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09.50KB ,
资源ID:1119506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11950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治疗痤疮.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治疗痤疮.doc

1、中医药对痤疮的认识探讨摘 要痤疮是青春期男女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的精神、心理、情绪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无情的折磨。痤疮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心理障碍越重。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受到了影响,最后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性格暴躁、情绪无常,甚至精神分裂。而中国传统医学在很早以前便对痤疮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治病着重于全局,重视内因,强调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学作用,以调整气血,调整内分泌为治则。本文从痤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治疗等多个方面对痤疮进行了探讨,把目前中医药对于痤疮的认识进行了简单概括,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课题还存在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关键词:中医药

2、,痤疮,中医治疗1 绪 论痤疮,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类型的皮疹为特征。多发于青春期,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 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 。通 常 好 发 于 面 部 、 颈 部 、 胸 背 部 、 肩 膀 和 上 臂 , 常 伴 有 皮 脂 溢 出 。 中医 学 称 本 病 为 “粉 刺 ”。 痤 疮 发 生 最 直 接 的 原 因 就 是 毛 孔 堵 塞 。 毛 孔 堵 塞 以后 , 毛 囊 里 面 的 油 脂 排 不 出 来 , 由 于 毛 囊 口 被 阻 塞 , 毛 囊 管 腔 狭 窄

3、, 形 成 缺氧 状 态 , 使 毛 囊 内 的 厌 氧 菌 大 量 增 生 , 导 致 微 生 物 失 衡 , 从 而 就 形 成 了 粉刺 。2 中 医 病 因 病 机2.1 古 代 医 家 对 痤 疮 病 因 病 机 的 论 述如素问生气通气论载“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皶,赤疱币币然也” ,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载“或绞面感风,致生粉刺 ,盖受湿热也” 。不难看出,古代部分医家从外邪郁表,即由于风邪、湿邪、热邪郁于肌表,久蕴不解而成痤,提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另有外科正宗 肺风粉刺 酒齄鼻 载“粉刺属肺,齄鼻

4、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 ,所谓有诸内,形诸外”,亦有外科大成 肺风酒刺载“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可以看出血热久郁,即由于素体血热,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生里热,累及血分,血热蕴结而成痤,亦认为是本病的病因病机。2.2 近代学者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李艳萍等 1 认为湿热毒瘀是痤疮的主要病机,比较常见的是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辛辣最易化热,肥甘厚味易生湿化热,湿热聚之则化毒生瘀;其次是环境因素,如生活、居住、工作环境潮湿或湿热,刺激皮肤的灰尘或气味,阳光的长期久1晒等都会导致湿热郁聚于局部;另外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亦可直接侵犯局部,郁聚皮毛而发病;再者是精神因素,郁怒伤肝,忧思伤脾,长期

5、精神紧张、不寐等,导致肝郁化火,脾伤生湿,湿热郁聚,化毒成瘀,发为痤疮。李明亮等 2 提出若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乘袭 , 则肺首当其冲, 功能失调, 外现于皮毛, 引起局部皮肤气血郁闭, 日久渐成肺经风热型痤疮;若人体感受湿热之邪, 或偏嗜辛辣之品, 多食鱼腥油腻肥甘之品, 或酗酒, 使中焦运化不周, 湿热内生湿热蕴结型痤疮;女子冲任不和致气血壅滞可致冲任不调型痤疮;若外受湿邪, 或起居饮食失宜 , 损伤脾胃, 使脾气不健, 运化失调, 水湿内停, 则日久成痰, 痰湿外发肌肤, 凝滞颜面而发病, 表现为脾虚痰湿型痤疮。刘叶兰 3 将痤疮的病因病机归纳为热、郁和痰三方面,又将热分为三类,即风热:

6、面鼻属肺, 肺经风热熏蒸, 邪壅肌肤而成;湿热: 长期饮食辛辣刺激及膏粱厚味之品, 酿生湿浊, 或汗出见湿, 湿郁化热而成, 或由于素体胃肠有热, 或暑热侵犯胃肠, 导致胃肠积热或湿热内蕴, 聚于毛孔则发为本病;血热: 青年人生机旺盛, 血气方刚, 阳热偏盛, 血热外壅, 若气血郁滞或夹湿夹毒, 壅于肌肤, 则易患此病。亦将郁分为三类,即毒郁: 粉刺日久, 毒热之邪直接侵入, 或热邪、湿热之邪郁久化毒, 湿毒郁滞, 不能外宣;血郁:痤疮日久不消, 影响气血运行, 瘀血阻滞;肝郁:女性患者青春期相火旺盛, 又饮食不节, 湿热内生, 停滞中焦, 肝胆疏泄异常, 以致肝郁化火, 肝阳上亢或冲任失调,

