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53KB ,
资源ID:1036588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3658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从意象角度解读《倾城之恋》.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从意象角度解读《倾城之恋》.doc

1、1湖 北 大 学 文 学 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名:试从意象角度解读倾城之恋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吴志勇专 业:汉语言文学完成时间:2013 年 2 月联系地址:*联系电话:*2【摘 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她在其倾城之恋 中营造了许多意象: 时间意象、双城意象、胡琴意象、镜子意象、墙的意象、点蚊香意象 笔者 认为倾城之恋一文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充满缤纷的意象和朦胧的暗示而创造出了一部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和特点溶于一炉,把小说写得华美而又悲哀,富丽而又苍 凉。意象深刻地 传达了人生的 苍凉意味,具有营造苍凉氛围、构建对应结构等审美功能.本文试从

2、最富于感染力的六种意象分析、解读 倾城之恋。 【关键词】意象 解读 倾城之恋3【引 言】所谓“意象 ”,是文学研究的术语,某种抽象的、 难以把握的意念、情 绪、思想等,借助外在的物象表现出来,就形成了意象。也就是在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中,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的意蕴。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美国学者夏志清先生所言:“ 凭张爱玲灵敏的头脑和对于感觉快感的爱好,她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在倾城之恋

3、里,处处留着张爱玲的注脚,意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旅 馆里的镜子、桥边的墙、苍凉的胡琴、旧时代的钟、流苏手上的绣花鞋、扯着灰线的蜘蛛网笔者试从倾城之恋一文中最富感染力的几种意象分析、解读倾城之恋。倾城之恋中主人公白流苏和范柳原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 戚间备受冷言冷语,看尽世事炎凉。无意认识了多金潇洒的独身汉范柳原,便拿本身当做 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身分。表相上白流苏去香港是为了侵占妹妹宝络的相亲对象范柳原,背负着众人的眼光眼神与非议,两次去香港与柳原相会,费 尽心机最终成为柳原的合法妻子。由于在此之前,前夫死了,

4、自己和他在离婚前又没有儿女,用白流苏三哥的话来说,流苏的出路无外乎挑个前夫的侄儿过继过来,然后和他相依为命看守祠堂,直到死。另一方面,自己早年 带来的钱早已被哥哥嫂嫂们散光了,此刻他们又拼命地赶自己走,向 亲生母亲诉 苦,母 亲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整个白公馆宛如一座冰城,无爱 ,让 人寒彻骨髓,任是再坚强的人也会垮掉的。白流苏的前夫之死完全撕毁了白流苏与家人之间残存的一丝妥协和安宁,这个封建思想深厚的家庭奉天理人情、三纲五常为永远不变的道理,以 为即使白流苏与前夫已经在法律上排除了夫妻关连仍相持以为她,“ 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白流苏违背母亲和兄嫂的志愿不为前夫守寡,而抉择了不去让她

5、掉了末了的容身之所。白流苏离开家4人,首先必需面对的就是生活起源题目:“我又没念 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白流 苏如何生存下去?当人 类这一根本现实问题再一次摆在白流苏面前,白流 苏抉择了表相是追求“ 幸运” ,而实质上为了生存的第二次婚姻。 白流苏在爱情与生存的抉择上,望洋兴叹抉择生存,假使自尊心稍稍擦破了一点皮,也无伤大雅,由于生存 题目显得尤其殷切。“她委实感到本身的后半生无夫无子!又无支出! 日子会越发惨淡!必需趁年青及早找一个靠山!赌上一把!她决策用她的前程来下注。 这些想法在范柳原出现之后!终于有了可履行的对象!所以!白流 苏非要抓住他不可。” “ 在娘家里,

6、她是一个旅居的角色、一个被嫌恶的对象,为了让本身可能过上属于本身的生活,她必需找到一个可能带她逃离出这个逆境的男人。范柳原是一个很好的抉择,所以她将这棵“稻草”接纳上去,可能说,这场婚姻的成败间接决策她今后的生活的好坏。爱情,就这样退到了她现实商量的边缘。 ”她唯一的出路仍旧是再找一个丈夫,现实的残酷早已摧毁了白流苏对爱情的向往。此时的白流苏“ 有一种前人所未有的清醒,一是对自身处境的清醒,明白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和价值以及男人对自己的打算;二是对自己目的的清醒,明白自己必须选择一个什么方式自下而上,并尽全力为此而斗争” 。因此,当她遇到富商范柳原后,便以最现实的打算, 计划找他作自己经济上

