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29.50KB ,
资源ID:12510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2510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kuailexingko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1、1短文两篇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设计者 时 间 课 题 10、短文两篇 计划学时 2 课时重 点1、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2、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课 标要 求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3、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 ,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课 时目 标1.学习背诵两篇文章。2.赏析文中写景文字,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比较两篇文章,提高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教 法 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内容及过程群体智慧设计 个 性化批注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1、 导入 1 “山川之美,古来共

2、谈。 ”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了其雄奇险拔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板书课题:答谢中书书) 2解题:题目中的第二个“书” ,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读课文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准节奏。 (2).检查朗读。选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6(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

3、奏。 2.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2)同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认为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班级交流时 解决。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理解下列句子意思,并解释加点词语。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三读课文。 (1)理清本文结构。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2)根据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快速背诵课文。 (3)检查背诵。3、品美点 总写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突出一个“美”字,总领全文。接下来的文字无不围绕它来铺开,分别写了“峰” 、 “流” 、 “石壁” 、 “林” 、 “竹”

4、、 “雾” 、 “猿鸟” 、“夕日” 、 “沉鳞” ,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你发现了本文的美了吗?请根据自己的想象,以“我发现了本文的 美”的句式, 说几句赏析语言。 (可从文章内容、语言、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1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如:(1)我发现了本文的结构美。文章短小精焊,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叙议结合,经纬分明,脉络贯通。 (2)我发现了本文的图画美。画中山水相映,色彩缤纷,高低错落,动静相生。 (3)我发现了本文的色彩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

5、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7(4)我发现了本文的语言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沉鳞竞跃” ,四字一句,整齐顺口,而结尾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差变化,又如行云流水,随意自然。 四、悟感情 1古人善于从一山一川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篇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有哪些?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归纳总结。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实则欲界之仙都 ”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

6、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齐背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谈写法 本文的景物描写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你从文学到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请以“我从文中学到了( )的写景方法”的句式谈一谈。 教师小结: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真情。 6、作业收集整理文中的四字写景佳句,背诵古代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一、导入 1月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

7、。古往今来,一轮明月往往会引起人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曾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也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6千古佳句。苏轼这一大文豪在月夜还发出过什么感慨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苏轼一起去游赏承天寺的月夜美景。 (板书题目:记承天寺夜游) 2说说你知道的苏轼。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三年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佑中旧派执政,苏轼被招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

8、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本文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二、读一读,初步感知1听读。 (1)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和停顿。 (2) (2)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掌握字音。 相与(y) 藻(zo) 荇(xng) 把握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仿读。 3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初步感知课文。 (2)选两名自愿朗读者读课文,其他学

9、生点评。 (3)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3、讲一讲,了解内容1解题。顾名思义,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游记,作者与谁同游?经历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2生自读 课文,结合文下注释,自己讲解文意,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交流,相互质疑。 4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5请一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作补充评价。 6教师强调一些重要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 (1)念无为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6是到承天寺去找张 怀民。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

10、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 7在理 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四、品一品,赏析妙语 1这篇短文以写月景著称。开头便写到“月色入户”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小组合作探究(出示探究题目):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删一删,品修辞:你认为去掉原句中的“如”和“盖竹柏影也”可以吗? (2)添一添,品意境:在原句后添上“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好不好?为什么? 5、说一说,领悟感情 1作者通过对月色的描绘,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清幽淡雅的意境。此

11、时,他的心情如何?除此之外,作者在这篇短文里还流露了哪些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先找到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句,再说一说作者的感情。 明确: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的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 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3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可引申提问: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闲”? 明确:入夜即“解衣欲睡” 。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 步于中庭看清“竹柏影” 。 闲人既带有寄情山

12、水的闲静恬适,又带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4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庭中景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我们从中得出这样的启示:即使命运的安排对个人来说,可能不很公平,也不能失去了拼搏进取的勇气,在逆境中要看到希望,要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接受命运的挑战。 总之,作者能在被贬的情况下并没有“借酒浇愁” ,消沉下去,而是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作者的豁达心境6可见一斑。让我们带着与作者同样的心情再次朗读这篇短文。 5生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评一评,比较意境 1男女生分组背诵两篇短文 。 2比较阅读。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

13、物,意味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你更喜欢哪一篇?请简单谈一谈。 七、课外积累 请收集与“月”有关的古诗词,比较不同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什么不同?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得比较实在,没有花里胡哨的多媒体课件,没有热热闹闹的分组讨论,没有兴奋激动的迁移,有的是学生和学生的交流,有的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有的是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本文教学依然加强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同时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两篇文章在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各方面的异同,深入理解文意的同时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当然在教学本文完后,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1、作为教师没有做好范读这一点,总觉得自己朗读不够好。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 。2、在课堂上的教学不够机智,对一些突发问题不能恰当地引导。如课件中的录音不能播放时,稍微停顿了一下,耽误了一点时间。3、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的评价过于单调,有些点评还欠缺深度。教师点评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应该是对学生理解的简单重复,更重要的是补充学生的发言,优化学生的发言。4、时间把握得不够好,课文背诵没能在课堂上完成。6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