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 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查阅资料)(1)CO2 过量时, CaCO3 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2)AgCl 不溶于稀硝酸。(提出猜想).石灰水已完全变质 ._ .CO2 中混有 HCl(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_。步骤实验操作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1)中,加入 _ 溶液。将少量 CO2 气体通入盛有(2)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将气体通入盛有_溶(3) 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CO22,并进
2、行探究。制备CO 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生白色沉淀。猜想不成立。_。猜想不成立。猜想成立。_。反应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制取的气体CO2 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 溶液和_。(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写一点 )。【答案】 CO2 过量, CaCO3 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CaCO3+2HCl=CaCl+CO2+H2O氯化镁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银产生白色沉
3、淀HCl+AgNO3 =AgCl+HNO3浓硫酸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没有干扰实验的气体成分【解析】【详解】提出猜想 根据题意,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由于石灰水已完全变质、CO2 中混有 HCl、也有可能是由于CO2 过量, CaCO3 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而导致没有变浑浊。故填: CO2 过量, 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 Ca(HCO3)2实验方案 兴趣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2HCl=CaCl+CO+H O。故填: CaCO+2HCl=CaCl+CO+H O322322(1)取少
4、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镁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澄清石灰水中仍有氢氧化钙,因此猜想不成立。故填:氯化镁(2)将少量 CO2 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管二氧化碳的量是否过量,都不会产生沉淀,则证明猜想不成立。故填:没有产生白色沉淀(3)将气体通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猜想成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 +HNO3;故填: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HCl+AgNO3 =AgCl +HNO3 交流讨论 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3NaHCO 溶液除去CO2 中混有的 HCl ,再
5、将气体通入浓硫酸溶液中干燥。故填:浓硫酸 拓展思考 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没有干扰实验的气体成分。故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没有干扰实验的气体成分2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CaC)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 H)222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222 2 2。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2加入+2H O=Ca(OH) +C HCaCNa2CO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6、(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 NaOH,Ca(OH)2猜想三: NaOH,Na2CO3(设计并实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这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产生气泡猜想成立加入过量稀盐酸写出实验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拓展延伸) 若向 Cu(NO )溶液中加少量CaC,充分反应,产生的现象是。3 22 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答案】【设计并实验】无白色沉淀生成三 Na2 32CO +2HCl=2NaCl+HO+CO【拓展延伸】 有气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 密封保存【解析】试题
7、分析:【设计并实验】实验一:根据反应:Ca(OH)2+Na2CO3=CaCO3 +2NaOH,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这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故猜想三成立;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O+CO2 【拓展延伸】 若向 Cu(NO3)2 溶液中加少量 CaC2,先后发生反应:CaC2+2H2O=Ca(OH)2+C2H2, Ca(OH)2+Cu(NO3)2= Ca(NO3)2+ Cu(OH)2,故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 根据上
8、面的探究过程,可知电石能与水反应,故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密封保存考点: Ca(OH)2、 Na2CO3 的化学性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3 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查阅资料)(1) 6H2 SO4(浓) +2FeFe2( SO4)3 +6 H2O +3SO2( 2) SO2 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 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9、:实验现象A 中硫A 中生成气体酸浓度成分B 中品D 中品爆鸣实验红溶液红溶液实验一98%_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 SO2实验二45%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_实验三25%_不褪色_只有 H2(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2)实验一中 C 装置的作用是 _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 A 装置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改过。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_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_ 。【答案】褪色有 SO2和 H
10、2不褪色有爆鸣声244222Fe+H SO =FeSO+H2H +O点燃2H2O除去二氧化硫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解析】【分析】【详解】实验一:根据资料,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那么试管中的品红会褪色;实验二:根据现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了氢气,品红褪色了,说明是了二氧化硫;实验三:只生成了氢气,没有生成二氧化硫,故试管中的品红不会褪色,生成了氢气,移近火焰会产生爆鸣声;交流反思 (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H2SO4=FeSO4+H2;把氢气靠近酒精灯火点燃焰产生爆鸣声是由于氢气发生了燃烧:2H2 +O22H2O;(
11、2)装置 B 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D 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吸收完全;拓展延伸 改进后的装置将生成的气体从试管侧边的导管导出,故导管伸入液体中的意义是防止生成的气体向外逸出;该导管的主要作用是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点睛】4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 ”,这个 “兄弟 ”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表:俗名苏打 纯碱小苏打化学式233Na CONaHCO构成微粒+32+3Na CONa HCO溶解度(常温)21.5 克9.6 克两者的转化
12、Na2CO3+CO2+H2O 2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1)用试管取适量NaHCO3 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2)在研究 Na2CO3 与 NaHCO3 转化时,小明觉得 Na2CO3 转化为 NaHCO3 过程中,由于NaHCO3 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 ”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 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 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 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呢