7、 肝火夹血热上攻于胸背部与颜面, 发为痤疮。最后,因脾胃失调, 运化失健, 酿生湿浊, 湿聚成痰, 或肝肾阴虚火旺, 灼液为痰, 痰凝肌肤而成痤疮。笔者从古代医家和当代学者对痤疮病因病机的探讨中发现,其病因病机可以主要概括为:风热之邪,侵袭人体肺卫,局部皮肤气血郁闭,风热熏蒸而发;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酿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若湿热久聚则可化毒生瘀,而发本病;或女子冲任不调致气血瘀滞而发;若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失于健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湿凝结而致;素体血热, 或嗜食辛辣、 助生内热, 日久累及血分,血热郁滞而发。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可以将痤疮大致分为以下六个证

8、型,即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毒瘀证、冲任不调证、痰湿凝结证和血热内蕴证。23 临床表现多发于青春期男女,主要发生于面部,也可发生在胸背上部及肩部,偶尔也发生于其他部位,眶周皮肤从不累及。患者开始时差不多都有黑头粉刺,或为白头粉刺及油性皮脂溢出,为针帽大小皮色丘疹,若发生炎症,粉刺发红,顶部会产生小脓疱。破溃痊愈后,可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有的形成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多种形态的伤,严重者呈橘皮脸。可并发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此时面部油腻发亮,且覆盖上油性痂皮,常年不愈。自觉瘙痒或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自觉疼痛。病程长短不一,青春期后大多逐渐痊愈或减轻。4 辩证治疗4.1 肺经

9、风热证崔秀梅等 4 对诊断为肺经风热证患者,年龄1520岁依就诊先后分为2 组(治疗组105例为周一、三、五就诊者,对照组55例为周二、四就诊者,总计观察160 例),对治疗组予以口服复方清肺颗粒剂(由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日量分两次温开水冲服,方药为枇杷叶12g,桑白皮10g,金银花10g,浙贝母20g,野菊花30g,蛇莓10g,白花蛇舌草30g,天花粉20g,白薇10g,白蔹10g,珍珠母30g,草决明10g。同时外涂0.3%达维邦(北京万辉药业集团)每日3次;0.025%迪维霜(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晚1 次,局部外涂,疗程为4周;对对照组予以口服罗红霉素片(丽珠集团丽珠

10、制药厂)0.15g,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32例,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5%;对照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未见不良反应。朱周等 5 对入选肺经风热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116 例, 试验组66 例, 男28 例, 女38 例; 年龄1638 岁, 平均24.6 岁; 病程2 月15 a。对照组50例, 男21 例, 女29 例; 年龄1736 岁, 平均23.9岁; 病程4 月16 a,进行3了对照治疗,其中试验组口服中药痤疮合剂( 枇杷叶10 g、黄芩10 g、桑白皮10g、黄柏10 g、知

11、母10 g、桃仁10 g、红花10 g、丹参30 g、甘草10 g 等) 每日1 剂, 分早晚2 次; 对照组每日餐后口服异维A 酸胶丸每次10 mg, 每日2 次。2 组患者均治疗6 周, 无伴随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82%, 对照组总有效率84%,2 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对于肺经风热型痤疮,崔氏和朱氏分别采用了复方清肺颗粒剂和中药痤疮合剂来对症治疗。笔者认为,两方虽有差异,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中都用了枇杷叶和桑白皮,二药皆入肺经,合用能清泻肺热。其中复方清肺颗粒剂再配以金银花、浙贝母、野菊花、蛇莓清热解毒散结,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白薇、白蔹清热凉血,珍珠母养颜美容,草决

12、明清热降脂,润肠通便。痤疮合剂则配以丹参、桃仁 、红花化瘀散结,黄芩、黄柏、知母养阴清热 ,甘草调和诸药。两方均有清泻肺热,解毒散结之功。而医宗金鉴之枇杷清肺饮被认为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之经方,药物组成枇杷叶、桑白皮、人参、黄柏、黄连、甘草。综合上述,枇杷叶与桑白皮可以被认为是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首选。4.2 湿热蕴结证刘彦平等 6 对门诊患者共281 例,分为2 组。治疗组184 例,男118 例,女66 例; 年龄18 36岁,平均22 42 岁; 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10 年,平均( 2.14 0.68) 年。对照组97 例,男55 例,女42 例; 年龄18 34岁,平均23.21 岁

