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园艺植物保护学:指以园艺植物为保护对象,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于经济损害水平之下,确保园艺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科学。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 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值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
2、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之下,既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达到高产、稳产和增产的目的,又确保对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植物病害:指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不良影响,其生理、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和外观症状的现象。 症状:指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变色:指植物患病后部分或全株色泽发生不同于植物正常颜色的改变。 有均匀变色(褪绿、黄化)和不均匀变色(花叶、斑驳、明脉、碎色
3、) 坏死:指植物发病后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有叶斑、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立枯等 腐烂:指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有干腐、湿腐、软腐等 萎蔫:指植物局部或整株由于失水而发生凋萎的现象。 永久性萎蔫和暂时性萎蔫 畸形:指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状态。 有徒长、矮化、矮缩、皱缩、卷叶、根瘤、变态等 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 侵染性病害:指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 非侵染性病害:指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
4、体间传染。 病害三角:在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病害关系。病害四面体:病原、寄主植物、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四者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营养体:指菌物营养阶段的菌体,具有吸收、输送和储存养分的功能。 吸器:指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特殊结构。菌组织:指菌丝体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疏丝组织: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 拟薄壁组织:菌丝体纠结十分紧密 菌物的生活史:指菌物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作
5、用 有性生殖:产生变异适宜环境;是初侵染源 多型性:指转主寄生的菌物产生两种及以上的孢子类型的现象。 锈菌产生的 5 种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原核生物:指无核膜包被、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无有膜包被的细胞器的单细胞微生物。 包括细菌和菌原体,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 补充营养:成虫性成熟必不可少的营养 多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同种性别中,还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 卵期:卵自母体产出到孵化所经历的时期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脱皮:昆虫幼期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脱去旧表皮的过程化蛹:末
6、龄幼虫脱最后一次皮变为蛹的过程蛹期:自化蛹至羽化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高级阶段,具有判别系统发生和分类地位的固定特征,是完成生殖和使种群得以繁衍的阶段世代:昆虫从卵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成熟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 世代重叠:对于多化性昆虫来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各虫态发育进展参差不齐,以致田间各世代间难以划分界限,造成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不同世代的相同世代。 休眠: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暂时性生长发育停滞现象。 滞育:作为遗传特性固定在昆虫某一虫态的生长发育停滞现象。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有害生物 :与人类竞争资源或
7、危及人类健康,达到经济受害水平的生物。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即从卵孵化开始发育到成虫性成熟为止,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或虫态。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2、 填空题 1. 有害生物防治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2.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 昆虫胸部是运动中心, 昆虫腹部是生殖和代谢中心。 3.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有细胞壁,无细胞核。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多为 杆状,裂殖繁殖。4. 植物对病原物表现出的抗病性被划分为 免疫、 抗病、 耐病、 感病、 避病
8、等类型。5.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主要有胃杀作用 、 熏蒸作用 、 触杀作用 和 内吸作用 。 6. 植物检疫可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7.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有减少园艺生态系统中害虫的种类、控制害虫数量和控制害虫危害。 8. 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有消灭和控制病原物、保护寄主植物、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和治疗病害植物。 9. 细菌的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 10. 营养体的变态包括吸器、菌核、子座、菌索等11. 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12. 昆虫头部有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昆虫眼分单眼、复眼(金龟甲类三叶状触角)13. 昆虫的 口器分咀嚼式(机
9、械损伤)、刺吸式(生理伤害)、虹吸式(鳞翅目昆虫特征)咀嚼式口器分舌、上颚(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下颚(握持、撕碎和推进食物,触觉、嗅觉和味觉功能)、上唇(形成口器上盖,防止食物外落,其内壁上有毛和味觉器)、下唇(感触和盛托食物)14. 昆虫的足: 自基部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15. 胸足类型代表昆虫 a、步行足(步甲、瓢甲、蝽象) b、跳跃足(蝗虫、蟋蟀)c、开掘足(蝼蛄前足、金龟子)d、捕捉足(螳螂、猎蝽)e、游泳足(仰泳蝽、龙虱的后足)f 、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 g、携粉足(蜜蜂的后足) 16. 翅的类型:有膜翅、鳞翅、毛翅、缨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17. 完全
