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发布时间: 2006-08-26 12:08光明网崛起的新衡水目 录 1、衡水市基本情况介绍 2、衡水全力打造滨湖生态园林城市 3、衡水市用循环经济打造后发优势 4、衡水民营经济凸现创新优势 5、衡水投资亿元化解农民外出就业之忧 6、衡水开展“五创”活动构建和谐社会 7、衡水市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8、河北衡水把“两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突破口 9、衡水市城乡并举共建和谐社会 10、河北省衡水市扎实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衡水市基本情况介绍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的黑龙港流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与山东德州毗邻,省内与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接壤,辖2
2、市8县1区,118个乡镇、办事处,4994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15万。 衡水历史悠久。西汉初年即在现辖区内开始设立县邑治所。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至西汉末年,先后设置29个县邑,现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现衡水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汉时称桃县,隋朝开皇16年(公元596年)置衡水县,名取漳河横流之义。之后1400多年间,政局虽多有变迁,但衡水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衡水处于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的结合部,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唐代诗人高适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衡水又是革命老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台城特别支部(1923年8月成立)和河
3、北省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安平县委(1924年8月组建)就诞生在我市。抗战时期,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刘建章、崔月梨、崔乃夫等一批衡水籍领导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 衡水专区始建于1949年,1952年撤销。1962年国家为集中扶贫,将原属石家庄、沧州专区的11个贫困县划归在一起,复设衡水专区,1970年改称衡水地区。1996年7月撤地建市,是河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1962年建专时,衡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2亿元,财政收入2204万元,农民人均分配收入34元。到1978年,区内生产总值达到8.76亿元,财政收入1.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元。改
4、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衡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打造后发优势,强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518亿元,年均增长12.8%,人均列全省第五位;全部财政收入在消化历史虚收4.5亿元的情况下完成31.2亿元,年均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460亿元,年均增速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47元和3530元。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繁华街景一是
5、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衡水地处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地带和京九经济增长带上,既是沿海开放区的腹地,又是内陆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北依首都北京和重要商埠天津,南接邢台、邯郸钢铁煤炭基地,西临省会石家庄,东靠山东德州、济南。在周围400公里区域内,分布着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四个省会城市以及几十个大中城市,是一个发展工业加工、辐射内销和出口外销的最佳区域。衡水交通、通讯十分发达。铁路方面:北起北京南达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穿越衡水全境,衡水是北京南下的第一大站,这条铁路与东西向的石家庄至德州的石德铁路在此交汇,衡水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此外,衡水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北京上海方
6、向的京沪铁路和北京广州方向的京广铁路,这几条铁路如同加拿大的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干线铁路。公路方面:307国道、106国道、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交汇于衡水,加之即将修建的大广高速公路,衡水已成为河北省第二大公路交通枢纽。空运海运方面:衡水距四大空港北京280公里、天津270公里、石家庄120公里、济南150公里,两大海港天津港270公里、黄骅港180公里。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衡水成为华北平原承东启西、交汇南北、呼应沿海、承接京津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型集散地,被经济学家公认为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字交叉处”。 二是农村发展生机盎然。土地和农副产
7、品资源丰富,全市拥有耕地870万亩,人均2.13亩,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粮、棉、油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全省的粮食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基地和京津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瘦肉型猪、肉(奶)牛、蔬菜(食用菌)和果品林木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7%。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34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安平斯格猪是全国人代会、党代会指定特供产品,京安集团和华林板业有限公司被农业部等八部委列入全国50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饶阳喜奥胡萝卜汁,深受消费者喜爱。饶阳、武强是北京、天津等城市无公害蔬菜的供应基地。深州蜜桃、阜城鸭梨、冀州天鹰椒
8、等7个县市的8个特色产品被命名为“河北农业特色之乡”。同时,我市还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和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有用材林、特用经济林400万亩。我市还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大的产业和品牌来抓,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全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突破40万人,离土离村在市域内就业人员达到41万,每年纯收入最少可达28.8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衡水市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产业。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三是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首先,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衡水的民营经济兴起于60年代末,发展水平始终居全省前列,在全市经济中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近几年来,我市坚持
