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蝴蝶意象承载的情感蕴涵王国维大师说过:“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 ”这句对国人精神分析切中肯綮的话,也十分契合中华文化。 “世间” ,因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丰富, “乐天” ,源于对欢合美善的执着追求。这种和谐中华文化的质素,是始于“悲者” ”“离者”“困者”的,在乐感的文化质中也潜蕴着悲的色彩。我国的诗文礼乐,以悲为美,以悲动人, 易 、 春秋 、 史记 、 诗三百,这些文化蚌珠亦皆先贤情之郁结而成;“人的觉醒”也对悲哀的感知愈倍加深切,赏花开但感其落,观美人但忧其衰,喜月盈但伤其亏,以致人们在欣赏美乐中,不能畅快尽兴,总有一
2、种哀感的郁结。跻身于意象家族中的蝴蝶,经长期的文人渲染和文化积淀,成了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诗意存在,身上承托着许多美好的情感和愿望。在不断地感触生发,摇曳性情中,在文化不断地辐射生发下,成为了特定的情感载体,从初始象征着自由和美的物象生成为一颗囊括丰富的情感花苞,成为特定的情感集合体。蝴蝶因自身的形香体美,自由无拘,执着生存,命运短暂而被赋予了美,自由,生命的特殊意蕴得以咏歌。一 形体香美的倾羡美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愉悦的享受,恰到好处是美的极致。细观蝴蝶的形体,成双成对的的适配,每一处都是“恰到好处” 。在蝴蝶的头部,有一对硕大的复眼,两根多节的触角,配以头部下方粗壮的吸喙,形成一个和
3、谐的整体,有三胸三足,配以两对美翼翅,翅纹纵横相协,敷以粼粉,极其美丽。由于自身的美丽净洁,蝴蝶对它相伴的物象也是有选择的。在众多植物中,蝴蝶与几乎生于同时的花,姻缘最深,食以花蜜为餐,嬉以花上为乐,宿以花丛为地,育以花间为床。而花的美,艳,香,尽显高洁,最能陶情怡兴。蝶对花舞,花为蝶香,久居花间的蝴蝶,沾傅着花的馨香,长伴蝴蝶的花朵,感染着蝶的灵动。春夏之间,繁花最艳之际,也是蝴蝶最青春之时,无论是和风切切,还是热浪阵阵,香随风播,迎浪起,蝶乘风飘,逐热舞。两者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展示着美丽,青春。待花香残淡,便蝴蝶魂消,蝴蝶与花,相携相生。相似的生命历程和追求,蝴蝶与花相惜相吸,成为一个不
4、可分割的整体,在自然界生命律动的节拍韵律上多相协共振之处,形成了自然界花蝶之恋的美丽景观。从而引发诗人作家类似的心理联想与情绪波动。因此在众多的文人雅士们诗赋词曲和小说家言中,有对蝴蝶和花的相伴相戏,蝶形体香美的关注和歌颂,如郑谷赵林郎中席上赋蝴蝶:“寻艳复寻香,似闲还似忙。暖烟沈蕙径,微雨宿花房。 ”李峤的“蝶游芳径馥,莺啭弱枝新。叶暗青房晚,花明玉井春。”(李),杜牧的“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洛中二首),以及钱珝的“身轻愿比兰阶蝶,万里还寻塞草飞。”(春恨三首),均写出蝶对花香的依恋,蝶惜花自然沾染上花的馨香,因此文人对蝶舞香花丛中的歌咏,也是对蝶形体香美的钦羡。“吐纳英华,
5、莫非性情” 1,文人颂蝶,更多的是因为蝴蝶“秀其外” ,“黑其中” , “不朋而游” , “无嗜而取”所具有的” “有文” “有徳” “洁” “廉” ; 2,除了自身的善感多愁之外,文人含蓄蕴藉的性格,顾及反复诵咏终不许一语道破的惯例,加以自己的深情灌注,故借对蝴蝶的唱和来言志、永言,从而折射出内心复杂的喜怒情绪心态和曲折的酸甜人生况味。典型的有李商隐的属疾:“秋蝶无端丽,寒花更不香” 3悲叹蝴蝶的命运短暂,香消蝶殒;“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4】 的花残蝶惜之怜,借蝶惜花来道出自己知音难觅,无人赏识爱怜的惆怅哀叹。李贺的牡丹种曲:“美人醉语圆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 5写出了暮晚时
6、尽,花销蝶陨的孤独落寞之感。梁简文帝的东飞伯劳歌 “翻階蛱蝶恋花情,容花飞燕相逢迎。 ”1笑看蝴蝶与花远远逢迎的含情弄态,款款深情。李白的长干行二首其二:“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2看到双飞的蝴蝶飞入西园花草中,想象蝴蝶与花草相见时的欢乐,对比自己的惆怅感伤,长思远行君, “愁坐红颜老” 【3】 ,道出自己对怀才不遇的哀伤,对知音久盼未至的焦灼。在这些诗歌曲辞中,蝴蝶成为传情达意的符号,借蝴蝶形体的香美传达出不尽的钦羡,有对蝴蝶玲珑剔透的美丽,对花蝶相惜相伴的知遇和对饮食花蜜品行的高洁。因此,蝴蝶形象凭借着自身的“天生丽质” ,在文人点铁成金的如椽大笔下,经过语言的包饰与程式的渲染,成为“
