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标题:环境问题及解决副标题:环境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关键词: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问题与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内容:备考策略1.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和政府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越来越广泛的被关注。通过对高考社会热点环境问题的发现和训练, 研究和训练高考真题,可以掌握本知识点的命题形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思考,做到针对性的备考。2.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和联系。(1).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渐减少;一些矿产濒临耗竭主要的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世界:人类能够使
2、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导致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中国:总量(世界第六)丰富,人均不足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时间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加剧短缺局面耕地日渐减少的原因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占有量更少 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地理分布东南多,西北少;人均耕地水平黑龙江、内蒙古多) 中高产稳产田比重不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了耕地 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加剧了耕地
3、不足的局面一些矿产濒临耗竭的原因矿产资源的特性非可再生性,利用过程即耗竭过程 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滥伐森林原因:自然气候变迁;人为滥垦滥伐,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保护措施:颁布森林法;由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植树造林草地退化原因:自然气候异常;人为过度放牧;生物灾害严重保护措施: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湿地干涸原因:自然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人为土壤侵蚀,入流泥沙大增;环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湖泊面
4、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保护措施:湿地公约;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物种灭绝原因:自然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为(加速作用)生境破坏;掠夺式利用生物资源;环境污染;物种入侵;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措施:立法;建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抢救濒危物种。(3).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体污染原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其自身的自净能力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俣病(污染物质甲基汞;危害人畜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出现严重障碍)水体富营养化:水花(华)、赤潮(污染物质氮和磷等营养物;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水质变坏
5、湖泊变沼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污染物质石油及石油制成品;形成过程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危害对海洋生物、海洋及海滨环境、水产业造成巨大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原因:垃圾的排放量和堆积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固体废弃物成为其它类型污染的源头污染物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空气质量(污染物质可吸入颗粒物;危害带来各类疾病)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酸雨(污染物质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森林生长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臭氧层破坏(成因氟利昂;
6、危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全球气候变暖(成因CO2 排放增加;危害生态系统的调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一、环境污染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思维:co2 的来源?森林的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 co2;其它有氯氟烃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原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
7、原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产生原理:co2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 co2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使大气中 co2 的含量增多解决措施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 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推广使用绿色能源。(二)酸雨思维:酸性气体?降水的形成?形成条件:酸性物质: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降水:湿润的气候; PH 小于 5.6 的降水,PH 值小于 4.5 的为重酸雨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
8、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 so2、nox ;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 so2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4.解决措施: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 污染控制区 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强废气中 SO2 的回收与利用(三)臭氧空洞思维:氯氟烃、紫外线、白内障产生原理:人类大量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2、产生地区:三个寒极3、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
9、境和生物的影响:臭氧层被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皮肤癌、白内障)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鱼业造成破坏,同时也会使全球变暖。4、时间:9 11 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5、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是保护臭氧减少的积极措施。二生态问题(一)森林保护人教南美热带雨林的保护1、森林的生态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重要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环保功效:净化空气、关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2、森林被毁的危害: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10、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3、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背景):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4、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二)草原退化思维: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1、草地退化原因:
11、人口增加- 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采滥挖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人工管理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治理措施: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三)湿地保护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天然湿地:沼泽、滩
12、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水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2、湿地的功能: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3、湿地破坏的原因及对策(以洞庭湖为例)原 因 对 策自然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减小 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 ,湖面减少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2) 影响航运(3)破坏生物多样性4、保护湿地的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
13、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四)生物多样性保护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4、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火山喷发、陨石橦击地球、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战争,核试验人口增长5、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 -污染和破坏生态6、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植物和昆虫
14、7、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五)水土流失问题思维:水?土?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黄土高原为例1危害: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2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繁)。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开矿) 。3治理措施:工
15、程措施:保源、固沟、护坡。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 ;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 ;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七)沙尘暴思维:沙源?动力(强风)?1、沙尘暴的概念沙尘暴(黑风暴、白风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 1000 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中最强的一种。2、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易发生于降水少
16、而多大风的季节,多发生于沙漠及邻近的地区,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是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中国北方是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特别是春季,空气不稳定,多大风(冷锋活动) ,气温回暖解冻,干旱少雨而蒸发加剧,地表干燥裸露疏松,容易起沙。人类不当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增加了沙尘来源,是导致沙尘暴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区,沙尘向东南输送,西北、华北大部、青藏高原和东北平原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3、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强风、风蚀土壤,沙埋,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交通等。4、防治:通过气象卫星对沙尘暴的监测,目前已能作出准确预报。减缓沙尘暴灾害频率与强度,关键在于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如建设防护林,从沙源区防治沙漠化入手,制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免耕法,加强国际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