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透皮吸收文献及相关指导原则的学习(一)备注:本人最近在做软膏,故做了些相关工作,拿出来分享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纯属个人理解!根据非无菌半固体制剂扩大规模和上市后变更:体外释放试验和体内生物等效性要求的内容,第 15 页.体外释放试验,释放与时间的平方根呈比例。以单位面积释放的药物量(g/cm 2)相对时间的平方根进行线性回归,其斜率即为释放率/透过率。释放率/透过率具有剂型特异性,可被用于监测产品质量。扩散池系统:带有标准开帽式毛玻璃样表面的扩散池系统,注入孔直径为 15 mm,整个系统直径为 25 mm。Franz 扩散池。人工膜:适当的惰性和商业化的人工膜,如:聚砜,醋酸纤维素/尼龙混
2、合酯,或聚四氟乙烯 70m 膜。大小适合扩散池直径(即上文提到的 25 mm)。有文献提出用猪皮及大鼠皮肤。接受液介质:适宜的接受液介质,如水性缓冲液用于水溶性药物使用,或者含水醇介质用于水溶性较差的药物,或其它经过适当调整的介质,如生理盐水。样本量:多次重复(建议 6 个样本)测定皮肤局部用药的释放率(特征)。样本使用:将大约 300 mg 半固体制剂均匀置于人工合成膜上,保持封闭状态防止溶液蒸发和成份改变。这对应于没有剂量限定的情况。采样时间:建议在一个适当的时期内多次采样(至少 5 次),以便产生足量释放的特征和确定药物的释放率(在为期 6 个小时的研究期间内,采样次数不少于 5 次,即
3、采样时间为 30 分钟、1、2、4 和 6 小时)。不同制剂的采样时间可能不同。在每个采样点取样后补充新鲜的接受相液体,以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人工膜的下表面始终保持与接受相的接触。样本分析:应该采用经过适当验证的特异的且灵敏的分析方法分析样本,以确定药物浓度和药物释放量。体外释放率:用单位面积释放的药物量(mcg/cm2)相对时间平方根绘图应生成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回归)代表制剂的释放率。对应于 1 小时部分的 X 轴的截距是此类曲线在正常状态下的特性。对于局部应用局部起效的半固体制剂,我建议把他分为两部分:体外释放和体内的局部分布。体外释放用半透膜模拟皮肤,方法就是你一楼所说的。这个实际上类
4、似固体口服制剂的溶出度。体内分布采用活体,给药后不同时间取皮肤,分层测定药物含量。取几个关键时间点就可以了,不需要像药代那样做那么多点。如果你这个药品外用后入血少的话,好好设计一下实验,一两头小香猪应该就可以搞定了。对于你现在做的以香猪皮为皮肤模型采用 franz 扩散池来进行透皮研究,个人认为意义不大,毕竟透过皮肤的药物实际上就是入血的部分,不是局部起效的部分。扩散实验结束后再测定皮肤内药物含量,当然也能部分说明问题,但总不如用活体做分布。皮肤分层我们当时也做得很不成功,建议你咨询一下周边的科研院校,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委托一下。角质的分离比较容易,胶带即可,但表皮和真皮的分离我们也没有做得很好。实在不行,就测定整个皮肤的含量吧。实验结束后,残留药物可以将药膏清洗下来进行测定。必须彻底将残留药物清洗干净,否则会影响皮肤内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