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2.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方法论影响世界观3.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真题)A
2、.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D.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4.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 B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C辩证法 D科学的实践观5.下列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包万物 B.人的命,天注定C.存在就是被感知 D.意志是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源6.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B.认为人的思
3、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8下列关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单选)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哲学不是B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C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D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9.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真题,单选)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
4、题 D.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10.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单选)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经验论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体现了(真题)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真理性和阶级性的统一C系统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D实践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统一2.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A.哲学的任务只在改造世界 B.马克思主义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不重视改造世界C.改造世界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 D.哲学不仅要认识世
5、界,而且更要改造世界23.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理论与实际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A.知识是头脑主观自生的 B.世界的本原是宇宙精神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人的意识是客观精神发展的产物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多选)A.它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根本目的 B.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C.它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核心 D.它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形态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由在于它(多选)A.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
6、发展的一般规律 B.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 D.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答案:一、1.A 2.C 3. A 4.D 5.B 6.A 7.D 8.D 9.B 10.C二、1.AB 2.BD 3.ABCD 4.BD 5.ABD 6.ACD第一章 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真题)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2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多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A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C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点 D
7、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3. 在 2008 年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真题)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4.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曾经是新中国引以为自豪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由于该工程没有考虑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可能会造成三门峡水库的淤塞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门峡水库泥沙日益淤积,库容不断减少,对下游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也
8、越来越大。因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是(单选)A.世界是多样性 B.世界是统一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一切从实用出发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经过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6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7.我国汉代的董仲舒说: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唯
9、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3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9. 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 95 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 20 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1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C发
10、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思想要随时发生变化11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表明A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C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D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12.“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3.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红楼梦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下列与
11、这段话哲学寓意相同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真理往前走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A. B. C. D. 14.2009 年 4 月 1 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记者对美国新财长盖特纳的访问,盖特纳把自己担任财长 56 天有意说成 56 年,说“感觉像过了好多年” 。中国也有两句话形容对时间的不同感受,即“光阴似箭” 、 “度日如年” 。这说明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 B.时间随人的感觉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主观的 D.人们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二、多项选择题1.规律的共同特点是(2010 年济南市直真题
12、)A.稳定性 B.可创造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能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3.下列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A.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C. 世界统一于存在 D.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4.中国大跃进时期党中央提出了 1959 年钢产量比 1958 年翻番的口号,于是全民掀起了大
13、炼钢铁的热潮,各地出现了许多土高炉,并大量砍伐树木用作燃料,这个口号和与之相应的措施使得 1959 年钢产量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然而这些钢却有近一半质量不合格。这件事情反映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要正确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必须A.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4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D.不顾一切完成党提出的高指标5.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 ,是因为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14、不断发展 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6.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B.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 D.在改造社会中改造社会规律和驾驭社会规律7.下列命题中表述的是时间一维性的有A.凡事宜早不宜迟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C.失去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8.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超出了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说
15、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遵重客观规律 D.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有关专家指出,作为中国汉民族图腾的龙,实际上是存在的;但它实际上又是不存在的。它是蛇的身,鹰的爪,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不仅如此,它还存在于全世界中华民族人民的心灵之中。这说明A.文化具有维持民族传统、凝聚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 B.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龙具有客观实在性 D.虚幻的意识也有其客观原型11.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
16、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被诡辩激怒的朋友狠狠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下列论断中犯了和欧布里德同样错误的有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答案:一、1.C 2.D 3.A 4.C 5.D 6.D 7.D 8.C 9.D 10. A 11.C 12. B 13.A14.D 二、1.ACD 2.AD 3. ABD 4. AC 5. ABC 6.AC 7.BCD 8.ABD 9.BC 10.ABD 11.AC第二章 唯物
17、辩证法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 ”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单选)A.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D.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2.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守株待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物极必反 墨守成5规吃一堑长一智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失败为成功之母 断章取义 统筹兼顾A. B. C. D. 3.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 B. C. D. 4.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18、相互转化观点的有A. B. C. ) D. 5.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6.近几年,极端天气在全世界频发。2007 年,英国遭遇 200 年一遇暴雨;2010 年巴基斯坦出现世纪大洪水,俄罗斯发生百年大旱。2012 年 7 月 12 日,北京遭遇 61 年来的最大暴雨。今日,台风“苏拉” 、 “达维” 、 “海葵”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有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后,大气中能量分布会发生变化,比如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等,从而造成极端事件偏多。这些现象启示我们(2012
19、年省直真题)A要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B不能只见直接联系不见间接联系 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7.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82007 年 5 月 4 日人民日报报道。甘肃省石洋河流域已经严重超载,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下游民勤县的生态恶化程度已极其严峻,其湖区北部已显现“罗布泊”景象,部分居民因无法生存而沦为生态难民,远走他乡。上述材料中的事实表明(真题)(1)任
20、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 (2)事物的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3)任何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4)规律具有不可违抗性A.(1) (2) (3) B.(1) (2) (4) C.(1) (3) (4) D.(2) (3) (4)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A.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C.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D.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102009 年 3 月 13 日,温家宝在十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时说:“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乞火莫若取燧 ,就是说向人借火不如得到燧石;寄汲莫若凿井 ,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21、”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源泉 C.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11下列选项体现“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失败是成功之母 B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C拔苗助长 D士别三日,刮目相看1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6“同病异治” ;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疗法称为“异病同治” 。据此回答 13、14
22、题1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14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对立统一的原则15.“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这诗揭示了京杭大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之间A.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16.我国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根据
23、是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我国的现实17.“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18.虎求百兽而食之。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所犯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单选)A.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B.
