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外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 要 论文对当前国外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作了介绍。城市自然保护包括野生生物生境保护、城市地区湿地及自然景观保护等内容。城市生态重建则主要有生态公园建设、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扩散廊道体系建设等方面。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具有以生态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注重生态过程的恢复;多目标、多层次规划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给出了 4 点对于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城市生态重建;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 Q14.1;X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1)04039007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反思
2、工业文明所带来的高增长和自然破坏,城市环境问题得到了重视。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概念相继出现。西方国家在治理城市污染、灾害等环境问题的同时,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也广泛开展,形成了一些概念与方法。学习借鉴其相关经验,对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积极意义。1 城市自然保护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城市动、植物生态研究的基础上,城市野生生物保护受到重视。英国、德国等国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城市生物生境调查、制图及评价规范,保护恢复方法、措施也逐步被提出并推广。同时,一些城市还颁布了城市生物保护政策和法
3、律,并将城市生物保护内容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另外,城市地区自然景观保护、湿地保护也成为主要的城市自然保护内容。1.1 城市小生境的调查与评价 1984 年在大伦敦议会(GLC)领导下开展了大伦敦地区野生生物生境的综合调查。借助航空像片,对内城0.5hm2,外城1hm2 的所有地点做了调查,第一次提供了野生生物的生境范围、质量和分布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每一地点的保护价值,绘制了 110000 的不同生境的地图。并提出以下 5 类地点或大区应受到重视和保护:有都市保护意义的地点、有大区保护意义的地点、有地方保护意义的地点、生物走廊和农村保护区域。1990 年德国对杜赛尔多夫市的生物栖息地的保
4、护进行了规划。首先对城市的生境进行了划分,分为公园地、弃地、河岸、水塘边缘等 32 个生境类型,然后选择维管束植物、蝴蝶、蚱蜢、蜗牛等作为指示物种,对各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图,在评价的基础上将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划分成 4 种类型:现存栖息地的保护、扩大范围并增加生境结构、栖息地的重建及栖息地的复原与发展。以减少生境孤立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栖息地络的设计方案。1.2 城市小生境保护 1984 年大伦敦议会制定了相应的城市自然保护政策,强调城市野生生物保护和自然对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用于指导专业人员和普通市民来参与城市自然保护活动。在生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伦敦市确定了有保护意
5、义的地点达 1300 余处,包括森林、灌丛、河流、湿地、农场、公共草地、公园、校园、高尔夫球场、赛马场、运河、教堂绿地等。通过保护,目前伦敦有狐、鼹、獾、美洲豪猪、灰松鼠等小型哺乳动物及 30 余种鸟类,城市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1.3 城市周边自然景观的保护 环形城市 (Circle City)指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环形的城市带,是一具有启发性的指导城市周边自然景观保护的空间概念。这一概念用区域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式来组织城市群的空间展布,将城市群集中于环形城市带中,而将环形的中心(“绿心” )作为自然区域加以保护,从较大的尺度上提出了协调城市与自然关系的途径。美国芝加哥市及其西北部城市组成
6、的环形城市即是一例。环形城市由芝加哥、密尔瓦基、明尼亚波利斯、圣保罗、达文波特、赛达尔雷佩兹及诸多小城镇组成,这一城市群中集中居住着 1700 万人口。环形城市中心是地质历史时期未受冰川影响地区,包含山丘、林地、河流、小农场和历史遗存。这一地区已被作为自然保护地加以管理(图 1)。荷兰西部兰斯塔德 (Randstad) 城市群的绿色景观结构也属于这一类型,被称为“荷兰的绿心” 。图 1 美国芝加哥西北部环形城市与“绿心 ”示意 Fig.1 The circle city and “green heart” in the north-2,大城市郊区的发展成为区域湿地面积减小、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
7、受城市影响的湿地普遍有以下特点:水流被限制;滨水过渡生境被破坏;废物与污染物聚集;缺乏作为捕食者的动物物种。湿地具有调节径流、防洪减灾、保护城市安全、改善城市气候、提供城市清洁用水、创造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空间、支持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航运、废物处理、灌溉等多种功能。湿地的保护也成为城市自然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地区湿地的保护包括以下内容:相应法规的制定,如美国新泽西州 1988 年实施的淡水湿地保护法案;湿地保护示范项目的开展,如 1989 年的美国伊利诺州的德斯普雷尼斯河湿地示范项目;公众教育项目的设计,如科罗拉多州的福特可林斯市的“庭院生境保护项目” ;补偿政策的实施,即以人工湿
8、地建设补偿开发占用,以保证区域湿地总量的相对稳定;具体的湿地保护生态措施运用,如滨水生境的恢复,水质改良等。2 城市生态重建 生态重建是以城市开放空间为对象,以生态学及相关学科为基础进行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注重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以及健全生态过程的引入,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稳性和持续性。80 年代城市绿地、公园的生物保护功能被重视,使城市绿地功能从以前的美化与游憩向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方面推广。用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使城市绿地纳入更大区域的自然保护络,成为发达国家可持续城市景观建设实践的主要内容。生态重建包括以下内容:2.1 生态公园建设 本
9、世纪 70 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探讨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城市生态恢复。一些问题得到了探讨,如生态学原理在新城建设中的应用,城市区域野生生物生境的设计方法,城市中应用更自然的方法的机会等。1977 年英国在伦敦塔桥附近建立了 Curtis 生态公园,该公园建于以前用于停放货车的场地上,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所创造的生境和物种,而且成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学习生态知识的场所。1986 年伦敦又建设了 Stave Hil l 自然公园,公园中包括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用于研究城市中建设自然栖息地的成功率。1985 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在市中心的麦迪逊大街建立了 Anne
10、x 生态公园,向公众展示城市环境中的自然景观的价值,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公园的若干目标。生态公园为城市生态重建提供了实践空间,拓展了传统城市公园的概念。2.2 废弃土地的生态重建 城市废弃土地由于人为影响的减少,往往能展示出很高的生态价值。1984 年 Gemmell 等人对英国曼彻斯特工业用地上的野生生物保护作了研究,提出了在工业废弃地上恢复植被群落的途径,包括改变地形、改善土壤结构、pH 值控制、增加土壤肥力、调节水分营建湿润或干燥生境、使用本地种等。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兴建的加拿大多伦多市外港区,由于 60 年代安大略湖商业运输走向萎缩而被放弃。人类活动影响的减少,使这一区域植被开始自
11、然恢复,并吸引了多种水禽。1989 年新修订的规划中,这一地区被开辟为生态公园 (Tommy Thompson Park),成为该市重要的滨水生态栖息地,目前有各种鸟类达 290 种。2.3 城市绿道体系建设 绿道实际上是城市区域沿道路、河流等进行绿化,形成的绿色带状开放空间。它们连接公园和娱乐场地,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或公园系统,揭示出城市内部千变万化的生活方式。连接郊野的绿道能够将自然引入城市,也能将人引出城市,进入大自然,使城市居民可以体验自然环境之美。绿道在随后的规划实践中生态廊道的功能更加突出,使其不仅具有景观视觉美化功能,实际上又成为一个线状的自然保护区域。1974 年美国丹佛市建成
12、的普莱特河绿道,由 15 英里长的小径串联而成,连接 18 个大小不一的公园,共计 180hm2,具有美化城市、游憩、防洪等多项功能。2.4 城市栖息地络的构建 本世纪 80 年代开始,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为区域景观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景观规划,将景观整体性的营建作为目标,以保护、重建和加强生态过程为手段,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相互协调。随之,扩散廊道 (dispersal corridors)、栖地络 (habitat netan 等人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则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这两者都为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