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3.50KB ,
资源ID:1089593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8959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轼作品赏析.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轼作品赏析.doc

1、 从中国文化与美学角度评析中国书法名家与名作-浅谈苏轼书法与其代表作苏轼(公元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 )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 、 寄黄几道文 、 前赤壁赋 、 黄州寒食诗帖 、 题西林壁 、 饮湖上初晴后雨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各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文学成就、哲学思想、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苏轼书法美学思想中,包含

2、了非常多的成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意”和“道” 。所谓“意”强调意所含 情 的倾向,这是恰当的。但是,这个 意还应有其他相关的成分。比如说:意味、意趣、意境、意象、意绪、意态、意气、意匠,等等。就意味 来说,就是指意趣情味。其次, “意”也不仅是画家的情绪意念。还是自我之情意的人们放远眼光,大其心胸,纵览天地万物,在感受宇宙造化之妙的同时,领悟天地万物间的生生之意,从而将这一浩然之意点写而出。苏东坡所说的意,实际上是提倡创作的自由精神,不愿受成法所拘,要求抒写胸臆,听笔所致,以尽意适兴为快,因而他作书时不顾及法的存在。而“道”作为创生万物的宇宙大生命及其运化过程,可用易传中的话来概括,这就是“

3、一阴一阳之谓道” 。于是 ,艺对“ 道”的表达,也就是艺术对 “意”的言说。苏轼说:“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与手”。 其中的 “艺”即是“法度” ,指各艺术门类的内部法则、技巧。苏轼是很重视法度的,但又绝不止于此,而以“技道两进”为理想境界。实际上,苏轼在谈论“意” 的时候,往往是和“ 韵”结合起来谈的,或者毋宁说,苏轼更看重的是书法中表现出的“韵”。 书法之韵,存在于审美主体 (欣赏者)和客体( 被知觉的书法作品) 的相互关系之中,是书法作品形式的表现性诱发欣赏者产生的情感效益。韵不是纯客体的属性,也不是纯主体的感觉,是审美主客体双向运动,积极创造的结果。如其代表作黄州寒食

4、诗帖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

5、(黄州寒食诗跋)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但是,苏东坡所追求又决不是仅仅亦步亦趋的步魏晋人的后尘,他需要的是表现生命精神的艺术追求,是对心灵渲染的艺术。魏晋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而苏东坡所创作的艺术品所渲染的是人的心境和意绪,是更多的对内心世界的观照。可以说,这是一种追求“自然”的情性。苏东坡抛弃了魏晋士人追求外表华丽、追求仪态、名声等等多少带着虚伪掩饰的东西,而将最为真实、质朴无华、微妙的

6、心灵,自自然然地合盘托出。他不需要置毡于竹林之下,饮酒服药,坐而玄谈,他是在黄州东坡废营地垦荒、灌园中谈论人生,追寻人生价值。在追求自然的问题上,苏轼认为艺术家要观察万物,要在变化中观察宇宙。苏轼非常强调从把握自然物“无常形” 的变动状态中揭示其“ 常理”,很少冷静、舒缓地描写出幽寂的自然景物,而是经常以热烈的激情,迅速地捕捉住景物在运动变化中的形象特征,以动态传景物之神。如其代表作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 ,均为苏轼撰并书。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 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 结体短肥“的特点。 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 ”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反映出其返璞归真、追求自然之意。他把书法比作有生命的人,用生命的观点把作者和作品联系起来。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是妙在笔画之外、自然体现的艺术,而不是专注笔画之上,刻意追求,不是技巧的卖弄。由此观之,苏轼不愧为中国书法界的大家、名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