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地理考实版本考述摘 要:春秋地理考实是江永研究春秋地理的代表性着作。通过考究史料,本文梳理了其版本流传,认为存在单行本与丛书本两个系统。 关键词:江永 ;单行本;丛书本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91-01 春秋地理考实 为清人江永(16811762)所作。据戴震的江慎修先生事略状(见戴震文集) 载:江永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之江湾人,“长于比勘,步算、钟律、声韵尤明 ”。 一、单行本 以现在掌握的资料知 ,江永生前并未刊刻其书。其于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卒后,五月其徒戴震就写了江慎修先生事略状,里面谈到江永着作的流传情况,是文载:
2、“遗书二十余种,缮写成袟,藏于其家。书未广播,恐就逸坠” 。故知,作为遗书之一的春秋地理考实最早的版本当为家藏写本。 乾隆二十八年 ,即江永卒后第二年,据江慎修先生年谱(简称年谱,见 清代徽人年谱合刊) 载,江永之四声切韵表及音学辨微二书奉上谕进呈。上谕言江永这二书,“如因一时抄誊不及,竟将原本随奏摺之便附封送京,以备采择,书竣即行发还”,可推知征之书如无刊行,则征以其抄本。三十二年(1767 年)江永之书十三部被咨送国史馆,概也应为抄本。三十六年,朱筠任安徽学政,其“早闻江先生名征其书尽读之而善” 。 据年谱载 ,三十七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博采遗书,江永之书也随即由安徽巡抚和学政各咨送四库馆
3、。而春秋地理考实自在其内。然而根据四库采进书目之记载,四库馆采进的春秋地理考实,除了安徽省呈送外,浙江汪启淑家也有呈送。此汪氏何有此书,不得而知。然而,四库全书总目仅载安徽巡抚采进本,可知四库馆最后只选择了安徽呈送本作为四库全书的底本。此安徽巡抚采进本当为抄本,一方面由二十八年之上谕可猜度推知;另一方面,直到三十八年江永从:请记住我站域名/祠朱熹后才仅有其乡党图考 、 古韵标准两种书刊行。 此后,春秋地理考实 是否单刻刊行,史无可征。但抄本却有发现。晚清沈德寿的抱经楼藏书志载有汾阳宋氏旧藏的旧抄本,有江永之自序。此旧抄本之抄写年代与流传情况,因资料或缺,不可知。 以上春秋地理考实 的诸种版本卷
4、数皆为四卷。然而也有发现不同卷数的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的抄本春秋地理考实为五卷;其由戴震校,后附有江慎修先生事略跟江慎修先生传 。 二、丛书本 丛书本的春秋地理考实 除了四库抄本外,亦有刊刻本。其是作为丛书皇清经解之子书性质而刊行的。而皇清经解始刻于道光年间。 皇清经解 一名清经解,又名学海堂经解,为清阮元(17641849)主持辑录。其任两广总督时于粤( 越)秀山麓创办学海堂,组织学者从事编书刊印。道光五年(1825 年)始刻皇清经解,由夏修恕总司其事,严杰为编辑,至道光九年(1829 年)完成,共收七十三家,一百八十三种着作,凡一千四百卷。此是谓“学海堂本”,或“道光本” 。 春秋地理考
5、实亦在其内,故有“学海堂”本。 咸丰七年(1857 年)九月,英军攻粤。 皇清经解的书板于战火中损毁过半,其“完者十之四,残者十之六”(见皇清经解补刻后序)。咸丰十年两广总督劳崇光等捐资补刻,并增刻冯登府着作七种,计八卷,一年而告功。是为咸丰十一年补刊本,也即庚申补刊本,共一千四百零八卷。 春秋地理考实,据川大图书馆藏皇清经解(庚申补刊清刻本 )看,唯有第一卷基本全是庚申补刊 ,剩下依旧为“学海堂”本。由此可知,春秋地理考实的“学海堂”本的书板保存尚好,唯有第一卷损失严重,故有咸丰补刻。 同治九年(1870 年),广东巡抚李福泰刊许鸿磐的尚书札记四卷,附于皇清经解之后,是为“庚午续刊本”,卷数
6、扩至一千四百一十二卷。光绪二年(1876 年) 英国人美查(FMajor)在上海设点石斋石印书局,此为我国使用石印术印书之始。据中国丛书综录载,皇清经解有两个版本是石印本:一个是光绪十七年(1891 年) 上海鸿宝斋石印本,一个是光绪中上海点石斋石印本。两者都是一百九十卷,较刻本之皇清经解卷数大减。而这两个石印版本的春秋地理考实未见,故不能予以细致研究。 据中国丛书综录 载,春秋地理考实的丛书本皆为四卷。 三、结语 综上述,我们基本梳理出了 春秋地理考实的版本流传,其可以分为单行本(抄本) 与丛书本(抄本、刻本、石印本)两个系统。而这两个系统的母本当是江永之家藏写本。 参考文献: 1阮元辑.皇清经解M.咸丰十一年(1861 年)补刊本. 2永瑢等撰 .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上海图书馆编 (原中华上编版 ).中国丛书综录( 总目、子目)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薛贞芳主编 .清代徽人年谱合刊 M.合肥:黄山书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