13、; 病程最短4 个月,最长8 年,平均( 1.89 0.42) 年进行了治疗观察,治疗组: 口服消痤养颜颗粒( 黄柏2 包、苦参2 包、丹参1 包、天花粉1 包、桃仁1 包、黄芩1 包、桔梗1 包、金银花1 包、益母草1 包、夏枯草1 包、白芷1 包,用开水约200ml 将上述颗粒化开,早晚各服100ml。对照组: 予一清胶囊( 成都康宏公司生产) 2 粒口服,3次/d。连续治疗8 周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价,以皮损减少的总数为标准,观察皮损及伴发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184 例; 治愈42 例(38.89%) ,好转107 例( 58.15%) ,未愈35 例( 19.02%) ,总有效率8

14、098%; 对照组97 例,治愈10 例( 1031%) ,好转37 例( 38.14%) ,未愈50 例( 51.55%) ,总有效率48.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林正平 7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168 例,其中男76例,女92例;年龄14-28 岁,平均20岁;病程6 个月-3年,平均2 年;皮损以红肿疼痛的丘疹或脓丘疹为主,主要分布在颜面部,予以新癀片(主要由肿节风、三七、猪胆汁、水牛角粉、牛黄、珍珠层粉等组成)6 片研成细末与绿药膏(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出品)1 瓶(15g)调和,每天晚上先用清水清洁颜面部,然后涂抹上述药膏于长粉刺部位,每天1次,次日早晨洗去。2周为1个疗程

15、,1个月后评定疗效,平时洗脸时可使用硫磺香皂,面部如有绷紧感时可不用或少用,只要面部无绷紧感即可连续使用。另外,平时少吃辛辣、厚味之品。治疗结果168 例中治愈96 例,占57.14%;好转60 例,占35.71%;未愈12 例,占7.15%,:总有效率为92.85%。用药过程中未出现过任何不良反应。刘氏等 6所用方中黄芩、黄柏、苦参均为苦寒之品,可清热燥湿,配合甘寒之金银花清热解毒相须为用,共为君药,既可清热燥湿,又不使阴液过度耗伤。桃仁、益母草、丹参凉血活血、祛瘀除湿共为臣药。夏枯草清肝火、散瘀结配合甘寒之天花粉清热、消肿、散结而为佐药。白芷消肿排脓、疏散宣通,桔梗祛痰排脓散结,尚可引药上

16、行,直达阳明经所过之面部,并配合夏枯草祛风散结、消肿排脓。全方共奏清热除湿、解毒散结、活血通络的作用,标本同治。林氏 7 之新癀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因湿热蕴结型粉刺有热毒瘀血相结的病机特点,新癀片切合其病机,故而热清、毒解、瘀化、结散,获得良效。4.3 湿热毒瘀证根据以上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李艳萍等 1 深入研究了其痤疮专科共收治的3121 例痤疮患者, 确立了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治疗法则, 选用伤寒论中茵陈蒿汤和栀子柏皮汤为主方加入活血解毒之品, 研制出了“痤疮颗粒”, 药物有茵陈、栀子、大黄、黄柏、

17、丹参、赤芍、黄芩、桃仁、白花蛇舌草等,通过4 年来对3000 余例患者系统治疗,总有效率达总有效率达975%, 显效率达85%,且5复发率低。前文曾提到过,刘氏等 6使用的“消痤养颜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其在对280余例痤疮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8098%。方中黄芩、黄柏、苦参清热燥湿配合金银花清热解毒,桃仁、益母草、丹参活血祛瘀,再辅以它药。与上方相比较,两者都含有黄芩、黄柏、桃仁和丹参。因其清热燥湿,解毒活血之功显著,十分契合本证之病机,故笔者认为“消痤养颜颗粒”对于治疗湿热毒瘀型痤疮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4.4 冲任不调证吕海香 8 在对36 例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6 岁, 最大3

18、4 岁, 平均21 岁;未婚25 人, 已婚11 人; 病程最短3 个月, 最长3 年)治疗中,其用基本方: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 菊花30g , 牡丹皮9g , 栀子9g ,当归6g , 柴胡9g , 赤芍15g , 白芍15g , 薄荷6g , 香附9g , 白芷12g , 生麦芽30g, 甘草6g。加减: 皮疹色红, 有痒感可加蝉蜕; 皮疹伴有小脓疱, 小结节, 可加蒲公英、连翘、夏枯草; 如时间长, 皮损以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疤痕为主, 伴有色素沉着者可加丹参、郁金、红花等。每日1 剂, 水煎服。于每月月经干净后3 日开始服用, 连服12剂。 3 个月经周期为1 疗程,

