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556KB ,
资源ID:114197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14197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doc

1、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文勇+刘刚利)一、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位置外露:口腔颌面部位置外露,容易遭受外伤,但罹患疾病后,容易早期发现,获得及时治疗。2、血运丰富: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使其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外伤或手术后伤口愈合也较快,术后5天可拆线。3、组织疏松:因其血供丰富,组织疏松,受伤后出血较多,易成血肿,水肿易压迫气道。4、解剖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唾液腺及导管等组织器官。这些组织器官损伤后则可能导致面瘫,麻木及涎腺瘘等。5、自然皮肤皮纹;颜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的皮肤皱纹,简称皮纹。皮纹的方向随年龄增加而有所变化。颌面部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

2、纹方向,并选择较隐蔽的区域做切口,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6、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口腔颌面部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患,如唇、腭裂或烧伤后瘢痕,导致颌面部形态异常,乃至颜面畸形和功能障碍。7、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口腔颌面部与颅脑及咽喉、眼眶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等疾患时,容易波及颅内及咽喉部。二、牙的组织结构 牙体组织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牙髓软组织组成。1、牙釉质:位于牙冠表面,呈乳白色,有光泽,为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2、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色淡黄而有光泽,硬度比牙釉质低。在牙本质小管中神经末梢是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有酸痛感。3、牙骨质:是覆

3、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钙化结缔组织,色淡黄,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牙骨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牙骨质可新生而有修复功能。 4、牙髓:是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蒂组织,其四周被钙化的牙本质形成的腔壁所包围,牙髓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其主要功能为营养牙体组织,并形成继发牙本质。三、牙周组织1、牙槽骨: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容纳牙根的窝称牙槽窝,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称为牙槽嵴,两牙之间的牙槽突部分称为牙槽中隔。2、牙周膜:介于牙骨质和牙槽骨之间纤维结缔组织,紧紧包绕在牙龈周围,起着稳固、悬吊牙的作用。(1)具有丰富的N、血管及淋巴。(2)具有本体感受器。临床意义:即

4、具有定位性。3、牙龈:是包围和覆盖在牙槽突边缘和牙颈部两口腔粘膜。 1)游离龈:与牙面不贴附,且有一浅沟间隙称为龈沟,小于2mm。2)附着龈:贴附于牙槽突表面,表面呈桔皮样点状凹陷。3)龈间乳头:两牙之间突起龈组织。 四、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咀嚼时,下颌骨做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相互接触的关系称为咬合关系。最基本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另外还有侧方咬合、前伸咬合等形式,主要是适应咀嚼等功能的需要。牙尖交错牙合(ICO):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如正中颌。覆合(over bite) 上牙盖过下牙的垂直距离。覆盖(over jet

5、 ) 上牙盖过下牙的水平距离。五、舌乳头舌乳头:位于舌背面和侧面的许多微小的乳头状突起,由上皮和上皮下的结缔组织构成。 (1)丝状乳头:数量最多,遍布于舌背。乳头呈圆锥形,尖端略向咽部倾斜,浅层上皮细胞角化脱落,外观白色,称舌苔。 (2)菌状乳头:数量较少,多位于舌尖与舌缘,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乳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内有味蕾。固有层富含毛细血管,使乳头外观呈红色。 (3)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体积最大,呈圆轮状,周围有深沟环绕,沟内有味蕾,司味觉。(4)叶状乳头:位于舌的侧缘,形成褶状。六、什么是三庭五眼?P13七、上颌骨包括哪几部分?上颌骨由左右两侧形态结构对称但不规

6、则的两块骨构成,并于腭中缝处连接成一体。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1、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1)前壁:在眶下缘中份下方约0.6-1cm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从此通过。尖牙凹骨质菲薄,常经此凿骨进入上颌窦内施行手术。(2)后壁:上颌结节上方有2-3个小骨孔,为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3)上壁:眶下管内走行有上牙槽前、中神经和眶下神经。(4)内壁:构成鼻腔外侧壁。(5)上颌窦:开口于鼻腔,各壁骨质皆薄,内衬以上颌窦黏膜。2、上颌骨突:四突即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在腭突中,硬腭前份有切牙孔(腭前孔),内有鼻腭神经血管通过;后份有腭大孔(腭后

