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常见致盲眼病之一,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即5060岁以上。男女均可患病,左右眼无差异。其特点是沿阻塞静脉有出血,渗出和水肿,静脉扩张迂曲。其病程冗长,晚期最常见的伴发症为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一、发病率,RVO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张惠蓉报告407例,小于40者占18.2%,40以上者占81.8%。性别男女差异不大。眼别多为单眼发病,左右眼无差异,双眼发病较少,仅占2.2%14%。,二、病因分析 (一)中医,祖国医学认为,气的运行失常,脏腑功能不足,以及多种致发血瘀病证的病因(如饮食劳
2、倦,六淫七情,跌打损伤等)均可导致眼底病变产生。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结血亦滞;怒则气上,气上为逆,气逆则血乱,血乱则壅滞;或恼怒伤肝,肝火上炎,肝火灼络,煎熬血脉,轻则瘀滞,重则出血;外感日久,入里化热,或五志化火,来势迅猛,骤然致盲,乃血溢视衣所致。,病因虚实不同,脏腑多责肝脾肾。肝藏血,能贮藏血液并调节血液的正常运行。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统摄血脉,脾虚气血化生失司,气不足无力运血,血不足则脉络不足,均可导致血流迟缓;肾为先天之本,瞳神属肾,肾中真气失司则目中血运亦可迟缓乃至瘀滞。另外,心主血脉,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脉瘀滞。,无论外感内伤,亦或因虚因实,终致气血运行迟缓,血瘀眼络瘀
3、滞不通。病初血流缓慢,流而不畅成血滞,涩滞日久不通成血瘀,血滞者尚未完全停滞为非缺血,血瘀者瘀结不通而缺血。血瘀眼络则运行受阻,受阻不通必出血,血溢络外成瘀血,瘀血蒙阻视衣而视暗,甚则暴盲。本病病因虽多,但主要病理环节为血瘀。,(二)、西医 1、血管壁的改变,血压增高时,视网膜动脉壁的紧张性亢进,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致静脉血流缓慢,容易迂滞或阻塞。高血压在RVO的发病率又因年龄大小不同而有差异,老年人群发病率高达57%75%,而RVO有高血压的病人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和/或糖尿病。糖尿病是影响全身血管的疾病。在RVO中也占重要地位,根据多数作者的报告RVO合并糖尿病者约占15%34%,而年青患者
4、则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低的多,约占3%9%。,视网膜动脉硬化也是老年人RVO的主要病因之一,发病率约为70.9%96%。特别在分支静脉阻塞中为主要发病因素。在筛板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靠得很近,有时共享有一外膜。当动脉硬化时,静脉受压管腔变窄,内皮细胞受压水肿,增殖,致管腔更窄,血流变慢,甚至停滞。内皮细胞失去表面电荷,吸附血小板,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等血液有形成分沉积而形成血栓,使血管阻塞。静脉炎症是青年人较常见的发病原因。,2、血液流变性的改变,(1)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增高或功能异常在RVO病因中占重要地位。血管内壁受损时血小板容易粘附在血管壁并释放内藏的各种物质,血小板第3因子,第4因子
5、,ADP,凝血球蛋白,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可促进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进一步增高。许多作者报告RVO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2)血液粘度异常:RVO大部分病人有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液粘度受血液有形成分和血浆成分的影响。血液有形成分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有各种脂类如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各种蛋白质如纤维蛋白质,各种球蛋白和白蛋白等。以上任何成分的改变均可导致血粘度的异常而致静脉阻塞。,(3)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异常:抗凝血酶第因子降低可使血液形成前凝血状态。第因子相关抗原增高可促进血小板附在血管内皮上,从而形成血栓。有报告RVO病人抗凝血酶第因子和第因子相
6、关抗原增高。C蛋白激活后可抑制凝血因子和第因子,如果它缺乏可引起静脉阻塞。,(4)纤溶系统异常:先天或后天纤溶酶原缺乏或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纤溶酶激活剂如TPA异常也可产生静脉阻塞;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增高也可阻止纤溶过程而产生血栓。有报告RVO病人纤溶酶原激活的抑制剂增高。 (5)其他:近年来有报告RVO病人循环血液中抗磷酯抗体或抗心肌磷酯抗体增加。,3、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心脏和大动脉功能: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受心脏和大动脉的影响。如心瓣膜病,心肌病等影响心脏功能代偿不全,心动过缓,心律不齐,颈动脉阻塞,大动脉炎等均可使视网膜血液灌流不足和/或静脉回流受阻。 (2)眼压和