7、的靠山。 这种打算,是一种走投无路的绝望中的求生反抗。所以,她用自己的前途下赌注:如果输了,她声名 扫地;如果赢了,则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范柳原, “出净她胸口这一团恶气”。她带着“ 愉快的冒险的心情”去了香港,这似乎又是一次出走,而事实上仍是以男人作为衡量自己价值的砝码。因而一开始,这场恋爱就因现实主义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埋下了不平等的悲剧种子。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第 403 页。 .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作家出版社。2008 年 1 月。 孙冰、徐巍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典 导读学林出版社。

8、2011 年 3 月。5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她的第二次去香港则是“ 屈服”了,不仅因为柳原的魅力,重要的是还掺杂着家庭的压力, 经济的胁迫最痛苦的成份(现实主义成份)。流苏承认自己的失败,做了他的情妇,并且自我安慰道:管他呢,她承 认柳原是可爱的,他给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终究还是经济上的安全这一现实利益。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最后,香港的陷落改变了她的命运。 苍白的爱 情加上面临生死的患难与共,他们结婚了。但婚后的他仍不过是一个暂时收了心的浪子,她并未觉着有什么微妙之处。这仍是一对平凡而自私的夫妻,他们在乱世里维持着卑俗的生活。 倾城之恋中为了将现实主义恰

9、到好处的体现出来,文中多处运用了意象和朦胧的暗示,使 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如人物的心理活 动等像流动的画面一般生动地展现出来。笔者试图对倾城之恋意象的深层次解读和全面系统的归纳,试图对张爱玲小说意象的透析和对倾城之恋文本的解读起到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一、从“时间”意象解读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文章开篇就说: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 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说上海节省天光,说的是实行的“ 夏时制”。笔者 认为张爱玲这处意象在这里主要是想说明“公共 时间” 与“个人时间”的差异和对立。张爱玲的故事,大多都

10、是发生在“公馆” 的老时间里的,与外面的人家的时间不搭界。在作者笔下,上海的白公 馆是一个压抑窒息、单调无聊的死灭世界,白公馆俨然是上海的浓缩版,多姿的颜色、生命的多彩在 这里无法得到展现,只有每天重复的单调和无聊,这种单调和无聊侵蚀着白流苏残存的青春,白流苏希望能通过她与范柳原的婚姻关系走出白公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也就是要走出白公馆的老时间,走进大家的公共时间,但是,她的一切努力,如果不是“战争” 的介入也是无法实现的。张爱玲常常说, “时代是仓促的”,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时间也是稍纵即逝。二、从“双城”意象解读倾城之恋6倾城之恋中在张爱玲笔下的双城,在地理上,是白流苏和范柳原来来去去

11、的那两座城上海与香港。笔者认为总 象中的双城则反映出白流苏心境的起伏:上海是白流苏家人的所在地,代表着一个传统守旧、充满压力的世界;香港 则是一个冒险的新国度,代表着所 谓的现代文明,现实的香港是一个 弹丸之地,但在小 说里展 现的空间却比上海“ 十里洋场”开阔得多。上海好像只有白公馆一个地方,小说中出现香港的地方却不只一个,例如有浅水湾、青衣、九龙、跑 马地,人们可以驰出闹市,翻山越岭。相反地,上海只有近观而没有远景,人在阳台上看出去,只见楼下的家庭会 议,屋内没有窗 户,人物的视线范围局限于白公馆的四面墙,屋内没有昼夜之分,亦看不见屋外的自然景观。而 倾城之恋中的人物在香港却多次出现“ 放

12、目远眺”的场面,范柳原和白流苏在旅馆的阳台上看以土崖和 树林、澎湃的海涛、 对岸的山与斜阳而白流苏甚至会用望远镜观景,香港的空间感显然比上海开扬宏大得多,也是白流苏打算放手一搏的赌局之地。同样, 倾城之恋中的“双城”意象使人物在香港的个人空间也较宽广,单就篇幅而言,范柳原和白流苏的说话多了,更多揭露内心感受,放浪多年的浪子范柳原竟然会对白流苏说“ 我爱你,我一生一世都爱你”。 对白流苏来说,香港是洋化、开放的城市,甚至光怪陆离,她脱离了白公馆上下的监视,没有家庭的包袱,可以摆脱旧社会牢笼的自由之地 同时,白水晶(1976):试论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神话结构,张爱玲的小 说艺术,台北:大地出版社。