13、?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 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 ”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不同。【答案】( 1)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碱性的强弱( 2)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出现了白色沉淀( 3)酸根离子【解析】试题分析:(1)相同浓度时Na2CO3 水解程度大,碱性强,用试管取适量NaHCO3 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比较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碱性的强弱
14、。( 2)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要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产生了白色沉淀。(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 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 ”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 ”不同个性的原因是酸根离子不同。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5 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查阅资料) 15 、101KPa 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剂水酒精溶解度1.00.5 15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
15、碳酸钠微溶 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 、 101KPa 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分析与表达)1 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 ,那么氢氧化钠应_ 保存23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4 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_ .( 填答案字母 )A 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再变慢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5 实验乙中, 120mL 酒精 _ ( 填 “能 ”或 “不
16、能 ”) 换成水,原因是 _ 6 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 mL7 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 .( 写一条 )【答案】 2N aOH+CO=Na CO+HO密封 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2232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B 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不能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43 酒精具有挥发性【解析】【分析】
17、【详解】(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2)检验装置气密性可以利用装置内外产生的压强差来验证,所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 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 3)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
18、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故选 B,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5)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酒精中的溶解度,所以实验乙中,120mL 酒精不能换成水;(6)二氧化碳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0.5,所以 100mL 的酒精中会溶解50mL 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 7mL 会溶解 7mL 二氧化碳,瓶内剩余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为:114mL+7mL-100mL-7mL=14m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 114mL-50mL-7
19、mL-14mL=43mL;(7)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6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研究主题;探究FeCl3 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相关信息:酒精(C2 53 43 4H 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 O反应; Fe 和 Fe O 易被磁铁吸引, FeO 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3 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O(1)实验一:将大约 20mL 饱和 FeCl3 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FeCl3 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
20、_。 加热时, FeCl3 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由实验启示, FeCl3 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填 “能 ”或“不能 ”)获得 FeCl3 固体。(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3)实验三: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 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 1 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
21、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_(答 1 点即可 )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_(名称也可)和 Fe3O4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象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质成分是 _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4)拓展延伸 配制 FeCl3 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
22、(化学式也可)溶液。 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2O3 发生还原反应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 _(填 “上升 ”或“下降 ”)的变化。【答案】Fe3+32332 32不溶性碱或难FeCl+3H O=Fe(OH) +3HCl 不能 2Fe(OH) Fe O +3H O溶性碱操作简便或节约能源或节省实验时间Fe、 C、 FeO(名称也可)Fe3O4 盐酸或稀盐酸或浓盐酸下降【解析】【详解】33+。故填: Fe3+(1) FeCl 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Fe加热时, 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该沉淀为氢
23、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23+3H O=Fe(OH) +3HCl。故填:323FeCl +3H O=Fe(OH) +3HCl由实验启示,氯化铁在加热的情况下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因此FeCl3 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不能获得FeCl3 固体。故填:不能(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即氢氧化铁分解后生成氧化铁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Fe2O3 +3H2 O。故填:2Fe(OH)3Fe2O3+3H2O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都属于不溶性碱或难溶性碱,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
24、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可以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不溶性碱或难溶性碱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故填:不溶性碱或难溶性碱(3)实验三直接取样品在火焰上灼烧,相对于实验一和二,操作更简单、耗时较短、药品用量少,环保等;故填:操作简便或节约能源或节省实验时间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灼烧后的黑色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铁元素,可能为铁单质、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等,又可能是酒精灯不完全燃烧产生了炭黑,因此黑色固体物质,可能是 Fe、 C、 FeO、 Fe3O4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故填:Fe、 C、 FeO(名称也可