9、“鼓励、规范、引导、服务“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放手、放胆发展,推动工业经济上台阶、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抓好“四个一批”,即优化政策环境催生一批,扩大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一批,实施骨干带动壮大提高一批。200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上缴税金占工商税收比重分别达到85%和82%。省级以上乡镇企业集团占全省的1/5,春风实业集团、京华焊管集团入围全省十强乡镇企业。其中,春风集团列河北省乡镇企业百强之首,综合实力在全国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中居第9位。京华集团年产焊管120万吨,产量居亚洲第一,年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第二,特色产业渐入佳境。我市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
10、、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思路,努力提高产业支撑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在原有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集中打造和培育金属制品、医药化工、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目前六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5%,涌现出中国丝网产销基地、中国工程橡胶基地、玻璃钢生产基地、工艺美术之乡、铁塔之乡等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基地。安平丝网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桃城工程橡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枣强玻璃钢是国内三大玻璃钢生产基地之一,大营皮毛远销40
11、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天下裘都”;景县的橡塑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通讯器材达到35%,是全国最大的液压胶管生产基地和通讯塔生产基地;冀州采暖铸造业占全国市场的1/8并批量出口;武强西洋乐器全国出口量第一。另外,衡水工艺制品丰富多样,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年画艺术之乡、中国内画艺术之乡,侯店毛笔、内画鼻烟壶、宫廷金鱼被誉为“衡水三绝”,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目前,全市已呈现出一县一业、一县两业、多县一业的发展格局。 四是改革开放深入开展。衡水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深化改革来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开放型经济日趋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全市1890家国有集
12、体企业,完成改制1686家,改制面达到89.2%。猛牛集团、老白干集团、冀衡集团等市直五大企业集团改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充分发挥“两环一线”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京九综合开发试验市,坚持政策驱动、主体主动、环境促动,深入实施“开放兴市”战略。十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15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3%和18.1%。外贸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7.4亿美元,是“九五”的8.36倍。衡水已经成为河北省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作为欠发达地区,衡水市始终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合力抓环境”的方针,把增投入、上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
13、略举措来抓,坚持走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的路子,强力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明显提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319个,完成投资44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0个。衡水电厂二期、安平丝网大世界、冀州华林板业林板一体化、京华集团大口径焊管、景县蓝天板业、BOPP双向拉膜一期工程、华德板业等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优化发展环境,我市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撑,把信息化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建立了“一线式”、“一网式”和“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全市42个执法和有审批权限的部门在中心设立窗口、集中办公,简化了审
14、批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各类经济组织、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快速、高效、优质、顺畅的服务。两年多来,中纪委、国信办等7个中直机关和8省14市先后来衡水市视察、参观。新华社、经济日报等20家国家级媒体对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报道。 体育休闲广场 五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衡水把推进城市化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以打造北方滨湖生态园林城为目标,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和社会统筹推进”的思路,围绕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并举,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环
15、保城四城同创,推进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06平方公里,是建市前的2.2倍;城市化水平由1997年的15.9%提高到35%。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发展到4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不足20万增加到40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了由县城向新兴中等城市的新跨越。 六是三个文明亮点纷呈。衡水在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并进。 首先,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六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进村、“两化”出特(抓绿化提“神”,抓文化铸“魂
16、”)、“三措”促动(抓资金筹集解决瓶颈问题;抓家庭激活主体;抓“一池三改”提高生活质量)的工作思路,坚持用环境改造人、用阵地教育人、用典型引导人、用文化提升人、用活动带动人、用思想凝聚人,有效地推动了文明生态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完成1038公里,通路村达到4364个,占全市行政村87.4%。第一批500个创建村全部达标,村庄街道硬化1120公里,植树960万株,新建沼气池3.5万个,完成改厕5.6万户,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一批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人际和谐、文明向上的新农村脱颖而出。其次,从社会基层单元抓起,扎实开展“五创”活动。即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家
