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 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本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活动(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 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 ,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四 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 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
2、,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本课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 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一 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设计思想: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特别是面粉在水中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在水中的情况,
3、我 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争议,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判断物质在 水中是否溶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2.通过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1.分组准备:玻璃杯 4 个、水、沙、食盐、面粉、滤纸 1 张、漏斗 1 只、筷子 1 根、铁架台 1 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杯水,一些盐,如我把这盐放入水中搅拌一下你猜盐会怎样?生:盐会溶解。板书:溶解2.师:那么沙放到水中搅拌一下,沙又会怎样?是不是与你们猜想的一样,我们来试试看,并把盐和沙刚进入水中的样子和搅拌后的样子记录下来,后面两格先不用写。学生动手实验。指名 2 位学生交流,盐不见了,你认为它去哪儿了?生:水中(水的上面
5、,左面)师总结并板书:盐均匀分布在水中了,沙沉降在杯底。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师: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面粉。接下来我还想知道面粉在水中的情况。2.学生小组动手操作实验并观察记录。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面粉不见了,面粉还有一些在杯)出示刚才三杯液体,三个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组织讨论:经过三个实验,食盐、沙、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呢?填好后两格。4.教师引导:想要搞清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这个问题,最科学的 方法就是做一个过滤的实验,如果滤纸上有面粉说明没有溶解,如果没有说明溶解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过滤的实验装置。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 图。教师边讲解装置边演示食盐溶液
6、。 (这是铁架台,可以调节高度,这是漏斗,教滤纸的折法及放入漏斗的技巧,下面放一个杯子接待会儿流下来的水,这是玻璃 棒用来引流,让液体慢慢流入漏斗。 )同学们再看看书,我们在做这个过滤实验中还特别要注意什么?(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液体要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 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看老师来做这个实验,5.教师演示后把滤纸放在投影仪上给大家看,滤纸上什么也没有。接着学生分组实验过滤面粉。6.汇报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结果。滤纸上留下了面粉,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7.小结:通过过滤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会和水分离开来。 (板书:补充面粉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现在你们说面粉溶解了吗?完成纸的最后两项内容。8.现在哪个聪明的同学能说说什么是溶解了。把板书适当改改,集体读一读概念。三、归纳整理,课外延伸。通过今天的实验研究,你们想不想研究更多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想)那你去家里找一些物质,糖,味精,酱油等等,来试试就知道了,下节课继续与你们的科学老师来交流好吗?随机补充完课题,今天我们就研究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