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20KB ,
资源ID:1094541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9454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doc

1、 江 苏 省 职 业 学 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10 2011 学年 第 一 学期)专业名称 地质工程 课程名称 哲学基础 授课教师 高娜 学 校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 第三章 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使用教具教学目标(1)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这条基本原理和实践出真知的理念,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2)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培养用真理指导实践的观念。(3)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蕴含

2、的必然趋势和偶然因素。(4)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培养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解科学思维的内涵,掌握科学思维的具体方法。懂得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增强创造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教学难点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理解逻辑思维的科学方法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认识论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由于本章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因此案情境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等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和宗旨。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3、学 内 容 及 步 骤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而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2)实践的特点第一,观物质性(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体)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如仪器)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

4、的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第二,主观能动性(不是消极、本能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活动也在发展。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书示自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 、 “欲知山中事,须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问打樵人”等说明认识既不是

5、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可见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原因:1)认识产生于实践2)认识产生于实践的过程中(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是否正确,需要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

6、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改造世界。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是为了改造自然,研究社会科学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只是把它当作资本去炫耀或将之束之高阁而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毫无意义的。小结: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根本的观点。二、认识的辩证过程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2.认识的辩证过程(1

7、)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原因):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三、真理及其指导作用1.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1)真理的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有的认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如人会死、鸟会飞) ,有认识 认识的阶 段 含义 特点 形式 局限 性 联系感性认识认识的起点、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某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直接性和形

8、象性感觉、知觉、表象所反映的仅限于事物的外部形象和表面特征。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间接性和抽象性概念、判断、推理。更容易脱离现实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有质的区别,但两者并不是互相隔绝,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地统一起来的两种认识形式。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整个认识运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人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9、中,既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之中有理性,理性之中有感性。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这种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一种认识、反映,但不是一切认识都是真理;真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反映,错误的认识、反映不是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正确认识不是真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2)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是客观的不等

10、于说真理是不变的,真理的客观性是说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真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可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和趋势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也可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从广度上讲,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一些部分、一些片段的正确认识,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还有待于扩展。第二、从深度上讲,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特定事物或现象

11、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学生要排除这样的认识误区:世界上不存在着绝对真理、终极真理,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真理又具有相对性。3.用真理指导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又对实践有反作用。人们要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就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要坚持用真理指导实践。主要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经验主义,二、教条主义。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第二节 现象和本质一、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表面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它是事物的本质在

12、各方面的外部表现。现象按其表现事物本质的不同方式,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注意: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是事物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态。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忽视假象,也不能被假象所迷惑。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各种客观实际条件造成的。假象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但不能把客观存在的假象同主观认识上的错觉混为一谈。2.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其具体表现是:第一,现象是表面的,它显露在事物的外部,能为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

13、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是我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第二,现象是事物本质的个别的、生动的、具体的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2)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一方面,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不表现为一定现象的“纯粹本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现象表现本质,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形式。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歪曲的、颠倒的表现,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是没有的。小结: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但不能把本质和现象绝对对立起来,离开本质的现象和离开现象的本质都是不存在的,客观世界的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课

14、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3.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启示第一,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在实践中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二、正确分析因果联系1.原因与结果的含义(1)引起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被原因作用而产生的现象或后果叫做结果。(2)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因果联系是确定的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两者是相互区别在确定的场合和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区别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决不能颠倒,也不

15、能混淆。如,云积成雨,云积是原因成雨是结果,二者的界限十分分明。(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原因和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3.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启示(1)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2)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3)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三、正确对待必然和偶然1.必然性和偶然性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联系,二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1

16、)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第一,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原因不同。事物发展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内部的和外部的、主要的和次要的等等各种原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的内在根据。偶然性则不同,它产生于事物的次要的或外部的原因,使事物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由于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原因,因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它确定不移地贯彻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由于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次要的和外部的原因,因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的地位,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过

17、程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存在形式不同。由于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因而,它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比较稳定的、持久的趋势,是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发展趋势,具有确定性。由于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的地位,因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或暂时性,它或者以这种方式出现,或者以那种方式出现,或者突然出现后又马上消失,具有不稳定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性的首先,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共处于事物发展同一过程中。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

18、自己开辟道路。其次,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也离不开必然性,偶然性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它总是受必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然性的支配,离开必然性而独立存在的纯粹的偶然性也是没有的。偶然性作为必然性的实现形式也不是纯粹的偶然性,其中必定包含着必然性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有时候也是受偶然现象的启发而完成的。再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启示重视掌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不把偶然性错当成必然性不轻视偶然现象,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总结:要正确认识必然性和偶然

19、性的辩证关系,就要透过偶然性揭示必然性,利用偶然加速必然的实现,把客观必然性和主观目的性统一起来,争取改造世界的主动权和自由权。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第三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一、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第一,逻辑思维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第二,逻辑思维不同于形象思维,它是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过程。而形象思维是 用 直 观 形 象 和表 象 解 决 问 题 的 思 维 。 其 特 点 是 具 体 形 象 性 。第三,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形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 (

20、由此作为讲述以下内容的过渡)1.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多了,经过头脑分析和综合,舍弃事物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并用词或词组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概念。我们对苹果、梨、葡萄等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概括,就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水果” ,水果就是苹果、梨、葡萄的概念。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概念,如物理学有力、功、原子、基本粒子等概念,政治经济学有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等概念,法学中有违法、犯罪、刑罚等概念。第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和外延(包括什么) ;第二,概念和内涵是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具有一

21、致性;第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犯外延扩大和缩小的毛病;第四,概念的重要作用。第五,概念的在语言上表现为一个词语。 2.判断判断是对物有所肯定和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是从概念发展而来的,它总是表现为概念之间的一定联系,并以句子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第一,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是一切判断的最显著的特征和标志;第二,判断的重要作用;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第三,判断在语言上表现为一个句子。3.推理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判断组成推理,已有判断叫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结论,推理就是由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体现。在

22、推理过程中必须前提真实,逻辑正确,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推理在政法、公安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定罪和量刑都离不开三段论推理。例如,凡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办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是犯了抢劫罪;某人以暴力、胁迫方法抢劫他人财物,所以,某人犯了抢劫罪。人们常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让我想一想”等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第一,推理有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第二,在推理过程中必须前提真实,逻辑正确,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第三,推理的重要作用;第四,推理在语言上表现为复句或多重复句或句群。总结概括:逻辑思维的这三种基本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这一过程进行的

23、。逻辑思维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念是最基本的形式,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形成,即概念组成判断,判断组成推理。在人的认识中,任何一种形式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二、逻辑思维的科学发方法1.归纳和演绎(1)归纳和演绎的含义(2)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2.分析和综合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1)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24、2)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三、学会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2.培养创造性思维(1)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是凡事要多问个“为什么” ,这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2)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有感知新事物的能力。(3)培养创造性思维,还必须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本章小结】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我们要勇于坚持真理,善于用真理指导自己的实际活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思考能力。探寻事物之间及其内部的因果联系,提高自主性和预见性,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科学的把握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学会辩证的逻辑思维方法,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要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努力培养创新意识,锤炼创造性思维,争做新时代的开拓者,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布置作业】1、单选、多选题2、简述题:如何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青年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