17、庭、文明和谐单位活动。“五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社会风气明显进步,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全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现场会在衡水召开,推广了衡水的做法。第三,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三扎根”活动。坚持把深化主题、推动工作创新作为“三下乡”的着力点,把围绕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三下乡”的立足点,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三下乡”的根本点,把完善机制、实现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作为“三下乡”的关键点,为农民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中下乡活动2500多次,推广
18、先进适用技术960多项,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32%提高到56%,对民营特色经济的贡献率由30%提高到52%;重点建设了500多个文化示范村,培育了1万多个文化中心户;培养农村医疗人员6800多名。“三下乡”、“三扎根”活动受到了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去年11月,中宣部等14部委在我市召开了全国“三下乡”活动十周年工作座谈会,我市在会上介绍了经验,与会代表实地进行了参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第四,我市的基础教育蜚声全国。不仅衡水中学等名校引无数学子向往,就是一些民办中小学也格外引人注目,大批外地生源慕名涌入衡水。据统计,2005年,全省文理科各前100名中,衡水占近三分之一,位居全省第
19、一;全省文理科各前500名中,衡水有261名,占全省二分之一强,位居全省第一;全省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考生中,衡水有802名,占24%,位居全省第一。衡水高考成绩,连续九年全省第一。“独木不成林”,除衡水中学外,衡水的武邑中学、郑口中学、冀州中学、深州中学的高考成绩也不同一般,他们共同打造了衡水教育这个品牌。现在随着大批外地生源涌入衡水,一批民办中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秉衡水教育之坚韧、扎实、改革的风气,由教育引发的相关产业正在勃勃兴起。而变衡水“人”的优势为衡水发展优势,也将是衡水发展可依靠和利用的资源之一。商贸城总之,今天的衡水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呈现
20、出百业俱兴、生机盎然的景象。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衡水更快更好发展,我市制定了中共衡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衡水市委关于构建“和谐衡水”若干重要问题的指导意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构建活力衡水、文明衡水、和谐衡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衡水全力打造滨湖生态园林城市河北省衡水市以衡水湖为品牌的生态旅游经济蓬勃兴起,每年到河北衡水旅游观光的人数已突破2
21、0万人。衡水湖优越的自然条件,引起了十几家客商对衡水湖生态观光项目的浓厚兴趣。河北润达集团总投资6个亿的水上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先期资金已投入到位,这标志着衡水开始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北方滨湖生态园林城迈进。衡水是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地级城市,总面积187平方公里的衡水湖,正处于城市的中部。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衡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依湖建市”、“借湖兴市”,打造“北方滨湖生态园林城”的目标,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重点保护和开发利用。科学发展,规划先行。针对原城市规划注重经济“元素”,衡水湖生态品牌不突出等问题,去年11月份,衡水市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20多名专家、学者重新
22、修订了衡水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了依托衡水湖发展中心城市,着力构建“一体两翼”滨湖生态园林城的城市发展思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衡水市仅今年就投资26.6亿元,实施了外环路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恒兴电厂供热入市、天然气入市等19项城建重点工程,力图通过这些工程,使城市和绿湖融为一体。生态立市,绿化为先。衡水市在城市和农村同时发起兴林活动,创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城市绿化格局,实施环绕衡水湖的万亩森林工程,发动群众开展环湖绿化,建成衡水湖北堤、滏阳新河左右堤、中隔堤、106国道等绿化带6000多亩,使衡水湖完全被绿树环绕。在农村中开展河荒地片林化、道路林带化、农田林网化,努力营造“树在林中、院
23、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农村绿化格局。目前,衡水市林地面积由2002年的120万亩发展到360万亩,实现了农业人口人均1亩林,林木覆盖率达到了25%,获得了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的称号。持续发展,环保为先。打造滨湖生态园林城市,必须解决好生态与环保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衡水确立了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科学发展理念,以环保为发展产业的第一取舍标准,先后拒绝总投资40多亿元的60多个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而对城市原有的工业项目,大力实施环保跟踪测评,对全市56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冀衡集团、老白干集团等10个大型企业建立起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
24、发展路子。冀衡园区项目年可创利润5亿多元,其中因实施循环经济和能源综合利用而产生的效益达1.7亿元。衡水市用循环经济打造后发优势 在河北省首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内,塔吊林立,机声轰鸣,总投资36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一期工程进展迅速,已完成投资2亿元。该项目全部完工后,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消毒剂生产基地的冀衡集团将实现年创利润5亿多元,其中因实施循环经济和能源综合利用而产生的效益达1.7亿多元。冀衡只是衡水市打造经济发展后发优势的亮点之一。像这样对全市经济具有战略支撑的项目,仅今年就有25个。衡水三塔之景州塔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撤地建市暨京九开通以来,衡水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
25、突破1100美元,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具备了较强的工业竞争优势和科技发展水平。衡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认为衡水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关键是要抓住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在“以工强市”战略指导下,该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出了贯穿于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经济总量小,拉动力不强,一直是衡水工业基础薄弱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问题,衡水市把增投入、上项目作为“以工强市”的战略举措。五年来,实施工业项目1000多个,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工业项目的投资比重达到总投资的80%以上。今年衡水市重点谋划实施了“4125”工程,即建设100个省市重点项目,1