13、流苏在浅水湾酒店拥有独立而宁静的房间,亦无异于有了作为自主地创造故事的可能性。 “双城”意象,在心理上,又是白流苏和范柳原心中各自构筑的城的意象。柳原的城建筑在对自由无拘爱情的渴求上;流苏的城却是建筑在所谓的现实主义经济利益上,她需要一纸婚契作为保障。她知道爱情不能天长地久,而婚姻能提供给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得好一点而已!便拿自己当做赌注, 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最初,内心一样孤独的范柳原只想恋爱,他需要一个 红颜知己;白流苏想结婚,需7要一个体面的丈夫,好让她出净胸中一口恶气。两个人于是展开了一场爱情攻防战。范柳原想攻破上海女人白流苏期待婚姻

14、的心城,而白流苏则想攻破范柳原只要爱情的心城,一对现实主义至上中的自私男女,于是这场心战就显得旗鼓相当精彩万分三、从“胡琴”意象解读倾城之恋“胡琴声”是小说首尾都出 现在的一个意象。小说开篇, “胡琴咿咿哑哑啦着,在万 盏灯的夜晚,拉过 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 罢!然而这里只有四爷单身坐在黑沉沉的破洋台上,拉着胡琴”。文章从胡琴的现实主义意象中道出白流苏,一个离婚女儿,寄人篱下,受尽兄嫂冷嘲热讽 。备受煎熬的白流苏饱尝 着辛酸,在家中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包括她母亲。她的人生苍凉的 继续着,看不到今后的路。在 这一战场之上,她要与太多的人搏斗,个中滋味说不尽。胡琴是最适合演绎一些苍

15、凉的曲子,这万盏的灯火与苍凉的胡琴恰似一种鲜明的对比,描绘出人物生活的一个总体环境氛围。小说中的白流苏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总体环境当中。虽有母亲、哥嫂等一家人住在一起,但没有人真正关心她,哥嫂们关心的只是她的钱。在她的钱已被他们骗 光的时候,哥嫂 们想着的是怎样将她从家中驱逐出去,好 摆脱掉一个包袱。白流苏自然产生了 苍凉、孤独之感,我们 在胡琴声中似乎也可以想象得出她的不幸处境。白流苏是一个懦弱的女人,被家里人逼得走投无路才演绎出来一起冒险的爱情故事,她不会真的燃起爱情之火燃烧尽自己胸膛里的热情,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呀呀、如泣如诉地响着。2001 年,何冬梅在作品雾里看花评张爱 玲小说中的意

16、象世界中指出:贯穿全篇的胡琴声不仅诉说着不尽的苍凉故事片,还起到串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中的白流苏“不过是依着那抑 扬顿 挫的调子,流苏不由得偏着 头,微微飞了个眼风,做了个手势。她对着镜子这一表演,那胡琴听上去便不是胡琴,而是笙 箫琴瑟奏着幽沉的庙堂舞曲。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合着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她忽然笑了 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那音乐便戛然而止。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8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干了。 ”莫先武的张爱玲小说中的动作意象(2009)解读到张爱玲在小说常常将动作意象与其他意象融合起来的创作现象,例举了原作中这

17、一处将动作、镜子、胡琴三者完美融合的描写。一个自私的女人白流 苏此刻颇有点“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感觉,心里也不似刚才那么慌乱了。但是她的处境自己还是很清楚的,她亟需有一个 “超人”救自己于水深火热,那些“辽远的忠孝节义”自然是与她不相干了。小说结尾处,胡琴声再次响起,“到处都是传 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人生烦扰,何其多多,白流苏能暂时有个依靠就已经是很庆幸了,哪能管的了那么多。 “不问也罢”正像主人公无可奈何之语。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特意重复这一胡琴意象,营造了回环往复的审美空间,强化了作品苍凉的意蕴, 给读者留下

18、无尽的遐想。张爱玲,烬余录 ,天地, 1944 年 2 月,第 5 期。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作家出版社。2008 年 1 月。四、从“镜子”意象解读倾城之恋温伟在试析张爱玲小说的镜语情缘(2007)中认为,在张爱玲的笔下, 镜子和与其相关的玻璃、茶杯、窗户等物, 虽不起眼, 但被作家赋予不同的功用, 折射出世俗的情缘和人间百态, 深化了作品荒凉的内涵。镜作为闺中器物,几乎成了女性世界的标志,而且大都流露出自怜的凄凉, 倾城之恋中也不例外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在遭到娘家人冷嘲热讽之后,在失望悲伤痛苦至极之时,独自爬到自己屋子里,扑在穿衣 镜前:还好,她 还不怎么老。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

