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51KB ,
资源ID:1095688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9568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2008099、2008100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University Physics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128 学时/8 学分 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类本科生(除地球物理学专业) 开课部门: 基础课教学部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学课程的作用:第一方面是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学生应通过学习物理学获得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基本运动形式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知识,

2、为学习其他课程打好基础。第二方面是使学生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素质,激发求知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知识的更新也有较深远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 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较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和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鉴于本课程对

3、数学知识的需要,本课程适宜于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两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期开设。相关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后续课程:各专业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理论力学、通信原理、电工原理、地震前兆测量、工程物探等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教学内容第一节 质点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质点;(2)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3)速度、加速度; 第二节 求解运动学问题举例第三节 圆周运动()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匀速率和匀变速率圆周运动;第四节 相对运动(1)时间与空间(2)相对运动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教学难点 运动

4、学中各物理量的矢量性3.基本要求(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借助于极坐标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2)理解质点运动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3)掌握运动学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由运动方程求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学的第二类问题:由质点的速度或加速度及初始条件,求运动方程。第二章 牛顿定律1.教学内容第一节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第二节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力第四节 牛

5、顿定律的应用举例(1)物体受力分析、隔离体方法(2)应用举例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 将微积分和矢量运算方法应用与力学;变力作用下牛顿定律的应用3.基本要求(1)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能求解一维变力情况下质点的动力学问题。(2)理解力学单位制和量纲。(3)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4)理解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教学内容第一节 质点与质点系动量定理(1)冲量 质点的动量定理(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二节 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条件(2)动量守

6、恒举例第三节 动能定理(1)变力做功的计算(2)质点的动能定理第四节 保守力和非保守力 势能(1)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作功的特点(2)保守力和非保守力(3)势能第五节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1)质点系的动能定理(2)质点系的功能原理(3)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节 碰撞(1)几种碰撞情况(2)相关例题第七节 能量守恒定律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变力的功;教学难点 三个运动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综合性力学问题的分析求解。3.基本要求(1)掌握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2)掌握功的概念, 能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

7、能的概念,会计算万有引力、重力和弹性力的势能。(3)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4)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能处理较简单的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问题。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第四章 刚体转动1.教学内容第一节 刚体的定轴转动(1)刚体转动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2)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第二节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1)力矩(2)转动定律(3) 转动惯量及其计算第三节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1)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2)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第四节 力矩作功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8、1)力矩作功和功率(2)转动动能(3)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教学难点 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定律求解连接体问题。3.基本要求(1) 掌握描写刚体定轴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2) 掌握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3) 理解角动量概念,掌握角动量定律,并能处理一般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以及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问题(4) 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概念,能在有刚体绕定轴转动的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章 机械振动1.教学内容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节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简谐

9、振动满足条件()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简谐振动常数的确定第二节 旋转矢量()旋转矢量的引入()利用旋转矢量计算举例第三节 简谐运动的能量第四节 一维简谐运动的合成 拍现象()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拍现象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描述简谐运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简谐振动方程的建立;旋转矢量法;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教学难点 谐振动方程的建立和特征量的确定。3.基本要求(1)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根据受力分析能建立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 (2)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根据振动系统特征及初始条件,能确定振动方程中的三个特征量:振幅、初位相和圆频率。 (3)掌握旋转

10、矢量法。 (4)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5)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生产率振动的合成规律。 (6)了解拍现象和频率,了解两个同频率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第六章 机械波1.教学内容第一节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机械波的形式()横波与纵波()波长、波的周期与频率,物体弹性与波速()波线、波面、波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二节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1)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2)波函数的物理含义第三节 波的能量 声强级(1)波动能量的传播(2)声强级第四节 惠更斯原理 波的干涉(1)惠更斯原理(2)波的干涉条件第五节 驻波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波的传播规律,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波的干涉现象和规律;教

11、学难点 波动方程的建立,波的干涉规律。3.基本要求(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了解波动与振动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波动过程的几何表式。 (2)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能根据波线上某一点的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程。 (3)理解波动的能量传播特征及波的能量密度能流和能流密度等概念。 (4)理解波的惠更斯原理,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现象,掌握波的干涉条件。 (5)了解驻波的形成条件,驻波的特征及驻波与行波的区别。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 物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气体的物态参量(2)平衡态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3)热力学第零定律第二节 物质的微观模型 统计规律性(1)分子的

12、线度和分子力(2)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及统计规律性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1)理想气体模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第四节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第五节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1)自由度(2)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3) 理想气体的内能第六节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率(1)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2)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3)三种统计平均速度第七节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教学难点 微观统计平均值与宏观参量的联系。3.基本要求(1)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解

