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欣赏 第一章 概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文学欣赏,第八章 中国港澳台文学欣赏,情景导入,“世界华文文学”: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所有用汉语写作的文学。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世界华文文学经历了从“台港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台港文学时期、90年代的海外华文文学时期、21世纪进入世界华文文学时期。 1982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了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002年5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广州暨南大学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世界华文文学界在中国有了统一的团体。该学会是由从事世界华文文学创作、研究的作家、学者和业余研究人员组成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暨南大学原副
2、校长、教授饶芃子当选首任会长。 华文文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语种文学,较之其他语种,其在世界上拥有更广泛的读者。“世界华文文学”的名称也延续至今。,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港澳台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概貌以及主要作家作品;使学生对港澳台文学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都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对港澳台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学习内容,第一节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二节 金庸创作的最高峰鹿鼎记 第三节 潮湿的记忆 听听那冷雨 第四节,【时代浪潮】,任何一个新时期的文学转型,必然伴随着一个合乎时代要求的过渡。纵观2
3、O世纪80、90年代的文学,经历了由“伤痕”到“反思”、到“改革”、再到“寻根”这些阶段之后,预示着真正的文学的“自觉”时期的到来。不论是“新写实”的挺进,“先锋派”的实验,还是“女性文学”的崛起,后浪推前浪,蔚为大观。,【知人论文】,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平(后改名陈平),汉族,台湾著名女作家。1943年生于浙江省定海县,五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
4、享年四十八岁。,橄榄树歌词(词:三毛),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她的作品,文集:倾城 温柔的夜 哭泣的骆驼 梦里花落知多少 雨季不再来 撒哈拉的故事 送你一匹马 背影 我的宝贝 闹学记 万水千山走遍 稻草人手记 随想 谈心 关于三毛,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逢人说
5、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样的作家。”,她的影响,挚友眭澔平表示,影响他旅行世界最深的人就是三毛;“每次我在旅行的时候,特别有一种感觉,像是在接续她的脚步,完成她没有走完的旅途”。从西班牙加纳利三毛故宅,到三毛笔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20年间眭澔平已走过180多个国家,写下大量旅行日志和怀念三毛的歌曲。,【举一反三】,请阅读下文,结合三毛的爱情观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泰戈尔生如夏花 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 轻狂不知疲倦题记 一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6、 不凋不败,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二 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 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三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四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五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
7、【举一反三】,【拓展阅读】,倾城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4年8月 温柔的夜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年7月 哭泣的骆驼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3年6月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年3月1日,【时代浪潮】,港台武侠小说能够异军突起,获得迅猛发展,并不是偶然的,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背景。历史的渊源是指中国有深厚的侠文化心理基础,从古至今“侠”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柢固,从而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先天的文化氛围,这也是武侠小说能够在华语文学圈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现实的背景一方面指民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为港台武侠小说名家提供了借鉴和超越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指
8、大陆解放后港台脱离于大陆的主流文学圈而在文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通俗文学则迎来了有力的发展机遇。,金庸小说,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小说,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越女剑,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小说特点,金庸的小说中最耀眼的元素