19、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 脸,从前是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下 颔起初是圆的,近年来 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 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对着镜中的自己,流苏似乎是找到了自信。她发现自己青春的资本并没有全部耗尽,一切都 还来得及,凭着并不算老的年龄 ,凭着最不 显老的身材,她还完全可以在爱情的舞台上角逐一番。9于是在失望之极,她反倒看到了希望用自己残余的青春作婚姻的赌注。这种对镜,表面上看是一种自信,但仔细读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怜与无奈!镜子正是这个时代与悲剧的一个映衬物,镜子的冰冷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白

20、流苏与白家人的那种因为金钱而牵扯的利益里的亲缘关系,冰冷但还是有些许余温。 镜与男女之事相联,早在 汉代就已开始。一方面它既是男女信物的代表,另一方面破碎的镜子即“破 镜”,也常作为怨偶之间感情分裂的代名词,镜也就具有了悲凉的色彩。易碎象征着白流 苏与范柳原那似有似无的爱情神话,在那个 战争年代苟且的断断续续的维持着。在倾城之恋中有一个很具现代意义的描写。这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第一次接吻:“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 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 毕竟有点月意,映到窗子里来,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镜子。 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转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他的嘴始 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

21、。他 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 ”镜子里的世界反映的应该是真实的世界,但他们火热的接吻却跌进了冰冷的镜子里,究竟哪个更真实?镜子还具有相隔的特性,镜子的两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镜中人与镜外人始终保持着距离,他们始终是相隔的,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体。镜里的它永远不是真正的彻底的自我,镜里镜外的两人既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虚幻。镜中人与镜外人是相隔的,两人的心也未必不是相隔的。莫先武在发表的作品张爱玲小说中的动作意象里提出张爱玲在创作过程中将动作意象与镜子意象融合的描写手法(白流苏“倒” 在 镜子上, “抵” 着冰凉的镜子,柳原

22、把她往镜子上“推”,他 们似乎“ 跌” 进了 镜子里。就触觉而言,镜子给人凉的感觉,这种渗透骨子的凉感,带有冰冷与苍凉的意味。尽管流苏柳原两个精刮盘算始终不肯冒失的人,终于有了第一次的接吻,但是他们爱得并不彻底。尤其是流苏,即便这是她曾幻想 过无数次的场面,但真正身临其境时,她感到的并不是彻底热烈的爱情,而是 觉得自己背心抵着冰冷的镜子。身上也是凉的凉,烫的烫。 “凉”的是各自内心的算计, “烫”的是彼此的本能欲望。这一“凉” 一“烫” ,足见爱得有保留,并没有真正沉浸在一个纯粹爱的世界中。 这就如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人的感情,各 怀不同心10思的俩人就那么的亲近着。镜子还具有虚空的特性。镜子的这

23、种苍凉之感, 为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确实,就在第二天,柳原就告 诉她,一个礼拜后,他就要独自前往英国。要不是因为后来战争的爆发,留给流苏的,可能就是无奈的独守空房与对镜自怜的苍凉。 镜之产生也许与水有关,水之特性及其形态之多变恰与镜照之虚空相通,故有“ 水月镜花”之说。镜本身虚空明亮,镜中之像似真为偶然的战争的外力所促成。所以,镜中的白流苏似乎从范柳原那里得到了真实的爱,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镜子是虚空的,白流苏的心更是虚空的。 “范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正因为镜子的这种变形、冰冷、易碎、相隔、虚空的特性所以使得镜子这一

24、意象成了表达男女之间苍凉情感的很好道具。五、从“墙”的意象解读倾城之恋在众多意象的营造过程中,张爱玲又妙笔生花,衍生出了“ 墙”的意象。范柳原和白流苏散步时看见的那堵墙多次在小说中出现,第一次出现时文本里是这样描述的:范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白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白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这一意象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墙,有人说是历史的见证;有人说意味着好景不长;有人说是个人时间与历史时间相遇时的感觉;有人说象征着白范恋爱的隔

25、膜在这里还可以是时间的见证,是历史的见证,还是爱情的见证。是 张爱玲对于时间与历史的思考,是她的 爱情观与人生观的体现。也许,在张爱玲看来,真正的爱情,肯付出真心的 爱 情,是值得“倾城倾国” 的。“墙”的意象,充斥着荒凉的意味和悲剧的情绪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我个人认为这是范柳原的心灵独白,他有点难过地知道,此刻的流苏不是真心爱他,而自己也真心不起来去爱白流苏。但偏偏此时白流 苏心里是有点焦灼的,她焦急地想把自己嫁出去,心里 满是现实主义的功利,根本就听不出柳原的叹息,因此 总11是说些大杀风景的话。作为一个以追求爱情为目的的范柳原,在一次次递出爱的讯号,而自己爱的女子却一次次曲解,他定

