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 料推荐第九章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前面各章讨论了市场上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决定问题,但均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这一条件。本章将放松这一假定条件, 分析生产要素市场。由于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决定了各要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重要性,因此,要素价格决定理论也称为“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一、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所谓生产要素,也称生产性资源,或简称要素,是指为社会总产品的创造做出了贡献的资源。 19 世纪早期的西方经济学家把生产要素划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类,它们的价格则分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到了 19 世纪晚期,增加了第四个要素企业家
2、才能,从而, 利润成为企业家的报酬,利息则成为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地主、工资收入者则作为土地、 劳动的所有者, 获得地租和工资。因此,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从生产者角度看,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成本;而从要素所有者角度看,则分别是各所有者的收入。从而,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也就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理论,就是分析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是如何被决定的。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一种是由 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 J. B. Clark )提出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另一种是由马歇尔提出的以均衡价格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 前者主要考虑了生产要素的需求,而后者则综合考虑了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
3、面。1精品 料推荐二、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是满足生产需要, 即最终生产出满足消费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正因如此,最终消费需求也就决定了生产要素的需求。或者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消费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如果消费者对某种产品需求增加,则厂商对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也会增加,反之则反是。同时,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也取决于用这种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所生产的商品需求弹性较大, 则此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也较大。要素需求不仅是一种派生需求,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假定生产一种产品需要至少两
4、种以上要素, 那么,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就存在互相替代或补充的关系。因此,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要素的价格,也同时取决于其它要素价格的影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产品市场的需求一样,也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这一特征可由边际生产力理论得到解释。三、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这一术语是19 世纪末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创并进一步用于其分配论分析的。 它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P(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有时被简称为边际产品MP)。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2精品
5、料推荐品 MRP(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简写为 MRP)。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PMR因此,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取决于两个因素: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物质产品( MP)的变化;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 MR)的变化。特别地,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带来的产量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边际收益产量; 最后追加的那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称为资本边际生产力或资本边际收益产量。下面我们来分析边际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假定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一种可变要素。那么,随着可变要素的不断增加, 其边际生产力最初上升, 超
6、过某一点后,开始下降。以劳动作为可变要素为例,劳动投入量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图 9-1 中的边际生产力曲线表示。3精品 料推荐同样地,如果假定资本是可变要素,也可用图9-1 来大致表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曲线, 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最初上升, 达到某一点后,出现下降。要素边际生产力曲线之所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实质上就是第五章讲过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后者仅仅指边际产量递减, 而前者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边际收益产品递减。因此,“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只不过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第二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厂商对某一可变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
7、它条件不变时,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量与该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在本节假定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厂商面临的是既定的要素价格。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前面我们讲到,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同样可以用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使用。不过,在这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是要素数量本身的函数;要素的边际成本也是要素数量本身的函数。我们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MRP)。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比较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收益产品与生产的产品边际收益的区别。在这里,根据假定,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因而要素的边际成本也即要素
