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 ( 含答案 ) 附详细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1)基态 Mn 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区。(2)Mg(H 2 O)6 2+(N5)2(H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 所示:N、 O、 Mg 元素的前3 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元素I1 /kJ?mol-1I2/kJ?mol-1I3/kJ?mol-1X737.71450.77732.7Y1313.93388.35
2、300.5Z1402.32856.04578.1X、 Y、 Z 中为 N 元素的是 _,判断理由是 _。从作用力类型看, Mg2+与 H252O 之间是 _。O 之间是 _、 N 与 HN5-为平面正五边形, N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_。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 N6-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键,可用符号mn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形成大 键的原子数, n 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电子数 (如苯分子中的大 键可表示为64-中的大 键应表示为 _ 。6 ),则 N(3)AgN5 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 所示, Ag+周围距离最近的Ag+有 _个。若晶体中紧邻的 N5-与 Ag
3、+的平均距离为a nm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 的密度可表示为_g?cm-3(用含 a、 NA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3d5ds Z X最外层为 2 个电子, X 为镁; N 的 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I1 大, Z 氮元素sp258.91022其失去第一个 子 ,配位 氢键412a3NA【解析】【分析】(1)根据构造原理 写出25 号 Mn 元素的原子核外 子排布式,Mn 原子失去最外 2个 子得到 Mn 2+;根据原子 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Ag 在周期表所属区域;(2)根据元素的 离能大小 合原子 构确定X、 Y、 Z 三种元素,然后判断哪种元素是N
4、元素;根据 示,判断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 型; 合 N5- 平面正五 形 构, 合原子 化 型与微粒构型关系分析判断, 合微粒的原子 构分析大 的形成;(3)根据晶胞中离子的相 位置判断Ag+的配位数,利用均 方法 算1 个晶胞中含有的mAgN5 的个数, 合= 算密度大小。V【 解】(1)Mn 是 25 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Mn 原子的核外 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54s2, Mn原子失去最外 2 个 子得到Mn 2+,其价 子排布式 3d5;Ag、 Cu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IB, 生 化的 子有最外 的s 子和次外 的d 子,属于ds 区元素;(2) X
5、 的第一、第二 离能比 小且很接近, 明X 原子最外 有 2 个 子,容易失去,则 X 为 Mg 元素, Z 的第一 离能在三种元素中最大, 合N 原子 2p 道 于半充 的 定状 ,其失去第一个 子 ,I1 大,可推知Z 为 N 元素, Y 是 O 元素;在 晶体中阳离子 Mg(H2O)62+的中心离子 Mg2+含有空 道,而配位体 H的 O 原子上2 O含有孤 子 ,在 合 ,Mg 2+提供空 道, H2O 的 O 原子提供孤 子 ,二者形成配位 ;在阴离子 (N 5)2(H2O)42-上 N5-与 H2O 的 H 原子之 通 合在一起,形成NH-O,故二者之 作用力 ;若原子采用sp3
6、化,形成的物 构 四面体形;若原子采用sp2 化,形成的物 构 平面形;若原子采用sp 化, 形成的 直 型 构。N5- 平面正五 形, 明N原子的 化 型 sp2 化;在 N5- 中,每个 N 原子的 sp2 化 道形成 2 个 , N 原子上 有 1 个孤 子 及1 个垂直于 N 原子形成平面的 p 道, p 道 形成大 , N5-为4 个 N 原子得到1 个 子形成 有1 个 位 荷的阴离子,所以含有的 子数 5个,其中大 是由4 个原子、 5 个 子形成,可表示 54 ;(3)根据 AgN5 的晶胞 构示意 可知,假 以晶胞 点Ag+ 研究 象,在晶胞中与 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
7、在晶胞面心上,通 点Ag+可形成 8 个晶胞,每个面心上的Ag+被重复使用了 2 次,所以与 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的数目 3 8=12 个;在一个晶胞中2+11-1-7 38含有 Ag 的数目 +6 =4,含有 N5 的数目 1+12 =4,晶胞体 V=(2a 10)8244178?g / mol3mN A/mol8.910223。cm ,则 =2a 10 7 3 cm3a3g/cmVN 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涉及电离能的应用、作用力类型的判断、大 的分析、晶胞计算,掌握物质结构知识和晶体密度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要注意电离能变化规律及特殊性,利用均摊方法分析判断晶胞中含有微粒数
8、目,结合密度计算公式解答。2 据中国质量报报道,我国首次将星载铷子序数为 37。回答下列有关铷的问题:(Rb)钟应用于海洋二号卫星,已知Rb 的原(1) R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共有 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_。(2) R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3)取少量铷单质加入水中,可观察到其剧烈反应,放出气体_( 写化学式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_色,因为 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Rb 的还原性比 K 的还原性 _(填 “弱 ”或“强 ”)。【答案】51第五周期A 族H2蓝2Rb+2H2O=2Rb+2OH-+H2强【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原子核
9、外电子排布规律确定Rb 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利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1)Rb 是1,所以37 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Rb 核外电子排布为R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共有5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 个;2、 8、 18、8、(2)Rb 核外电子排布是2、 8、 18、8 、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R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第IA 族;(3)Na 是活泼金属,与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 , Rb 与Na 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元素的金属性RbNa,所以Rb 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反应放出H2; RbOH 是一元强