24、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19.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看是(单选)A.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1.2002 年,中国空军从俄罗斯进口了 5 架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米格 31 战斗机,在试飞
25、的过程中中国飞行员发现了这种战斗机有许多不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设计。于是有些专家提出停止使用这些战斗机;而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种飞机先进,坚持要使用原机型;后来中央军委决定将两者的理由进行总结,对战斗机进行了必要的改装,最终被我国飞行员完全接受。中央军委这个决定反映的哲学原理的本质含义是A.将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B.对事物的纯粹否定C.对事物的纯粹肯定 D.对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2.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亡。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
26、表现C.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3.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意思是:有敌人存在可以促使人们去消除祸患;没有敌人,则往往使人丧失警觉,从而导致错误。说明敌人存在是7坏事也是好事,没有敌人是好事也是坏事。可见(单选)A人们不要过分认真地去区分什么好事或坏事B好事和坏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D各人所站的立场不同和各人的需求不同,对好事和坏事的标准就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为两个头痛发热的州官看病,由于病因的不同,开的不同的药方是泻药和发散药,服药后病都好了。这一对症下药的典故所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
27、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 C.从客观实际出发 D.从主观愿望出发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3.美国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 ,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4.“度”的概念告诉人们A.处理事情要注意把握分寸 B.要避免过和不及
28、C.做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度” D.掌握火候对事物的成败挺重要5.下列属于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是A.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也是不确定的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D.原因和结果是前后相继的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7.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时,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们获
29、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D.事物的偶然性中隐藏着必然性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定了否定与肯定的对立统一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9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个论断 A.正确地反映了必然性和偶然性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B.歪曲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C.违背了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偶然性去揭示必然性的事实 D.实质上是主张纯粹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全面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11.东周列国志记载,荆轲在
30、宴中见捧酒的美人双手如玉,便啧啧赞道“美哉手也” 。太子便令人断美人手送荆轲欣赏。而割下来的手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原有的性质和功能8C.整体是部分的相加之和 D.整体把部分相互连接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12.“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包含的哲理有A.主次矛盾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B.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发生影响C.次要矛盾处理好了,可以为解决主要矛盾创造条件,反之,会增加解决主要矛盾的困难D.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就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其他矛盾13.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
31、对应正确的是A.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C.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14.“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困难群体。一个舰队决定它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温家宝总理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B.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动能状态对整体的动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矛盾的次要方面 D.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15.例题 1.绿色 GDP 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
32、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 ,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这告诉我们A.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要善于全面的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6.DDT 曾被誉为杀虫良药,后来发现它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牲畜,被宣布为禁用农药。这说明A.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复杂的 B.一因可以产生多种结果C.同因可以产生异果 D.人们对因果联系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17.在我国 2 到 7 月气温逐渐升高的必然性是A.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的表现形式 B.与气温变化中大
33、量偶然性相联系的必然性C.为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开辟道路的必然性 D.通过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必然性18.“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 ,这种观点是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绝对化C.抹杀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界限 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19.“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这个论断表明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C.科学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D.现象和本质没有统一性,不表现本质20.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反对错误的政绩观。重形式,轻务实,热衷于搞“政绩工程”“
34、形象工程” ,是错误政绩观的表现之一。这种做法(多选)A.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B.是主观主义的表现C.割裂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D.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答案:一、1.A 2.A 3.C 4.D 5.D 6.B 7.D 8.B 9.D 10.B 11.B 12.A 13.A 14.B 15.C 916.D 17.C 18.C 19.B 20.C 21.D 22.D 23.B二、1.BC 2.ABDE 3.AC 4.ABD 5.ABCD 6.CD 7.BD 8.ABC 9.BCD 10.ABC 11.ABD 12. ABC 13.ABC 14.BD 15.ABC 16.ABCD
35、17.BD 18.ACD 19.AC 20.AB第三章 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C.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体现了(省直真题)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 B.实践为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手段C.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
36、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无关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5.“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6.“社会一旦有
37、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个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是全面的 C.真理是一个过程 D.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
38、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省直真题,单选)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0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二、多项选
39、择题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D.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世界金融危机时指出:中国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我们必须从中认真吸取教训。这体现的哲理是(济南市直真题)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说明A.认识来源于巨人 B.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4.“感觉到的东西
40、,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说明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局限性 D.理性认识是可靠的5.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 ,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这种观点在认识上是A.坚持了唯物论 B.重视了感觉经验和实践的作用C.坚持了辩证法 D.重视意识的重大作用6.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B.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
41、义上成正比例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7.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原则C.真理和价值相互贯通,既互为前提又互相适用,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D.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8.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这说明A.认识过程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B.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是人都具有的认识能力C.非理
42、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D.积极的情感、情绪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答案:一、1.B 2.C 3.D 4.B 5.B 6.D 7.A 8.C 9.D 10.D二、1.BC 2.AC 3.BD 4.ABC 5.AB 6.ABD 7.ABCD 8.ACD第四章 唯物史观一、单项选择题1. 恩格斯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这句话所指的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1C哲学的发展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
43、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 “幸福” “活力” “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3.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更加迫切。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央出台允许农民土地流转政策的哲学依据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D彻底否定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44、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完善和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真题)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是(单选)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6. 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 D. 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7
45、.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它体现出(省直真题)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事物的量变引起事物的质变的作用 D.社会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修正案(八) 于 2011 年 5 月 1 日零时起正式实施,将醉酒驾车定为犯罪。这一立法体现了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C.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D.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3.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C.个人创造历史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