8、的价格,不随着数量4精品 料推荐变化而变化。而且,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厂商面临不变的产品价格,这样,厂商生产产品的边际收益也不变。因此,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仅随着要素使用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在前面介绍的产品市场理论中,我们讲到,厂商的收益函数等于产品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R(Q )Q P其中,R、Q和 P 分别为厂商的总收益、产量和产品价格。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为常数,因此,产品的边际收益MR,也就是收益对产量的一阶导数,它等于产品价格,即MR=P。但从产品市场转向要素市场后,就必须进一步讨论。在要素市场上,收益是产量的函数,而产量又是生产要素的函数,因此,收益是要素的复合函数
9、。假设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为劳动L,则收益函数可写成:R(L)=Q(L)P现在,自变量是劳动L,劳动的“边际收益”,也即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是收益的一阶导数。可以写成:MRP (L)dQ (L) / dLPMP( L ) P其中, dQ(L)/dL 或 MP是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而乘以价格P后,就是要素劳动L 的“边际产品价值”。因此,产品的边际收益是对产量而言,是增加单位产量的收益;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是对要素而言,是增加单位要素的收益。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假定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L,5精品 料推荐工资为 W,那么,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即:MRP(
10、L)=W上式也可写成 PMP(L)=W由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要素的边际产品MP(L)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也就是说,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 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又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不变,因此,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由于产品价格 P 不变,故上式确定了从要素价格W到要素使用量L 的一个函数关系,也即确定了厂商对要素的一个需求函数。满足上式的要素使用数量,也是厂商的最优选择。根据上式,可以得到厂商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特征。 假定开始时,上式是满足的。现在假定 W上升。厂商为了重新均衡,必须调整要素使用量 L,使得 PMP(L)亦上
11、升。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必须减少要素使用量 L。反之,假定 W下降,则必须增加要素使用量 L。从而我们得到结论: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证明, 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将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完全重合。 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 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这样,给定一个要素价格如 W0时,就确定了一条水平的要素供6精品 料推荐给曲线;从而,要素使用原则MRP(L)=W在几何图形上就会存在一个 MRP(L)曲线与 W0曲线的交点 A(如图 9-2 )。A 点表明,当要
12、素价格为 W0时,要素需求量为 L。这就是说,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MRP上的A点,也是要素需求曲线上的一点。同样地,如果给定另外一个要素价格,就会有另外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与 MRP相交,这一交点也确定了一个最优的要素使用量,因而也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于是,我们得到结论:在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 而且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满足完全竞争条件,那么,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恰好重合。同样地,假定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资本K。那么,我们同样得到厂同使用要素的最优原则:MRP(K)=PMP(K)= r式中, MRP(K)是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MP( K)是资本的边际产品, r
13、为资本的价格(利息率) 。上式亦表明,厂商对资本的要素需求曲线不仅向右下倾斜,而且与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7精品 料推荐现在我们考虑厂商同时使用劳动L 和资本 K 两种生产要素的要素使用。假定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f ( L,K) ,劳动 L 和资本 K 的价格分别为 W和 r ,表示利润。那么,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L,K)= P f (L,K)( WL+rK)令一阶条件为 0,得到:fL , K0PWLLfL , K0PrKK于是,我们得到:P MP ( L )WPMP( K )r即: MP ( L)MP (K )Wr前两式,即我们前面分析过的要素需求函数;第三式表明,厂商在选择最优要
14、素组合时, 要求在每一要素上的每一元花费得到的边际产品相等。现在我们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不能象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那样进行简单加总而成,而是要经过一些调整。还是考虑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L 的情形。假定开始时,一家厂商 F 对 L 的需求曲线为 MRP(L0),均衡点为 E0,要素需求量为 L0。当 W0 下降为 W1时,均衡点应为 E1,需求量增加为 L1。但是,考虑到 W0下降到 W1,将影响到其8精品 料推荐他因素的变动,就须适当调整,因为,当WW1时,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对 L 的需求量,从而该产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如果该商品的
15、市场需求无变化,则该产品的价格就要下降。这时,即使要素的边际产品 MP不变,边际收益产品 MRP也会减少。从而,厂商 F 的 MRP(L0)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 MRP(L1),交 W1于 E2,从而对 L 的需求量不是 L1,而是 L2。因此,连接 E0、E2 的曲线 d f ,就是厂商 F 对L 的需求曲线。由于这一需求曲线考虑到了多个厂商同时调整的因素,因而可称为厂商 F 的“实际”需求曲线,它的形状仍然向右下方倾斜,只是更陡峭一些。将多个厂商的经过调整了的要素需求曲线d i , i1,2,3进行水平加总,就得到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二、产品市场非完全竞争条件下
