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4KB ,
资源ID:1108095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10809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一下册历史1-11课复习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一下册历史1-11课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1、1七年级历史下 1-11 课复习提纲朝代接龙:隋唐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并立金、南宋对峙元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兴亡1、隋朝的建立:581 年 杨坚(隋文帝) 定都长安2、隋朝的统一:589 年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统一意义:(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2)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3、隋朝的繁荣:“ 开皇之治 ”(1)原因:主观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客观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表现:疆域( ) 、国力( ) 、经济( ) 、社会( ) 、人口( )4、隋朝的灭亡(618 年)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肆兴役 )二、大运河1、开凿的直接目

2、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长安运输。根本目的:巩固统治2、概况(见大运河地图)三点 + 四段 + 五河3、评价大运河(1)积极方面:适应了需要;加强了联系;维护了统一;推动了发展;起作用。(2)消极方面: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三、赵州桥1、时间、设计者:隋朝、李春;2、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四、隋朝统治与秦朝类似的表现?(P2 引言)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建立的各种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都建有大型工程; 不惜民力,大兴土木;短命,二世而亡。 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 唐朝的建立:618 年 李渊 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

3、期间)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客观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朝所奠定的基础。主观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1)节用戒奢 原因:隋朝速亡的震撼 表现:尽量节俭;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2)招贤用能 知人善任、不论资力、不计亲疏 沿用科举制选用人才:(P11)A 目的: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贤能之人(根本目的:巩固统治)B 作用:改变了。 。 。改善了。 。 。扩大了。 。 。促进了。 。 。促进了。 。 。产生了(3)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如魏徵(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为唐太宗贤明的体现)2、贞观之治的内容(表现):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富裕

4、,国力增强,百姓安居乐业,户口大增,社会治安很好,史称“贞观之治 ”。2第 3 课 大唐盛世一、 女皇武则天:1、称帝时间、国号、地位:690 年、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巩固统治地位的措施:(1)政治:选拔和任用人才;开创殿试制度,创设武举任用酷吏,打击政敌(2)经济: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3、评价:(1)巩固了贞观时期的统一和强盛贞观遗风“治宏贞观” ;(承前)(2)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 (启后)二、开元之治:1、时间、地位:唐玄宗开元年间及天宝前期、唐朝达到鼎盛阶段2、开元之治形成的原因:(1)主观原因:唐玄宗个人的努力重视用人和

5、纳谏 (与太宗、武则天同) 裁减冗滥官员,整顿吏治 主持殿试,录取人才(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客观原因: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为之奠定了基础。3、开元之治内容(表现):人口千万户,钱粮富足,物价低廉,社会治安好,文化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三、大都会长安:1、唐朝形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大都市,长安最大。2、地位:全国性的大都市、世界性的大都会3、走在长安街头会看到:( )四、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温故知新】唐玄宗前后期用人的变化及对朝政得失的影响: 前期:励精图治,注重选人、用人; 影响:天下大治, 出现“开元之治” 。 后期:骄奢之心日益增长

6、, 早期的勤政纳谏作风 逐渐退化,任用奸相影响:导致“ 安史之乱” , 唐朝由盛而衰。【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之所以取得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共同点:任用贤人,完善科举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都有盛世,推动历史发展启示:“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第 4 课 合同为一家 唐代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一、唐与突厥的关系天可汗设机构管理1、唐朝管理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设置都督府。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2.唐管理西突厥:设置 安西都护府 和 北庭都护府(武则天)3.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 “天可汗”二、唐与吐蕃的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和亲1.松赞干布贡献:统

7、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城2.文成公主入藏:时间:唐太宗时3意义: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三、唐与维吾尔族的关系“回鹘衣装回鹘马”经济文化交流“回鹘衣装回鹘马 ”说明:汉回鹘关系融洽、交往多;习俗和服装相互影响;唐朝民族政策开明。四、唐与南诏(彝族、白族)的关系794 年点苍山会盟会盟练习:太宗曰:“ 惟有魏徵劝朕 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回答:(P26 问题探究)1、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政策是什么?开明平等、重文治施仁政2、这种政策取得的成效?得到

8、少数民族的尊敬和敬仰; 少数民族臣服大唐天子; 汉与少数民族频繁交流、沟通,相互学习文化和相互影响。3、魏徵指出的“ 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接受魏征的观点,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政策,并赢得了拥戴。4、 “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 前者:武力征服,强迫人归附。 后者:文治,开明政策,吸引人归附。五、唐朝开明、平等的外交政策带给我们怎样的历史感悟? 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 唐朝和各个少数民族关系和睦主要表现在:结亲、册封、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等等。第 5 课

9、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一、玄奘西行1、玄奘西行时间及目的:唐太宗年间、天竺求法2、学习他什么精神?勇敢、专心、勤奋、不图 名利 3、玄奘的贡献:()把老子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 ()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 (作用) ()译出佛经 75 部4、评价:他是一位翻译家、探险家、佛学大师二、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年间 目的:弘扬佛法1、鉴真是以什么身份受到日本邀请的?高僧2、鉴真对日本文化有什么贡献?(P32 温故知新 )授佛经;介绍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知识;授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技艺。3、日本人民对鉴真的称赞,除了鉴真本人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唐文化在日本有深远的影响。三、遣唐使(1) 、什