26、然会对这份爱感到无望,所以范柳原总是会“ 有些黯然”。 诗经黍离里的有句:“ 知我者谓 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用此来形容柳原此时的心情是再适合不过了。他和白流苏讲这些话也无非是想要得到白流苏的一个回答:爱还是不爱。而白流苏却一直都在摆着架子,迟迟不肯讲。在一 场墙根下的私语后,范柳原 让白流苏看见自己心底的“伤”,但是,白流苏不是医治他受伤灵魂的药;隔着墙的电话表白,范柳原对白流苏艰难地表露着真心,白流苏却总是在心中做着文不对题的解释,她所做的一切解释都指向“ 结婚”。爱情缺席了。他们的灵魂对彼此来说是如此陌生、隔阂。在他 们之间永远横亘着一堵“墙”。倾城之恋中张爱玲把“ 墙 ”作为

27、范柳原心目中爱情的 见证并不能称奇。 “奇天际辽阔的意境”是张爱玲 语言的衍生物,而真正的意象的高明在于,张爱树起了这面墙,又亲等候摧毁了它,让它 见证了爱的宣言,又留出坍口,粉碎 这个宣言。爱是仍是不易的,生活仍是残忍的,荒原仍是无处不在的。还是这 面墙, “一面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的山。 ”墙是冷色的,冷硬的,茫茫然无端断地截断了山。这墙并没能天长地久,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这面墙还是倒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劫后的香港四处皆断壁残垣, “失去记忆力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绊绊摸来模去,像是找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 ”范柳原与白流苏在浅水湾的墙边再次相遇。这次相遇的背景不再是优雅的气派的

28、高高围墙,而是无数的断壁残垣。城是沦陷了的, 纵然是这墙貌似依旧,也无法阻挡二人 对这变化的感概, “我们自己哪儿做得了主?”城市已如斯,何况人?“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要用一个城市倾覆来拯救的爱情,总是悲哀到了极点的吧。周遭的墙都一一已 倾倒,随之而倒的,还有范柳原的 墙,说了懂你懂我的情话、完成了白流苏的婚事,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换 了另一个男人、但 总归

29、仍是个男人,12住的公寓不同了、却俨然白公馆从上海搬到了香港,唯一不同的是, 现在的流苏成了范太太。墙还是无可救要的倒了,立在范柳原和白流苏前的、这面见证了所谓倾国倾城的爱情的墙终于还是敌不过这花花世界、敌不过这漫漫时间。六、从“点蚊香”意象解读倾城之恋白流苏蹲在地下摸着黑点蚊烟香,阳台上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可是她这一次却非常的镇静,擦亮了洋火,眼看着它烧过去,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 风中摇摆着,移,移到她手指边,她 噗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她把烧焦的火柴丢在烟 盘子里。文章中写白流 苏 点蚊香,而且写得很 细致,张爱玲为什么要写这么个

30、细节呢?其实点香在文章中也是一个意象,象征着生活的希望和光亮。白流苏此刻心里有了光了,在这个阴沉的家中。她的光就是范柳原。所以后来她猜到是范柳原 让她去香港的,才会那样义无返顾地奔向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放手一搏。 【小 结】总之, 倾城之恋中的意象常带有鲜明的感官效果,每一处意象都被作者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往往具有双重性甚至多重性,与全篇的氛围 意境相呼应, 这些意象中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胡琴”、 “镜子” ,还是“墙” ,不仅让读者在文字形式上体验到精致繁复的美,而且能在心理上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参

31、考文献】: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年,第 403 页。 .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作家出版社。 2008 年 1 月。 孙冰、徐巍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典 导读学林出版社。2011 年 3 月。 水晶(1976):试论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神话结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台北:大地出版社。13 张爱玲,烬余录,天地,1944 年 2 月,第 5 期。 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作家出版社。 2008 年 1 月。 吴宏聪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 杨小兰.怯懦面前的强悍中女仆人公白流苏景色认识J.社科纵横,2004.4 何冬梅,雾里看花评张爱 玲小说中的意象世界 J,辽宁师专学报,2001 年第 4 期。 冯巍,生命的胡琴重 读张爱玲对的倾城之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2 期。 莫先武.张爱玲小说中的动作意象J.名作欣赏(现代文学) ,2009 年 曾甘霖.说不尽的苍凉从镜意象解读张爱玲J.名作欣赏(现代文学),2009 年. 邱美煊、刘育君.出走的爱 情从子君与白流苏看女性主体 认识醒觉的喜剧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2010.12 D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