和成长导师制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建设优秀班主任队伍。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建立班主任聘任制度,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尝试班主任职级制;完善助理班主任制度,指导青年班主任成长。落实班主任研修制度。利用班主任论坛、基本功大赛、班会展
11、示、案例研讨、专业阅读、专业培训、专家讲座等,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提升班主任管理智慧;开展以撰写教育叙事、德育论文、德育课题研究等,提升班主任对德育的理解和教育境界的升华。提升班主任幸福指数。对班主任给予更多理解和关心,定期召开班主任专题会,征求意见,倾听呼声,解决困难,减轻负担。在职称晋升、各项评优中加大倾斜力度,提高班主任津补贴,让班主任在感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提升物质待遇。6第五章 课程建设: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教育哲学实现的主要路径。课程的品质决定学校的办学品质。基于“继承、发展、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着力完善学校课程
12、图谱,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选择和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达学生核心素养的“五力”培养。丰富学校课程图谱。学校现有的 ABC 三个维度的课程体系为:A 类课程为基础性学力课程(学科知识素养类),主要为学生参加中、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奠基,帮助学生取得卓越的升学成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B 类课程为发展性学力课程(能力拓展类),主要包括人文与艺术素养类课程、科学与创新类课程、学科拓展与竞赛类课程、体育与身心健康类课程、生活技能类课程、民族传统文化类课程、国际理解类课程等,形成鲜明的学校课程特色;C 类课程为成长性学力课程(人格培养类),主要包括生涯规划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公民人格
13、教育课程、理想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详见附页课程图)。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断完善、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做强优势特色课程深化实施雨花石文化课程。充分挖掘雨花石文化的内涵,深层次解读雨花石蕴含的道德文化、审美文化、爱国文化、科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开设雨花石与文学艺术、雨花石与市肆交易、雨花石与历史文化、 雨花石与地质科学、雨花石与音乐鉴赏、雨花石与品德修养等校本选修课程,完成 “二馆三基地,四室一平台”的建设,构建丰富的课程教学环境,推进雨花石文化专题网站的建设,尝试多样的学习方式,让雨中人因雨花石文化的涵养而不断发展雨花石质地坚硬,雨中人自立自强不断进取;雨花石
14、温润莹澈,雨中人谦和坦荡赤诚明礼;雨花石绮丽清雅,雨中人博学尚雅气自风华。引进融合国际课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资源,开设 ALevel 等国际课程,适度扩大国际部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直接接轨国外名牌大学。广泛建立国际友好交流学校,增聘外籍教师,组织师生境外进修、考察和参赛,举办国际教育论坛和竞赛等活动,开发国际化教育特色课程,开拓师生国际视野,以多元的眼光与视角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为学生未来走出国外交流、竞争和合作奠定基础。7拓展校园足球文化课程。以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命名为契机,全力提升校园足球特色在全国的影响力。建立金字塔式校园足球发展模型,打造足球特色项目的三个
15、“一”:即一门校本课程、一项全校学生特色活动、一支一流足球队伍。以足球课程体系建设带动校园足球的普及,足球课程在初中部实行全覆盖,确保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和成立足球社团;以校园联赛机制带动校园足球氛围的形成,出台班级考核激励机制,努力做到“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以梯队训练体系建设带动科学训练水平的提升,打造初、高中两支高水平足球队,力争进入全国比赛前三名;以校园足球项目建设带动其它体育项目的开展,将足球融入到校园生活之中,融入到班级和校园活动之中,让校园足球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优化实施课程管理。成立由课程教学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师发展处以及教研组组成
16、的课程建设委员会,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修订雨花台中学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开发网络选课及管理系统,提高课程管理效率。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积极倡导跨界思维、学科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第六章 教学改革: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抓实教学常规。追求科学精细的教学管理,坚守教学常规底线,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序性和实效性。修订雨花台中学教学常规规范要求,通过学校检查、教学视导和专项评比等方式严格考核,引导教师关注常规、反思常规,真正把教学常规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坚持巡课、邀请听课、预约听课等制度,关注课堂教学常态,及时反馈,督促改进。组织阶段性学业测试,开展基于
17、大数据的客观分析,努力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教学常规,倡导合作教研,改进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提升质量。重视学生习惯养成,重视学生规范书写、错题整理、试卷讲义整理、自主规划学习等习惯的养成,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假期学习的过程性指导与管理。加大自习课与晚自习的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自习的学习秩序和效率。落实高、初三毕业班工作,充分发挥管委会作用,加强时间管理,重视效率管理,关注人文管理,做好临界生的个辅,组织好模考后的质量分析,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奋力拼搏,确保每年高、中考取得佳绩。8构建和雅课堂。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不断丰富“和雅课堂”理
18、念的内涵,做到“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和” ,代表课堂品质和谐,即努力追求课堂教学风格上和谐与个性的统一,教学氛围上温和与激情的统一,教学效果上核心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的统一的课堂品质;“雅” ,代表课堂格调高雅,即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立意高雅、课堂教学内容典雅、课堂教学言行儒雅的课堂格调。不断探索“和雅课堂”的实施路径:理论层面着重理论研讨、教学反思、论文撰写和教学论著编撰;实践层面以基础类课程为主阵地,主题班会、选修类科目、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课程为延展,以常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竞赛课、备课组推磨研究课为主要平台;评价层面则出台雨花台中学和雅课堂评价标准 ,增补“学生问卷”上有关标准与
19、项目,建构科学多元评价体系。创新基于课标的教学和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结构,探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和练习度”六个维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从“知识技能、能力素养、必备品格和创新发展”四个方面提升课堂的品质。赋予课堂教学完整的教育生命,努力使课堂教学从“学科教学”还原为“学科教育” 。鼓励教师个性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让课堂成为教师职业生命价值实现的舞台。变革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基于情境的探究