7、具有惯例性质的意象模式” 4而存在,这一母题的内中积淀着人们对美的深厚的渴望和价值的诉求。二 自由无拘的向往蝴蝶,这一虫中的天使,因为其自身的特质,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生存,热则动舞,冷就静息,随风而起,随香追逐,随遇而安,无论是花间,草中,树下,蝴蝶都可以自由翩飞,饿可即食,累可即歇,自由翩翩无所拘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伴侣,交配。蝴蝶的悠游自在正是人们渴慕又难以企及的。自庄周第一个借蝶梦赋予其自由的特质后,蝴蝶代表自由就成为一种情1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篇第二十七 ,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58 页。2 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 ,第 374 卷载的陆龟蒙的虫化
8、 。3 4 李商隐: 李商隐全集 ,朱怀春,曹光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版。5 朱怀春,曹光甫编:李商隐全集附李贺诗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版。1 宋郭茂倩:乐府歌辞 。2 3 李白:长干行 。4 童庆炳: 文艺心理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41 页。感定势固化下来。自由,是生存的最高状态, “自由的形式是美的” 5,是人所向往的。在中国文化的深层意念中,就体现出一种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处世讲究“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从容,致业追求“庖丁解牛”般悠游,艺术追求“无法而为至法”的最高美境。但是,人生存在天地间,空间的囿限,使得庄子这样放达的高人也感到种种的不自
9、由,就只有通过梦来实现,哪怕是短暂的自由,小小的虫物就可以如此自由,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却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这种无能为力的失落挫败感造成了人类感伤的情性,只有托蝶抒怀,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因此,对蝴蝶这一可以随意翩跹,任性而飞的小生物人们就尤其羡慕,向往蝴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尤其是文人诗客,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对天地人生之悠悠,易产生“沧然而泣下”的大悲哀大孤独,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生活中极为微弱的刺激就会令其极为敏感,带来深刻的缺失性体验,故而感慨生悲,缠绵幽眇。当“个体处于缺失状态时,总有对缺失对象的渴求” 6,自由缺失下的文人们,失去了归属感和安全感,或不平
10、则鸣,奔走呼号,或“游心于淡” 7,超越尘俗。在由生命短暂、社会纷扰以及人生局限而产生的忧惧、痛苦中,中国古人选择了“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1的乐天知命,重生持世的生存观,本着“不为无益之事,安能悦有涯之生?”2的安命哲学,希冀在这种生存哲学中能够实现心灵的放达,得到生命的安顿。但是大多数文人不是庄子,缺乏那种豁达,难以真正抛下世俗,解脱名缰利锁,难以做到庄子所说的得失随缘, “安时而处顺” 3。故他们的身心未能真正得到放松,纵使年届“知天命” ,不安分与躁动仍然常在,只有效仿仰望庄子,做做蝴蝶之梦,借梦中化为蝴蝶的翩跹来弥补现实中遗憾的缺失,通过瞬间的转化淡忘来实现对现实
11、的超脱和对自我的超越。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蝴蝶自由的描述不胜枚数。有描述蝴蝶在花间翻飞的轻松自如、自由自在样:“穿花硖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4;有送别场景中的蝴蝶欢腾特闹,如李贺追和柳恽的“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 ”6;有迎归的蝴蝶:“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6;有送春归的蝴蝶:5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三联书店 2005 年版,第 263 页。6 童庆炳: 文艺心理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00 页。7 庄子:庄子应帝王 。1 汉班固: 后汉书仲长统传 。2 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 。3 庄子: 大宗师4 唐杜甫: 曲江二首 。5 唐李