9、莫过于那些“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士,而如果放眼于驰骋江湖的大侠们所活动的背景,又会发现,他们都是生活在富有真实感的历史之中的。历史在金庸有确切朝代可考的小说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书中人物可以直接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如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在金庸的小说中,历史小说的特点时而闪现其间,让人领略到与快意恩仇的江湖所不同的景致。关于历史小说的定义与特点,有着不同的说法。虽然提法不同,但大体的框架是相同的,即不论人物真实与否,小说的进行要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息息相关。,鹿鼎记中的事件从国家政治到小儿女谈情说爱,题材广泛;小说中的人物有完全虚构的主人公“韦小宝”;也有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如“康熙”、“鳌拜”
10、、“吴三桂”等。罗吉福勒还提到:“主人公的命运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这也是历史小说的“历史“意义所在。鹿鼎记中贯穿着有据可考的史实,而韦小宝的起起落落和真实的历史事件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从他的飞黄腾达一直到最后的归隐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相关。从人物的安排上来看,鹿鼎记真实历史人物与虚构历史人物交错,统一于清初康熙年间种种历史事件中。小说的主人公韦小宝,历史上并不存在。扬州妓女所生的他偶然被江洋大盗茅十八弄进了京城,还做了一个假太监。他的成名与他用计智杀鳌拜有关,康熙皇帝和鳌拜是确有其人的,鳌拜也确实是被康熙用计所除掉的,只不过历史上这个计谋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没有韦小宝的存在。韦小宝参与此次
11、事件,正是符合了历史小说的特点,即“主人公 .的命运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举一反三】,众所周知,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被视为是一部终结了骑士小说的作品,而金庸的鹿鼎记也向来被一些学者看作是对中国新武侠小说的终结。 张乐林认为:“金庸在鹿鼎记中通过对韦小宝这一形象的塑造,首先解构了血缘师门对于武侠小说主人公的神圣性,但更加有力地建构了侠义精神的影响;其次解构了武侠小说主人公固有的行动驱动力的崇高感,但建构了真情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孔庆康则认为韦小宝“是欲望的主人,他极现实、极世俗,有着凡俗的真诚。金庸拿这一部鹿鼎记来对自己以前创作中的英雄模式进行无情地解构。”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金
12、庸创作韦小宝这一人物形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某些东西进行批判,如郑锋就提出,金庸写韦小宝,就是为了实现他对“国民性格”、“传统民族观”和传统武侠的批判,并且“有着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 试比较分析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异同。,【时代浪潮】,余光中1949年离开大陆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74年即离开大陆25年后创作了著名散文听听那冷雨。他极富才情地抒写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心酸之情,个人情思与祖国血脉紧密相连,其中诗意的乡愁韵味无穷。,【知人论文】,他的诗歌将传统诗歌的典雅、忧伤和音乐性与现代诗歌的跳跃和紧张感恰如其分地结合,形成了一种极富感染力的个人风格。其
13、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19501974年的“台湾时期”、 19751985年的“香港时期”以及1985年以后的“台湾时期”等三个时期。余光中虽然在1950年移居台湾,但他的艺术准备和最初出发,则是从大陆开始的。,【名作欣赏】,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
14、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他的作品,诗集 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
15、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 乐 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19491981)、隔水观音、春来 半岛、紫荆赋、梦与地理、 安石榴、双人床、五行无阻、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散文集 左手的缪思、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散文选、青青边愁、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凭一张地图、隔水呼渡、日不落家。 评论集 掌上雨、分水岭上、从徐霞客到梵谷、井然有序、蓝墨水的下游。 翻译作品 梵谷传、老人和大海、英诗译注、美国诗选、 New Chinese Poetry(中国新诗选)、英美 现代诗选、 Acres of Barbed Wire(
16、满田的铁丝雨)、录事巴托比、土耳其现代诗选、不可儿戏、温夫 的扇子、The Night Watchman(守夜人)、理想丈夫。,作品风格,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 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
17、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举一反三】,思考练习题一 欣赏席慕容的乡愁,试比较与余光中乡愁诗的异同。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思考练习题二 你是如何理解听听那冷雨中“听”字的? 思考练习题三 请仔细品味听听那冷雨中“冷”字的丰富内涵。,【拓展阅读】,余光中:余光中经典作品,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3年版。 余光中:大美为美:余光中散文精选,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年版。 余光中:余光中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余光中:余光中诗
18、选,刘登翰,陈圣生选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版。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散文精品选,林 辛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席慕蓉,(1943.10.15)女,蒙古族,天秤座。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作品欣赏,茉莉席慕蓉 茉莉好像 没有什么季节 在日里在夜里 时时开着小朵的 清香的蓓蕾想你 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 在日里在夜里 在每一个 恍惚的刹那间,迷航多年前的心事都已在海底如触礁时就被慌张掷下的锚请你切莫再来探寻 切莫在千年之后再来苦苦追问触礁的原因所有的痕迹都已被湮灭所有的线索也早已锈蚀仍旧停留在最后一页的只有那一本航海日志年轻的我 在弃船之前曾含泪写下“今夜月华如练”,作品特点,席慕容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本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