7、孔),有腭前神经血管通过。腭大孔后方还有1-2个腭小孔,腭中、后神经由此通过。八、面部咀嚼肌及表情肌的功能?(一)咀嚼肌群主要附着于下颌骨上,司开口、闭口和下颌骨的前伸与侧方运动,可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组肌群,此外,还有翼外肌,与前伸及侧方运动有关。其神经支配均来自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主管运动。1、闭口肌群:主要附着于下颌支,牵引力以向上为主,伴有向前和向内的力量。(1)咬肌:作用为牵下颌向上前方。(2)颞肌:作用是牵引下颌骨向上,微向后方。(3)翼内肌:作用为使下颌骨向上,司闭口,并协助翼外肌使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4)翼外肌:在开口运动时,可牵引下颌骨前伸和侧向运动。2、开口肌群:主要起于下颌

8、体,止于舌骨。总的牵引方向是使下颌骨向下后方。(1)二腹肌:作用是提舌骨向上或牵下颌骨向下。前腹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支配。(2)下颌舌骨肌:作用是提舌骨和口底向上,或牵引下颌骨向下。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3)颏舌骨肌:作用是提舌骨向前,使下颌骨下降。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二)表情肌群 面部表情肌多薄而短小,收缩力弱,起自骨壁或筋膜浅面,止于皮肤。1、额肌:提眉、皱额。2、眼轮匝肌:眶部,牵引眉及额部皮肤;睑部,闭合眼睑;泪囊部:扩张泪囊。3、皱眉肌:牵引眉肌而皱眉。4、口轮匝肌:闭口、协助发音和咀嚼。5、上唇方肌:颧头牵引口角向外上,眶下头和內眦头分别牵引上唇及鼻翼向上。6、

9、尖牙肌:上提口角。7、下唇方肌:降下唇及口角。8、三角肌:降口角。9、颊肌:牵口角向后,协助咀嚼和吮吸。10、颏肌:降口角及下唇,使下唇靠近牙龈和前伸下唇。九、颌面部动静脉的特点?1、颌面部血供丰富,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有舌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各分支间和两侧动脉间,均通过末梢血管网吻合,故伤后出血多。压迫止血时,还必须压迫供应动脉的近心端,才能起到暂时止血的效果。2、颌面部静脉系统复杂且多变异,分为深、浅静脉网。浅静脉网:面前、面后静脉。深静脉网:翼静脉丛。面部静脉特点:静脉瓣少,当受肌收缩或挤压时,易使血液反流。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称“危险三角区”,颌面部感染,特别是“危险三角区”

10、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入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十、与颌面部密切相关的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分支有哪些?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一)三叉神经分支及与口腔相关的分支:1、眼支2、上颌神经(1)鼻腭神经,出切牙孔;腭前神经,出腭大孔;腭中、后神经,出腭小孔。(2)上牙槽前、中、后神经。3、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二)面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伴有味觉和分泌神经纤维。1、面颞干:颞支、颧支、上颊支。2、面颈干:下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检查(文勇)一、常用检查器械及其作用1、口镜:牵拉作用。反光和影像作用,并增加局部照

11、明。其柄还有叩诊作用(金属)。2、探针:探查龋洞;探查牙齿感觉过敏区;探测牙周盲袋和窦道等;检查充填体或修复体与牙体的密合程度;检查皮肤粘膜的感觉功能。3、镊子:夹持敷料,取除异物;检查牙齿松动度;也可用柄作叩诊检查。4、其他:如挖匙,可用以挖出龋洞内异物及腐质,以便观察龋洞的深浅。二、病历书写(几个部分,如何书写)(1)病历书写要求务实准确、清晰、完整而又扼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清晰,不能漏项(五有一签名)。页面整洁,无错别字,无严重涂改(卫生部要求“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