13、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微观模型和统计假设。(2)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以及宏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3) 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及内能的概念,并能应用该定量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4)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三种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及最概然速率。理解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1.教学内容第一节 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1)准静态过程 (2)气体对外作功(3)热量第二节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能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1)

14、等体过程 摩尔等体热容(2)等压过程 摩尔等压热容第四节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1)等温过程(2)绝热过程(3)绝热线和等温线第五节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1)循环过程特点(2)热机和致冷机效率(3)卡诺循环第六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定理(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2)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3)卡诺定理(4)能量品质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计算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3.基本要求(1)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

15、、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2)理解循环过程的特征及热机效率和致冷机的致冷系数。理解卡诺循环以及卡诺热机的效率和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3)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4)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了解卡诺定理和能量品质。第九章 静电场1.教学内容第一节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守恒定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电荷的量子化(2)电荷守恒定律第二节 库仑定律第三节 电场强度(1)静电场的描述 电场强度(2)点电荷的电场强度(3)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4)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第四节 电场强度通量 高斯定理(1)电场线 电通量(2)高斯定理(3)用高斯定理求电场强度第五节

16、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能(1)静电场力作功(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3)电势能第六节 电势(1)电势(2)点电荷电场的电势(3)电势的叠加原理(4)电势的计算第七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1)等势面(2)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应用叠加原理、高斯定理计算带电体的场强;利用电势的定义和叠加原理计算带电体的电势;教学难点 叠加原理和高斯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3.基本要求(1)理解库仑定律和电学单位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的叠加原理。根据电荷的分布能计算电场强度的分布,理解电偶极子和电偶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的力矩。(3)掌握

17、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4)掌握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掌握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由电荷的分布,根据电势叠加原理会计算空间电势的分布。(5)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教学内容第一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1)静电平衡条件(2)静电平衡时的导体性质(3)静电屏蔽第二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2)电介质的极化 极化强度第三节 电位移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1)有电介质时高斯定理的推导(2)例题解析第四节 电容(1)导体的电容 电容器(2)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第五节 静电场的能量和

18、能量密度(1)静电场能量计算(2)能量密度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导体和电介质处于静电场中所显示的各种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对导体的电荷分布、电势及电介质中的场强等物理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导体处于静电场中电荷分布和电势的计算,电介质高斯定理的应用。3.基本要求(1)掌握静电平衡的条件,掌握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的电荷、电势、电场分布。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理,掌握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掌握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并会用它来计算电介质中对称电场的电场强度。(3)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能计算常见电容器的电容。(4) 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掌握电场能量的计算。第十一章 恒定磁场1.教学

19、内容第一节 恒定电流(1)电流 电流密度(2)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恒定电流条件第二节 电源 电动势第三节 磁场 磁场能量第四节 毕奥-萨伐尔定律(1)电流元 毕奥-萨伐尔定律(2)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3)磁矩(4)运动电荷的磁场第五节 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1)磁感应线 磁通量(2)磁场的高斯定理第六节 安培环路定理(1)安培环路定理(2)用安培环路定理求磁感应强度第七节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3)带电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应用举例第八节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1) 安培力 国际单位制(2)载流线圈受外磁场的磁力矩第九节 磁

20、场中的磁介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磁介质 磁化强度(2)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强度(3)铁介质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以及对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的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应用。3.基本要求(1)理解恒定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电流密度和电动势的概念。(2)掌握描述磁场的物理量磁感强度的概念,理解它是矢量点函数。(3)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利用它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强度。(4) 掌握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强度的条件和方法。(5) 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公式 ,能分析电荷在均匀电场和磁场中的受力

21、和运动.了解磁矩的概念。 (6) 了解磁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磁场强度的概念以及在各向同性介质中 H和 B 的关系,理解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了解铁磁质的特性。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和电磁波1.教学内容第一节 电磁感应定律(1)电磁感应定律(2)楞次定律第二节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1)动生电动势(2)感生电动势(3)电子感应加速器 涡电流第三节 自感和互感(1)自感电动势 自感系数(2)互感电动势 互感系数第四节 磁场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磁场能量的计算(2)磁场能量密度定义及计算第五节 电磁振荡 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平面电磁波的特性(3

22、)电磁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4)电磁波谱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楞次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导体的自感和互感。3.基本要求(1)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来计算感应电动势,并判明其方向.(2)掌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本质.理解有旋电场的概念.(3)理解自感和互感的现象,会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导体的自感和互感.(4)理解磁场具有能量和磁能密度的概念, 会计算均匀磁场和对称磁场的能量(5)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其性质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1.教学内容第一节 相干光(1)光的相干性(2)相干光的获取第二节 杨氏双缝干涉 劳埃德镜(

