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蓼 莪,诗经是我国第 部 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篇,所以又称“ ”。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诗”,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集分 、 、 三部分,采用 、 、 三种表现手法。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源头。,一,305,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一、诗经简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经基本知识及赋、比、兴的表现方法;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及“莪、蒿、蔚”等的比喻义; 理解解本诗所抒发的父母去世后,子女无以回报父母恩德的终天长恨。,能力目标:,能准确地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对赋、比、兴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能懂得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学会感恩,情感目标,A 根
2、据乐调分,风 雅 颂,160篇,十五国风,民歌。,105篇,贵族文人所作,40篇,祭神祭祖乐歌。,B 根据创作方法分,赋 比 兴,陈述铺叙。,打比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诗经六义,一、诗经简介,诗经“六艺”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二、诗经六艺,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
3、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诗经六艺,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六艺,“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诗经六艺,“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4、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诗经六艺,“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诗经六艺,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莪蒿长得长又高,不是莪蒿是青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痛我的父和母,生儿养女太辛劳。 蓼蓼
5、者莪,匪莪伊蔚。莪蒿生长高又肥,不是莪蒿却是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可怜我的父和母,生儿养女身憔悴。,蒿(今名青蒿),菊科。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茎单生,纤细。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羽狀分裂,裂片呈线状披针形,具有长叶柄,花期叶掉落。,莪(抱娘蒿 ),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支,密被灰色柔毛,植株呈灰白色。嫩茎叶可食,味鮮美,茎杆老时可为薪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氣,常有塊根。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倒卵形至匙形,羽狀深裂或半裂,兩面無毛。,蔚(今名牡蒿),(一)课文讲解,一、二章写诗人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表达了对父母的悼念之情。头两句以比引出,莪,喻人成材且孝顺蒿、蔚喻不成材且不
6、能尽孝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一)课文讲解,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小小瓶儿空荡荡,酒坛由此愧难当。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孤苦伶仃活世上,不如早日去死亡。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没有父亲依靠谁?没有母亲依傍谁?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出门心里含悲伤,进门不见爹和娘。,缾(宋代),罍(戰國 楚高罍),(一)课文讲解,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父母啊辛勤生下我,父母啊养我劳苦多。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抚摸我来爱护我,抚养我来教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照顾我来挂念我,出
7、出进进抱着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如今要报二老恩,老天却无端降灾祸!,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一)课文讲解,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南山险峻难登上,暴风迅猛透骨凉。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别人都能养父母,我独为何遭灾殃?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南山高险难登上,暴风迅猛尘土扬。 民莫不榖,我独不卒。别人都能养父母,我独无法终养他们。,(一)课文讲解,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
8、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一)课文讲解,蓼莪一篇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的开头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或正是悼念之情景,用的是兴的手法。其中第四段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以背景写悲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在父母去世后无法报答父母恩情的终天长恨,至真至性,却又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六、课文赏析,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