26、00个省市重点前期推进项目,100家重点工业企业更新改造项目,谋划100个立市项目,强力推进25个重大战略支撑项目。目前已有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河北海伟BOPP双向拉膜等12个重大战略支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枣强县是全国三大玻璃钢生产基地之一,以前玻璃钢下脚料通常采用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成为危害环境的一大“杀手”。为消除这一环保隐患,该市谋划了投资500多万元的环保企业京九环保复合材料厂,年可消化玻璃钢废料1000吨,生产波形板、板型材等1500吨,创产值1800万元。在工业项目谋划实施中,该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循环经济,目前全市已建立冀衡集团、老白干集团等10个大型循环经济企业,56
27、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工艺改造,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据统计,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14家,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200家,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44%、全部税收净增量的48.7%、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量的40%均来自于工业经济。其贯穿循环经济的工业化进程,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步伐。衡水民营经济凸现创新优势 近日,从国家航天工程“嫦娥工程”现场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由衡水市民营企业景县三信金属结构有限公司承建的50米射电望远镜天线项目已安装成功。该天线总重800吨,由两万个零件组成,是亚洲目前最大的天线,世界上仅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如今,像三信公司这
28、样依靠自主创新,在高精尖技术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350家。通过构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民营企业挑起了衡水科技创新的大梁。 近几年来,衡水立足市情,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区域特色经济,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食品加工、皮毛皮革、采暖铸造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推动衡水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但民营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此,衡水市制定出台了乡镇民营科技发展30条、关于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创建“中小型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活动的意见、关于扶持引导民营科技园区发展的意见等6个文件,从政策、体制和具体措施等多方面培
29、育良好创新环境,形成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优惠的投资、信贷、税收政策,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还专门成立了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公室,从项目策划、技术引进、人才培训、专利申请、贷款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桃城区橡胶产业基地去年以来,该市举办了11场民营科技企业项目分析论证会,帮助90余家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为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在财力紧张的困难条件下,市财政每年挤出500万元对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奖励,并成立了14家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形成了3.8亿元的融资能力。该市还建立了7个省、市级民营科技园区,依托科技园区形成对高新技术的孵化、聚集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创
30、新的“龙头”。目前,园区内仅玻璃钢、皮毛、丝网三大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000多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230多项。衡水市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推进“产学研”工程,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对接,建立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扶持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现了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两翼齐飞,全市成立了5家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50多家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该市依托枣强县大有玻璃钢集团、恒润集团等三家玻璃钢骨干企业建立了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龙头企业每年的科技投入达300万元以上,先后研制、开发玻璃钢新产品、新技术18项,其中3
31、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52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6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二是实施技术外联工程。支持引导全市370多家中小民营企业与2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联姻”关系,采取技术入股、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建立试验基地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紧密的技术协作联系,累计联合研制开发新技术项目1560个,民营科技企业借助外力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武强金音乐器有限公司与国内外29所科研院所合作,研制的产品达8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为衡水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衡水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缴税金占全部工商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85%和82%,
32、全市资产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达130家,20多家企业规模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安平丝网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桃城工程橡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冀州采暖铸造业占全国市场的1/8。衡水投资亿元化解农民外出就业之忧 今年,衡水市投资1.6亿元用于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其中,投资1.1亿元对12万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投资4000多万元在全市建立12个劳动力市场,新增550万元充实农民工工资风险基金,投资250多万元完善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衡水市今年“内转外输”农民工新增20万人,全市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将突破百