25、)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可能是Fe3 4O 和铁,加入盐酸后固体溶解且无气泡,说明有 Fe3 43 4O ,而没有铁单质,因此可得结论为:此黑色物质成分是Fe O 。故填: Fe3O4(4) 配制 FeCl3 溶液时,为了防止 FeCl3 发生水解,产生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HCl 溶液,抑制水解。故填:盐酸或稀盐酸或浓盐酸Fe2O3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铁单质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有+3 价变成了0 价,化合价降低,因此 Fe2O3 发生还原反应时化合价一般呈下降的变化。故填:下降7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
26、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假设与分析)假设 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 或 O2 发生了反应。假设 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_。假设 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假设 2 成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_2取上述红色溶液,_, _观察现假设成立红色褪去象。(拓展延伸
27、)(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其原因:_。(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_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答案】Mg+H 2O=Mg OH2+H2CO2降低溶液红色褪去降低温度隔绝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钾【解析】【分析】【详解】(1)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Mg+H 2O=Mg OH 2+H 2;( 2)酸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实验结论 2 是氢氧化镁
28、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实验的现象是溶液红色退去 ;如假设 3 成立 ,则说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实验步骤是将溶液降低温度,隔绝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如红色退去,则说明猜想 3 成立 ;( 3)金属钠比镁更活泼,故将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后,钠与溶液中的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故有蓝色沉淀出现;(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钾最活泼,故将钾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8 某固体粉末由 Mg 、 MgO、Mg (OH)2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
29、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步骤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 :倾斜 Y 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探究为55.6mL。步骤 :拆下装置,往Y 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_ 。( 2)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_(填标号)。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步骤 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通过步骤 计算
30、,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_ 。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_。(反思)(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填标号)。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C仅称量步骤 中 Y 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答案】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AY形管中的固体全部消失Mg1.20gMg、 MgO和Mg(OH)2AB【解析】【详解】(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把水准管下移一段距离,使水准管和量气
31、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 2)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因为硫酸过量,故将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答案选择(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步骤 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金属镁,因为产生一定量的氢气;通过步骤 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2.90g 24/58=1.2g;设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为 xMg + H2SO4 =MgSO4 + H2242X 55.6mL 1000L/mL 0.09 g/L 24/2=X/(55.6mL 1000L/mL 0.09 g/L0X=0.6g由其他物质提供的金属镁的质量为:1.2g-0.6
32、g=0.6g;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6g/ ( 2g-0.6g) 100%=42%该质量分数大于氢氧化镁中的镁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镁中的质量分数;得到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Mg 、 MgO 和 Mg(OH) 2 的混合物;(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9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化学下册77“页的资料卡片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2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当遇到溶有 COCa(HCO) ( CaCO+CO +H O= Ca(HCO
33、) )。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 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3 23223 22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小组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查阅资料)(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 +H2O= 2NaHCO3(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 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3(4)Na CO 、 NaHCO 的溶液呈碱性、 BaCl 呈中性2332(提出猜想)
34、 (1)溶质有NaOH、Na2 323(3)溶质是 _(填化学CO; (2)溶质为 Na CO ;式 ); (4)溶质全部是 NaHCO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溶液变红色该溶液显碱性滴_ 试液 (填酸碱指示剂 )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有 _猜想 (4)不成立滴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生成取步骤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猜想 (1)和 (2)不成立(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讨论交流)(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2)将实验步骤剩下混合物进行_( 填操作名称 )
35、、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Na2 3_)CO 的质量分数约为(A4.26%B 5.38%C3.43%D 10%(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答案】 2NaOH+CO=Na2CO3+H2O Na2CO3、 NaHCO3 酚酞白色沉淀 (或白色固体 ) 不需要。理由是 NaOH 溶液、 Na2 CO3 溶液、 NaHCO3 溶液都显碱性过滤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解析】【分析】【详解】查阅资料 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提供的信息可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情况;据题中的结论可知, 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四不成立;讨论交流 步骤 是多余的理由为是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