12、贺: 追和柳恽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7写出了春日将尽时节蝴蝶的追春惜春之情态;也有曼舞的蝴蝶:“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这些情态各异,曼舞飞飏的蝴蝶代表了文人们对自由无拘的向往。陆游的窗下戏咏:“何处轻黄双小蝶,翩翩与我共徘徊。绿阴芳草佳风月,不是花时也解来。 ”翩翩的两小蝶伴我徘徊行走,用蝶的悠游写出“我”的安闲,自由的蝴蝶,是诗人所向往渴慕的。张耒的“草虫咿咿鸣复咽,一夜雨多水满辙。渡头鸣春邨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 ”( 海州道中 ) ,描写悠悠飞向豆花的乡间小蝶,从容自如,不紧不满,映衬了乡间生活的自由无拘,怡然悠闲,充满了乡俗生活的情趣。这些翩飞的蝴蝶
13、,成为自由的象征,也有诗人通过蝴蝶的不自由如“斜门穿细蝶,小阁锁飞蛾。 ”9借蝴蝶飞舞空间的狭小,来渲染自己更加的不自由,在文本中起着烘托的作用。蝴蝶的翩飞无拘,引来无数文人仰慕的目光,于是或直抒向往之情,或曲笔委吐心声,或正面映衬渲染,或假托不羁的豁达来压抑掩饰内心的忧愁苦闷,抒发宛曲胸臆,成为文人们的情感寄托而存在着。三 信念执着的钦羡 信念,是精神支撑。幼小的蝴蝶身上,承载了人们多样执著的信念,有对生命的执着,对自由爱情的永恒追寻,对美丽的至终不渝的期待。这单纯的信念给了人们太多的感动。如徐昉赋得蝶依草诗中:“秋园花落尽,芳菊数来归。那知不梦作,眠觉也恒飞。 ”写即使是秋花散尽,仅有芳菊
14、数枝,只要眠觉,蝴蝶仍坚持飞舞;瞿佑残蝶曰:“飞鸟曾闻载鬼车,粉香何事亦随邪。 伤生不惜身投火,抵死犹将命乞花。望帝精灵枝上血,韩凭魂魄墓前沙。一般有恨难消灭,梦里相逢更可嗟。 ”蝶对花艳粉香的执着,甘愿以身抵死而不悔,似粉蛾不惜投火伤生,杜鹃宁愿枝上啼血,韩凭魂魄墓前长驻的长久坚持,是一种“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愿吹落北风中”的对花的痴恋、对美好的信念坚持。从蝴蝶的生存特性来看,人们赋予它对生命生存的执著,对坚贞爱情的执6 唐李贺: 蝴蝶舞 。7 唐王驾 雨晴 。8 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9 唐李商隐 镜槛 。着,对美好的执著,不是空穴来风,陡然为之的。意象的选择,必定是其某方面具有先天的优越
15、性,而这一优越性又正暗合了文人此时的情绪心境,于是就被生发渲染作为独特的“这一个”固化下来。蝴蝶成为执著意象的优越性就在于,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的四次蜕变,每一次蜕变都是前一次脊肉坏死的重生,经受的是撕心裂肺的疼痛。我们感叹翩跹在花间的美丽,实际上这是它们大痛之后的大超脱,经历了巨大的化生之痛,蝴蝶似乎就超达了,破茧成蝶之前,常在花间伴舞,低丛中翻飞,羽化后的蝴蝶,可以适宜不断变化的温度,气候和地域,在有限的生命中舞出独特的美丽。这一对生命的坚强和执著正是人们生活必须的精神支撑,故而蝴蝶从虫中翩翩而来,与人类亲近了,纵使有些蝴蝶是由害虫蜕化而成的,但是也无关大雅,瑕不掩瑜,蝴蝶坚持的精
16、神已足够让人震颤,感动。 “俗说义妻衣化状,书称傲吏梦彰名” , “野禽啼杜宇,山蝶舞庄周” ,对于知音庄子,义妻韩氏,蝴蝶用舞来感激,托梦来报答,在这里,蝴蝶是痴情唯一的化身,承载并达成了数代文人的美好愿望,给其以安慰。诗人文客,之所以对蝴蝶的执着信念钦羡不已,还在于蝴蝶这种执著是人们渴望而很少能够达到的“崇高体验” ,生命是需要有所承载的,不易得到的崇高感,带来文人遗憾的缺失和心理的失重。这种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经历恰是生活所必须要的。可以称为崇高的,必定是非同凡响的不一般,无论是出于自身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因素,文人们难以有着这样的体验,在蝴蝶的生存过程中受到刺激和启示,从而唤醒了他们“压抑在
17、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 ,1经历一种想象中的痛楚即为崇高体验,经历精神的羽化成蝶后,随之感触,净化,升华和丰富了。可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可以“闲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而宠辱不惊,信达平和了的心态,飞升为一种凤凰于欲火中重生的崇高。无论是浩瀚永恒的宇宙,还是此生有涯的万物,都需要体验这种飞升和超越所带来的“大美” 。四 生命短暂的叹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2孔子以逝川之慨来喟叹生命之短暂,感慨生命之飘忽,开启了文学关乎宇宙人生的大命题。后来的文学者也不断地对生命的命题进行呕哑歌叹,在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8、叹朝露人生,恼去日苦多的感慨,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后人都是习惯于将其置于在自然大化的生命秩序中来寻求意义和价值,在个体之外的宇宙大背景下来关注人生。如杜甫的1 童庆炳: 文艺心理学教程第 104 页。2 论语 子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借物悟理的方式于含蓄蕴藉中启迪颖悟,进行哲理思考,感应万物,由自然的表象感悟深邃的哲思物理。宇宙之永恒,物之有限,何其渺小,唯有心态平和对待:“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不羡慕,不力求,摒弃无奈伤感和迷茫,保持“非我一毫而莫取”的平和心态才是超然和豁达。“中国的诗歌意象传统正