10、变态蛹的类型及代表昆虫 a、离蛹(金龟甲、蜂类的蛹) b、被蛹(蛾、蝶类的蛹)c、围蛹(蝇、虹类的蛹)18. 3R:抗性、残留、再增猖獗 3 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三、单项选择题 1. 蝶类昆虫的口器属( D )。 D、虹吸式 2. 植物细菌性病害具备( C )的病征。 C、菌脓 3. 下列天敌昆虫中属于寄生性的是( C )。 C、赤眼蜂 4. 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为( B )。 B、硫酸铜、生石灰和水 5. 昆虫成虫的前翅着生在(B )。 B、中胸 四、判断题 1.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防治蚜虫应该选用内吸性药剂。( )2. 蝗虫的前后翅都是膜翅。 ()3. 螳螂的前足是开掘足。 () 4. 受
11、介壳虫危害的植物易发生煤污病。()5. 植物发生病害后可以采取防治措施也可以不采取防治措施。 ()6. 感病品种一般潜育期较短。() 7. 蛾蝶类昆虫蛹的触角、足和翅紧贴于蛹体,不能自由活动,称为围蛹。 ()8.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即进入胚后发育阶段,特点是生长伴随着脱皮和变态。()9.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 ) 10. 植物病毒都可以由种子传播。( ) 11. 菌核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功能。( )12. 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统称子实体。( ) 13. 所有线虫都危害植物,简称植物线虫。 ( )14. 昆虫成虫的体躯分 3 个体节。( ) 15. 蚜虫是刺吸式口
12、器,防治蚜虫应该选用内吸性药剂。( ) 五、问答题 1. 植物检疫害虫的特点是什么?(1 ) 局部发生 (2) 主要由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 (3) 具有危险性 (4 ) 由法规所规定的 2. 鳞翅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蝶类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鳞翅目昆虫的口器为虹吸式口器;翅 2 对,膜质,翅及身体密被鳞片,翅面常具一些由鳞片组成的特殊斑纹是分种的重要特征,翅上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为全变态;幼虫为多足型;被蛹。 蝶类触角为球杆状或棒状;白天活动;静止时翅直立于体背。蛾类触角丝状或栉齿状;翅静止时平放或呈屋脊状放在体背,多夜出性,有趋光性。 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目标是什么? 有害生物综合
13、治理是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选择和使用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目标是长期预防与控制有害生物危害,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健康、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 4.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大量感病寄主,致病力强的病原物,适宜的发病条件。大面积单一种植遗传同质性的品种,是人为制造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存在是园艺植物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决定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常见的一些气象因素有温度、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夜间结露时间、光照时间等因素,都与病害能否流行有密切关系。 5.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病害的目的? (1
14、 ) 消灭和控制病原物:包括铲除病原物、阻断病原物和抑制病原物的措施。 (2 )保护寄生植物:包括对寄生植物的化学保护、生物保护、和生态保护。 (3 )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通过选种、引种、育种和良好的栽培管理获得和利用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4 )治疗发病植株:运用化学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手段治疗发病植株。6. 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如何做到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 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安全用药:防止农药对人、天敌、牲畜产生毒害;防止对植物产生药害。 合理用药:选择适当的农药;适时用药;准确掌握用药量;讲究施药方法;看天气用药;合理混用农药。 7. 试述有害生
15、物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是从生态全局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并非以“消灭“ 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使防治技术安全、经济、简便、有效。 试述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 害虫的综合治理一是可以通过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
16、物种组成,尽可能减少园艺生态系中害虫的种类,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类。二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对已有害虫采用适当的方法,压低害虫的种群基数、恶化其生存繁殖环境、或直接消灭害虫,都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三是控制害虫危害,在适于某种害虫大发生的地域种植不适于其取食危害的作物或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种期,使作物易受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敏感期错开害虫的发生期,都可以减少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 8. 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害虫的“入侵“ ? 有效阻止害虫“入侵“的方法:检疫对象应该采取植物对外检疫或对内检疫的手段或措施,将害虫控制在疫区范围内,阻止害虫“入侵“;非检疫对象,可通过设防虫网、银灰膜、挖防虫沟、撒
17、石灰隔离带、果实或苗木套袋及树干绑草绳阻隔、谷草把诱集、糖酒醋液及性诱剂诱杀等措施,均可将害虫控制在所栽培的园艺植物区域外,防止害虫“入侵“ 。也可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尽可能利用有益生物,如引进和释放天敌,可增加田间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减少园艺生态系中害虫的种类。 9. 昆虫纲有哪些基本特征? 1) 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 3 个体段; 2)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 3 对口器附肢和 1 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 3 对足,一般还有 2 对翅; 4) 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多数有
18、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 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10. 螨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个体较小,躯体分段不明显,无头、胸、腹节之分,无翅,一般具四对足。11. 发现了检疫病害该怎么处理? A、焚烧(梨火疫病); B、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C、农业防治(a、使用无病繁殖材料;b、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c、保持田园卫生:剪除病枝等;d、加强栽培管理); D、生物防治; E、物理防治(a、热处理法;b、温汤浸种;c、热蒸汽;d、特殊颜色和物理性质的塑料薄膜) F、化学防治 12. 植物的抗病