20、式学习,基于项目的问题解决式学习,基于实践的体验式学习和基于网络的自主合作式学习。适应互联网+ 时代,推进移动学习,通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努力探索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创设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学习环境,支持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提高学习的品质,培养学生带得走的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优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和反馈体系,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适时反馈调控教学;着力合作性评价,评价重心由个体转向团队,激发群体动力;实施多元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关注发展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端性评
21、价有机结合起来;渗透人文性评价,优化学生评教机制,突出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以民主和尊重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继续传承绩效考核和学生评教机制,完善并强化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成立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引进校外专家指导考评。9第七章 学科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生活品质教师群体的道德境界、学问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学校的教育高度,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学校着力让教师过上学习的、合作的、研究的专业生活,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品质。培养 “三力”教研组长。开展教学理论学习、教研方法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组长培训。增强凝聚力,教研组长要做全组教师专业成长的贴心人;提升感召力,教研组长要具有组织领导
22、的人格魅力;形成影响力,教研组长要成为本学科的学术权威、学科带头人。创建“学科教研中心”。各教研组依据本组教师状况、本组的优势特色和弱势弱项等进行现状分析并制订三年建设目标,包括组风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质量、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及档案资料等。通过“学科教研中心”的创建来推动激励教研组向高品位优秀方向发展。落实常态教研活动。开展教学主题研究系列活动,推进课堂观察,落实教研常规,改进教学行为。开展每日一课、推磨听课、青年教师竞赛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市区级公开课等“五课”活动,加强教学研讨,专业对话。教研组以课题为研究主线,以课例研究、学科讲座、专业阅读、名师指导等形式,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实行逐月反
23、馈,逐月改进,不断优化。备课组以集体备课、推磨听课、研磨试卷为抓手,建立云备课中心,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和教辅集,录制优质课堂实录和微课程,以物化和共享教学研究成果。构建学科教研文化。以“用教师的智慧解决教师的问题”为路径,倡导教师间的合作,形成民主和谐、合作共享、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立足教研组、备课组文化建设,明晰教研职能,关注“学”,加强“研”,落实“改”。 致力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学科资源库建设、学科精品课程的打造、学科质量的提升,真正形成灵感共享、困惑共探、责任共担的氛围。第八章 队伍建设:让教师的发展走在前面教师成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让教师的发展走在前
24、面已成为学校发展思考的基点。业已形成的教师队伍建设“ 三个用”的哲学思考,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宝贵财富和行动准则。10优化教师发展路径。学校教师的发展水平,归结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水平,以及教师精神灵魂生长的态势和教师文化志趣生活的丰富。实施青年教师成才计划、名师培养计划,促进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习会 ”、“中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发展联盟”三个发展共同体,借助 “教师专业成长暨校本培训手册”、“教师电子成长档案”、“师生交互空间 ”三个平台,利用“读书沙龙”、“教研论坛”、“发展年会”三个载体来推进队伍建设。用 “读书报告会”来推动并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培养
25、“有理想信念”的教师;用 “师德报告会”来彰显并弘扬教师的道德情操,培养“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用 “学术报告会”来提升并积淀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有广博学识”的教师。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通过多种方式使教师真正以学习者的角色参与培训活动,使教师既成为自己经验的贡献者,又成为别人经验的分享者,以同伴互助的力量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以省级重点课题基于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的校本建构研究为主要抓手,引领促进老师的个性化发展。开展教师特长专长拓展活动;启动骨干教师到名校交流挂职锻炼;组织开展“微培训”活动,让更多教师成为培训主人;开设心理资本(包括希望、自信、坚毅、乐观四个要素)增值培训课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
26、工作满意度。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实现从“制度考评”向“多元考评”的转变,实现评价方法的四个并重,即:期望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重,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并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暨校本培训手册”记载教师的成长规划、成长历程与成长收获,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家长评价、自主申报、绩效考核、网络评价等多种方式,给予教师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师发展的自觉。组织好年终系列评优;鼓励帮助教师参与省、市、区评优。力争“十三五”期间,学校拥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3-5 人,江苏省特级教师 10 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20 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40 人。丰富教师志趣生活。大力倡导教师阅读,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沙龙,让阅读润泽丰厚教师的思想。成立教师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让翰墨飘香,光影增色。组建教工篮球队、羽毛球队、女教师舞蹈团,让“健康第一”的体育精神充盈教师的身心。鼓励教师游历名山大川,体验异域风情,开阔胸襟和视野。举办教师才艺展示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