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海南卷 ) 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 8 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4 5 题。4.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5. 甲地 58 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 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 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答案】 4、 B 5 、 B【解析】 4、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 项符合。5、 5 8 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 正确。( 2014 新课标 I 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
2、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 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 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7-9 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植株数量11.181.201.211.23草本植物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地上生物量11.471.551.521.53草本植物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地下生物量11.211.291.421.58
3、草本植物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 、 C、 D、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答案】7.A 8.D 9.D【解析】7. 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 随着时间发展, 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对。柱物密度即植株
4、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对。8. 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9.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被相加呈减少趋势,草本植被呈增加趋势。(2013 高考题山东卷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 14 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 3 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 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 5 6 题。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 时B 9 时C 12 时D14 时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
5、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答案】 5.B 6.B【命题立意】 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难度较大。【解题思路】 第 5 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根据材料信息, 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 A ;“最高气温出现在14 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 ;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
6、排除选项C。该题选B 。第 6 题,根据材料信息 “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 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2013 高考题 浙江卷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 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 题。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 C D 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
7、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 、 、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只有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 。( (2013 高考题 四川卷 )26 分)图 6 和图 7 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 年 12 月 1 日 2013年 4 月 15 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
8、题。图 6图 7(1)选择图6 和图 7 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 分)(2)据图 6 和图 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10 分)(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 分)【答案】 13 题:(1)( 6 分)图 6:图示地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 2 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 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 分)。图 7: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 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
9、向西)增大( 2 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 倍( 2 分)。(2)( 10 分)西部平原地区( 2 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 2 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 2 分);积雪量大( 2 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2 分)。(3)( 10 分)2 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 分);生长期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2 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 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 分);不利于作物生长。【命题立意】 本题首先通过距平这个概念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信息提取的能力,接着又
10、通过等值线图考查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来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本题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高。【解题思路】 解题的第一步是完整提取地理信息,由题干可知地点是东北地区, 时间为冬春季节, 距平指与同期多年平均相比的差值;由图例可知气温比常年同期低,降水比常年同期多;同时也可读出气温及降水距平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多;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西部地区为平原,地势平坦。影响地表径流的速度。这样就能够顺利的解答1、2 小题了。第 3 小题,应当明确是从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两个方面去思考
11、和分析“气温比常年低”和“降水比常年多”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2013 高考题 浙江卷 ) 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 8 题。有关拉萨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
12、,气温的日较差大。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 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 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 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 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 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晴空万里。 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故本题答案为C。7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湿地退化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 B D 答案: B【解析】
13、本题考查了旅游规划、 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拉萨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可以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提升文化生态景区的品味和内涵, 同时可以实现开发中保护。 利用河滩低地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 并且此处作为水源的保护地带, 应该采取保持原有形态的措施, 而不应该布局文化建筑。 在开发利用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 应该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河流湿地退化,从质量的角度着手。吸收外来文化,但不应该改造当地民俗,这样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故答案选B 。(2013 高考题天津卷 ) 读图 1 ,回答第1 题。【解题思路】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
14、, 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由此便可选出B ;甲侧为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B。(2013 高考题重庆卷 ) 图 1 是 47 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 回答 13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距海距离B 地形条件C 局地水域D 植被分布【答案】 1.B【试题立意】 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
15、对应就高。可得答案为B2、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答案】 2.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气候特征的了解。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 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 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B 。【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D 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3 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 含沙量高B 流程较短C 春夏汛明显D 冰川补给为主【答案】 3.C【试题立意】 该题考查的是东
16、北河流的水文特征, 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一定要知道。【解题思路】东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覆盖率尚可,所以,含沙量应该小;东北平原面积较大,河流不可能流程较短; 该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 应该以降水补给才对,所以选 C。(2014 新课标 II卷 )图 4 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 1011 题10.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盛行西风地形抬升暖流增湿反气旋控制11.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 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 水田农业B. 迁移农业C. 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解析】 地图信息显示该岛纬度大部分位于南纬 42 46, 地处太平洋中, 中部山脉
17、海拔较高(超过3000 米)、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河流、湖泊众多。10、南纬 42 46,地处西风带,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高达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 因此降水丰富。 岛屿西南部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较大,而非暖流。反气旋(高压)控制、降水少,错误。11、降水丰沛、气候温和(南纬42 46,岛屿、气候海洋性强),多山地,适合草类生长,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最合适。如果能判断出是新西兰,则直接选D。【考察能力】读图能力(定位、定气压带风带、洋流、判断地形、根据河流和湖泊的数量判断降水的多少)【地理原理】降水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大气环流、洋流、)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答案】 10. A 、 11.D月(2012 重庆文综 7)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8 日在南非德班如开。图3 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 回答 1 题。2011年111.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 B【解析】 考查大气保温作用即温室效应原理。辐射增强。选B 。温室效应增强, 即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