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村镇居住区规划,8.1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8.1.1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和编制内容 基本任务:为居民经济合理的创造一个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村镇居住区规划编制内容:,(1)根据村镇总体规划确定居住区用地的空间位置及范围(注意与之相连的周边环境)(2)根据居住人口的数量确定居住区的规模、用地大小。(3) 拟定居住区内居住建筑类型(包括层数、数量、布置形式)公共建筑的规模大小(包括商店、幼儿园、中小学校、居委会等)、分布位置。(4)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及其连接方式。(5)拟定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大小(6)拟定绿化用地、老人、儿童活动用
2、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形式(7)拟定给排水、煤气、供配电等相关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根据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拟定各项技术指标以及预算、估算。,8.1.2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实用要求 符合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使用要求是基本要求2)环境要求 良好的通风、日照、防噪、防污染。3)安全要求(1)消防要求 建筑沿街布置时,从街坊内部通向外部的人行道间距不得超过80M,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留消防车通道,其净宽和净高都不应小于4M,居住区的道路应设消防栓,消防栓间距不应大于120M,每个消防栓服务半径为150M,(2)抗震要求位置。安全疏散建筑物的体形应尽量方正,建筑物的长宽比,高宽比要适中,同时
3、还必须采用合理的间距和建筑密度(3)人防4)经济要求5)美化要求,8.1.3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居住建筑的形式是整个居住区风格的基调,对居住区的风格起着主导作用。1)居住建筑类型的选择(1)农房型住宅别墅式并联式院落式(2)城市型住宅2)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1)建筑朝向和日照间距的要求(2)居住区建筑的平面布置周边式布置行列式布置散点式布置里弄式布置其他形式半周式、行列混合式、点式;点式和周边、半周边、行列的混合式;,3)居住中心环境的设计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居住休憩、交往的场所。居住中心的绿地规划要符合下列原则:(1)结合整个居住区规划,统一考虑与住宅,道路绿化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系统。(2)
4、公共绿地应考虑不同年龄的居民,按照他们各自活动的规律配备设施并有足够的用地面积安排活动场地、布置道路和种植。(3)植物种植环境识别性,创造不同特色的居住区景观居住中心环境的平面布置形式一般分为规划式、自由式、混合式,4)提高居住区建筑经济指标的措施 (1)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2)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基地占地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的空地率和建筑物的密集程度(3)居住密度指每公顷用地内的居住密度。包括人口密度、住宅建筑密度、住宅居住面积密度、住宅套数密度。,提高密度的手段,增加层数加大房屋进深加大房屋长度建筑的排列组织方式缩小建筑间距住宅和公建合建,如底层做
5、商店等降低建筑层高北退台住宅,8.2 居住建筑的节能与新世纪生态建筑,8.2.1居住建筑的节能1)建筑选址(1)建筑不宜布置在山谷、盆地、沟底等凹地里(2)夏热冬暖地区建筑最好建在山顶或山脊上。但冬季需要采暖的,山区建房把建筑物布置在山的一侧,面向夏季主导风向的位置(3)人造风2)建筑布局和形态(1)寒冷地区,单元组团式布局形成气候防护单位,形成庭院空间夏热冬暖地区,布置成开敞的有利于通风的环境,加速室内高温空气的排出(2)建筑的体形和节能的关系严寒地区以选择正方形、长方形平面为佳,夏热冬暖以选择L形平面为佳设计减少热耗措施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增加建筑的层数。加大建筑长度或建筑单元组合
6、体。建筑体型不宜变化过多。,(3)建筑朝向与建筑间距,(1)合理选择住宅建筑的朝向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局势外墙面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照顾居住建筑的组合的要求上述因素中日照和通风时评价住宅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主要的标准,保证足够的建筑间距,住宅日照时间标准通常取冬至日中午前后两小时(1113时)为下限,再根据各地的地理纬度和用地状况加以调整。,由图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式中:h太阳高度角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实际应用中
7、,常将D换算成其与H的比值,即日照间距系数(即日照系数=D/H),以便于根据不同建筑高度算出相同地区、相同条件下的建筑日照间距。,8.2.2新世纪生态建筑,1)生态建筑的特性(1)自然环境性。(2)地域上的可识别性(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4)内容上的专业性2)生态建筑的形式(1)节能型生态建筑(2)仿生型生态建筑(3)有机建筑3)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倡导生态技术的原因:(1)经济性(2)因地制宜的原则,8.3居住区道路,8.3.1道路的功能分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第二级,居住区组团级道路 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M第三级,宅间小路 宽度一般为3M此外,居住区内还有专供步行的游乐
8、园等步行道,其宽度、做法根据具体要求确定,8.3.2 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住区道路为其本身服务。过境公路不穿越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本身不宜设过多道路通向城市干道,居住区道路出口间距不小于150M(2)路网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于雨水排除(3)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4)尽端路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处应便于回车,回车场不小于12M*12M(5)单车道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6)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7)道路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布置有机结合居住区内主要干道基本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混合式。,8.3.3 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1)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8.3.4 道路规划的经济性,(1)居住区面积增大时,单位面积的道路长度和面积造价均有显著下降。小区的形状影响也很大,正方形较长方形经济。(2)居住小区面积的大小对单位面积组团内的道路长度、面积影响不大,而路网形式的各种布置手法对指标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