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03.50KB ,
资源ID:1099480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9948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高级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草案(选修课程).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高级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草案(选修课程).doc

1、1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選修課程)第一 目標壹、 高三選修課程目的是為學生進入大學做準備,具有大學預科性質,故在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上均應與高一、高二必修課有明顯之區隔。貳、 高三選修課程的教學應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辨析、論證等能力,課程內容應有一定的深度,並提供若干研讀資料,俾便教師講授以及學生學習。參、 高三歷史科選修課程訂為歷史專題 ,分上、下冊。課程內容上冊以東亞史和亞太史為主要範圍,下冊以世界史為主要範圍。兩冊均強調從今日之台灣觀看東亞(含中國大陸) 、亞太及世界史上的重要問題。肆、 高三選修課程以學習史學方法為中心,大考中心應積極研發著重文字表達之新型態試題

2、,以落實高三選修課程之目標。2第二 核心能力在必修課程歷史科核心能力基礎上,選修課程應有進一步的提升。壹、 時序觀念時序觀念作為核心能力之一,可區分為以下兩個層面說明:一、運用各種時間術語描述過去,認識幾種主要的歷史分期方式1. 比較各種歷史分期方式的相似與相異處。2. 說明各種分期方式所根據的原則,解釋分期方式背後所代表的觀點、立場。二、區別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兩個或更多時代之間的差異,並建立過去與現在的關連性以時間順序架構建立自己的歷史敘述,提出對歷史延續與變遷的解釋。貳、 歷史理解歷史理解作為核心能力之一,可區分為以下三個層面說明:一、能夠直接地就一歷史敘述文本的內容,進行認知與掌握能就同

3、一主題各種相關的歷史敘述形式,進行參照、對比及評述。二、能夠就一歷史事件,嘗試進行設身處地的認知能經由史料及歷史敘述文本的輔助,完整地建構歷史事件發展的過程(如時間、地點、場景、議題、價值、衝突、抉擇等),以及指明相關歷史人物的特質(如動機、希望、優點、缺點等)。三、能夠在歷史脈絡中,進行關於重要性或意義的選取與評價能在一較長的時序中,瞭解一個重要的歷史性觀念的意涵,及此一意涵的3源頭與流變過程。參、 歷史解釋歷史解釋作為核心能力之一,可區分為以下兩個層面說明:一、分辨不同的歷史解釋,說明歷史解釋之所以不同的原因1. 能根據所提供的史料,建立起自己合乎理性的歷史解釋。2. 評估不同歷史解釋的有

4、效性、適切性、價值與時代意義。二、理解歷史學科的因果關係,對歷史事件的原因與影響提出解釋歸納某一歷史事件發生原因的種類,並解釋不同原因之間的關連性與重要性高低。 (例如:可區分為長期、短期、社會、經濟等因素)肆、 史料證據史料證據作為核心能力之一,可區分為以下三個層面說明:一、運用思辨,判斷史料得以作為證據的適當性1. 依據史料產生的歷史環境,判定其作為證據的可靠性及價值。2. 明白某一史料之能作為證據的適當性,是與自己所關切的問題焦點息息相關的。3. 能指出一個並不可靠的史料,如何具有證據效力。二、自行根據主題,進行史料蒐集的工作將蒐集到的史料與待解決的問題進行對比,進一步形成探究的計畫。三

5、、應用史料,藉以形成新的問題視野,或屬於自己的歷史敘述在建構一個理解的視野或解釋的觀點之意圖下,進行相關史料的整理工作。應用史料,藉以說明當代生活或社會問題之所以形成的歷史背景。4第三 時間分配高中三年級選修課程,每週三課時。第一學期為歷史專題上冊,第二學期為歷史專題下冊。第四 教材綱要壹、 高中三年級上學期歷史選修課程:歷史專題(上冊)單元次 單元名稱 主題與重點 說明一、 南島語族的社會及文化 南島語系的分佈 早期太平洋各族群的社會和文化 見附錄5二、 歐亞北部草原民族 簡要說明突厥人及 Turks 的關係及歷史 分別從契丹人到遼國、從女真人到金國、從馬扎兒人到匈牙利王國,敘述其政治、社會

6、及文化的變遷。 說明 Turks 如何往西殖民擴張及塞爾柱土耳其帝國之建立及對歷史之影響。 說明蒙古人的興起及蒙古帝國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其他少數民族可適量選擇性敘述其歷史地位見附錄三、佛教、儒家思想與東亞世界 佛教的北傳,從犍陀羅,經河西走廊、中國內部、遠至朝鮮和日本。 小乘佛教從斯里蘭卡傳至爪哇、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地。而西藏(吐藩)的佛教自成一格。 十世紀至近代西方思想輸入之前,儒家思想及文化對朝鮮、日本及越南北部的影響。見附錄四、 近代亞太地區的變遷 西方人航向太平洋的經過 近幾百年來西方人經營台灣及亞太地區的目的及策略 二十世紀亞太地區霸權的爭奪 中國、朝鮮、台灣、中南半島及南亞地區