33、万人。衡水是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180多万人。市委、市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来抓,然而,信息闭塞、求职难,缺少技能、竞争力差和拖欠工资、权益受损三大难题,成为制约农民走出去的主要障碍。为此,该市优化劳务输出环境,从畅通信息、培训技能、保护权益入手,强化服务,为农民外出务工开辟绿色通道。不用出村口,用工信息送到手。4月27日,饶阳县王同岳村赵书坦从邮递员手中接过5000元汇款单时,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丈夫王永力和两个儿子外出打工挣回的两个月工资。春节过后,正当家人为外出打工没门路发愁时,村劳务输出工作小组送来了太原铁路局的招工信息。如今,赵书坦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在太原铁路局当桥
34、梁维修工,每人月收入1000多元。今年,衡水市通过构建遍布城乡的信息网络,建立起便捷、畅通的劳务输出渠道。全市投资250多万元,开发设计了衡水市劳务输出管理系统和衡水市劳务输出在线服务平台软件,为全市农村劳动力建立起动态档案。档案以村为单位,详细记录着每个村劳动力的姓名、年龄、就业经历、求职意向、培训记录等动态数据。各县市、各乡镇通过网络对劳动力资源与用工需求进行高效配置,实现了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的双向互动。同时,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4994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劳务协助员4818人,村级覆盖面达96%,形成了上通省市,下联乡村,遍布城乡的劳务信息收集、发布网络。
35、为提高农民工的技能,送给他们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今年全市安排培训资金1.1亿元,统筹规划36所大中专院校、4所劳动技工学校和131家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整合设立了23个培训基地,坚持培训“围绕市场转,围绕输出转”,启动了订单式培训、特色技能培训、创业式培训、厂校联合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覆盖10大类30多个专业。目前,全市已培训农民工28万人,经培训的农民工就业率达96%以上,实现了由单纯的体能输出向技能输出转变。武邑县龙店乡河西口村农民谷宝才和儿子谷小露、谷雷鸣,参加乡里免费开办的雕刻技术培训班后,被推荐到北京市镶嵌雕刻厂务工,由于技术过硬,爷仨儿年收入4万多元。 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
36、是农民工在外“待得住”的关键。衡水市出台了关于做好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培植劳务输出典型示范户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各级劳务输出组织开展输出前、输出中、输出后全程服务。输出前,对用工单位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掌握用工单位的生产运营、企业诚信等情况;输出中,督促劳企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输出后,经常到企业走访农民工,保持与用工单位的密切联系。该市还进一步完善了农民工工资风险担保政策,规定只要不是农民工本人原因造成的工资拖欠,均可得到收入补偿,外出务工资金短缺的可得到小额担保贷款。目前,劳务输出收入占全市农民收入的近30%。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衡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
37、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衡水开展“五创”活动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生态村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文明和谐单位 夏日的河北衡水城乡大地,花红柳绿,风景如画。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比天气还要热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创建和谐社会的热情,农村、社区、企业、家庭、机关等基层单元涌动的创建热潮,令人振奋。从社会基层单元抓起,成为衡水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总抓手。 今年年初,衡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五创”活动构建和谐衡水的意见,决定在全市开展以创建文明生态村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文明和
38、谐单位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以此作为构建和谐衡水的切入点和总抓手,市委对和谐家庭、社区、企业、单位都制订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把和谐衡水的创建具体化、任务化、目标化。该市市委、市政府认为,社会是由一个个基层单元组成的,村庄、企业、社区、家庭、机关事业单位等社会的基层单元,基本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整个社会和谐与否,首先看这些基层单元是否和谐。 近几年来,衡水市大力实施“以工强市、开放兴市、特色立市”三大主体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镇转移。原来较单一的农民身份多元化,劳资纠纷呈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人口由最初的不足2
39、0万猛增到40万,市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发展到40平方公里,一批又一批城中村变成了一栋栋漂亮的住宅小区。单位人成为社区人,不同年龄、地域、身份的人比邻而居,由此引发了居民之间、居民与开发商、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与纠纷,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这样一组数字对市委一班人震动很大:在群众集体上访的事件中,劳资矛盾、供暖不足、拆迁补偿、物业管理不善造成的群访事件占近80%。“五创”活动唱响了构建和谐衡水的最强音,它不仅是衡水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新衡水、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五创”活动立足衡水实际,把来自“上
40、面”和“下面”的两个积极性相融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 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利益,“五创”活动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是及时发现并逐步妥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在创建活动中,衡水市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近几年,衡水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2.3万家,从业人员达85.8万人。民营企业大量用工而引发的劳资纠纷,成为构建和谐衡水的一大难题。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衡水市抓住这个矛盾,突出了关爱职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这一主题,让职工充分享受和谐带来的成果。中国百强民营企业衡水市
41、京华制管有限公司拥有职工2000多名,95%以上为农民工,公司为全体职工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加入了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每月23日必发工资,从不欠薪。企业还出资补贴职工住宅楼,兴建了免费浴室、理发室、图片馆、篮球场等。今年以来,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全市有315家民营企业老板,慷慨出资1亿多元为职工办好事、实事,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大大改善。 美丽的衡水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社区对城市社会稳定的作用日益明显。衡水市把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和谐社区的突破口。全市124个社区,每个小区都有一个“社情民意站”,设立一名信访联系员,印制了“居民联系卡”