10、碱,水溶液显碱性,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Rb+2H2O=2Rb+2OH-+ H2;(4)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Rb 在 K 元素下一周期,所以Rb的还原性比K 的还原性强。【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及元素性质的关系,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在周期表的周期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族序数。利用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分析判断。3A、 B、 C、 D、 E、 F 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六种
11、短周期主族元素,A 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 1 个质子;B 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BO3 ;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 C 的阴离子与 D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C、 E 同主族。(1)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2)F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3)元素 C、 D、 E 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_(用离子符号表示 )。(4)写出化合物 D2C2的电子式: _。(5)E、 F 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大小顺序为:_。(6)已知 E 单质和 F 单质的水溶液反应会生成两种强酸,
12、其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第二周期第A 族 HClO4+2-2-2-Na O Cl S22+42-+3Cl +4H O=8H +SO+6Cl【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 A、 B、C、 D、 E、F 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 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 1 个质子,则 A 为 H 元素, B 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 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 ,则 B 的最高化合价为+5,位于周期表中第 A 族,应为 N 元素, 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 、6,应为 O 元素, C 的阴离子与 D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
13、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则 D 的化合价为 +1,应为 Na 元素, C、 E 同主族,则 E 为 S 元素, F 为 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问题。【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 B 为 N 元素,是第7 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 A 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 A 族;(2)F 为 Cl 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高氯酸,化学式为HClO ,故答案为:4HClO ;4(3)Na+、 O2- 电子层数均为2,而核电荷数: Na+O2-,则半径: Na+O2- ,又 S2-的电子层数为3,则半径 Na+O2-S2- ,故答案为: Na+O2-S,单质的氧化性Cl2S,则对
14、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Cl-Cl-;(6)E 的单质为 S, F 的单质为 Cl2, S 和 Cl2 的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SO4 和 HCl,离子方程式为S+3Cl+2-,故答案为:S+3Cl+2-。2+4H2 O=8H +SO4 +6Cl2+4H2O=8H +SO4+6Cl4A、 B、 C、 D、 E、 F、 G、 H 为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F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 与 B、H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D 与 F 同周期。 G 的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请回答:(1)
15、C 和 H 分别与A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沸点较高的是_(填化学式),理由是_ 。(2)C、E 形成的 离子半径大小:r(C)_r(E)(填 、+-+H2OAl(OH) 33+-H+AlO 2Al +3OH3SiO 2+6C+2N 2Si3 N4+6CO【解析】【分析】A、 B、 C、 D、E、 F、 G、H 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F 的最外 子数分 等于各自的 子 数,其中A 的 在常温下 气体, A 为 H;G 的 常用作半 体材料, G 为 Si, 合原子序数可知F 为 Al; C与 B、 H 在元素周期表中 于相 位置,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 子数之和 17, 173=
16、52, B 为 N、 C 为 O、 H 为 S, D 与F 同周期,位于第三周期, D 为 Na、 E 为 Mg,以此来解答。【 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H、 B 为 N、C 为 O、 D 为 Na、 E 为 Mg 、 F 为 Al、G 为 Si、 H 为 S。(1)C 和 H 分 与 A 形成的 化合物分 是H O、 H S,其中沸点 高的是H O,原因是222H2O 分子 存在 ,增加了分子之 的吸引力;(2)O2-、 Mg 2+核外 子排布相同。具有相同 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 C、E 形成的 离子半径大小:r (C)r(E);(3)F 最高价氧化物 的水化物Al
17、(OH)3 是两性 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存在酸式 离和碱式 离, 离方程式 H+AlO2-+H2OAl(OH)3Al3+3OH-;(4)将 G 的氧化物与B 的 在1400条件下和足量的碳反 ,其化学反 方程式 3SiO2+6C+2N2Si3N4+6CO。【点睛】本 考 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物 性 的方程式表示。把握原子 构、元素的位置、 子数关系来推断元素 解答的关 ,注意元素化合物知 的 用, 目 重考 学生的分析与 用能力。5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 代表一种元素。族 A A AV A A A0I A周期一二三回答下列 :( 1)上述元素中元素的名称 _;元素