12、或去除原来的字迹”)(2)除与全身有关者外,一般可限于口腔演变和治疗的记述;(3)既往史和家族史与主述或口腔病有关的部分;(4)门诊病历包括主述、现病史(既往史)、检查情况、初步诊断、建议、处理和签名;(5)住院病历按普通住院病历格式,特别强调口腔颌面部专科检查。第三章 口腔卫生保健(刘刚利)一、口腔癌的警告标志有哪些?1、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癒合。2、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或发暗的斑。3、口腔和颈部有不正常肿胀和肿大淋巴结。4、口腔反复出血,原因不明。5、面部、口腔、咽部及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二、常见口腔不良习惯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口腔不良习惯,主要是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和颌骨

13、的正常发育,以及丧失生理性刺激。生理状态是舌向外推,唇与颊向内收,三者形成均势,牙齿与颌骨在这种均势条件下正常发育。如某种不良习惯破坏了这种均势,牙颌系统的发育就会出现异常。1、适当喂奶法:长期一侧喂奶,可造成婴儿颌骨发育不均衡。2、单侧咀嚼:长期只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由于两侧的生理刺激不均衡,可造成非咀嚼侧组织衰退,发育不良,且缺乏自洁作用,易堆积牙石,导致牙周疾病的发生。3、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会造成上牙弓狭窄,上腭高拱,上前牙前突,唇肌松弛,上、下唇不能闭合,形成开唇露齿,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和牙龈增生。4、吮唇、咬舌、咬颊:常吮下唇可形成前牙深覆合;吮上唇可形成反合。咬舌可形成开合。咬颊可

14、影响后牙牙位及上、下颌的颌间距离。这些都可导致错合畸形。5、咬笔杆、咬筷子、吮指:可使上前牙向唇侧移位,下前牙移向舌侧,造成牙位不正,也是错合畸形的病因。6、其他:长期一侧睡眠、硬物作枕,小孩睡前吃糖果、饼干等都可造成不良后果,应及早纠正。第四章 牙体牙髓病一、龋病:是一种由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牙齿硬组织病损,表现为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随病理的发展而由色泽变化到形成缺损的演变过程。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1、细菌: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为乳杆菌和放线菌,主要基于对牙面的附着能力、利用蔗糖产酸的能力以及耐酸能力。在牙菌斑存在的条件下,细菌作用于牙体组织,导致龋病发生。(牙菌

15、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基质的主要成分是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矿化的牙石)2、食物:蔗糖等糖类食物在口腔中可作为细菌分解产酸的底物。3、宿主:(1)牙齿:受形态结构、排列、成分、矿化程度、微量元素等影响,牙齿排列不齐易导致食物残留。(2)唾液:唾液本身具有清洁作用,受流速、流量、成分、S-IgA、缓冲酸影响。(3)机体全身状况:如营养、内分泌、遗传等。4、时间: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均需一定的时间。三、好发牙位及部位1、恒牙:下颌第一磨牙最好发;下颌牙较上颌牙好发;前牙相对少 乳牙:下颌第二乳磨牙最好发;下颌前牙相对少2

16、、好发部位:窝沟、邻面、牙颈部四、按病变深度分类:五、修复性治疗-充填术1、步骤:制洞、消毒、充填、磨光2、制洞的基本原则:去净龋坏组织 ;保护牙髓,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制备抗力形(Resistance form)和固位形(Retention form)。六、窝沟封闭适应症:1、35岁时,可行第一、二乳磨牙窝沟封闭2、67岁时,可行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3、1213岁时,可行第二恒磨牙窝沟封闭七、不可复性牙髓炎1、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疼痛性质具有以下特点:(1)自发性、阵发性疼痛。(2)夜间加重。(3)温度刺激疼痛加重。(4)疼痛往往不能定位。(鉴别诊断: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疼痛与温度无

17、关。龈乳头炎:有自发痛、胀痛、无激发痛,可定位。急性上颌窦炎:持续性胀痛,多牙叩痛,上颌窦前壁压痛。)2、慢性牙髓炎:临床特点:(1)有轻微自发痛(2)有长期冷热刺激痛(3)去除刺激,较长时间才逐渐消失(4)可有轻微的咬合痛或叩痛,可自行定位(鉴别诊断:深龋:有无叩痛;温度刺激痛的持续时间可复性牙髓炎:干槽症:有拔牙史,口腔臭味。)八、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急性牙槽脓肿)原 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 Phoenix脓肿:是在原已存在的慢性尖周病变的牙齿经初次根管预备后发生的脓肿。原因:根管预备改变了根管内环境细菌活跃 排脓方式:(1)经牙槽骨骨膜黏膜或皮肤 三个阶段:根尖脓肿阶段;骨膜下脓