19、极力表达出这样的一种生存的意愿,使得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水一山都具有着文化的意义而浓缩为一个个历史的符号。 1蝴蝶意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蝴蝶生命极其短暂,在产卵交配之后,短短的一个月里,雌雄蝴蝶都相继死去,从羽化成蝶的闪亮登场到魂消香逝化为净土,蝴蝶生如夏花之灿烂,在经历了昙花一现的美丽后,又同秋叶一起静美地消去。美丽的蝴蝶,飘然而来,却倏忽而逝,带走了美丽,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人们由对蝴蝶的感观,叹怜生命的短暂,美丽的消逝却无能为力,内心的波动积储了一种深沉的悲怆和无奈之感。有宋吴文英的:“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 ,写出到了晚秋夜暮之时,蝴蝶临死前孤苦无依的情状;李商隐的“莫讶
20、韩凭为硖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对花残蝶飞,时逝人非的感慨;唐徐夤的蝴蝶二首其一中“飘渺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 ”写出初蝶的湿涩弱小,凄苦怜爱之情。李商隐樱桃花下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他日来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道出在花谢之时,蝴蝶来花间最后一次道别,嘉辰再至时已是花谢蝶亡两参差了,烘托一种错过的悲哀;李贺的恼公:“肠攒非束竹,弦急是张弓。晚树迷新蝶,惨蜺忆断虹。 ”写出了在傍晚蝴蝶将归之时,树与蝶的两情依依,两手劳劳,不忍分别的情状,花期短暂,蝶命微薄,伤感着这一对“恋人”不知下次相见是在何时,留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哀伤和感叹。
21、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蝴蝶是渺小的一个,一切繁华之后,都归于平静,留下的,唯有长江水, “在无语东流”的空寂,落寞和孤独。康德说过:“凡最高的美都使人惆怅,忽忽若有所失” ,蝴蝶惊艳的美,但是却消逝得迅疾,这可能也是蝴蝶的美所在,匆匆而来和飘然而逝,未有充分展示出美丽,也未待人们细细欣赏就收去了它惊艳的美丽和活泼的灵动,留给人无尽的遗憾和惆怅的回忆。也唯有遗憾惆怅,勾起回忆的想象,想象将回忆加工得诗化,观念中的蝴蝶具有了形而上的固化质态,反而让蝴蝶更美了,成为歌咏的对象而长盛不衰,蝴蝶也由此形成“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2文化质态。1 陈植锷: 中国诗歌意象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2、 1990 年版,第 326 页。2 孟子: 孟子尽心上 。回归于中国古代的重生传统,强烈的对生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恐惧,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蝴蝶早逝的爱怜,对活着的推崇,面对永恒的宇宙所萌发的对于生命有限性的思考,迷茫和喟叹,归根结底还是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渴求与痴恋。1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篇第二十七 ,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58 页。2 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 ,第 374 卷载的陆龟蒙的虫化 。3 4 李商隐: 李商隐全集 ,朱怀春,曹光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版。5 朱怀春,曹光甫编:李商隐全集附李贺诗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版。1 宋郭茂倩:乐府歌辞 。2 3 李白: 长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