7、的反殖民和獨立運動見附錄貳、高中三年級上學期歷史選修課程:歷史專題(下冊)6單元次 單元名稱 主題與重點 說明一、 從華僑到海外華人 從異鄉客及族群之心態轉折掌握移民的認同感 分別從(1)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2)十九世紀中葉至第二次世界大戰(3)戰後到今日,敘述由中國大陸及台灣移民海外的歷史現象 選擇重要地區,如東南亞及美國為討論對象,其他地區簡要敘述即可見附錄二、生態環境、物質文明與近代人文生活 從工業革命至一九六年期間,人文生活與物質材料、自然生態的互動關係 一九六年以前,人們對自然文明的重要論述及書寫 一九六年以來,高科技的進步與自然生態之關係 一九六年代以來,人們對自然文明的重要論

8、述及書寫見附錄三、 資訊傳播媒體的普及 印刷術與書籍、報刊的普及 影像視覺媒體的進步 通訊的現代化及數位革命見附錄四、 現代人文思潮 進步史觀的形成及質疑 啟蒙和反啟蒙 見附錄第五 實施方法壹、教材編寫:7一、 每個專題應包含四個部分: (1 )歷史敘述:含文字及圖表等(2)一手史料:原則上二至四種 圖像也可當作史料,必要時配合文字說明(3)學者研究論述:原則上二至四種(4)作業設計:培養學生史料分析、歷史解釋及從事小型研究報告的能力。 小型討論會的題目二、 選修課程教材應重視中學與大學課程的聯繫,應加重教材中的學術性。教材設計於培養學生核心能力之外,亦應加強學生探索問題、思考討論等能力,俾便

9、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可以立即適應大學課程。三、 教材之中,選錄之研讀資料應有一定的深度,俾便學生能有較為深入的認識。四、 教材應能反映當今歷史學界的研究成果,亦即選取在學界取得共識的觀點,或大致贊同的說法。學者的一家之言不宜採用,帶有濃厚黨派色彩的歷史解釋亦應避免。五、 內容大綱中之單元、主題為範圍,每主題有若干重點,應該涵括在教材之中,至於說明部分則是對重點略加解釋,供編寫者參考。單元、主題之標題,編寫者可以自行設計,不必援用。六、 文字敘述應力求流暢明白,易於閱讀。所附文字資料,若嫌艱深,可加以改寫。圖片、表格等各種資料,亦應儘量與課文內容相配合。七、 編寫每一課時內容,應考慮實際講授以及各

10、種教法運用所需時間。八、 教材所用年代以歷代紀元為主,重要年代下附注西元。8九、 外國人、地、物譯名,以部頒統一譯名為準;無統一譯名者,以最適當、最通行者為準,均須於初現時附注英文原名。十、 教師手冊應配合教科書,提供補充資料與相關文獻等,以利教師教學參考之用。教師手冊應與教科書同時出版,俾便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貳、 教學方法一、 歷史專題之教學任課教師應負責主導,並參考教材及教師手冊。教學時需考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經驗(包括誤解、成見、特定立場、生長背景等) ,預先擬定適切之教學計畫,提供適當之教材,並根據教學實際狀況修正、調整。不同學生彼此的能力差距甚大,提供學生個別

11、表達、陳述的機會以瞭解學生,有利於教學目標與核心能力的達成。二、 綱要內容與核心能力相輔相成,綱要內容是理解過去的基礎與材料,核心能力是學生理解過去的方法與歷程,學生能力必須透過內容方可落實,教師需時時檢驗教學是否能將能力落實於內容之中。三、 學習歷史必須要理解過去、提升學生理解過去的能力,核心能力中歷史理解是其他三個部分的基礎。學生理解歷史首先得建立時間架構,所以需要時序觀念 ;理解歷史所形成的觀點、說法是一種歷史解釋 ;理解過去所採取的方法則是史料證據 。這四個部分環環相扣,而以歷史理解為依歸。四、 單一歷史人物、事件、年代的學習,容易淪為純粹的記憶;反之,事件與事件之間的聯繫、事件前因後