18、肿阶段;黏膜下脓肿阶段 四种途径:龈窦;颏窦、面窦、颊窦;上颌窦;鼻腔 (2)通过根尖孔根管冠部缺损处三个条件:根尖孔粗大;根管通畅;冠部缺损开放(3)经牙周膜龈沟或牙周袋 a 有牙周病预后差;b 牙周膜疏松预后较好叩痛 很重 较轻九、慢性根尖周炎指由于根管内长期感染及病原微生物存在,使尖周组织呈慢性炎症反应,一般病程较长,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的疼痛症状。病变类型包括: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致密性骨炎。十、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炎的应急处理:(解除疼痛)1、开髓引流:(1)急性牙髓炎:局麻下直接进行牙髓摘除,完全去除牙髓后,放置无菌小棉球暂封。(2)急性根尖周炎:局麻下开

19、髓,穿通根尖孔,使根尖渗出物及脓液通过根管得到引流。可在髓室内置无菌小棉球开放髓腔,1-2天后复诊。2、消炎止痛:一般可采用口服或注射途径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或止痛药,也可以局部封闭。3、切开排脓:根尖周炎至骨膜下或黏膜下脓肿期,应在局麻下切开排脓。4、降低咬合:由外伤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应调合使患牙降低咬合,减轻咬合压力。5、去除刺激:根管外伤和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根尖周炎,应去除刺激物,反复冲洗根管,重新封药,或封无菌棉捻,避免再感染。十一、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RCT)(牙髓病、根尖周病)1、根管预备:清理坏死、坏疽 牙髓组织,扩大根管。2、根管消毒:3、根管充填:

20、消灭遗留死腔。十二、牙齿疼痛性质:(1)自发痛:急性有锐痛、刺痛、跳痛等;慢性有隐痛、钝痛、木痛等。(2)激发痛:v 范围:能否定位,放射痛。v 时间:一过性还是经常痛。激发痛:牙齿感觉过敏症;龋病(检查可见);牙髓炎(自发痛史,多穿髓)自发痛:牙髓炎(晚期也可有轻叩痛);根尖周炎(无活力,叩痛明显) 牙周炎(隐痛,牙周脓肿时可疼痛剧烈,可查及牙周袋)第五章 牙周疾病一、牙菌斑生物膜: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二、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一) 牙龈炎症和出血:与牙龈炎表现一致,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

21、彩消失,牙龈水肿。探针出血溢脓。(二) 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长期刺激,龈牙结合处的结合上皮向根方移位,形成牙周袋。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机械刺激可引起出血,细菌毒素加重可引起局部脓肿(牙周脓肿)。(三) 牙槽骨吸收:当骨吸收增加或骨新生减少,或二者并存时,即发生骨丧失。引起骨吸收的局部因素有:炎症:水平吸收为主。创伤:垂直吸收为主。(四) 牙齿松动和移位:生理状况下牙齿有一定的动度,不超过0.02mm,在病理情况下牙齿松动超过生理范围。病人还可有咬合无力,口臭,急性发作,引起剧烈疼痛,全身反应,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淋巴结重大等。第六章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一、复

22、发性阿复他溃疡是指疼痛而原因不明的口腔浅表性溃疡, 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的特点。1.轻型阿弗他溃疡:占RAU的80,好发于唇、颊、舌缘部等角化程度差的区域;角化完全部位,如牙龈硬腭部少见。溃疡有自限性,病程10天左右。 (1)临床特点:溃疡、疼痛、自限、 复发前驱期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约24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再经4-5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间歇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一般初发间歇期较长,此后逐渐缩短,直至此起彼伏、连绵不断。(2)溃疡特征:红、黄、凹、痛1)周边有充血红晕带 2)病损