7、眶压:眼压增高是静脉阻塞的诱因,慢性开角青光眼为明显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老年人更危险。慢性开角青光眼发生RVO者占25%-66%、而年青人发病率约为0-7%。任何原因使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受阻均可诱发阻塞。,4、其他因素,(1)外伤:特别是眼挫伤可使眼球突然受压,或眼压突然改变致视网膜静脉壁或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阻塞。(2)偏头痛:偏头痛伴发静脉阻塞者以青年人多见,发病率约为4%-12%。(3)口服避孕药:避孕药可使血管壁受损和血粘度增高而致阻塞。, RVO病因复杂,常为多因素致病,根据年龄和阻塞部位,其原因又有不同。如总干阻塞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粘度增高和眼压增高等因素有关。而分支阻塞则与视网
8、膜动脉硬化和静脉局部解剖位置有关,老年人多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有关,青年人与炎症和血粘度等关系较大。单因素致病病情较轻,多因素致病病情较重。,三、分类和分型,非缺血型 缺血型 视力 通常轻度下降 明显下降 视野 周边正常中心有或无相对暗点 周边异常常有中心暗点 RAPD 无 存在 ERG b波振幅正常b/a正常或轻度改变 b波振幅降低b/a值降低 眼底 轻度视网膜出血静脉迂曲 大量视网膜出血重度水肿棉絮状斑, 视乳头水肿 FFA 无或少量无灌注区 大量无灌注区 新生血管 无 有,两型的发病率和转变率,缺血型发病率约为19%52%,非缺血型发病率在47%78.3%范围。从非缺血型进行为缺血型的转
9、变率为5%22%,时间为2周36个月。年龄愈大转变率愈高。,四、各型临床特点,(一)总干阻塞 略(二)半侧阻塞 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率为13.5%左右。根据静脉在视盘处汇合的情况可分为上一半或下一半静脉阻塞,偶有对角线阻塞者,即视网膜颞上和鼻下静脉阻塞或颞下和鼻上静脉阻塞,是静脉在进入视盘时的变异。半侧阻塞的临床过程,并发症和视力预后与总干阻塞相似。,(三)主要分支静脉阻塞 最常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其发病率为32.669.4%。又以颞侧支发病率最高占98%左右。鼻侧支阻塞发病率最低,仅占1.5%2%。颞侧支阻塞又以颞上支阻塞最为多见,约占60%75%,颞下支阻塞占26.9%37.
10、9%。分支静脉阻塞的压迫点恒在动静脉交叉处,而且更易发生在动脉位于静脉之前。压迫点处动脉位于静脉之前者发病率为88%100%说明静脉受压为分支静脉阻塞发病的重要因素。,(四)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其发病率占RVO的10.1%占分支阻塞地27.7%。系引流黄斑区的小静脉阻塞,通常有5-6支小静脉引流黄斑区血流,它们与小动脉交错排列,分别汇流入颞上或颞下视网膜中央静脉,以靠近视盘的第一或第二支最易发生阻塞。其压迫点也恒在动静脉交叉处。由于黄斑小分支引流范围一般不超过5DD,故出血范围也较局限,完全阻塞者也可产生棉絮状斑,也可产生局限黄斑囊样水肿。但很少产生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视力预后一般较好。,五、荧
11、光血管造影(略) 六、并发症和后遗证,(一)黄斑囊样水肿 总干阻塞发病率为20%66%,分支阻塞的发病率为16.7%62%。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的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而有不同,病情重者出现早,可在静脉阻塞后一个月即发生。轻者可于发病后数月或半年后始出现,当患者视力突然减退时应怀疑有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的可能。检查可见黄斑中心凹有透明小泡,排列呈花瓣状和蜂房样,少数病例囊内有积血则在泡内形成液平面。荧光造影黄斑区有典型的花瓣状渗漏和蜂房样渗漏。,(二)新生血管其发病率随病程加长而增加,发生最早者为症状出现后3个月,最长者16年,根据阻塞部位和程度其发生率有很大差异。总干阻塞缺血型新生血管的发病率为30%66
12、.7%,非缺血型为028%;半侧阻塞缺血型为30%58.1%,非缺血型为0%;主要分支阻塞为22%32.2%、黄斑分支静脉不发生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发生的部位:视网膜、视盘、玻璃体、虹膜和房角,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其部位也有不同。如主要分支阻塞其新生血管多发生在视网膜上。当压迫点近视盘有大片无灌注区时新生血管也可长在视盘上,总干阻塞则产生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较多,新生血管开始很小呈芽状,随着时间推移新生血管长大,呈花环状、叶片状,并可融合成簇。大的新生血管可有供应它的营养小动脉和引流的小静脉,荧光血管造影有大量荧光素渗漏。新生血管可冲破内界膜突入玻璃体内,导致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很少自然消退,晚期有