19、 1 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22 例; 有效11 例;无效3 例,有效率91. 7%。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确定了冲任不调这一证型,原属于妇科证候。随着辩证学的发展,冲任不调这一证型不再单纯的认为只属于妇科证候,而调理冲任这一治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包括男科。司在和 9 在对12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其中女88 例, 男32例。病程在1-20 年不等,年龄10-45 岁,采用了消痤调冲汤治疗。方药如下: 柴胡15g, 郁金12g, 仙灵脾12g, 仙茅12g, 女贞子12g, 白芍12g, 蒲公英12g, 黄芩12g, 山楂12g, 丹参12g, 白

20、花蛇舌草30g,甘草6g。加减: 脓疱型加黄连5g, 夏枯草15g; 囊肿型加昆布12g, 大贝母12g; 月经先后无定期, 伴经期疼痛加香附12g, 王不留行12g。服用方法: 女性病人在月经前1 周痤疮开始增多加重的, 应在月经前7 天用药治疗。如反复发作与月经不调有关, 应在月经前后服药调理, 连续63 个月至半年。结果:治愈( 皮疹消失, 油腻减轻) 共45 例, 占37. 5%;好转( 皮疹消失约70%以上) 71 例, 占59. 2%; 无效4例, 占3. 3%。总有效率96. 7%。笔者通过对比两方,女贞子、柴胡、白芍等都被当做主药用于其中,柴胡合白芍疏肝清热,女贞子合白芍养肾滋

21、阴,三药合用疏肝养肾以调冲任,不失为治疗冲任不调型痤疮之首选。吕氏 8 除上述三药外,辅以牡丹皮、栀子、赤芍以清肝,菊花以平肝,生麦芽以疏肝,而肝藏血,女子以血为用,足可见其治疗本证型,主要从治肝入手。而司氏 9 则辅以蒲公英、黄芩、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 山楂、丹参凉血化瘀等,可见其另辟他径,主要采用了调理冲任, 清热化湿, 活血化瘀之法来治疗本证型。4.5 痰湿凝结证李炼 10 观察了本证型47例, 男29例,女18例年龄13-35岁病程2周-10年,采用了健脾散结汤,组成:山楂、薏苡仁各30g, 白扁豆、茯苓各15g ,莪术、法半夏、陈皮各15g, 白术、砂仁、莲子、瓜蒌各10g ,

22、黄连、甘草各6g。加减:溢出油脂多者重用山楂50g;神疲乏力者加党参20g;结节囊肿难消者加夏枯草、海藻、桃仁各10g;口干唇燥者加麦冬、天花粉各15g;伴月经不调者加当归20g, 益母草10g。每天1剂, 水煎2次, 取药液混合后分 2次口服。1周为1 疗程, 一般治疗1-4 疗程。结果:痊愈(皮疹消退, 无新皮疹出现, 残留色素沉着疤痕, 自觉症状消失)31例, 好转(皮疹大部分消退, 偶有新皮疹出现, 自觉症状明显减轻)14例, 无效(皮疹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 自觉症状无明显变化)2例。总有效率95.7%。杨文信等 11 对712 例痤疮患者均予以内服自拟运脾散结汤:党参15g, 扁

23、豆15g, 山楂 15g, 茵陈12g, 白术12g, 枇杷叶15g, 防风12g, 浙贝12g, 白芥子12g, 白花蛇舌草15g。有脓疱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硬结多而坚者,加三棱、莪术; 皮损小且痒甚者加百部。上方每日 1剂, 水煎 3 次取汁约300ml, 分3 次口服。局部外用自配的甲炉洗剂( 甲硝唑、炉甘石、冰片 ) 。以20天为1 个疗程, 每两个疗程为1 个治疗周期。结果:经1 个治疗周期治疗后, 治愈472 例( 66.3%) ,7好转194 例, 未愈46 例, 总有效率为93.6%。疗程最短为10 天, 最长为40 天。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全属于脾” , 湿邪伤