16、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品市场非完全竞争情形,包括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三种。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 由于厂商面临的产品需求曲线不是水平的,产品9精品 料推荐价格随着商品数量变化而变化, 因而,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也将不同于产品市场完全竞争下的情形。为简单起见,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种卖方垄断厂商情形。所谓卖方垄断厂商,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而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这样,在要素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等于要素价格,但在产品市场上,产品价格则取决于产量, 而产量又取决于要素数量; 从而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产品价格。表 9-1 可以说明。表
17、9-1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要素边际产总产产品价总收益 边际收边际收益产品数量 L品 MP量格 P益 MRMRP=MPMR3103320.066020494219.581917.715958501995016.4131675718.51054.514.9104.5766318113413.379.5856817.5119011.25694721712248.534注:本表主要引自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上)第 296 页。由表 9-1 可以作出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图。从形状看,卖方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但其原因,除了边际产10精品 料推荐品(MP)递减律的作用,还由于因产品价格下
18、降而导致的边际收益(MR)下降(事实上,边际收益总是小于产品价格)。MRP现在,我们来推导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假定只有一种要素劳动 L。首先来求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垄断厂商的收益函数可写成:RP QP Q(L)Q L式中, PQ(L) 表示产品价格是要素数量的复合函数。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也即要素的“边际收益”,它是收益对要素的导数。即:dRdPdQdQMRPdQdLQ PdLdLQdPPdQdQdL括号中的项就是产品的边际收益,也即QdPPMRdQ11精品 料推荐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将厂商的收益写成产品(而不是要素)的函数:R=PQ=P(Q)Q那么,产品的边际收益就等于收益对产品(
19、而不是要素) 的导数,即:MR=QdP/dQ+P从而得证。由于 dP0 ,所以 MRP 。其原因在于,边际产品MP引起了整个dQ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样,我们就有:MRPMR MP其次,再考虑到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厂商按照要素边际收益等于要素边际成本的原则必须满足:MRPW或 MR L MP L W上式确定了从要素价格W 到要素使用量L 的一个函数关系:给定一个要素价格 W ,则有唯一个满足要素使用原则的最优要素数量与之对应,因此,上式确定了卖方垄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函数。那么,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具有什么特征呢?假定开始时要素使用满足 MR L MP L W 。现在让 W 下降,那么
20、为了维持等式成立, MR L MP L 也必须随之下降,因而要素需求量 L必然增加。这就是说,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要素需求量将上升,因此,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且,与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一样,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完全重合。但这里要注意的是: 产品市12精品 料推荐场完全竞争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只是边际生产力(MP)递减一个因素所致,而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之所以右下倾,却是由于边际生产力( MP)递减和产品的边际收益( MR)递减两个原因所致。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如图9-5 所示。下面分析存在卖方垄断厂商条件下的要素市场需求曲线。
21、首先考虑多个厂商的共同调整是否会改变厂商F 的要素需求曲线。假定要素价格下降, 那么要素市场上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产量均将扩大。但是,卖方垄断厂商 F 自己产量的扩大不会改变它的产品需求曲线;其它厂商的产品因与厂商 F 的产品不具有相关性,也不会改变厂商 F 的产品需求曲线。这样,尽管考虑多个厂商的调整,厂商 F 的产品需求曲线从而它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厂商F 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其次,再来考察卖方垄断厂商条件下的要素市场需求曲线。假定要素市场包括 n 个不同的卖方垄断厂商, 那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13精品 料推荐就是 n 个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向
22、右下方倾斜。第三节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上节在分析要素需求的过程中, 我们实际上假定厂商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 或者说假定要素价格既定。 本节将放松这一假定,考察要素市场的供给特征并最终决定要素价格。一、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供给与价格决定我们这里的首要目的,是要推导出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为此,我们必须分析要素供给者的供给行为。所有的生产要素,可以被划分为原始要素和非原始要素两大类。前者如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它们的供给从总量上说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它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价格轴的垂线。非原始要素如中间产品、劳动力、资本等,其要素所有者可能是厂商和个人。作为提供中
23、间产品的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间产品的供给曲线,已于前面分析过, 是随着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增而向右上方倾斜。劳动力的所有者是个人或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必须注意的是,个人拥有的要素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例如,个人一天提供的劳动不可能超过24 个小时,个人拥有的收入或财富也是受到约束的,不可能满足无限的当期消费与投资,等等。因此,对于个人或消费者而言, 所谓要素供给问题的实质, 可以看成个人(或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 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 “要素供给”14精品 料推荐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下面以个人提供劳动这一要素为例说明劳动的供给行为
24、。假定个人在某一时期(如一天)内的时间总量为L ,他将其分为“劳动供给”与“闲暇”时间两部分,劳动的价格为W ,劳动供给量为 L ,“闲暇”时间为 l 。劳动的供给可以获得收入 y( L) WL ,“闲暇”减少了劳动供给从而会减少收入,但也有效用,因此,效用函数可用U ( y, l ) 表示。这样,个人的选择就是在劳动价格W 既定条件下,选择最优的l(或 L ),使得效用最大化。其预算约束条件为:LlL即: LlL两边同乘以 W ,上式可改写为:yWlW L我们现在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个人(或消费者)的劳动供给行为。以横轴 l 表示“闲暇”时间,纵轴y 表示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收入,表明个人实际上是
25、在“收入”与“闲暇”之间进行选择,因而可作出无差异曲线 U1,U2,U3 如图 9-6 ,其中 U1U2U3。再假设个人在开始时拥有L 单位的时间和y 单位的固定非要素收入(如不变的财产收入,即图中的y A )。如果 l 为0,即全部时间用于劳动的供给,将得到的要素收入则为L W ,从而全部收入为K L W y ;同样地,如果 l L ,那么,全部收入为 y ,即点 A 。因此,连接点 K、A 的直线,就是该消费者的预算线。15精品 料推荐显然,最优的收入 y 与 l 的组合点是 E ,即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KA的切点。在这一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为:( KY) /
