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礼记一则礼记一则是 苏教版第四单元的一篇古文。此文节选自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课文所选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教与学的关系,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思想,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写出了对作者生活的感悟思考,符合第四单元选文要突出中心的写作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熟读并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本文善用类比说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阐发的教育思想,联系实际生活,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学重点】积累文言重点字词。【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讲的道理。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读熟课文。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材分析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2、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2播放四书五经图片 学生谈了解情况。师: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多富有深意的哲理对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礼记一则。二、资料链接相关知识了解。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
3、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礼记五经之一。三、整体感知1给下 列加点字注音。嘉肴(yo) 弗食(f) 自强(qing) 教学相长(zh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鱼、肉之类的熟食)(2)不知其 旨也(味美)(3)虽有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4、)(4)教然后知困(困惑,疑难)(5)然后能自反也(反省)(6)然后能自强也(勉力)(7)教学相长(互相促进)3找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虽/有嘉肴 B不知其/旨也3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解析:不知/其旨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不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5写出出自选文中的成语并解释。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四、课文研读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5、学生朗读(小组形式练习)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诵读展示。(小组 形式展示)正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速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 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疏通文意。(小组练习)3.有味的译读课文(小组展示)五、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 了什么道理?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
6、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4进,相辅相成的。2.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学生各抒己见)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论证”。六、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 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示例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 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 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 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七、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