24、人,必犯脾胃,故云:“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李氏 10与杨氏 11所用方中,都是以山楂和白扁豆为君,佐以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之白术,三药合用,健脾祛湿之功颇著。湿聚不化则成痰,致使痰湿凝结。李氏辅以半夏、瓜蒌、莪术,杨氏则佐以浙贝、白芥子等均为化痰散结。而白扁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所以方中共用党参等,更能体现治疗本证型,须把“健脾”放于首位。4.6 血热内蕴证马静霖等 12 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凉血消痤饮组) 57例, 对照组(米诺环素组) 58例。治疗组予以凉血消痤饮,药物组成: 金银花20

25、g, 蒲公英20 g, 黄芩9 g, 黄柏9 g, 栀子9 g, 知母9 g, 生地15 g, 丹参15 g, 陈皮15 g, 紫草15 g, 白芷9 g, 丹皮15 g, 苍术9 g, 甘草9 g。水煎服, 每日 1剂。水煎两遍, 滤液混合约500ml, 每次250ml, 早晚分服;对照组以米诺环素50mg每日2次口服。1个月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4. 2%。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叶志光等 13 对符合标准的163 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

26、与对照组。治疗组82 例,男40 例,女42 例,年龄1835 岁,平均24.6 岁,疗程4 个月10 年;对照组81 例,男39 例,女42 例,年龄1834 岁,平均24.1 岁,病程4 个月9 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程及分级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给予加味泻心汤:黄连、大黄、黄芩各69g,生地1020g,丹参1022g,肺热甚者加桑白皮、全瓜蒌;痰热甚者加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胃热甚者加大石膏,知母;热毒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湿毒血瘀者(结节囊肿)加桃仁、红花、皂刺、牡丹皮、赤芍;心火盛者合导赤散;气阴虚者合生脉饮;阴虚火旺者加服天王补心丹;每日3 次,口服,共4

27、周。对照组:给予罗8红霉素胶囊0.15g,每日2 次,口服,共4 周。结果:治疗组痊愈6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51.9%。对于血热内蕴型痤疮,不难看出,叶氏 13和马氏 12 所用之方剂颇为接近,加味泻心汤中黄连、大黄和黄芩三者合用共奏清热凉血之功,仍辅以苦寒之生地与丹参,全方清热凉血的作用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凉血消痤饮则是在前方加味泻心汤的基础上去黄连与大黄,加栀子、丹皮、紫草和黄柏等凉血之力颇著之中药。青年气血旺盛,加之阳热偏盛,脉络充盈,易致粉刺。笔者认为,上述两方对于治疗血热内蕴型痤疮是

28、值得推广的。5 针灸治疗5.1 体针雷波等 14 对均确诊为聚合性痤疮的40位患者严格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 、对照组( 口服美满霉素) 各20例。治疗组中, 女性14 例, 男性6 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29 岁; 病程最短1 个月, 最长14年。对照组中, 女性15 例, 男性5 例; 年龄最小18 岁, 最大32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10 年。治疗组针刺选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阴陵泉, 丰隆,三阴交。操作方法: 各穴用1.5 寸30 号毫针垂直进针1.01.2 寸, 施平补平泄法, 每穴每次捻转1min, 120r/min, 以患者自觉有酸

29、麻胀感觉为度, 留针30min, 每隔10min 行针1 次, 隔日治疗1 次, 15 次为1 疗程, 连续治疗2 个疗程。刺络拔罐选穴: 大椎, 肺俞。操作方法: 局部消毒后, 用梅花针叩刺穴位数下, 至皮肤微渗血时立即在穴位上加拔火罐, 以吸出12mL 血为度。3d 治疗1 次, 8 次为1 疗程, 连续治疗2 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胶囊( 江苏苏州立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 粒( 50mg) /次, 每日2 次, 1 月为1疗程, 连续服用2 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表明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及口服美满霉素对聚合性痤疮均有良好的疗效,而美满霉素存在

30、一定的不良反应,部9分患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头晕、食欲下降,而针灸治疗本病疗效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因此在痤疮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于雷氏等 14 的选穴,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肺与大肠相表里,可疏散肺经风热;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 具有健脾利湿之功; 血海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丰隆为健脾祛湿之要穴; 阴陵泉祛湿理气;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针之可健脾、调肝、养肾。大椎为“阳脉之海”, 总督一身之阳, 能解阳经之热毒,肺俞穴上刺络放血可起到清肺泻热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健脾祛湿、化痰行气、活血化瘀之功,不失为治疗痤疮之优选。5.2 耳穴杨鹏飞 15 对符合座疮的