19、武器有哪些? 1)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A、最外层防线;B、表皮层细胞壁钙化作用或硅化作用;C、自然孔口的结构、数量和开闭习性;D、纤维素细胞壁 2)化学的被动抗病性因素:抗病植物可能含有天然抗菌物质或抑制病原菌某些酶的物质,也可能缺乏病原物寄生和致病所需的重要成分。 3)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代谢变化,导致亚细胞、细胞或组织水平的形态和结构改变,产生了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4)化学的主动抗病性因素:主要有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形成和植物对毒素的降解作用等 生长:指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活动,从而使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随之增大的过程。 繁
20、殖:指细菌由于细胞分裂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的过程。 遗传的保守性:指细菌分裂过程中,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基因组也同步分裂,然后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亲代的各种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经培养基培养好多代都不改变性状的现象。 遗传变异包括形态变异、生理变异、致病性变异等 表型变异可归结为两种性质不同的变异:突变和通过结合、转化、转导方式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1.症状特点 A. 细菌病害表现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症状,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B. 田间症状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
21、恶臭味。 C.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黄化、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花变叶等。2.侵染和传播特点 A. 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 如水孔或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主要通过流水 (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 B. 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人,而且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展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C. 植物菌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难养细菌往往借助叶蝉等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 3.病原物的观察。 菌原体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细菌病害病部徒手切片的喷菌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
22、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4.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 植原体: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通过菟丝子作桥梁接种传染到长春花上进行鉴定,证明其有无侵染性,从而完成柯赫氏法则的诊断程序。病毒: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的核酸分子。 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分子寄生物、专性寄生物 病毒的特点: 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基因组只有一种核酸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但必须依靠寄主的酶和能量系统 严格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 病毒的理化特性: a) 钝化温度( TIP):指将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 10min 后,是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处理温度。 b) 稀释限点(DEP):指将病组织
23、汁液加水稀释,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病毒便失去侵染力。 c) 体外存活期( LIV):指在室温下,病毒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内含体:指病毒的蛋白产物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质凝聚起来形成的一定体积和形状的结构。 病毒的复制:指病毒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子代粒体的繁殖方式。 移动:指病毒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的过程。 移动的方式包括胞间移动(胞间连丝)和长距离移动(维管束筛管组织)传播:指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株的过程。 可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 介体传播是病毒在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最重要的是昆虫,其次是线虫、菌物、螨类和菟丝子等 昆虫的传毒时间性: a
24、) 非持久性:昆虫获毒后可立刻传毒,但很快就会失去传毒能力 b) 半持久性:昆虫获毒后不能立刻传毒,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毒,且传毒时间有限 c) 持久性:昆虫获毒后要经过一段时间传毒,可终身保持传毒能力,甚至后代亦可循回期:昆虫获毒后不能马上传毒,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毒,这段时间叫做循回期。 亚病毒包括类病毒、病毒卫星及朊病毒 a) 类病毒:指在侵染植物体内能进行自我复制的没有衣壳蛋白的低分子质量环状 ssRNA。 b) 病毒卫星:指依赖于与其共同侵染寄主细胞的辅助病毒进行繁殖的核算分子,其核酸序列与辅助病毒基因组没有明显的同源性。 病毒卫星包括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病毒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1
25、)症状特点: a) 类型:花叶、黄化、矮缩、丛枝等,少数为坏死斑点。b) 田间表现特点: 1) 一般从分支的顶端开始,然后扩展至植株的其他部分。 2)系统侵染,引起的症状通常较均匀地分布于植株上,而不像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局部斑点在植株上分布不均匀。 3)随着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植物病毒病时常会发生隐症现象。 (2 )传播和流行特点: 主要通过昆虫等生物介体进行传播。病害的发生、流行及其在田间的分布往往与传毒昆虫密切相关。 大多数真菌或细菌病害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加重,但病毒病害却很少有这种相关性,有时干燥反而有利于传毒昆虫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加速病害的发展。 病毒病害的诊断及鉴定往往比真菌
26、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复杂得多,通常要依据症状类型、寄主范围(特别是鉴别寄主上的反应 )、传播方式、对环境条件的稳定性测定、病毒粒体的电镜观察、血清反应、核酸序列及同源性分析等。线虫的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线虫从卵中孵化出来时已经是二龄幼虫,是侵染寄主的主要虫态。环境条件对线虫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指性别分化)都有影响 线虫的寄生性:多数植物线虫为专性寄生生物。寄生性可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也可分为固定型寄生和迁移型寄生 线虫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由于线虫的穿刺取食对寄主细胞的刺激和破坏作用,因而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部生长不良和局部畸形等,似缺肥症状。 一般在植物的受