18、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2)在、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_(用化学式表示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_。(3)写出的单质和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4)、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用事实来说明比活泼性更强_。( 5)由和组成的化合物极易溶于水,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加以说明。写出简要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_。【答案】氮第三周期 II A 族HF H2SO42Al+2NaOH+2H2O=2NaAlO2+3H2Na 在常温下就能和冷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气,而Mg 和冷水几乎不反应,和热水发生微弱反应设计喷泉实验进行验证,烧瓶中装满HCl 气体,倒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19、,挤压胶头滴管,观察水沿着导管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可说明HCl 极易溶于水【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元素分别为 H、 N、F、Na、 Mg 、 Al、 S、 Cl。【详解】(1)分析可知元素为N,名称为氮;元素为Mg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II A族;(2)、分别为F、 S、 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FClS,则最稳定的氢化物为HF; S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 4;SO(3)、分别为 Na、 Al, Al 与 NaOH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4) Na 在常温下就
20、能和冷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气,而Mg 和冷水几乎不反应,和热水发生微弱反应,从而说明Na 比 Mg 活泼;(5)由和组成的化合物为HCl,可设计喷泉实验进行验证,烧瓶中装满HCl 气体,倒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挤压胶头滴管,观察水沿着导管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可说明HCl极易溶于水。【点睛】利用喷泉实验验证 HCl 极易溶于水的性质。6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周期 A A AA A A A023(1) 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 写元素符号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写元素符号 )。(2)、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_(写离子符号 )。(3)、的气态氢化
21、物,更稳定的是_(填化学式 )。(4)元素的非金属性:_ (填 “ 或”“ HClO4Al (OH) 3【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C 元素、为N 元素、为O 元素、为F 元素、为Na 元素、为Al 元素、为Si 元素、为S 元素、为Cl 元素、为Ar 元素。【详解】(1) 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左下角的Na 元素,最不活泼的元素为0 族元素Ar元素,故答案为:Na; Ar;( 2)氟离子和钠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氟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故答案为:F-;(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22、则氯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故答案为:HCl;( 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故答案为: ;(5)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答案为: HClO4; Al( OH) 3。【点睛】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注意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是解答关键。7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试填空。(1)写出上表中元素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2)元素 与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的杂化方式为:_杂化,其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 _。(3)元素 、 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
23、序是:_( 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 与元素 形成的 X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_。请写出与 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的化学式 _, _(各写一种 )。(4)在测定 与 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 _。(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 与元素 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 的氢氧化物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6)元素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下图1 和图 2 所示,则在图1 和图 2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_。【答案】 3d5 13分子晶体N O 三角锥形CO2 或
24、 CS2 、 N2 O、 BeCl2-4sspCNO HF 分子之间有氢键,形成(HF)nNa2 BeO22 3,【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 Be,为 C,为 N,为 O,为 F,为Al,为 Cl,为 Cr,为 Co;(1)Cr 的原子序数为24,注意外围电子的半满为稳定状态;(2)元素与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存在 4 个共价单键,没有孤对电子,构成微粒为分子;(3)为 N,为 O, N 原子的 2p 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大;X 分子为 NH ,3与 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应具有3 个原子和 16 个价电子;(4)HF 分子之间含有氢键;(5)
25、Al 与 Be 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6)由图 1 可知,与体心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顶点,则有8 个;由图 2可知,与顶点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面心,1 个晶胞中有3 个,则晶体中有3 8=12 个。2【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H,为 Be,为 C,为 N,为 O,为 F,为Al,为 Cl,为 Cr,为 Co;(1)Cr 的原子序数为 24,注意外围电子的半满为稳定状态,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2)元素与形成的化合物为4,存在 4 个共价单键,没有孤对电子,则C 原子为 sp3CCl杂化,构成微粒为分子,属于分子晶体;(3)为 N,为 O, N 原子的 2p 电子半