12、果的分析、歷史人物及其時空脈絡的結合,有助於展開有意義的學習,建構歷史的關連性,亦較能發展學生的能力。五、 教科書只是教材的一部分,教學時應以課程綱要的目標、內容、核心能力為基礎,靈活運用講述、課堂討論、角色扮演、參觀訪問、史料判讀等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之精神。9六、 講述法雖然有益於教師描繪歷史情境,卻是一種單向式的教學法;教師為營造具啟發性之學習環境,應適時在課堂搭配指導、發問與討論,協助學生掌握核心能力,並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究,嘗試從不同的史料證據檢視問題,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七、 小組討論法是發展學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應就教學單元設計適當的歷史問題 ,由學生(三至五

13、人一組,以三人一組最佳)探究答案,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與同組成員交換意見。教師無須立即導正學生的看法,學生將會在討論中逐漸檢驗、澄清與修正看法,由實際經驗理解歷史概念、熟悉史料證據的運用。八、 教學應充分運用各種視聽媒體,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教學的效果。視聽媒體是教學的方法而非目的,運用時應注意與教學目標、大綱內容、核心能力之間的關連性。參、教學評量一、 教學評量的主要目的在瞭解教學成效,及診斷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習障礙,作為個別輔導或實施補救教學之依據。二、 教學評量應配合教學目標、核心能力、大綱內容之要求,考量學生之認知與語文能力,選用適當的評量方式。三、 教學評量應採

14、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包括課堂的發問與討論、定期考察、撰寫心得報告、專題報告、口頭報告、分組討論、辯論比賽、歷史話劇表演等。四、 教學評量應包括總結式與形成式評量,以瞭解學生的行為起點、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學習態度和個別進步情形。五、 學生在歷史的能力表現差距甚大,教師可採取檔案評量的方式,將學生之各項學習活動表現詳加紀錄,並將相關作品整理成個人檔案,作為評量之參考。10肆、教學資源:為提昇教學品質與教學效果,應成立歷史科專科教室,其教學之軟、硬體設備宜包含下列各項:1. 歷史大掛圖:如歷代都城疆域圖、中國歷代沿革、各時期世界歷史地圖、各種歷史關鍵事件的趨勢圖或傳播發展圖以及相關的古今台灣地圖。2

15、. 重大歷史事件演進歷程表。3. 古代器物、遺址、傳統建築、園林、都城之模型。4. 歷史教學的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DVD、VCD、電腦軟體等。5. 視聽教學設備:電腦、單槍投影機、電視機、音響、幻燈機等。6. 相關參考文獻及書籍資料。7. 歷代碑帖、名畫之影本、拓片或圖片。伍、教學相關配合事項:(一) 培養學生善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資源,經由閱讀史學著作,活用歷史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建立邏輯思維能力。(二) 善用網路資源,蒐集資料,吸取史學研究之新資訊。(三) 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歷史科教學,使授課教材資訊化、活潑化,立體呈現歷史演進之脈絡。(四) 師生共同建置歷史教學網站,提供教材大綱、考題分析

16、、腦力激盪園地,提供互動、多元的教學模式。11附 錄壹、高中三年級上學期歷史選修課程:歷史專題(上冊)單元一1. 本專題討論西方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亞太地區的歷史與文化。首先,應說明南島語族的緣起、擴張及分佈,從北端的台灣、東端的復活島、南端的紐西蘭以及最西端的馬達加斯加島。其次,描述南太平洋主要各地的社會及文化。澳洲土著雖然不屬南島語族,但也可列入討論。2. 閱讀資料方面,應借重人類學者之研究成果。學者之間的分歧觀點也可加以介紹,例如南島語族的原鄉是否在台灣?不妨提供資料給學生以便深思討論。單元二1. 本專題的主旨,在以主體性的角度觀察歐亞北部草原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而非當作中國史上的異族或某

17、個朝代看待。應扣緊草原民族生活及社會的特性,他們與農業社會的民族有何差異?為何長期以來他們不斷與農業民族對抗?甚至入侵殖民?2. 由於本專題涉及的時間、民族及歷史非常廣泛,在略古詳今及專題討論兩大原則下,建議對八世紀中葉以前的突厥人及 Turks 先作簡要歷史背景說明。而後以八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中葉之契丹人、女真人、馬扎兒人、土耳其人及蒙古人為主要討論對象,內容涉及他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政治方面,除了他們的內政外,也應討論他們與鄰邦的關係,尤其塞12爾柱土耳其帝國及蒙古帝國的擴張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東歐都有密切關係。3. 十五世紀以後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蒙兀兒王朝及滿清帝國不在本冊中討論。但

