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古诗核心知识突破 第一节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注】 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提升训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云 吴 融 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 清歌一曲犹能住,莫道无心胜得人。,讽山云 施肩吾 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 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 【注】 此处暗用“响遏行云”的典故。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吸引而停留。 施肩吾,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因朝政腐败,小人造谣生非,互相残害,他不愿混迹其中,辞官归隐。,(1)云中的“远峰”“高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往往是指具有_特
2、征的形象。 (2)简析两诗的写作手法。 答:_ _ 答案 (1)高洁自在。(只答“高洁”或“自在”也对,意思相近即可),(2) 云以“远峰高鸟”为邻,侧面烘托了云的自在与高洁;是托物言志,以调侃口吻表达了自己心无挂碍、闲适自在的心境。讽山云说闲云有叶无根,象征小人流言,讽喻(讽刺)他们拨弄是非,掩盖真相, 却全无根底。多亏大风把它刮净,满山晴日朗照,表达了铲除奸人谗言的期望,也流露出谗言终会被揭穿、是非总能廓清的信念。 (云中主要用了 “托物言志”“侧面烘托”的写法,其他涉及“用典” “比喻” “对比”,言之成理即可;讽山云以“象征”“讽喻”的写法为主,按点给分),【诗歌鉴赏】 吴诗:想象中出
3、没无心的云也会为一曲清歌而停留(响遏行云)。地方不论南北东西四处游荡好像旅客一样,遥远的山峰高飞的鸟儿自然成为云的邻居。可是清唱一首歌曲也能让行云停留下来,不要说云在无心追求方面比人更优胜了。前两句抒发了希望心性如同蓝天上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碍;后两句表达心性亦如净瓶中的清水一样澄明透彻,洁净无染。这是在晚年,吴融佛教思想浓重,渴望归隐的心态的描写,借云喻心。,施诗:首句说,滚滚腾腾的闲云有叶无根,实际是讲,混淆是非真相的“闲云”一般的流言蜚语,说得天花乱坠,却是全无根底的。这里的“闲云”也可以理解为拨弄是非的奸人。次句说,山云叠叠重重,常常掩闭了石门。这是倒装句式,即“石门常被重重蔽”
4、。实际是说,尽管流言无根,但常常也能得逞,正路往往为之蔽塞。三、四句说,多亏大风把它刮得一干二净,眼前现出满山晴日,朗照乾坤。这里表达了对铲除害贤妒能、蒙蔽视听的奸人的期望和谗言终会被揭穿、是非真相总能得以廓清的信念。,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岑 参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 汉武帝刘彻曾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灵澈上人: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1)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抒
5、发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同的是岑诗并非一般的送别之作,结句还抒发了诗人_。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答:_ _ 答案 (1)对唐帝国衰落的深深叹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2)全诗寓情于景。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前两句写远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上人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声,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上人归山。后两句即写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只写行人,未写送行者。而“独归远”则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的神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的情谊。,【诗歌鉴赏】 岑参的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首联写景,除了城堞耸峙、远山一抹、驿路蜿蜒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仿佛可以看到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诗人以写景来叙事达情,景中含情。但此诗并非一般送别之作,诗人倾注的感情比单纯的送别诗深得多。尾联是诗人对唐帝国衰落的深深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荡漾,给这首送别诗平添了许多光彩。,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通篇写景,暮色苍茫,钟声幽远,灵澈上人戴着斗笠,迎着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全诗所写之景宛如图画,意境悠远疏淡,语言精练素朴,表达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厚情谊,也表现出灵澈上人归山的清寂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