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关地球的图片,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对地球形状的表述,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地水准面,与静止海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以下的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参考扁球体,与大地水准面最为接近的扁球体,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扁率1/298,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北半球较细长 +10m南半球较粗短 30m,+10m,-30m,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平面:地方如棋局,曲面:远方的船只极星的高度,球体:毕达哥拉斯哲学亚里士多德月食,远方的船只,极星的高度,北极星,北极星,(一)地球是一个球体,6371km,1、表现:各
2、地具有相同的曲率。,2、原因:天体自引力,经过反复测量,球心角所对应的弧长 在各地均约为111km,说明曲率相等。,分子内聚力,自引力 ,自引力 分子内聚力,(二)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三)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第二节地球的结构,(一)外部圈层,(二)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大气圈,(1)成分:以氮、氧为主,(2)分布:,没有明确上界主要集中在离地面10km高度的对流层内,2、水圈,由地球上的海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构成固体地球的外壳。,50
3、km,250km,4、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着生命活动的区域,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二)地球的内部结构,1、探测地内结构的途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岩石产生弹性振动,这种振动在地球内部物质中的传播叫地震波。,2、界面:波速发生急剧变化的面,3、地球内部分层,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曲线,莫霍面,古登堡面,利曼面,主要界面,地球内部主要界面,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地内圈层,上地幔,下地幔,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顶部组成岩石圈。,(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面积占29.2%,比例2.4:1。(二)陆地 地球上的陆地按其面积大小,分为大
4、陆和岛屿。大块的陆地称为大陆,小块的陆地叫岛屿。(三)海洋 海洋分海和洋,洋是海洋的中心和主要部分,深度较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是大洋的边缘和次要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二、地球的表面结构,第三节地球的物理性质,一、地球的磁性二、地球的质量和密度三、地球的重力和压力四、地内温度和热源,一、地球的磁性,(一)地球磁场(二)地磁要素(三)磁层和辐射带,(一)地球磁场,(二)地磁要素,1、地磁强度2、地磁倾角3、地磁偏角,1、地磁强度,定义,地磁场各部分受磁极的作用力,分布,自磁赤道向磁极增加,地磁极最大,2、地磁倾角,定义,磁力线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分布,自磁赤道向磁极增加,0 90
5、,3、地磁偏角,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与当地经线的夹角,(三)磁层和辐射带,范艾伦带,地磁偏角,磁层和辐射带,范艾伦带,二、地球的质量和密度,(一)质量测定原理万有引力定律,(二)密度平均密度5.54g/cm3地球内部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重力分异作用压力作用,地球质量测定原理,5.981024kg,F=mg,地内要素分布曲线,地内密度的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地核密度远高于地幔密度,从地面到古登堡面,重力随深度缓慢增加;从古登堡面到地心,重力急剧减小。,地内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不同层次有所不同。,三-(一)、重力概念及分布,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地心引力与自转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地表重力分布,地内重力分布规律,三-(二)、地球内部的压力,地内压力的分布,地内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心处最大。,四、地内温度和热源,(一)地内温度,(二)地内热源,地温梯度:地内温度随深度增加的速度近地层地温梯度300Ckm地内温度的分布,放射性元素蜕变生热地球收缩增温重力分异增热自转减速增热,地内温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