23、1)杨氏双缝干涉(2)缝宽的影响 空间相干性(3)光程、劳埃德镜和半波损失问题第三节 薄膜干涉(1)透镜的作用(2)薄膜干涉条件(3)劈尖、牛顿环第四节 迈克尔逊干涉仪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迈克尔逊干涉仪(2)等倾干涉第五节 光的衍射(1)光的衍射现象(2)惠更斯-菲涅尔原理(3) 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第六节 单缝衍射第七节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1)圆孔衍射(2)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的计算第八节 衍射光栅(1)光栅(2)光栅衍射条纹的形成(3)衍射光谱第九节 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1)自然光 偏振光(2)吸收产生偏光 偏振片 起偏与检偏(3)马吕斯定律第十节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

24、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杨氏双缝干涉、薄膜等厚干涉的有关原理和应用;单缝衍射、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马吕斯定律;教学难点 干涉条纹的规律及位置的计算;光栅衍射的成因及特点。3.基本要求(1)理解光的相干性、相干无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光程差、半波损失及光的干涉条件。 (2)理解杨氏双缝干涉,能确定干涉条纹在屏上的位置,理解等厚薄膜干涉、等倾干涉以及增透膜和增反膜。 (3)掌握劈尖干涉,能确定的间距,相邻明(或暗)纹对应的膜的原度差等,理解牛顿环、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处理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理解单缝衍射公式,会分析、

25、确定单缝衍射条纹的位置及缝宽和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了解光学仪器的分辩本领。 (5)掌握光栅衍射方程,会确定光衍射各级明纹的位置,理解光栅衍射的缺级现象。 (6)掌握自然光、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第十五章 狭义相对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 伽利略变换式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1)伽利略变换式 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2)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3)光速依赖于惯性参考系的选取吗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洛仑兹变换(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2)同时的相对性和时间延缓(3)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实验证明(4)洛仑兹变换 洛仑兹速度变换第三节 相

26、对论性动量和能量(1)动量与速度的关系(2)狭义相对论力学的基本方程(3)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4)能量与动量的关系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教学难点 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动量与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能量间的关系。3.基本要求(1)理解伽里略变换,伽里略相对性原理和经典时空观。 (2)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础假设,理解洛仑兹坐标变换,了解洛仑兹速度变换。(3)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理解牛顿力学中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进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时空观以及二者的差异。 (4)理解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重要结论:动力学基本方程、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能量和质

27、量的关系以及能量和动量的关系。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1.教学内容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1)黑体辐射(2)对黑体辐射实验结果的解释 经典物理的困难(3)普朗克假设 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第二节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重性(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2)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3)光的波粒二象性第三节 康普顿效应第四节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1)氢原子光谱的规律(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及其困难第五节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德布罗意假设(2)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3)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第六节 不确定关系第七节 量子力学简介(1)波函数 概率密度(2)薛定谔方程(3)一维势阱(4)

28、一维势垒 隧道效应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设;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难点 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实验规律的解释;测不准关系。3.基本要求(1) 了解热辐射的两条实验定律:斯特藩 - 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以及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的能量按频率分布曲线时所遇到的困难. 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 (2) 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 (3)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波尔的氢原子理论。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及其正确性的实验证实。

29、(5)了解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 (6)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 了解一维定态的薛定谔方程, 以及量子力学中用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四、 课程学时分配(以章节为单位)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 实验 上机 讨论/习题合计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5 1 6第二章 牛顿定律5 1 6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8 8第四章 刚体定轴转动7 1 8第五章 简谐振动 8 8第六章 机械波 8 8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6 6第八章 热力学 8 8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基础总复习 5 1 6第九章 静电场 10 2 12第十章 静电场中导体和电介质5 1 6第十一章 恒定磁场11 1 12

30、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7 1 8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11 1 12第十五章 狭义相对论4 4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6 6总复习 2 2 4五、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推荐教材:物理学教程 ,作者:马文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月:2006 年 11 月 版次;第二版2.教学参考书:物理学教程习题与解答 ,作者:马文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月:2007 年,版次:第二版。3.教学参考书:物理学教程学习指导 ,作者:马文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月:2008 年 1 月,版次:第二版。4.教学参考书:大学物理 ,作者:张三慧,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月:1998 年,版次:

31、第二版。六、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教学录像片、CAI 课件及教师自己制作的电子教案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课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主要采用讲要点、讲方法、讲思路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坚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最后达到“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益。考核方式:1.通过联合命题或试题库抽题等命题形式实现教考分离,并组织任课教师密封流水阅卷。2.成绩报送实行双及格线制: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50,平时成绩占 50。平时成绩由考勤(10) 、作业(20) 、期中考试成绩(20)和读书笔记四部分组成,设置平时成绩及格线、期末考核成绩及格线,两个及格线均达到的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核。修订人:杨健 修订日期:2011.4.10审核人:李瑞东 康永刚 审核日期:2011.4.11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