23、面覆盖黄色假膜 3)中央凹陷 4)灼痛明显2.重型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发病与轻型口疮相似, 其溃疡大而深,似弹坑, 深及黏膜下甚至肌层,扪之较硬,愈合后留有瘢痕或组织缺损。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向口腔后部移行,如咽旁、硬软腭交界处,有自限性, 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 疼痛较重。3.疱疹样阿弗他溃疡:溃疡直径小, 数目多, 散在分布于口腔黏膜, 似“满天星”,舌腹、口底多见,临床上较少见。二、口腔单纯性疱疹原发性临床特点:全身不适、黏膜充血、成簇小疱、破溃糜烂。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开始为成簇的小疱; 在相同的位置或邻近部位复发。诱发因素:感冒、阳光晒、精神因素等。前驱

24、症状: 疲乏, 将要复发处刺痛、痒及张力增加。10小时左右出现水疱, 有轻度红斑, 24小时后破裂、糜烂、结痂。有自限性, 病程持续约10天。三、口腔念珠菌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称雪口病或鹅口疮:新生儿多见, 发生率4, 常在出生后28日发生,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病损区黏膜充血, 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斑点, 形如大头针帽, 很快融合成丝绒状斑片, 可擦掉, 逐渐蔓延可至全口、扁桃体及咽旁。患儿不安、啼哭, 拒绝吮乳, 有时轻度发热。四、急性坏死性龈炎临床表现:1.好发于青年, 男性多见;2.起病急、病程短;3.牙间乳头和龈缘刀削状坏死; 4.牙龈有自发性出血倾向; 5.疼痛明显,

25、唾液多且粘稠; 6.有典型的腐臭;7.重症低热和颌下淋巴结肿大。特点:坏死、疼痛、腥臭、出血。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坏死性龈口炎;抵抗力极度低下者可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而致坏疽性口炎走马牙疳( noma )。五、扁平苔藓临床表现1.皮肤损害:2.口腔黏膜损害: 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条纹。白纹可向各个方向延伸, 可呈网状、树枝状、单线条或环形及斑块状, 往往左右对称, 黏膜柔软而有粗糙感。有时有糜烂或水疱。(网状损害、丘疹、斑块、糜烂)六、口腔白斑病白斑是指仅仅发生在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病理表现主要为异角化和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临床表现包括:1.斑块状: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

26、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齐或稍高出黏膜表面,略粗糙,柔软,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感。 2.颗粒状:好发于颊黏膜口角区。在充血的黏膜上,有细小的颗粒状白色损害,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3.皱纸状: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病损高低起伏,表面粗糙,如皱纸。患者除有粗糙不适感外,亦可有刺激痛等症状。 4.疣状:呈灰白色,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质稍硬。疣状损害多发生于牙槽嵴、唇、腭及口底等部位。 各型在发生溃疡时可以冠以“溃疡型”,是癌前病损进一步发展的标志。第七章 口腔局部麻醉一、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

27、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神经的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但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觉等依然存在;病人仍保持清醒的意识。二、口腔局部麻醉方法1、表面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涂布或喷雾于皮肤或粘膜表面,使末梢神经麻痹,达到痛觉消失。临床上主要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松动的乳牙或恒牙拔除,舌根、软腭或咽部检查,以及气管内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一般可用l%丁卡因作表面麻醉。2、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浸润麻醉适用于口腔领面部软组织范围内的手术以及牙、牙槽突的手术。一般采用5号注射针头和5号注射器。常用药物为1%-2%的利多卡因

28、或0.5%-1%的普鲁卡因。 皮丘注射法是在皮下或粘膜下注射少量药液,形成皮丘,然后再分层注射,此法除有麻醉神经末梢的作用外,由于药液的水压力,使组织内张力增大,毛细血管减少,手术野清晰,分离组织容易。 骨膜上浸润法是在上、下颌牙槽突的前份,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距龈缘约lcm,相当于根尖部进针,针头与粘膜面成450角,进入粘膜下,骨膜上,注射药物0.5一2ml。 牙周膜注射法是用短而细的注射针头,从牙齿的近中或远中直接刺人牙周膜,深达0.2-0.5cm,注射药物0.2-0.4ml。此法适用于对疼痛耐受力较强,有出血倾向或牙周膜有炎症的患者。3、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

