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依托良好生态园林基础,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青岛依山傍水,植被繁茂,自然风景优美,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生态绿地结构布局。但是,从总体上看,城市的园林特色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空间布局上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外围生态绿地建设有待加强。应以自然山水公园为主体,以滨水带状绿地为纽带,以专类公园为地域文化标志,以街旁绿地为点缀,构建绿色空间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青岛“山、海、城、岛、河、湾”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保留城市自然山体、河流水系、海岸绿地、湿地等,形成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构成的绿地
2、系统,构建绿色空间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以沿海基干林带、沿河绿化带、沿路绿化带为生态廊道,以海岛、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库涵养区、山头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全市域生态体系,构建“一核、三区、三廊、多点”的生态网架。 均衡发展公园绿地。要在原有城市绿地基础上,以轴线、廊道联通大型公园绿地,合理放置绿化广场、公园、小游园形成绿化节点,使大、中、小公园有机结合。尤其是浮山、太平山综合公园、百果山、午山四大城市 “绿肺” 。目前,大部分居民周末的去处一般是城市公园,尤其是老年人,公园几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必去之地,因此,加强对公园的绿地建设是及其重要的。 合理布局生产绿地。要
3、按照生产性、观赏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市域范围协调生产绿地,以点状形式分布其间,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益。合理布局生产绿地有利于城市的美观,有利于整个城市的绿化和空气清新。在布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根据季节调整绿地的类型,使其跟城市景观协调一致,在体现城市的现代美的同时,为城市带来清凉绿色的感觉。 改造提升居住绿地。要将居住区绿地与其它绿地类型相结合,扩大原有绿地面积,增加居住区内的游憩、保健和游乐设施。居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改善,跟绿化用地的设置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空气质量日益下降,尤其是空气中的微尘物质,给广大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要充
4、分利用居住区内及周边的水体、绿地,将各类绿地有机串联,使居民一出门就能步入绿色走廊。 严格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好古树名木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护城市历史的明智之举。古树是城市的一道重要风景线,不仅体现了古老的韵味,也有利与对生态的保护。要抓紧对我市的古树名木进行深入调查,建立档案,挖掘文化内涵,从而为开发古树资源创造条件。 二、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加强生态城市文化建设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有效地保护城市文化资源,不但要保护有形的物质遗存,把现存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控制单位以及具有一定价值的古街旧巷、遗址遗迹等,通过控制性规
5、划划定保护区,严格实施刚性管理,更要注重保护民风民俗、民间传说、遗闻轶事等无形的文化遗产,要及时对其加以发掘、整理和保存,同时,还要保护好孕育了灿烂历史文化的青山秀水。 在老城区的改造中,有价值的古迹、遗迹要尽量保存或修建、复建并丰富其内涵。历史遗迹是一笔珍贵的文物,对其进行保护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感。同时,在城区拓展过程中,力求使史料征集和发掘的成果在规划建设中得到合理充分运用,突出青岛“山、海、城”的海滨特色与欧陆风情交融的生态环境。 城市功能、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生态城市建设既要统筹发展,又必须各展所长。青岛的生态城市建设也必须根据经济社
6、会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利用并进一步强化城市的山水园林特色、人文特色,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同时要注重培育城市精神。保护和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精神品格,它的形成离不开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精神不仅能对提高市民素质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利用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成新的文化特色,注重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在生态城市居民中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三、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造、施工到运行和拆除的全过程,绿色建筑对环境造成危害总量最小,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并将成为健康社会、城市和谐发展的模式。发展绿色建筑为“低碳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可大幅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尽管推进建筑节能需要投入资金,但由此减少的能耗和碳排放能够抵消投入的成本,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