26、LL (W / L)W从而,我们有:dyWdl由于 l LL ,我们可将上式改写成:dy LWd LL上式即是一个关于W 与 L 的关系式,表明二者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正是我们要寻找的要素供给函数。注意式中dy L(或 dy )d L Ldl总为负。16精品 料推荐假定开始时,上式是满足的,即个人处于最优状态。现在假定W上升,那么为了继续满足上式,dy L(或 dy )的绝对值必须上升。d LLdl根据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l 必须下降,也即L 必须上升。反之则反是。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结果 。如图 9-7 所示。下面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前面的分析表明,在完全竞争
27、的要素市场上,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第二节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结论。 因此,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决定于要素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如图 9-8 所示。 这里的分析没有具体考虑个人对“闲暇”的特殊需求,有关详细的分析见本章第四节有关部分。17精品 料推荐二、要素市场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供给与价格决定我们知道,产品市场上的销售者常常具有某种垄断势力,同样地,要素市场的供应者也可以拥有某种卖方垄断势力。比如,某种拥有专利权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 但一般来说,要素市场上的垄断因素要远远小于产品市场。下面我们来分析具有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均衡。西方经济学往
28、往选用的一个例子是工会具有卖方垄断特征,图9-9 显示了一个没有买方垄断的要素L 市场,需求曲线 DL它是各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的加总。 要素供给曲线 SL 描述了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下工人的劳动提供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点为A,L* 的*工人将在 W的工资下被雇用。18精品 料推荐现在假定工会具有卖方垄断势力,它可以任意选择工资率和劳动供给数量。在第七章第二节我们讲到过, 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垄断者,其边际收益一定小于产品价格,或者说,边际收益曲线一定在需求曲线的左下方。同样地, 工会作为要素的卖方垄断者,出卖劳动力的边际收益曲线MR 也位于劳动需求曲线DL 的左下方,并假定交横轴于 L2
29、 。现在假定工会的目标是雇用工人数目最大化,它将选择A 点的竞争性结果。如果工会也象一个厂商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它将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即图9-9 中边际收益曲线 MR 与供给曲线的交点 B ,此时的均衡点为L1 ,W1 。这时, W1W,而 L1L 。由于工人不能象完全竞争条件下一样全部被雇佣,工会往往采取限制入会的方式,只保证工会会员被雇佣。如果工会追求的目标是所有工人的工资总额最大化,那么它将选19精品 料推荐择 L 2 点,此时出卖劳动的边际收益 MR 为 0。均衡点为 L 2 ,W2 。仍然有 W2 W * , L 2 L* 。工会仍需限制会员入会人数。以上分析表明
30、, 在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 要素的均衡价格往往高于竞争性价格,而要素提供量则小于竞争性数量。第四节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理论一、工资理论1、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工资或工资率是劳动的价格。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也即厂商雇佣的最后那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因为,在静态条件下资本数量不变,劳动力的使用将呈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因此,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的边际生产力就不仅决定他自己的工资,而且决定所有工人的工资。如图 9-10 所示。图中,最后一个工人(第5 个工人)的边际生产力为WL5,从而20精品 料推荐决定了工人的工资率为WW 。边际生产力论
31、实质上只考虑了厂商对劳动的需求,这一理论能够对于劳动力供给具有无穷弹性的情形进行较好的理论解释。2、以均衡价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马歇尔认为,可以以均衡价格论为基础,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来说明工资的决定。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将所有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则具有“向后弯曲”的特征。如图9-11 所示。在点W1, L1 之前,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在此点之后,随着工资的增加,劳动提供量反而减少,供给曲线“弯”向左边。西方经济学用劳动者在“劳动”与“闲暇”之间进行选择来解释其中原因。劳动可以带来收入, 但“闲
32、暇”也是个人所需要的一种 “消21精品 料推荐费品”,二者具有替代关系,也都给个人带来效用满足。工资率的提高对劳动供给具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所谓替代效应, 是指工资愈高,也就意味着“闲暇”的机会成本高,或者说“闲暇”作为一种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个人将选择提供更多的劳动量;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工资愈高,个人的实际收入和购买力上升,因而能够“购买”更多的“闲暇”,从而减少劳动供给量。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相反的影响,其综合净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 一般地,在劳动提供量不大时,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将会随着工资上升而上升, 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而当个人提供的劳动
33、量已经较高时,收入效应往往占了上风,这时,随着工资的继续上升,个人反而减少劳动提供量,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弯”向左边。符合劳动力供给“向后弯曲”假说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从历史统计看, 20 世纪初到现在,个人真实收入逐渐增加, 而周劳动小时却在逐渐减少,由 5060 小时下降到 3540 小时。尽管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而向后弯曲,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一般还是随着工资上升而向右上方倾斜。这是因为高工资可以吸引新的工人加入。这样,综合本章第二节关于要素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分析,劳动供求曲线的交点将决定一个均衡的工资 W0 和劳动数量 L0 。如图 9-12 所示。22精品 料推荐二、地租理论地租是土地使用的服务价格,或者说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收益或价格。地租理论要分析地租的决定问题。1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地租理论按照边际生产力理论,地租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如果其他要素的投入不变,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同样具有递减特征,最后一个单位土地的服务产出,就决定了地租的大小。如图9-13 , AE 是土地的边际生产23精品 料推荐力曲线,全部产量为OAE M ,地租为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