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93KB ,
资源ID:124978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2497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化学练习9 水分子的变化(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天天快乐)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化学练习9 水分子的变化(无答案).doc

1、1水分子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本题共 36 分)1“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了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氯化钠、铁 B空气、食盐水 C医用酒精、氢气 D冰水混合物、臭氧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不能证明的事实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和新物质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B烧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5下列有关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纯净物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的混合物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单质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7洪涝地区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的是化学沉

3、降(用明矾) 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自然沉降 加热煮沸 ( )A B C D8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 ( )A、硬水中含污染物,软水中-无污染物B 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9. 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10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A. 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 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11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12下列说法正确

4、的是 (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C气态物质分子间有间隔,固态物质分子间无间隔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13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分子的运 动情况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 D分子的大小14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 界点(t=374.3 ,p=22.05 MPa)以上时,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将有机废物如二恶英等和空气、氧气等氧化剂在超临界水中进行均快速氧化,能将有害物质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以及盐类等无毒小分子化合物。下列内容与所给

5、信息相悖的是 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毒物 B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 ( )C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 D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15. 在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16.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而且体积比约为 21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D.水 发生分解反 应,在插入正

6、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3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 30 分)19.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 _,后集中加热。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连接好仪器后,要先 _,然后向锥形瓶中装入药品;给试

7、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先用 夹持试管,然后再放在火焰上加热。20(1)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等.(2).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E木棒受力折断(3)乙醇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俗话说“酒香不怕巷 子深”说明分子是 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所的混合物的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之间是 21(10 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

8、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是 。(2)实验时常 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3)通电后水发生 变化,文字表达式为 。4(4)在某次电解水的 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 NaOH 溶液, 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仔细分析实验数据,16 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 2:l,可能的原因是 ,从第 7 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l,可能的原因是 。22(6 分)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

9、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3)A 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原因是 ;(4)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 , 三、实验探究(本题共 20 分)23(6 分)右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10、。(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_ 。24 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把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甲中,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 a 管中的电极上_ 。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进行了一段时间了 。检验 b 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水电解的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 能。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可吸水) 的仪器 c,在导管口 d 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