26、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大,即N O; X 分子为 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应具有3 个原子和16 个价电子,则有 CO2(或 CS2、 N2O、 BeCl2)、 CNO-等微粒;(4)因 HF 分子之间含有氢键,能形成缔合分子(HF)n,则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5)Al 与 Be 位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则Be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6)由图 1 可知,与体心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顶点,则有8 个;由图2 可知,与顶点原子距离最近的原子位于面心,1 个晶胞中有3 个,空间有8 个晶胞无隙并置,且1 个面被382 个晶胞共用,
27、则晶体中有=12 个,所以在图1 和图 2 的结构中与该元素一个原子等2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之比为8:12=2:3。8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 Y、 Z 是它们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金属单质,X、 Y、 Z 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试推断:X、 Y、 Z 中含有丙元素的是_(填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化合物X 的电子式_;X 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若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单质,丙通常是深红棕色液体,Y 和Z 具有相同的阳离子, X 与 Z 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写出单质甲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实验室贮存丙单质时,通常需要加入_
28、,其理由是 _ ;写出 X 与足量的甲在溶液中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答案】CO和CO2CO2+2Mg2MgO+C少量水加水可防止溴单质的挥发2Fe2+4Br-+3Cl2 =2Fe3 +2Br2+6Cl-【解析】【分析】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 Y、 Z 是常见的三种化合物,X 与甲的反应为置换反应,(1)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单质,X、 Y、 Z 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说明甲应为金属,常见发生置换反应的为2Mg+CO22MgO+C,则 X 为 CO2,甲为 Mg, Y 为 MgO,丙为 C, Z 为CO,乙为 O2;(2)丙在通常状况下深红棕色的液体,应为 Br2,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
29、色气体单质,可置换出 Br2,甲为 Cl2, X 为 FeBr2, Z 为 FeBr3,乙为 Fe, Y 为 FeCl3,据此解答。【详解】甲、乙、丙、是三种常见单质,X、 Y、 Z 是常见的三种化合物, X 与甲的反应为置换反应。(1)若甲是具有还原性的单质,X、 Y、 Z 中有一种是离子晶体,说明甲应为金属,常见发生置换反应的为 2Mg+CO22MgO+C,则 X 为 CO2,甲为 Mg, Y 为 MgO,丙为 C, Z 为CO,乙为 O2;丙为 C 元素,分析可知 X、 Y、 Z 中含有丙元素的是X、 Z,即 CO 和 CO2;X 为 CO2,在 CO2 分子, C原子与 2 个 O 原
30、子形成4 对共用电子对,所以电子式为;Mg 可以在 CO2 中燃烧,反应时产生白烟,同时在容器器壁上有黑色固体碳生成,Mg 与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2)丙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为深红棕色,应为Br2,甲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可置换出Br,甲为 Cl ,X 为 FeBr , Z 为 FeBr ,乙为 Fe, Y为 FeCl ,22233甲为 Cl22个Cl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Cl-Cl,分子中;丙为 Br2,易挥发,实验室保存时,需加入少量水,可防止溴单质的挥发;X 与足量的甲在溶液中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4Br-+3Cl2=2Fe3 +2Br
31、2 +6Cl-。9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粒子有 1 个原子核,核中有17 个质子, 20 个中子,核外有18 个电子,该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_。(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_。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第 IA 族和第 A 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引力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Mg(OH)2: _, N2: _, NH4I: _。(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2S: _; H2O: _。【答案】 3717
32、 Cl【解析】【详解】(1)某种粒子有1 个原子核,核中有 17 个质子, 20个中子,核外有 18 个电子,该粒子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 个,为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核中有17 个质子,则为 1737 Cl;(2)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错误; 第 IA 族和第 A 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如HCl,错误;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错误; 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如NaCl、KI 等,正确;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既有引力又有斥力,错误;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 Na2O2,正确;故答案为:;(3) Mg(OH) 2:由 Mg 2+和 OH-构成,电子式为;N :两个 N 原子间形成三对共用电子,电子式为;2NH4I:由NH 4+和I-构成,电子式为;(4) Na2S:;H2O:。【点睛】在书写电子式时,首先应确定物质所属类别,弄清它是非金属单质,还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共价单质或共价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对于离子化合物,要确定离子尤其是阴离子的组成,若阴离子是原子团,则还要确定阴离子内原子间的共价键数目;对于共价化合物,既要确定原子的相对位置,又要确定原子间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