31、临床表现的68 例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其中男42 例, 女26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29 岁, 平均23岁, 病程最短4 个月, 最长7 年。治疗方法为耳穴贴压:取耳穴肺、胃、神门、面颊、内分泌、睾丸穴。先用75%酒精将耳穴皮肤消毒后, 在耳穴区内寻找敏感点, 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耳穴敏感点上, 用手指按压使耳穴处有明显胀、热、痛感, 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 次, 每次 15分钟, 两耳交替贴压, 隔日更换1 次, 10次为一疗程。针刺:取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穴, 针用泻法, 取足太阴脾经的血海、三阴交穴, 针用平补平泻法, 得气后留针20分钟, 也是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2、。结果:68例经3个疗程治疗后, 治愈41例, 占60.3%;显效16例, 占23.5%; 有效8例, 占11.8%;无效3例, 占4.4%。总有效率95.6%。根据“肺主皮毛”, 杨氏 15因此耳穴取穴时,面部皮肤病取肺穴, 配合胃穴泻胃火祛湿;神门消炎止痛;内分泌、睾丸穴能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 减少皮脂腺分泌;面颊穴能疏通面部经络。耳穴贴压与针刺结合能调节人体内分泌, 有疏通经脉, 清热解毒, 抗菌消炎的功效,对于治疗痤疮,耳穴疗法也是值得借鉴的。106 结语痤疮好发于青年男女,除了中医治疗之外,可 以 选 用 食 物 疗 法 , 特 别 是忌 食 油 腻 辛 辣 的 食 物 , 饮 食

33、应 清 淡 , 多 吃 水 果 蔬 菜 , 榴 莲 、 龙 眼 、 荔 枝 等属 热 性 水 果 少 吃 , 以 免 病 情 “火 上 加 油 ”。 患 者 可 多 吃 绿 豆 、 冬 瓜 、 莲 子 、苦 瓜 等 清 热 利 湿 排 毒 食 品 。 也 可 以 物 理 疗 法 , 如 激 光 手 术 等 , 平 时 生 活 习惯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生 活 、 家 庭 、 工 作 、 学 习 压 力 大 , 经 常 熬 夜 、 睡 眠 不 足或 睡 眠 质 量 糟 糕 易 生 痤 疮 。 同 时 , 要 保 持 心 情 舒 畅 , 心 态 平 和 , 性 格 内 向或 脾 气 暴 躁

34、 的 人 也 容 易 长 痤 疮 。 11参考文献1 李艳萍, 张友堂 痤疮病因病机探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年第10 卷第11 期:59-60.2 李明亮,杨 柳,黄文婧,邹志明,潘 超,赖梅生.基于杨柳教授 4 种证型分类的痤疮病因病机探讨. 时珍国医国药,2010 年第 21 卷第 2 期:456-4573 刘叶兰, 孙亦农.中医对寻常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河南中医, 2006 年4月第26卷第4期:6-8.4 崔秀梅,庞晓文,周劲松,齐红霞,宋 晶,姜 薇,雷鹏程,黄尧洲,张志坡,陈晓虎. 中药内服结合外用西药治疗痤疮肺经风热证105例.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

35、3 年第2卷第3期:174-175.5 朱周, 顾丽群,任祺 痤疮合剂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 66 例疗效观察 福建中医药,2008 年 02 月第 39 卷第 1 期: 7-86 刘彦平 消痤养颜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 年 7 月第 18 卷第 4 期: 349-3507 林正平 新癀片外用治疗湿热蕴结型粉刺 168 例临床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 年 6 月第 4 卷第 3 期: 27-308 吕海香. 养阴清热调冲任治疗经前期痤疮 36 例 广西中医药,2004 年 2 月第 27 卷第 1 期:389 司在和 调理冲任法治疗痤疮 120 例

36、 中国临床医生,2004 年第 32 卷第 4 期:52-53.10 李炼 健脾散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粉刺47例. 新中医,2004年11月第36卷第11期:45.11 杨文信,张 剑.运脾散结汤治疗痤疮712例.四川中医, 2005年第23卷第1期:73.12 马静霖,辛琳琳, 高敏虹.凉血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初, 泰山医学院学报, Vol30 No5 2009:343-346.13 叶志光,罗 敏,杨兴平,叶立林,侯中权,苏秀珍.加味泻心汤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第7卷第5期 总第73期:104-105.14 雷 波,刘长征.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20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 2008 年总第40卷第1期:63-64.15 杨鹏飞. 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痊疮. 中国针灸,2002年增刊:202-203.121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