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244.84KB ,
资源ID:1073146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731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工业大学马原试卷.pdf)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工业大学马原试卷.pdf

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2、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4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 ) A人们的主观愿望 B先进分子的要求 C客观存在的事实 D正确的指导思想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

3、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 -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 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

4、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11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 )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C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 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 13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4循环论

5、的错误在于 ( ) 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15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 ( ) A抽象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先进分子的构想 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17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 )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8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6、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 ) A客观性 B全面性 C具体性 D稳定性 1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 20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哙发 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 A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1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

7、新 D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斗争 2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价值等于社会价值 23具体劳动 (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24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25在私有制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 ( ) A都成为资本家 B都成为雇佣工人 C两极分化 D彻底破产 26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

8、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2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 A 18 世纪 90 年代 B 19 世纪 40 年代 C 19 世纪 70 年代 D 19 世纪 90 年代 28社会历 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29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神秘主义观点 30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

9、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4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2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3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4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45简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47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 B 2 A

10、 3 A 4 D 5 D 6 C 7 C 8 D 9 A 10 A 11 A 12 B 13 B 14 C 15 B 16 A 17 A 18 A 19 B 20 B 21 C 22 B 23 C 24 D 25 C 26 C 27 B 28 C 29 C 30 A 3 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5 解析 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15 解析 现实不仅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而且包括事物的种种联系。可能性是指包含

11、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19 解析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 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3 解析 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8 解析 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41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

12、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 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2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因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

13、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使社会意识符合社会存在,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43 (1)真理问题研究人的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真理的价值问题研究真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的什么样的需要。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 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

14、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首先,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人们之所以追求真理,就是因为它有价值,真理与价值是不可分的。其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应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第一,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第二,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44 ( P111) (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

15、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 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45 (1)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

16、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分析问题,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 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四、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 (1)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

17、的差额。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会由于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能够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 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便会消失,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因

18、此,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都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47 (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 (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当上层建筑存在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或环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所以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革除其中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