18、如有教師願意的話,可自行補充教材,配合高中歷史第二冊、三冊、四冊,作深入討論。4. 第一手史料及現代史家的論述作品應緊扣上述的主題。單元三1. 本專題屬思想文化史,分別與佛教、儒家思想有關。2. 佛教方面,應先說明大乘、小乘之別,而後配合時空敘述傳播的背景,以及如何與各地原有之信仰文化相融合。3. 佛教對各地文化(含藝術)和社會之影響,應舉實例(含文物)說明。4. 十世紀之前,漢文化已影響朝鮮、日本及越南北部,本專題可簡要敘述。然而,重點應放在宋明理學對這幾個地區之影響,他們又如何轉化儒家思想並與當地思想結合。5. 不宜採用文字太深奧難懂之第一手史料,如有必要時,應有白話的註釋。單元四1. 本

19、專題與本冊專題一早期南島語族相配合。從西方人大航海時代以來,討論亞太地區的歷史變遷。2. 歷史分期上,建議分為三個段落:一是西方人航向亞太地區,尋找貿易航線的時代;二是從早期至十九世紀來,發展殖民貿易的時代;三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列強及日本爭奪霸權的經過,同時,各地如何掀起反殖民及獨立運動。133. 第一手史料及近代學者的論述應扣緊上述的重點。貳、高中三年級上學期歷史選修課程:歷史專題(下冊)單元一1. 本專題以近五百年移居海外的華人為主,探討他們在不同時期外移的主要動機,移居的地區以及他們的文化和政治認同感。2. 所謂華僑指的是sojourners ,在心理上屬於異鄉客 ,仍然認同原

20、鄉的文化及社會。而所謂的海外華人,指的是心理上已大致接受(acculturation)當地的社會、文化或政治,他們已屬於當地的一個族群(ethnics) 。 從華僑到海外華人不只是歷史上的現象,更是分析這個專題的主題。3. 從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明、清帝國的政局、人口增長、華南社會的特殊問題,人民日漸外移。一支前往澎湖、台灣,一支遠赴東南亞,尤其自十八世紀來,移民南洋和經商在質量上都有重要變化。4. 從十九世紀中葉起,有些移民轉往美國、歐洲及世界各地。他們如何生活、如何適應當地的社會和文化,一代接著一代,心態上逐漸轉變。5. 第二次戰後,掀起另一波移民潮,自中國大陸避居海外。六年代以來,從台灣

21、赴美國留學及移民者日漸增多。他們改變了海外華人的結構,同時也影響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甚至有些還參與政治,試圖左右當地或台灣的政局。6. 摘錄第一手資料及當代學者的歷史論述可增進學生的分析研判能力。但有關六年代以來的歷史著作仍然不夠充足,課堂上的討論應謹慎客觀,避免武斷。14單元二1. 本專題應從自然物質文化文明的互動關係說明近兩百年來物質文明、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活的關係。就史實而言,免不了敘述工業科技的發展;但就解釋取向而言,應避免只介紹科技史而已(或者太偏物質生活 ,太過於唯物論 ) 。2. 第一手史料可分兩類:一是有關每個時代中對自然生態及物質文明的描述記實,一是時人對自然物質文化文明的論述。

22、3. 有關一九六年代來的部分,應多舉台灣的實例,尤其從這些實例中反應台灣與世界地球村的密切關係。單元三1. 本專題討論近五百年來各種資訊媒體進步的過程及其影響。就進步的過程而言,可以從純手工的、手工操縱的機械、動力的機械、至數位化的時代。就資訊媒體而言,可以分為文字的、圖像的及語音的幾大類。2. 第一手史料可以摘錄某個時代某個人的自傳、回憶錄、記實作品、甚至小說等,從內容中分析當時資訊媒體的使用狀況及生活的關係。除了文字書寫的史料,有些靜態的或動態的圖像文本也可當作第一手史料。古文物如果能實地觀察原件最為理想,否則以圖片代替也無妨。3. 各種資訊媒體無不表述某些訊息。然而,文本有真偽之分,同時也各有立場觀點,甚至羅生門 。本專題建議採錄幾則實例培養學生分析考證的基本能力。4. 本專題可摘錄當代有關資訊媒體的理論性作品,讓學生得知較具深度的思想。15單元四1. 本專題先說明啟蒙思想的傳統,即:理性的思維、追求通則、相信進步史觀、並重視觀看或實驗。而後分析近兩百年來各種反啟蒙思潮如何抨擊啟蒙的傳統;同時,啟蒙的傳統又如何一再以新面貌出現。2. 以第一手史料舉證各種啟蒙及反啟蒙思潮的特色。3. 舉數位當代學者討論啟蒙及反啟蒙的文章。最好這幾篇文章彼此間有不同觀點。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