10、么是遣唐使?(2) 、日本为什么会派遣唐使? 目的: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文化(3) 、派遣唐使对日本起了什么作用? P31 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绘画、建筑艺术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和社会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4) 、这种交往对唐朝又有什么好处? 输入中国各类典籍, 唐吸收和借鉴外界文化【练习】1、 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1)都是唐朝的僧人(2)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3)都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 4(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2、P32 问题探究:开放和对唐文化高度自信的特点。3、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外国人来唐朝呢?(1)唐经济繁荣,吸引各国商人(主要原因)(

11、2)唐的文化进步,吸引各国的文化使者 (3)唐社会安定,政策开明,交通畅通第 6 课 流光溢彩的文学艺术一、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存 2 千多诗人的 5 万多首诗。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李白:“ ”,诗的特点: 。杜甫:“ ”“ ”,为什么: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二人和称“李杜” 。二、书法和绘画“颜体”指的是 ,书法有什么特点?“柳体” 指的是 ,书法有什么特点?颜筋柳骨影响最大的画家是 和 “画圣” 。各自的特点?苏轼称 的绘画“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三、莫高窟:1、位于甘肃敦煌,石窟群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

12、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2、莫高窟为什么在唐朝兴盛?佛教盛行,统治者支持; 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敦煌是中原进出西域的门户,中西交往频繁。3、莫高窟有什么价值? 。四、大唐乐舞:吸收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乐舞成分,乐舞结合,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特色。分为软舞、健舞两种, 霓裳羽衣曲为软舞的代表作。第 8 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一、北宋的建立1、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960 年,赵匡胤(宋太祖) 、汴京2、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 ”二、宋辽“澶渊之盟”1、契丹(辽)的建立:916 年,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2、宋辽关系:战争1004 年,辽攻宋;议和澶渊之盟3、澶渊之盟

13、的内容:P46从民族发展角度看,双方进行议和订立和议,基本不打仗了,它的积极影响? 答:长期和平相处;设贸易市场,贸易和文化往来频繁;丰富人民经济和文化生活。三、宋夏的和战1、西夏的建立:1038 年 党项族 元昊2、西夏与宋的关系:元昊学习汉文化:汉字、汉制、科举制度、用汉人担任官职,创西夏文字。西夏攻打北宋:屡屡获胜。宋夏订立和约: 1044 年 宋夏和议:内容:P48 影响: 消极 积极【练习】P49(温故知新)5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有积极意义:结束战争,长期和平相处。 贸易频繁。 宋辽经济和文化出现繁荣; 宋夏议和促进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问题探究】辽和西夏采取哪些仿效汉族文化的措施?

14、称皇帝,用汉人为官; 学汉族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学中原文化; 学汉族生活习俗。P47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加强统治的措施相同的地方是?吸收汉文化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汉、契丹、党项族矛盾可以调和 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9、南宋与金的对峙一、金的建国1、时间、建立者、国号:1115 年 完颜阿骨打 金2、金对辽战争的性质:金建立初,受辽压迫,所以金对辽的战争带有反抗压迫的性质,是正义的。二、靖康之难1、背景:为了掠夺土地与财富,金发动对北宋的战争。2、经过:1127 年金俘虏宋徽宗、宋钦宗。3、影响:标志着北宋灭亡。4、

15、导致靖康之难的主要原因:北宋统治阶级的怯懦。三、岳飞抗金1、南宋建立:1127 年 赵构 宋高宗 临安2、金发动对南宋的战争:金继续发动对南宋的战争,使金和南宋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因此是非正义的。3、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1)抗击金军,屡建战功;(2)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3)岳飞冤死得到人民怀念。根本原因:维护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的根本目的:维护南宋的封建统治。内容:(1)南宋对金称臣;(2)割让部分土地;(3)宋每年向金输纳岁币。结果:确立了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影响:消极: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积极:获得较长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恢复发展和各族人民友好交往。1、经济

16、重心南移的方向: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时间: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3、原因政治:南方战乱较少;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经济: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劳动力;前朝奠定的基础自然: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人民的辛勤劳动表现:农业6手工业商业11、宋朝的社会生活和隋唐时期相比,宋朝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在这时已初步显露。比如,宋朝的衣食住行、四时节庆、城市娱乐和崇学风气等社会生活,就与近代非常贴近。一、衣食住行1、衣:宋朝百姓一般穿及腰的短衫,颜色以黑色和白色为主;男人:官员(士人) 、富商:垂地长衫女人:衫和裙 (麻布

17、是大众化的衣料,富裕人家也用丝)(缠足的陋习已经出现,但还不普遍。 )2、食:在宋朝,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人们喝的主要是米酒,葡萄酒只是供富裕人家饮用的奢侈品。宋朝盛行喝茶。3、住:宋代的都市住宅,突破了唐朝的坊制束缚,改为沿街布局,出现了一层商店、二层居住的格局;农村百姓的住房则是茅屋或瓦屋;贵族官僚则是园林建筑。4、行:主要的交通工具:牛车、骑驴或骡、乘轿。二、四时节庆:1、宋朝的三大节日:元旦、清明节、端午节;宋朝重要的节日还有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2、宋朝节日与当今节日的不同:1、现在多了一些现代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2、个别传统节日名称不同:宋的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现称春节;现在的元旦指公历 1 月1 日。三、城市娱乐瓦舍:宋朝的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蹴鞠:皇帝乃至百姓普遍喜爱的运动。四、崇学风气:1、目的:以学问打通权力之门2、崇学风气原因:(1)宋朝科举制度的严密化、客观化、制度化;(2)取士范围扩大;(3)印刷术的普及。(4)政府重视读书五、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1、根本原因: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2、直接原因:城市中市民阶层的崛起,激起新的娱乐需求。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