27、害部位,特别是根结、种瘿内有线虫虫体,可以直接或分离后镜检诊断。 危害植物地上部的线虫和根内的寄生线虫容易从病组织上分离,但根的外寄生线虫一般需要从根围土壤中采样、分离,并要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才能确定其病原性。 寄生性植物:指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依赖另一种植物提供生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植物病原物可分为: ) 死体营养生物: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吸取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的。 ) 活体营养生物:病原物和活的细胞建立密切的营养关系,有时称作活体营养寄生物。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都是专性寄生的。 3.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
28、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4.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指病原物导致植物病害的方式。 包括机械损伤、营养掠夺、化学武器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等五种毒素:指在非常低的浓度下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对植物病害有诱导作用的非酶类寄主植物抗病性:指植物抵御病原物侵入及其在体内扩展并用以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能力。 植物的抗病机制:指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植物体内通过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以抵御病原物的侵入、侵染、扩展及抑制、破坏、抗耐病原物的毒素和酶的致病机制,在形态和生理生化层面表现出的抗病性。 植物的抗病机制可分为主动抗病性和被动抗病性 植物抗病反应是多种抗病因素共同作用、顺序表达的动态过程,根据其
29、表达的病程阶段个同,又可划分为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失和抗再侵染等过程。 过敏性坏死反应:指受病原侵染的植物受侵部位的组织细胞迅速坏死,使病原物被限制在死亡组织中而不能扩展的保卫反应。 病害循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夏)、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侵染过程四个环节。越冬(夏):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的过程。越冬(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三种方式 越冬(夏)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土壤、病株残体、肥料等。 病原物的接种体:指病原物具有独立存活、传播和侵染功能的最小结构。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气流
30、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土壤和肥料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真菌主要以雨水和气流传播 细菌多半是雨水和昆虫传播 病毒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由鸟类和气流传播 线虫主要由土壤、灌溉水以及水流传播 初侵染:指经过越冬(夏)的病原物接种体,第一次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植株体上,侵染并引起寄主植物发病的过程。 再侵染:指在一个作物生长季中,病株上形成的病原物侵染体对同一种植物进行的重复侵染。 单循环病害: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
31、主发病过程,又称病程、 可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侵入前期:指病原物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或到达寄主的种围、根围或叶围,受到寄主分泌物的影响,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 侵入期:指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 侵入途径包括伤口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直接侵入三种方式 29.各类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病原真菌:寄生性强的真菌以直接侵入或自然孔口侵入为主,寄生性弱的真菌主要从伤口或衰亡的组织侵人。 病原原核生物:一般细菌主要经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生维管束的难培养细菌和植物菌原体只能由昆虫介体和嫁接形成的伤口侵入。 植物病毒
32、:一般经伤口侵入,这些伤口包括机械微伤口和介体传染时造成的伤口。 病原线虫:一般是以穿刺方式直接侵入寄主,有时也可经自然孔口侵入。 寄生性种子植物:产生吸根直接侵入寄主。 潜育期:指病原物侵入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症状的阶段。 在寄生关系中,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营养关系最为重要 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直至生长季结束或寄主生长季结束的阶段。发病率:指发病植株或器官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严重度:表示植株或器官的罹病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 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各级的代表值或百分率表示。(1 ) 真菌病害症状鉴别:真菌病
33、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大多数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等病征。对于常见病害,通过这一步就可确定病害种类。 对于不能确定的病害,通过刮、切、压、挑等方法制片镜检验证,观察孢子、子实体或营养体的形态、类型、颜色及着生情况等。必要时还要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 (二)细菌病害 症状鉴别:多数植物细菌病害症状特点表现为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根肿、毛根)等,病症病部有菌脓、菌膜、菌痂。坏死病斑多受叶脉限制,为角斑或条斑,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萎蔫性病害,病株茎基部横切面用手挤后可见菌脓,且维管组织变褐。腐烂组织的常伴有臭味,无菌丝。少数维管束难养细菌病害,其
34、症状为系统性,类似菌原体或病毒病害,无菌脓。 镜检验证:一般细菌病害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技术是镜检病组织中有无喷菌现象。 (三)菌原体病害 症状鉴别:病害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小叶、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系统性侵染,无病症。 (四)病毒病害 症状鉴别:症状主要表现为以变色(花叶、斑驳、环斑、黄化等)、畸形(矮缩、蕨叶等)、坏死,无病症,多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现,然后在其他部位陆续出现。 (五)线虫病害 症状鉴别:线虫病的病状有矮化、黄化、萎蔫、坏死、腐烂、畸形(根结、叶扭曲)等,病症有的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线虫。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肉眼可以看到寄生物,如菟丝子、独脚金等。各种蔬菜水果的病害总结: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软腐病及霜霉病 茄科蔬菜:青枯病;茄子黄萎病;番茄病毒病和枯萎病 葫芦科蔬菜:霜霉病和枯萎病、瓜类疫病 豆科蔬菜:锈病、菜豆火疫病及豇豆煤霉病 苹果:腐烂病、炭疽病、轮纹病、褐斑病、轮斑病、霉心病和白粉病等。 梨:黑星病、锈病、轮纹病和黑斑病等。 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霜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