29、,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此法能麻醉比较广泛的区域,可以避免多次注射带来的疼痛。使用药物剂量小,麻醉效果完全,麻醉作用深,维持时间长。由于可以远离病变部位进行注射,对整形手术和感染病例尤为适用。 三、晕厥(syncope)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一般可由患者精神紧张、恐惧、疲劳、饥饿、体质差以及疼痛等因素诱发。发作的前驱症状是愚者感到头晕、胸闷、恶心等。临味检查可见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呼吸短促,早期脉搏缓慢,继而脉搏快而弱。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以及短暂的意识丧失。第八章 牙拔除术一、牙挺应用的注意事项1、不能以邻牙为

30、支点2、龈缘水平处的颊、舌侧骨板一般不作为支点3、必须用手指保护周围的组织,用力方向要正确,力量大小要有控制。牙挺使用不当,常导致邻牙松动、刺伤周围软组织、将牙根推向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甚至口底及咽旁间隙。二、拔牙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P901、严重的龋病;2、严重牙周病、3、牙髓坏死、4、多生牙、错位牙、埋伏牙等导致临近软组织创伤,影响美观,牙列拥挤(如上颌第三磨牙)、5、阻生牙、6牙外伤、7、乳牙、8、治疗需要的牙、9、病灶牙、10、其他:美观或经济条件(二)禁忌症1、血液系统疾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3、糖尿病、4、甲亢、5、肾脏疾病、6、肝脏疾病、7、月经及妊娠期、8、急性炎症

31、期、9、恶性肿瘤、10、长期抗凝药物治疗、11、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2、神经精神疾患三、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P96四、拔牙创的愈合1、15分钟形成血凝块,并牙龈收缩内卷将创口缩小(血块作用)2、24小时后,成纤维细胞从牙槽骨壁向血凝块内延伸生长,使血块机化3、34天后,龈缘上皮细胞向血块表面增值,一周后覆盖血块表面。此时,牙槽窝内开始形成肉芽组织,以后再转化为结缔组织。4、6天后开始有新骨生成,4周后新骨可充满牙槽窝,三个月后完全形成新骨五、拔牙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应该如何防治?(一)术中并发症P1001、软组织损伤2、牙根折断3、牙槽骨损伤4、口腔上颌窦交通5、其

32、他损伤(二)术后并发症:1、拔牙后出血2、拔牙创感染:急性感染、干槽症、慢性感染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1、口腔、鼻腔及鼻窦长期与外界想通:常驻各种细菌,其环境利于细菌滋生繁殖,抵抗力低时,可发生感染2、牙源性感染时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龋病、牙髓炎、牙周病继续发展可通过根尖和牙周组织使感染向颌骨内和颌周疏松结缔组织蔓延3、颌面部的潜在间隙:口腔颌面部肌肉、骨骼和腺体之间结缔组织疏松,构成间隙,相邻间隙连接薄弱,抗感染能力差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感染可循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静脉瓣、內眦筋脉、翼静脉丛、颅内的海绵窦-解剖的薄弱点。危险三角!也可通过淋巴管扩散

33、-多发于婴幼儿5、颜面部的汗腺、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细菌常驻,暴露在外易受损伤,细菌经破溃皮肤引起局部感染二、智牙冠周炎:在磨牙后区形成骨膜旁脓肿,感染可向颌周间隙蔓延(1)前方:下颌骨外斜脊,常误认为第一磨牙根尖或牙周炎症(2)外前方: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颊部脓肿,破溃后可在颊部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3)外后方: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咬肌间隙感染、边缘性骨髓炎(4)内后方:下颌升支内侧面向后-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脓肿(5)下方:下颌下间隙脓肿及口底蜂窝织炎三、颌面部间隙感染全身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厌氧菌用甲硝唑类。严重的静脉滴注,好转后口服。局部治疗:早期可以外敷、针灸、理疗;脓肿形成以