42、。居民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困难、矛盾,甚至烦心事,随时可以拨打电话求助。“社情民意站”畅通了信息渠道,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使社区真正发挥了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低保户较多的牛佐社区,开设了“爱心超市”,富裕的居民把衣物、家具、食品等拿到“爱心超市”提供给生活有困难的群众。“爱心超市”开门以来,收到各种捐赠物品1000多件。目前,通过创建和谐社区,全市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28个,社区服务站190个,服务项目涉及家政、养老、教育等50多项,营造了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独具衡水特色的“六化”(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进村,“两化”(绿化、文化)出特的创建思路,抓住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
43、又最能凝聚民心的好事、实事,让农民群众在创建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截至目前,全市“村村通”工程硬化总里程达2848公里,总投资3.26亿元,衡水市首批创建村硬化街道1120公里,植树1084万株,建沼气池3.5万个,改厕5.6万户,一批环境整洁、绿树环绕、民风朴实、人际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脱颖而出。 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主角,群众广泛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凝聚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推动力。康丽,衡水市桃城区何庄乡赵庄村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自年近八旬的婆婆因左腿患急性脉管炎截肢后,照顾老人就成了她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康丽日复一日地端屎端尿。夏天到了,老人身上容易长痱子,康丽就细心地为她擦
44、洗;遇到好天气,推着轮椅让老人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想吃什么,康丽就想方设法予以满足。有了好媳妇的精心照顾,这个家庭尽管有位久病的老人,却更加和美,在“百个魅力家庭”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和睦家庭。正是吸引了像康丽这样的无数普通人的参与,人民群众才真正成为衡水“五创”活动主角。围绕和谐这条主线,设计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创新形式,活化载体,提高群众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积极性,是衡水市“五创”活动的又一特色。 群众文化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针对不同特点的家庭,衡水市开展了学习家庭、和睦家庭、绿色家庭、才艺家庭等十类“百个魅力家庭”评选活动,并开展了家庭读书、家庭环
45、保行动、家庭敬老等系列家庭美德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突出了一个“新”字,吸引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家庭参与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来。创建和谐社区,该市设计了“邻居节”、“填壑牵手活动”、楼长交流日、社区之歌大赛、社区“文化大使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那些“对面相逢不相识”的人们吸引进来,居民们走出家门,拉家常,搞联谊,解忧难,在融洽、信任、互爱的浓厚气氛中,成为和谐社区创建中的主力军。全市开展评选50名关爱职工的厂长经理、50名关爱企业的优秀职工活动,是衡水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职工最为关心的活动。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职工提出并实施10万元以上的合理化建议273条,实现10万元创新成
46、果308项,完成技术攻关269项。和谐产生美,和谐产生力量,和谐推动小康。“五创”活动正在为衡水带来了和谐的邻里关系、劳动关系、家庭关系,带来了高效运转的机关事业单位,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谱写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一曲曲优美动听的“和谐之声”。衡水市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衡水市立足市情,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县域经济成为衡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衡水作为河北省建市最晚的地级市,他们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确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特色主导、民营先行”的总体思路,把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47、力量,“三动并举”激活民营经济:一是投入拉动。把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作为拉动民营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着力抓了“四个一批,即优化政策环境催生一批,扩大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加快产权改革转换一批,实施骨干带动壮大提高一批,全市民营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二是科技推动。坚持走传统加科技的路子,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抓住国家重点支持技术改造的机遇,每年投入100多亿元资金,对骨干企业和主导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推进企校联姻,实现企业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
48、对接。目前,全市已有1200多家民营企业与6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稳固的技术协作关系,全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科研开发机构,丝网、玻璃钢、工程橡胶等主要产业都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服务带动。重点抓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四个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2.3万户,从业人员达到85.8万人,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工商税收的比重分别达到85%和82。衡水中学科教馆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衡水具有较好的特色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等十大特色产业,占到了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3以上,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一县两业、多县一业的格局。他们发挥这一优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打造县域经济的竞争优势:一是整合产业做优。根据全市资源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把现有区域特色产业整合聚集,提升发展,集中培育金属制品、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林纸林板四大支柱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支撑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5年,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5%。二是培植骨干做强。在全市筛选了30家支柱企业和100家骨干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