13、纤维组织形成,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产生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1)视网膜无灌注区大小,愈大表示缺血愈严重,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愈高。 (2)视网膜受累范围愈大发生率愈高。 (3)始终无侧支形成。 (4)病程愈长危险性愈大。,新生血管形成的步骤,1. 毛细血管基膜降解 2. 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和增殖 3. 管腔形成 4. 周细胞和基膜的建立 5. 血管转归:发育成熟的新生血管最初平行于视网膜生长,逐渐长大可进入玻璃体。如果新生血管长期存在,则可导致反复玻璃体出血,最后形成机化组织,牵拉视网膜脱离而失明。,新生血管产生机理,产生新生血管的机理尚不明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认为可能与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激
14、活有关,视网膜组织内许多细胞均可分泌生长因子,它们彼此调控和制约,使血管生长处于正常状态。一旦平衡打破,则可增殖,近年来发现许多生长因子与新生血管生长有关。,与新生血管生长有关的因子,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FG) 2.硷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4.表皮生长因子(EGF) 5.转化生长因子(TGF) 6.其他生长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IB等也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占一定的地位,(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激光的应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主要发生在总干阻塞和半侧阻塞,发病率范围在7%33.3%,Hayreh报告总干阻塞缺血型发病
15、率为33.3%,非缺血型仅为1.4%。发病时间最早为发病后13天,最长为24年,平均5个月,有报告71%的病例发生在6个月内,故以往又称为百日青光眼,又因眼部充血甚至前房出血,故又称为出血性青光眼。,六、治疗,(一)活血化瘀中药 脉络宁注射液 1820ml加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丹参注射液 1632mg加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川芎嗪注射液 40120mg加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血栓通注射液 26ml加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二)
16、纤溶制剂 可用去纤酶,尿激酶等静脉点滴,特别适用于血粘度增高的患者,尤以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为佳。 (三)血液稀释疗法 该法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度以改善微循环。如: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四)抗血小板聚集剂可口服阿斯匹林或潘生丁。,(五)激光治疗 目的:早期用于治疗黄斑水肿和囊样水肿,晚期预防和治疗新生血管。 1.治疗原理 (1)光凝减少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并阻止其他处液体进入黄斑区,从而减少黄斑水肿和囊样水肿。 (2)光凝使病变区受损的毛细血管闭塞以减少视网膜水肿,同时使视网膜和脉络膜发生粘连,使视网膜变薄更靠近脉络膜,从而的到更丰富的血供。,(3)光凝减少了病变区视网膜细胞数量,使其余
17、细胞可从受损较少的循环中得到更多的营养,从而减少了因缺氧而诱发新生血管的可能性。 (4)光凝封闭无灌注区以减少因缺氧而刺激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从而预防新生血管的形成。 (5)已产生新生血管者光凝可使新生血管消失或缩小。 (6)已产生虹膜新生血管而眼压未高者光凝可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方法 (1)局部或格栅光凝 用于治疗黄斑囊样水肿,采用氩绿激光。 (2)象限光凝 用于治疗分支静脉阻塞,早期如出血多可用氪红激光,光凝使视网膜水肿减轻,晚期封闭无灌注区,以预防新生血管。 (3)视网膜全光凝 用于总干阻塞和半侧阻塞。缺血型患者病程3月时,如视网膜血管很细,有发生新生血管的可能时,应抓紧时机早作视网膜全光凝,可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六) 手术治疗发生玻璃体出血者可作玻璃体切割术。,七、视力预后,本病的视力预后与阻塞部位,阻塞程度,缺血与否以及并发症有关。一般来讲总干阻塞比分支阻塞预后差,黄斑分支阻塞预后最好;缺血型比非缺血型差;有并发症者差。 本病总致盲率为15.9%,其中总干阻塞占第一位(66.7%),其次为分支阻塞(30.3%),最后为半侧阻塞(3%);低视力率占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