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词语的考查综观语文各种练习和测试,涉及词语练习、考查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文中常见词语的音、形、义。2.辨析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3.词语感情色彩的把握和运用。4.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语。6.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多义词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就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都是从这个本义变化而来的。词义发展变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引申和比喻。引申义 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而引申义和词的本义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
2、”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尚浅) ;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等。比喻义 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等。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大家所接受了,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在练习考试中还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方法有:1.综合法。汉语中有些词语,可以先分别解释构成词语的每个字的含义,然后再综合起来。如“竦峙”, “竦”是“
3、高”的意思, “峙”是“挺立”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高高的挺立”的意思。2.同义注解法。即用词语的同义词解释词义。如“静谧”的意思是“安静”。3.反义注解法。即用词语的反义词的否定意义解释词义。如“龌龊”的意思是“不干净”。4.互文释义法。有的词语(主要是四字成语) ,在对应位置上的字常常是近义或反义关系,如“含辛茹苦”,词中的“含”与“茹”、 “辛”与“苦”都是近义关系;又如“夙兴夜寐”,词中的“夙”与“夜”、 “兴”与“寐”都是反义关系,抓住词语的这个特点,解释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5.引申比喻法。对于明显使用了词的比喻义和引申义的词汇,可以先解释其本义,再解释其比喻义和引申义。如“里程碑”的
4、本义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其含义是“比喻在历史发展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6.添枝加叶法。先解释清楚词语的核心含义,再添加必要的修饰语,使之准确明白,如“征兆”,先明确其核心含义是“迹象”,再加上修饰语“事前显露出来的”,合起来解释为“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这样就晓畅易懂了。7.描述形容法。如“褴褛”的意思是“形容衣衫破旧的样子。 ”“逡巡”的意思是“形容犹豫徘徊、不敢前进的样子。 ”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其中带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如:壮丽、爱戴、谦逊、刚强等;
5、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贬义词。如:愚笨、奸诈、卑劣、渺小等;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叫中性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等。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的轻重不同 。有些同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2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又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行为而造成了伤害,但“损坏”的语义明显轻一些,而“毁坏”与“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2.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如“诡辩”和“狡辩”,前者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词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后者着重在“狡”,
6、即不老实、耍花招。 “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论辩解。3.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运用词语,应辨别其感情色彩。如“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包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4.词语的搭配不同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 “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级;“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较小的事物,如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如交流思想或经验。5.词语适用对象、范围不同 。如“爱戴”用于对上, “爱护”用于对下;“战争、
7、战役、战斗”,概念范围由大到小。6.词语的语体风格不同 。如“出租车”运用于书面语, “的士”适用于口语。7.词语的语法功能不同 。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和定语: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成语的使用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说法。成语大都是从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古诗文、寓言逐渐演化而来的。正确使用成语,首先是要能够辨析成语中的字音和字形。如“不求甚解”的“甚”,不能写作“深”;“不省人事”的“省(xng)”,不能读作 shng。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点滴积累。其次是弄懂成语的意义。有些成
8、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义一致,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义。如“唯利是图”只贪图钱财,别的什么都不顾。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但有些成语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引申义。如“缘木求鱼”,字面义是“爬到树上去求鱼”,其比喻义是“做事情的方向、方法不正确。 ” 还有些成语中的字,古今意义不一样,不能用泛义解释。如“严惩不贷”中的“贷”是“饶恕”义,而不是“借贷”义。第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是褒义词。现在则是指因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而对原则问题不置可否的自由主义态度,是贬义。考(习)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
9、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句中成语“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这里错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又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句中成语“万人空巷”是指人们从家里、巷子里走出来,聚集在一起。都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上句中却将“空巷”理解为街上空荡荡、静悄悄,是不恰当的。2.误用褒贬。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明显含有贬义。又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
10、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子里形容崇高的理想有误3.不合情境。如:在这样大的城市里,我们要想逮住他,真好比海底捞月,但他今天却自投罗网了。 “海底捞月”突出的是一场空,改为“海底捞针”才能突出难度大。又如: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为“事半功倍”才对。34.对象不当。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应改用“另眼相看”。又如: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
11、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形容技艺高超,多用于工艺美术作品。句中“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天然的杰作,用“巧夺天工”显然不适合。典题例析一一、1.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2.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的地步。3.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事物的成长,-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A.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也 B.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也C.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却 D.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 却解析“遭到”指遇上不幸或不利的事;“遭受”指遭遇不幸或受到损害,一般都要有承受损害的人或
12、物;“刻不容缓”形容形势非常紧急;“迫不及待”表示急迫的不容等待,一般用来指人;从前面分句的语义可以判断,后面的两个分句间应该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却”。这道题的答案是 C。二、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与的食粮的供养。C.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D.”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答案B(“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13、”)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两个词在所处的语境中产生了比喻义。做此类题时不仅需要对该词语的基本含义有所掌握,还要对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答案“鸿沟” 指自己和母亲之间不能沟通、交流 “硝烟四起”指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冲突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武警官兵多日奋力扑救,云南森林大火得到基本控制,因而不再生灵涂炭。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 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D.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解析A“生灵涂炭 ”望文生义; B”见异思迁”是贬义词;D.”栩栩如生”使用不当。故正确答案为C。归纳起来看,对词语运用性选择题,同学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2.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3.将被选词语进行比较,辨别它们之间细微差别。4.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被选词语,以确定恰当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