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旭宇 思政三班 整理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整整个经济的运行。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第三,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化。第四,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及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第六,微观经济政策,研究政府有关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等政策。此外,
2、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还产生了成本-收益分析、时间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微观消费经济学等内容与分支。微观经济学还是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二.实证经济学。用实证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称为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三.规范经济学。用规范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称为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四.需求。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五.需求的变动。
3、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六.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七.如何理解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放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在理解需求定理时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也就是说,需求定理是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离开了这一
4、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第二,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比较重要的例外是炫耀性商品与吉芬商品。八.供给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九.如何理解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在理解供给定理时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这也就是说,供给定理是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离开了这一前
5、提供给定理就无法成立。第二,供给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例如,有些商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价格上升,供给也无法增加。十.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十一.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适应程度。十二.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第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而且越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越小。相反,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度小而不稳定,所以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第二,商
6、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一种商品有许多替代品,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就富有弹性。因为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购买其替代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购买这种商品来取代其替代品。相反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品很少,则该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第三,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也就越大。而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少,其需求弹性也就越小。第四,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使用时间长的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而使用时间短的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小。第五,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例小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小,所以其需求弹性也小。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例大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大,所以其弹性也大
7、。十三.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所谓效用可以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十四.总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十五.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
8、用。十六.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十七.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十八.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十九.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9、,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在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或收益所发生的影响。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量递增,即这种可
10、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量或收益增加。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即增加的每一单位而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第三阶段,产量绝对减少,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减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我们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出发点。二十.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
11、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二十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在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在同比例地增加。第三,两种生产要
12、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规模收益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第二阶段:规模收益不变,即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第三阶段:规模收益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或者产量绝对减少。二十二.等产量线。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等产量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
13、不能相交。二十三.等成本线。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线。二十四.成本与收益。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二十五.短期。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二十六.长期。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二十七.机会成本。当把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获得一定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的收入就是所获得收入的机会成本。二十八.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
14、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厂商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没有利润最大化。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都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二十九.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包括:第一,市场上有生产者与消
15、费者。这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规模都很小,其任何一个的销售量或购买量在整个市场上都只占很小的比例,从而也就无法通过自己的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价格。第二,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的差别。不存在产品差别,厂商就无法以自己产品的特点来形成垄断。第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这也就是说每个厂商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第四,市场信息是畅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完整而迅速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决定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一般把农产品市场作为完全竞争的市场。三十.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的成本,这种劳动的成本包括两类,一类是实际成本,另一类是心理成本。劳
16、动的供给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一般来说,当工资增加时劳动会增加,但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劳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为工资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不足以抵消劳动的负效用,从而劳动就会减少。三十一.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现实中劳动市场往往并不是完全竞争的,既可能存在着工会对劳动供给的垄断,也可能存在着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垄断。在这两种情况下,工资可能高于或低于其边际生产力。具体来说,当存在工会对劳动供给的垄断时,工资可能高于其边际生产力;当存在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垄断时,工资可能低于其边际生产力。而实际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会与厂商双方的力量,即劳资力量的对比,以及其他一
17、些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实际货币工资水平是劳资双方集体协商的结果。从当前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工会在工资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会的目的在于提高工资水平,其主要方法有:第一,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的方法来提高工资,不但会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工会增加厂商对劳动需求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增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和反对用机器代替人工。第二,减少劳动的供给。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减少劳动的供给同样也可以提高工资,但这种情况会是就业减少。公会减少劳动供给的方法主要有限制非公会会员受雇,迫使政府通过强制退休、禁止使用童工、限制移民、减少工作时间的法律等。第三,最低工资
18、法。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在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也可以使工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三十二.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水平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等于 0 时,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等于 1 时,收入绝对不平均。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 0 而小于 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可以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进行对比,也可以对各种政策的收入效应进行比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是很有用的。三十三.如何理解国内
19、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总值。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是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卫生、服务、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第四,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三十四.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各种生产要素所
20、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三十五.消费消费是指居民户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住房租金,以及对其他劳务的支出。在总需求中,消费的需求是相当稳定的。三十六.投资投资是指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包括:企业固定投资、存货投资以及居民住房投资。投资在经济中的波动相当大。三十七.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三十八.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消费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三十九.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关系。均衡的国民收入水
21、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大小。所以,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即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由此可以看出,总需求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四十.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处于失业状态。四十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四十二.失业的分类1.周期性失业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
22、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2.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按失业的原因来划分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古典失业。3.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功”的人。四十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在理解通货膨胀时应注意:第一,物价的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而是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即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第二,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而是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升。四十四.通货膨胀的分类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
23、,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而且还在加剧。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这种通货膨胀会引起金融体系完全崩溃,经济崩溃以至于政权的更迭。第四,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四十五.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
24、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需求的存在引起物价上升,而这种物价上升又会使工资增加,从而供给成本的增加又引起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5.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唯一根源只能是货币供给量过多。所以说,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6.预期的通货膨胀这种理论是要解释通货膨胀持续的原因。根据这种理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除了,它也会由于人们的预期而持续甚至加剧。7.惯性通货膨胀这种理论也是要解释
25、通货膨胀持续的原因,但他所强调的不是预期,而是通货膨胀本身的惯性。四十六.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的目标。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由于需求不足而产生失业,这时就要运用扩张性的政策工具来刺激总需求。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中会由于需求过度而引起通货膨胀,这时就要运用紧缩性的政策工具来压抑总需求。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四十七.供给管理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供给即生产,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
26、。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因此,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创造。四十八.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主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四十
27、九.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做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五十.M1 与 M2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1 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 被称为广义的货币五十一.货币政策的工具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中央银行能够使用的货币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有国库券、其他联邦政府债券、联邦机构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货币政策还有几项次要的工具,包括道义上的劝告、垫头规定和利息率上限。五十二.货币政策的运用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