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党的基层组织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党的基层组织要加强执行力建设执政能力和执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党的执政能力在四中全会决定中是这样界定的: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行力是源于企业管理的理念,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执行的理念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渗透,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把思想、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
2、的能力。因此就基层党组织而言,执政能力应更多表现出执行力的因素。党的基层执行力是保障党在基层的一切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2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切实可行。一、党的基层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虽然我们党已经认识到依法执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依法行政,更好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执行上的偏差、措施上的缺乏。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念上认识不清。比如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执政是上级党的事,执政能力与自己没关系。但事实上,党的执政能力不仅体现在党的
3、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还体现在普通党员身上。假如一些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品德低下,就很难让群众相信本级党组织有很强的执政能力。二是执行上盲目随从。有些基层干部工作履职意识差,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当作是贯彻执行,好象是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不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的执行,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三是调解矛盾能力偏低。有的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对待群众态度粗暴,习惯于用简单、蛮横的办法处理当前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错误认为只要上级领导出面干预就能解决,而不重视增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四
4、是领导方式和方法简单。简单陈旧的3方式方法必然不能适应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沿袭传统的开会、发文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把开会、发文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是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二、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执行力的具体要求请支持原创网站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集全党的智慧,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而制定的,但如何将其转化到各级党组织的具体行动中,则是它们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对党的基层执行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找准结合途径。保证上级政令畅通是执行力强的表现之一,但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与低,不仅仅表现为刚性的执行与自上而下的指令,更体现为社会动态有机和谐和群众
5、自觉自愿的认同,因此,在上级要求与群众意愿之间找准最佳结合途径,更是执行力灵活的表现。二是提高协调能力。善于协调与平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矛盾,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让各个阶层都亲身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公正回报。这样他们才会觉得社会公平,让我们党拥有更多的社会基础。三是提高领导水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好的干部、好的领导班子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班子强,才能加快发展,才能驾驭大局,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4三、提高党的基层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请支持原创网站一是学习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执行能力。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来说,提高自身
6、素质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当代新知识,以掌握先进文化、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进行开放的、互动的、终身的学习。其次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增长知识和本领。第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回应民意,使群众相信执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基础是真实的。从而消除疑虑与抵触情绪,减少执行的失误,降低执行过程的难度,使执行正当并拥有长久的权威。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用制度保证执行力。首先要制定基层支部书记岗位责任制。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在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规范支部工作的工作定位,明确支部书记的工作范围,使支部书记的工作有目标可循。
7、其次要选准选好基层支部书记。因为支部书记在基层组织工作中处于纽带和领头羊的地位,他的素质高低、品德优劣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工作,所以,选准基层组织领路人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第三,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基层党组织只要正确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走群众5路线,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既要相信、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充分调动好最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