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3 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目标导航 1.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的社会转型及变法的目的。(重点)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变化。(难点)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方面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几
2、个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权力下移,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3)阶级方面: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2.各国应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知识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的奴隶制度的衰落和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其中,春秋时期重点表现为前者,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后者。二、春秋时期的改革1.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的改革,整体上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进行,没能触及上层建筑。2.典型代表管仲改革(1)背
3、景:春秋时期,私田数量大增,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导致各诸侯国收入日益减少。(2)时间:春秋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4)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2(5)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思维点拨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有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
4、必然。三、战国时期的改革1.根本任务:废除世卿世禄制。2.典型代表魏文侯变法(1)地位:战国时期最早进行的改革。(2)内容改革者 类别 改革内容 具体作用政治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善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特权经济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破坏了井田制李悝法律强调法治,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吴起 军事 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使魏国的军队强大起来(3)影响对魏国:打击旧制度,增强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从整个战国时期来看:魏国变法开启了各国变法的序幕。(4)特点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
5、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3.战国时期变法的影响(1)对当时: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2)对帝国: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思维点拨1.魏文侯统治时任用吴起、李悝进行变革,不仅壮大了魏国的国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逐渐改变了魏国的社会性质,使魏国逐渐由奴隶制国家转变成封建制国家。32.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即土地所有制的变化。3.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而法家思
6、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史论要旨1.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2.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限制贵族特权,二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知识图示主题 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内容及影响史料一 春秋前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优劣分等次征税。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 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史料二 魏国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废除贵族的官爵世袭制度,按
7、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实行“平籴法”平衡粮价;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 贼法 囚法 捕法 杂法 具法 。史 料 解 读 意思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籴”读 d,意即买进粮食,与“粜”相对。问 题 思 考 (1)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变化?提示 变化:改变过去按井田以户征收,开始以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征收标准发生变化。看法:改革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增加收入,又体现了公平、公正,具有进步性。(2)依据史料一和史料二比较战国前期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8、,在主要内容上有何异同?4提示 相同点:发展生产和破坏井田制。不同点: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侧重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没有触动世卿世禄制度;而魏国变法废除了贵族官爵世袭特权,并制定了法律以维护统治者利益。史 论 总 结 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2)从改革的内容来看:政治上,改革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法律上, 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3)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魏国的变法效果较为显著,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
9、强大的国家。(4)总体来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到了强化。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答案 D解析 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 “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2.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5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的增多C.各国的赋税改革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答案 A解析 图示制度为井田制,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
10、耕的使用。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以下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可知 B、C、D 仅是对某一方面特征的概括,不是阶段特征。只有A 全面地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4.(2016黄冈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于是
11、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6答案 (1)内容: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及机构;军事方面,层层编伍,寓兵
12、于农;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统一货币,发展渔盐之利。(2)影响:促使齐国经济繁荣,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坚实基础;加速井田制的瓦解,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其重法的思想为战国法家所继承发展。基础达标1.(2016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统治中心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答案 C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故根本性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2.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 处应填( ) X 生 产 力 的
13、 提 高 私 田 开 垦 增 多 土 地 逐 渐 私 有 化 “公 田 不 治 ”现 象 增 多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答案 A7解析 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 X 处应选A 项“铁器牛耕的使用” 。3.(2016如东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 )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
14、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答案 B解析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追求功利主义。践行法家思想,能够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在争霸战争中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这是各诸侯国国君推行变法的出发点。4.(2016万州高二测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 。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A. B.C. D.答案 D解析 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承认了土
15、地私有,不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所以排除。 “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实施的一项土地赋税改革,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不同的赋税,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私有权,是对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从而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5.(2016德阳高二期末)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A. B.C. D.答案 C解析 据材料“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
16、急的官”可知,变法措施削弱贵族,有利于加强中8央集权,当然也会遭到贵族的反对,故正确;吴起以法家思想变法,但并不能说明整个楚国流行法家思想,故错误;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故正确,C 项符合题意。6.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答案 D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从西周时期土地不准买卖到战国时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由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是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的改变,故其实质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能力提升7.(2016
17、四川高二名校联盟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私有制)” 。公元前 445 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务尽地力” ,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 。史记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 ”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为此,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
18、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答案 (1)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剧变;铁农具、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商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士人受到重用,参与改革。(2)作用: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强国;为战国其他诸国提供改革借鉴。解析 第(1)问,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到此时逐渐崩溃,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革时期;铁农具、牛耕推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导致井田制渐趋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商业都会的崛起,商业发展影响农业长远的发展,统治阶层进行政策调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明,士人受到重用,致力于社会改革。第(2)问,李悝经济改革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材料“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体现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强国;为战国9其他诸国提供改革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