34、后切开引流。切开引流的目的:(1)排除脓液及坏死物,减少毒素吸收;(2)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压力,避免窒息;(3)防止向周围间隙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4)防止边缘性骨髓炎。切开引流的指征:(1)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应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3)有凹陷性水中、有波动感,或抽出脓液(4)X线检查,见形成脓腔(5)腐败坏死感染,早期切开引流(6)脓肿已经破溃,但引流不畅切开引流的要点:(1)有利于引流通畅,不影响面容,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2)切口应在脓肿低位(3)尽量选择口内切口,口外切口要顺皮纹方向(4)避免损伤面神经,腺体导管,及知名血管(5)

35、手术要:准确、快速、轻柔、切忌挤压。手术一般均可在局麻下进行急性期后的处理?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拔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复发。若有瘘管长期不愈,则应考虑做瘘管切除或死骨刮治术。四、颜面部疖痈疖:单个毛囊或皮脂腺发生浅层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感染在多个毛囊或皮脂腺内引起较深层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治疗:颜面部疖痈与全身其他部位疖痈不同,主张保守为主,切忌热敷、烧灼、切开引流;通常采用3的高渗盐水纱布放在其顶部,配合外敷中药,全身大量抗生素治疗第十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一、上颌骨骨折(一)临床分类: Le Fort 、Le Fort型:梨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缝。Le Fort 型:鼻额

36、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Le Fort 型: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骨折段移位、咬合错乱:骨折块移位主要是受外力大小、方向和上颌骨本身重力影响,无论为哪种骨折,常同时伴有翼突骨折。由于翼内肌的牵引,使上颌骨的后份下移,而出现后牙早接触,前牙开颌,张口受限等。2.眶区淤血:由于眼睑周围组织疏松,上颌骨骨折时眶周容易水肿,皮下淤血、青紫,呈蓝紫色,成为典型的“眼镜”症状。球结膜下出血或复视。若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可导致脑脊液鼻漏或耳漏。3.影像学检查:条件允许时应拍摄X线片或CT,明确骨折类型及骨折段移位情

37、况,同时了解有无邻近骨骼的损伤。二、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连接处,并处于面部突出部位。2.颏孔区:位于下颌牙弓弯曲部。3.下颌角:下颌骨体和下颌支交界处。4.髁状突颈部:此处较细弱,无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可产生骨折。三、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时机,兼顾全身情况,尽早处理;伴有软组织伤的处理;骨折线上牙的处理;正确的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一)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1. 复位和外固定(1) 牙间结扎固定法(2)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3)颌间固定法:上颌3-4周,下颌6-8周。颌间固定: 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进食困难,口腔卫生差。1)小环结扎法2)带钩牙弓

38、夹板颌间弹性牵引固定法3)正畸用带钩托槽颌间固定4)颌间牵引钉2. 手术复位和内固定(1)切开复位和骨间结扎固位法(2)切开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法(二)髁状突骨折的治疗原则如为在翼外肌附着处上方发生的无移位的髁状突骨折,可不作颌间固定,采用颅颌弹性绷带限制下颌运动,保持正常咬合关系,进软食或半软食23周,尽早行功能锻炼。髁状突颈部骨折如移位不明显,应采用保守治疗。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是颌间牵引固定法,一般固定23周,然后进行张口训练。髁状突骨折如有髁状突移位,但移位较轻,可在患侧磨牙垫一23mm厚的橡皮垫,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法,使下颌骨下降,髁状突复位,恢复咬合关系。如为移位明显或成角明显的复杂髁状突骨折,或陈旧性髁状突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如果是粉碎性髁状突骨折,或陈旧性骨折致髁状突难以复位,也可行髁状突摘除术。(三)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1.尽早复位2.复位不必严格3.尽可能保守4.髁状突骨折一般采用保守第六节 颧骨、颧弓骨折一、临床特点和诊断1. 骨折移位2. 张口受限3. 复视4. 出血和淤血5. 神经症状6. 影像学表现二、治疗原则依张口受限、影响功能的程度,考虑是否复位治疗 1、巾钳牵拉复位法 2、颧弓部单齿钩切开复位法 3、口内切开复位法 4、颞部切开复位法 5、上颌窦填塞法 6、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